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盘市场可以说是非常卷,还好我个人倾向于比较小众的分体(split keyboards),可选择性没那么多。今天就简单聊聊我的梦中情盘长什么样吧。
一些量产的分体,都不太便宜。AM的hatsu就不用说了(楠总不坑穷人),还有Ergodox的
ez/moonlander/voyager等(颜值在线,就是键多了点),Kinesis的advantage2等等。我还是比较喜欢corne-ish zen这样的。
成本低一些的话,一是买别人做的,二是参照开源项目自己焊。
当然除了焊接,你要是还会画PCB,建模,写固件,就别参照开源项目了。
前言
在用小配列之前,我一直对其实用性抱有疑惑。随便扯点基础概念吧。
- Layer: 一层对应一些键,切层的概念就类似常规键盘按住Fn键,再按某些键输出的是不同键值
- Hold-tap: hold是一个键值,tap是另一个键值,比如hold是Ctrl,tap是A
- Combo: 2个或更多键一起按,输出某个键值或宏,比如QW一起按输出Esc
- Macro: 宏,可以自定义一些需要输出的内容、键的组合等
- homerow mods:
把mod键放到homerow上,mod键即ACGS (A-Alt, C-Ctrl, G-Gui, S-Shift)
以corne举例,我的几层设置大体如下(不包含combo和macro,还有些键改了没更新)
base layer
function & navigation
numbers & symbols
bluetooth & numpad & mouse
因为用的不是official zmk repo编译的,图里mouse emulation没画出来。
第一行是鼠标的移动,hjkl键位分别对应左下上右;
第二行依次是鼠标的左键click,右键click,wheel up,wheel down。
配列
先从配列说起,常见的配列如下表所示。
Keyboard Sizes | Num of Keys |
---|---|
Full-sized | 104 |
TKL (Tenkeyless) 80% | 87 |
75% | 84 |
65% | 68 |
60% | 61 |
40% | <=40 |
分体最常见三种分体配列是6x4, 6x3和5x3(列数x行数)。看张图直观感受一下,
最上面的分体是sofle (6x4),最下面的是corne (6x3),中间的是sweep (5x3),最中间的蝙蝠侠不是分体,请忽略不计(实际上是cocot46plus的魔改版)。
几种配列简单总结就是5x3更精致,6x4对大多人来说更实用。 根据我的个人使用场景,习惯及喜好,我更倾向于5x3配列。
新手入坑建议6x4的,尤其是比较依赖数字键的。细心的小伙伴可能发现,为什么没有5x4配列?这个问题我也曾想过,由于我经常用cmd+数字和alt+数字来快速切换workspace和tab,又不想切层按数字键,只找到一个5x4的有线方案,自己还画过一个5x4的配列(手动狗头),后来发现实在需要不如6x4当5x4用。
实际上5x3完全足够了,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
几个拇指键合适呢?我的答案是2-3个。
为什么是2-3个呢,sofle有5个拇指键,还有编码器。我是真的感到太多余,太多都用不到了。上图里拇指区的符号我都是用combo,所以完全可以从5个减少到3个。
我的主力键盘是corne和sweep,目前6x3的corne我基本是当5x3在用。
之前由于左手小拇指按shift按多了不舒服,外加不想总移动手,就开始使用homerow,习惯之后是真香。并且这一习惯让我左右手分工更明确了,在这之前,我几乎没怎么使用过右手按mod键。当然一开始抛弃sofle的主要原因是我不喜欢有线,且不喜欢2.4G(因为有个接收器),所以转向了支持蓝牙的zmk。zmk除了不能像via或vial那样及时修改生效,其他方方面面我觉得都不输qmk。
Sweep有2个拇指键,我的设置是4个常用键Tab, Space, Enter, Backsapce,再搭配hold-tap使用加一些切层进去。我的常用键还有一个Esc,corne多一个拇指键,就很好解决(我设成了LGui/Esc),sweep上只能通过切层或者combo(目前是qw一起按输出Esc)来完成。这里又有一个问题,corne右手的第三个拇指键,我几乎用不到,那么改成什么合适呢?
我的想法是编码器或touchbar。因为滑动页面/文档等比较频繁,所以加个旋钮,最好还是侧向滚动的,用来做mouse wheel up/down。很多键盘的旋钮的功能可能是调节音量,屏幕亮度等,当然这些可以通过切层来实现不同旋钮功能,由于习惯了HHKB调Vol+/Vol-/Mute的键位之后,我直接把这些功能都塞在一个层里了。旋钮对我来说最大的作用可能就是模拟鼠标滚轮了(主要是在看pdf的时候比较方便,浏览网页用vimium足够了)。不用旋钮用touchbar,也是不错的交互方式。
编码器的摆放位置和角度有不同的方案,我比较倾向arkenswoop这样
Touchbar的位置,除了在底部/侧面(矮轴的厚度可能不够),也可以像下面这样(仔细看轨迹球右边的空白部分)。
所以对于拇指区,我理想的键盘是是左手3个按键,右手2个按键+一个侧滚编码器。大概的布局就是这样
细心的人会发现图中有一个小红点,没错,我故意加上去的,想用来模拟鼠标。
鼠标模拟
虽然tiling window manager很方便,不需要移动鼠标就能实现窗口切换,针对需要“小移”一下鼠标的场景,又不想移动手去找鼠标或触摸板,该怎么办呢?
既然都用编码器或touchbar来模拟鼠标滚轮了,那索性加个tracking device模拟鼠标移动呗。模拟鼠标移动常见的tracking device有轨迹球,触摸板,小红点和摇杆。
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几种不同的方案。
方案一:轨迹球 Trackball
Charybdis
Oddball
Ximi
BTW,这里声明一下,我喜欢小而精致的东西,所以对立体曲面不是很感兴趣(感兴趣的话可以搜搜dactyl-manuform,基本都是基于这个的)。而且,小板飞线不仅麻烦,还又乱又杂(可以做得很精美的大佬除外,比如下面一个日本人做的,很极致了),外壳基本只能3D打印。
另外我也不玩灯,RGB不是刚需。所以下面这种像开宇宙飞船一样比较浮夸的,我基本忽略。
话说回来,以上轨迹球我都嫌大,我更喜欢Pimoroni trackball,上图!
方案二:小红点 Trackpoint
说到小红点,第一反应就是Thinkpad
我觉得小红点更好的位置,应该放在homerow上,比如像TPS42这样
回想起来,以前用Thinkpad的时候一直觉得小红点很鸡肋,几乎用不到,而且是真的不好用。万万没想到新出的HHKB Studio也加上了小红点!说到HHKB Studio,除了小红点还加了触摸式电容条(瀚文底部也有)。
方案三:触摸板 Touchpad
除了轨迹球和小红点,那就剩触摸板和joystick了。带触摸板的分体,典型代表就是bk家的dilemma了,支持移动和左键单击。用过了苹果的触摸板之后,用户体验就直接拉满了,不支持手势的话还真没必要上这么大一块触摸板。
为了用苹果的触摸板,我愿意挪动一下手。或者做个平平无奇的小天才——
立起来不方便手势,于是就变成下面这样。。
方案四:摇杆 Joystick
不知不觉写这篇文章的时间已经超过了我的预期,所以打算快速结尾了。joystick放两张图意思一下吧。
一圈看下来,感觉都不是很满意,所以我索性直接用键来模拟mouse behavior了。
键盘终归是键盘,如果真的需要用鼠标或触摸板,还是得用。
总结
左手5x3+3,右手5x3+2再加一个encoder,侧面or底部可以加上touchbar,homerow再加个小红点,完美!(写文章太费时间了,原谅我的草草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