关于栏目

很多读者都会好奇少数派的编辑们到底平时都「买了啥」。我们希望通过「编辑部的新玩意」介绍编辑部成员们最近在用的新奇产品,让他们自己来谈谈这些新玩意的使用体验究竟如何。

内容声明:《新玩意》栏目如含有商务内容,将会在对应条目标注「广告」;来源为「厂商送测」的产品并无内容干涉。


@Tp:GSC 粘土人 JOKER

  • 入手渠道:淘宝自购
  • 入手价格:¥289.9

前段时间,我疯狂沉迷于《女神异闻录 5 皇家版(P5R)》,花了 90 多个小时通关 1 周目后,又立马接上了《女神异闻录 5 乱战:魅影攻手(P5S)》。P5 系列极强的代入感让其中的每一位角色都显得如此真实,而作为玩家在游戏中的化身,JOKER 更是让人很难不爱。于是,我便萌生出想要买一只 JOKER 人偶的念头。

起初我想买的是 HELLO! GOOD SMILE 系列的小手办,奈何网上几乎所有店家都缺货,只能作罢。巧合的是,我在月底发现 GSC 粘土人系列的 JOKER 在 10 月再版了。于是当淘宝有合适的现货时,我就立马下单了。

就,真的很可爱

虽然我之前也入手过几只粘土人,但都是星之卡比这样的角色,这次算是我第一次入手人形粘土人,其中的许多体验还是让我觉得很惊喜的。在经过可爱化的加工后,GSC 的粘土人依然能够让人一眼看出角色的神态特征,甚至能给人一种「这个角色可爱化之后就该长这样」的合理感。即便在可爱化之后,JOKER 本身的英气也没有被掩盖,不会让人觉得只有可爱,反而带来了一种「奶凶奶凶」的感觉。

在可玩性方面,GSC 的粘土人向来是量大管饱的。包装中附带了 2 种表情的面雕,以及佩戴面具后的发型零件,甚至还有不同颜色的眼睛可以替换把玩。为了照顾外观的完整性,身体的可动就相对比较简单,手臂只有根部可以转动,但配合上些许斜切角度,还是可以做到抬手射击的动作,但要实现曲肘的动作就得靠替换零件了。

除了还原角色设定外,粘土人还有一大乐趣便是「跨次元联动」。因为粘土人统一的规格,玩家可以让不同作品之中的角色在桌面上产生互动。比如让卡比拿着剑追 JOKER,上一次体验这种打破次元壁的感觉还是在《任天堂明星大乱斗》。

总的来说,这只粘土人的表现还是挺超出我预期的。但通过替换件形式实现不同造型的设计还是显得有些繁琐了,因此,我也非常期待明年 4 月即将发售的粘土人 Doll 系列的 JOKER,不但有更多的可动关节,甚至连衣服材质采用了真实布料,可玩性势必会更上一层楼。

@北鸮:Bose QuietComfort SE

  • 入手渠道:山姆激情购入
  • 入手价格:¥1399

有时我常在想,我楼上的邻居是不是对房价涨不起来心含怨气,在消停了几个月后,他们像是突然想起自己的房子除了卧室需要通电打孔之外还新长了个大厅。于是在过去的几周,我听着电钻的声音由远及近,逐渐到了自己正头顶,空屋传响,哀转久绝。

起初,松下和三星还是能扛得住的,实在受不了了,我就背上笔记本去咖啡馆。后来,我开始因为咖啡因不耐受睡不明白觉加腹泻,出门的计划只能作罢,它俩对越发靠近的电钻也逐渐力不从心。直到前几天去山姆买吃的,我试了一下新摆上架的 Bose QuietComfort SE,当天的开销一下就翻了好几番。

这是一个相对冷门的型号。准确说来,它就是为超市准备的 QC45。根据 Reddit 的说法,Bose QuietComfort SE 和 QC45 唯一的差别是 QC SE 用了软包盒子、附赠软内胆包和 A-C 短线,而非 C-C 加硬盒,连 app 都一并识别成 QC45。对我来说倒是差别不大,我也不会把它戴出门,而且相比之下,我甚至更喜欢比较柔软、更好收纳的内胆包。

耳机有两点让我印象深刻。第一是对大头还算友好。我本身很少买头戴式耳机,自从前几年被不同型号夹过头之后,我就只剩打游戏时会用电脑挂机的 SHP9500。QC SE 的耳罩柔软度不错,贴合得很稳,刚好塞下我不算小的耳朵,压力也能正常分散掉。同时头梁松紧适中,可以只靠夹力(头梁悬空)把耳机固定住,但戴个一晌半晌也不会被夹到头痛。与之对比,我平常用的开放式耳机 SHP9500 的舒适更多就是靠头梁软,没什么夹劲。

第二就是 Bose 这个降噪着实没得说。在商场试机时,打开主动降噪之后整个商场一片死寂,旁边人说话的声音都没了。到了我的电钻处刑现场,实际体验下来,在打开主动降噪并用正常音量放歌后,电钻在头顶的恼人动静减轻到了和远处有人打呼噜差不多的水平,响度和频率都不再叫我抓狂。此外,就是跟之前被我用坏的 Bose 大鲨相比——虽然我没那么灵敏,但一耳朵上去,QC SE 的音质怎么也是个正常水平了,不至于跟之前用完大鲨换别的耳机都让我觉得如听仙乐耳暂明。

总结一下,QC SE 直接解决了我想上楼和装修队发生冲突的问题,让我能在噪音环境里正常工作。另外蓝牙稳定性不错,去离电脑最远的房间时才会开始不稳定断个一两下,平常戴着在屋里随便走都可以;续航还可以,官方标称 24h 带快充,没电了还能连 2.5-3.5 的线当被动降噪有线耳机用(也不至于,没电我就用那俩入耳耳机了)。

缺点也不是没有,第一,耳机本体大概就是个 QC45,和双十一折扣渠道价比,贵了 100 块(但比官方店的 QC45 便宜),相当于买了个一秒送达服务,不好说亏不亏;第二,耳罩包裹的位置会刚好压在颞下颌关节上,面部如果完全放松会不自觉张嘴,看着有点弱智,但想到它不夹头,我也不是不能自适应。第三,买完的这周,楼上打钻的频率和时长都有了明显的减少,让我不得不怀疑他们是山姆派来的特务。

@Clyde:Google Pixel 8 Pro

  • 入手渠道:淘宝
  • 入手价格:¥9190(含 Pixel Watch 2)

既然不是单篇而是栏目客串,那就多来点吐槽。

小米有小米 6、Apple 有 iPhone 6s、华为有 Mate 20 Pro,但 Google Pixel 在我心目中却一直没有这样一款能够让人安稳度日、甘当「钉子户」的选择——即便是买过两次、发誓「要用两三年」的 Pixel 4 XL,也有着续航不够、拍照杀后台等等让我掀桌怒骂的致命短板。

这种「轻易不说完美」的珠海工匠精神,也让 Pixel 粉丝对 Google Pixel 多了一份宝贵的包容:这一代解决一点小问题、下一代加回一些小特性、下下代下放几个新特性……真没想到 Pixel 就这样成为了日本市场的龙头。今年 Google 掏出的 Pixel 8 系列走的也依然是这个路线。

我购买的是 Pixel 8 Pro 的陶瓷白配色,选择 128GB 版本是因为当时急着上手体验而台版没有 256GB 版本的陶瓷白,同时也是因为「Only Google can do」。没有微信的教育,外国人的思维始终是残缺的,少了大概有两位数大小、单位为 GB 的存储空间占用吧。好在真机手感就像陶瓷白这个命名一样,温润、细腻,让我想起当年自己用过的 Pixel 4 XL。

屏幕方面分辨率降级到 1344×2992,Pixel 7 Pro 还在手里时二者的清晰度差异完全可以说是肉眼可见的大。但我们又不能完全说这波是「牙膏倒吸」,这块所谓 Actua Display 的屏幕不出意外应该是特别定制,峰值亮度 2400 尼特亮度不仅可以和国产旗舰卷一卷,高达 900 多尼特的手动亮度调节也是一下就让原本平平无奇的屏幕亮度一下来到了第一梯队,在晴朗的室外用起来也是轻轻松松。

最小宽度、默认显示大小与中等显示大小

用久了之后、尤其是卖掉 Pixel 7 Pro 之后,分辨率倒退这件事的「后遗症」就只剩下了一个:显示大小。因为短边 1344 的缘故这次 Pixel 8 Pro 的「最小宽度」也变成了在 Pixel 系列机型上从未有过的 448。这也导致默认显示大小看上去太小、但往上拉一格又会显得太大的尴尬状况。

半个多月使用下来,这一代进步感知最为明显的果然还是相机。因为广角、主摄和长焦都用上高像素传感器,并且支持全像素输出的专业模式,在个人最为喜爱的长焦这边 Pixel 8 Pro 的表现可以说是「宠溺」级别的——不是那种给你徕点影调风格、哈一口苏气到人像照片里的那种国产高像素长焦的惊艳,而是将以往 Pixel 在主摄方面的 HDR+ 观感、动态范围和解析力原原本本地放进长焦,感觉格外自然。另外 Pixel 8 Pro 也是少数「无主摄」机型(所有传感器均为主摄画质时厂商常用的宣传术语)中开启全像素输出后画面白平衡与默认四合一模式不会有太大差异的。

主摄与 5x,因为超出体积限制均经过二次压缩

与全像素输出、专业模式相辅相成的,Android 14 的 Ultra HDR 特性对 Pixel 8 Pro 的影像体验加成也是「杀手级」的,因为这个特性,在 Google 相册里查看照片时我们终于能在 HDR 显示效果的帮助下重温拍摄场景中最直观的光影感受——遗憾的是虽然最新版 Chromium 浏览器可以查看 HDR 照片,但我目前所拍摄的照片主要都是使用全像素输出的,大小都远超我站的 5MB 尺寸限制,而我又懒得一张张手动压缩(还不确定是否会压缩掉 HDR 显示效果)。想想作罢,这里留下这仅存的、发布过的、唯一一张四合一 12MP 照片,剩下的供大家想象吧:

所以到最后我也发现,高像素和 HDR 的最大瓶颈依然是生态,就像我的 128GB 存储空间撑不起动辄十三四兆一张的全像素照片(如果是 RAW 则额外需要 50M 左右)的拍摄能力一样,从少数派到微博,对文件体积、HDR 照片格式支持方面的限制比比皆是,想让屏幕另一头的人感受照片效果这件事并不简单。

至于 Google 在发布会疯狂展开的 AI 我在这里就不多说了。这些功能的体验可谓各种「花活」,耗时不说,可用性和实际效果也是参差不齐。或许等晚些时候 feature drop 推送本地模型之后才算真正上线。AI 方面现阶段的唯一亮点是,从 Pixel 4 系列开始内置在 Pixel 机型上的本地语音识别模型这一代终于支持中文了,这意味着 Google Assistant 的识别速度更快了、录音机也支持实时转录了——毕竟繁体中文也是中文,就像台湾版也是国行版,四舍五入我买的 Pixel 8 Pro 就是国行版,将来可以带去机关单位上班。

温度传感器这种在我看来纯属 Google 犯蠢的设计更不想多费笔墨,大家跟我一样理解为疫情期间 Google 学国内友商做了个糟糕的决策就好——更多详尽的体验则会在我不需要手动压缩照片体积的时候随缘更新。

@路中南:石头洗地机 A10 Plus B1

  • 入手渠道:官方翻修店
  • 入手价格:¥2299

在抄编辑部陈老师作业的时候翻到了石头,想起来之前已经入手过一台石头的吸尘器,虽然总体体验上还算不错,但是买的时候还是太年轻——我爹妈家没有任何地毯毛毯,我却入手了个吸尘器,导致买回来后基本吃灰,耗电量最高的是床上除螨。每次看到爹妈还在用拖把和抹布伺候这片方寸之地的时候,我都无比心痛,该让科技出手了。

本来是看到了 A10 Ultra 的广告,不过陈老师友情提醒说像我这种已经有一整套吸尘器装备的话还是购入 A10 Plus 比较划算,接着就是好巧不巧误入了石头的官修店,一看价格还蛮划算的(那个时候双十一还没开始),B1 成色最好、B2 次之,这俩都有两年质保。B3 只有一年,成色最差,但最便宜。勤俭持家的宗旨下就连带 G20 扫地机器人也一块购买了 B1 版本。

洗地机背后就是自家哥们吸尘器

也许你会好奇,同样是扫拖一体为什么又买机器人又买洗地机,但是我家的情况确实是这样,作为懒人的我当然希望有个什么精灵在出门的时候偷偷搞定打扫,但是老中人还是更偏爱手动家务带来的满足感,劳动最光荣。当然我也是在买完之后才看到橙红出的这期《清洁工具》视频,她的结论也比较类似,建议选购个手动工具洗地机和自动工具扫拖一体机器人比较合理。

说回产品本身,因为先在爹妈家拆开试用了,我妈满意到不行,差点就开口索要了:机器自带助力,类似于会直线拉着人往前跑,但是又跟着俩助力小轮,因此来回拖(下简称「划拉」)也没有问题,符合一家子人的拖地习惯;其次是一次搞定扫地和拖地这两件事对于他们来说太新奇了,解放腰部。我是赤脚党,夏天更倾向于赤脚走在家里的,那扫过和拖过的感觉确实不一样,脚上沾上的灰尘会少很多。洗地机清洁力肯定不如人手拿着抹布在地上硬擦,但是突出一个性价比:来回划拉两下就有不错的清洁效果。首次使用的时候我也留心了顽垢,缓慢多划拉几次也能搞定。

所以……洗地机就是一个比较高级的地面吸尘器+电动拖把,我要做的就是加水、拖地、倒掉污水,如果只能二选一的话我会优先买两倍价格的机器人,不过就目前我使用 A10 Plus 的体验来看,如果能接受两三天一次的拖地(可以搭配:洗衣机后、降噪耳机、播客),这笔钱还是可以省下来的。顺便聊句题外话:买官修的产品用起来心态真的很不一样,就当作是纯粹的工具使劲用,没有什么「刚买来先好好爱惜」的心态,真奇怪。

污水桶里面是没有透明度的污水,倾倒后还有纸屑、毛发和垃圾需要冲洗。 (可能会引起不适,已经选择了虚焦的一张)

使用下来没那么满意的几点:

  • 续航:在定期清洁的日常里,满电情况下十五分钟内在家里各处划拉划拉是没问题的。但是初到货时仅有一半电量,还想整个屋子打扫一下,就吃力了。还有我也拿到新房子全屋划拉了一下,电量所剩无几。以上都是标准自动模式下,没有用 Eco 模式(语音里叫轻拖模式,但我主要就是想拿来拖地的)。
  • 自清洁:噪音很大,而且会在接入电源的情况下继续掉电。第一点就戴上降噪耳机忍忍吧,第二点就拖完后预留点电量好了。毕竟人要等着自清洁完成后去倒掉污水桶,久了怕忘。
  • 灵活度/使用习惯:目前我是隔两天使用一次,但是偶尔也会在同一天里使用多次,后者这个情况就比较尴尬,目前设定是用完放回底座后就启动自清洁+3小时的静音烘干,如果是烘干后又立刻拿去用就有点重复耗电的感觉。欢迎评论区指点分享。

除了上述这几点,我对 2023 年能够花两千出头买到这么个玩意儿还是相当满意的,起码让轻松拖地变成了可能,以往我是不会选择人工拖地的。耗材本身也不贵,按照我三天拖地 15 分钟的频率来看,机器包装内自带的耗材就足够使用三年,而一想夏天终于可以放心打赤脚就还挺期待明年夏天的。

@Bingo:iPhone 15 Plus + Apple Care

  • 入手渠道:第三方渠道
  • 入手价格:¥7700 + 1350

尽管入手一台新 iPhone 已经在我的计划之中,但以接近原价入手 iPhone 15 Plus 却是在意料之外。在无数次的裸机自由落体后,我的战损版 Galaxy S21 终于摔坏了。屏幕左侧液晶漏了,造成开屏有一大片白边,触控也逐渐失效,最后是用 DEX 功能连上显示器抢救了一些数据回来。

我立即下单了 iPhone 15 Plus,价格有些让我下不了手但我已经走投无路了。自从手机摔坏后,我用 iPad mini 6 艰难地熬过一段时间,迎来新手机那一刻我才感觉得到了新生。

因为我此前有用过 iOS 的经历,所以上手 iPhone 15 Plus 还是挺快的,只有少部分 Sumsung 独家功能的缺失让我需要适应一下。截止写文此刻,我一下子就能回想起来的就有随时可划出的屏幕侧面板、还有观看录制的视频时随时能够截取当下一帧存为照片的便利按钮,更不用说三星针对东亚肤色的独家优化。 但我下定决心从 Galaxy 换到 iPhone,更多是馋 iPhone 的实况照片和拍视频的优势(是的,我不关注数码也知道 iPhone 拍视频遥遥领先),这两点是我养猫后才有的需求,我眼里的猫猫总是很可爱、有很多我想要抓住的瞬间,但是 Galaxy 相机总是违背快门、擅自选帧真的让我错过了太多;换用 iPhone 15 Plus 后,我的相册里多了超多猫猫照片。iPhone 自拍实在没法跟 Galaxy 比,所以我现在对外是一个「生性不爱自拍的女生」,相册里自拍照片数量甚至不及猫猫照片的十分之一。

Galaxy S21 使用骁龙 888 芯片让我对手机续航有些阴影,而 iPhone 15 Plus 短短半个月就把我治好了。新机到手后一直设置电池保护功能,充电上限是 80%,但我至今没见过手机电量低于 30%,而且我是单机用户,一台 iPhone 15 Plus 承受了所有。在 Galaxy S21 之前,我用的是 iPhone 8,当时就苦于信号太差所以回归 Android,而几年后的今天,iPhone 15 Plus 的信号还是不如三星,总是在莫名其妙要用的时候加载不出网络内容,等个几秒才出来;但为了可爱的猫猫我愿意忍受。

iPhone 15 Plus 应该是一款很少人选择的机型,我选择它有三个原因:一是 iPhone 边框比 Galaxy S21 要宽,对比之下买大屏幕手机的话才会显得边框没那么宽;二是早有耳闻 iPhone 15 Plus 是续航王者,事实的确如此,我很满意它的续航;三是我不需要 5x 拍照,2x 拍猫猫是最合适的,所以也不考虑 Pro 系列。明确了自己的需求后再购入手机,能让自己用起来更加舒心,iPhone 15 Plus 自身唯一的缺点应该就是手机壳不好买了。

双十一的降价让我有些心塞,但谁叫我那么快把手机摔坏,差价就当是买个教训。希望大家不要学我,一定要好好爱护自己的手机。


如果你也想分享「新玩意」🔉:

  • 获取 Matrix 社区写作权限并签署 Matrix 共创计划
  • 在少数派独家发布一篇文章,在标题中标注「新玩意」前缀;
  • 用至少 800 字介绍产品,并配上 2-3 张产品的实拍图片;
  • 在网站个人信息中补充支付宝账号;

成功入选本栏目还可以得到 108 元的「剁手红包」🧧。如果你有兴趣参与,就赶紧来稿吧!

> 下载少数派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了解更多的新玩意 🆒

> 特惠、好用的硬件产品,尽在 少数派 sspai 官方店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