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大家好,我是噩梦飘雷~
熟悉SSD的朋友都知道,目前绝大多数国产SSD都使用了联芸主控+长江存储NAND颗粒的方案。
而在今年上半年,国产方案SSD以猛虎下山之势席卷了整个国内存储市场,PCIe4.0 SSD的价格壁垒在短时间内就被击溃,618期间国产PCIe4.0 SSD的价格一度被卷到了2毛多1G的样子,同时倒逼国外SSD厂商随之大幅降价。可以说,SSD的平价之路国产方案功不可没。
去年双11期间上市的海康存储C4000,是市面上第一款使用了X3-9070颗粒的国产SSD,实际表现也让人惊喜,性能又强,温度又低,是国产SSD的优秀代表之一。
今年海康存储推出了最新的PCIe4.0 SSD,型号为海康A4000,搭载了长江存储X3-6070颗粒。
本来我自己也对QLC SSD有些疑虑,恰逢海康A4000发布后,出于好奇入手了一条2T版本,想测试一下国产QLC SSD的实际表现到底如何。
没想到海康A4000的测试结果真的很让人出乎意料,缓内性能极其优异,直接颠覆了我对QLC SSD的偏见。
这让我一下子就来了兴趣,就很好奇在QLC领域,国产SSD与国外品牌的SSD到底孰强孰弱?现在QLC SSD的技术和性能表现发展到什么水平了?
于是我找来了其他3款2T容量的QLC SSD,进行了深入详细的横向测评比较,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选购参考。
由于测试项目较多,本文篇幅较长,全文8000字左右,在这里先简单列一下本文的提纲。大家可以根据需要跳转到相应部分阅读,没耐心的朋友也可以一拉到底直接看总结。
测试和整理图表的工作量属实有些大,飘雷用了半个月的业余时间才整理出这篇横评报告。在这儿真心求个关注点赞收藏三连,拜谢拜谢!
▶️️横评选手介绍
除了海康A4000以外,本次参与横评的其他三位选手分别是Solidigm P41 Plus、英睿达P3 Plus和金士顿NV2。目前消费级市场中使用QLC颗粒的NVMe M.2 SSD型号较少,撰写本文时致态的Ti600尚未发布,所以这里就选了3款国外大厂出品的SSD作为对比参照了。
为了方便大家查阅,我们把4款SSD的官方标称参数统计在了下面这张表格里,对比起来也比较直观:
可以看到其余三款国外品牌的QLC SSD的价格要比海康A4000高出100元左右,将近600元的价格已经能买到物美价廉的国产PCIe4.0 满速SSD了,从这个角度来看海康A4000无疑具有绝对优势。
另外,三款国外SSD在标称参数方面也不占优,尤其在与写入寿命正相关的TBW一项,更是凸显了长江存储颗粒一贯的耐写特性,直接形成了碾压。
1️⃣Solidigm P41 Plus
Solidigm是由SK海力士收购Intel的SSD业务后推出的子品牌,虽然出道较晚导致知名度不高,但是继承了Intel和SK海力士两家顶级大厂的血统,在技术方面仍然有独到优势,目前与三星、西数同属顶级段位的存储厂商。
目前Solidigm推出的产品线较少,只有P44 Pro和P41 Plus两款。P44 Pro作为旗舰级PCIe4.0有缓盘,我前段时间刚刚测试过,单就性能表现而言小胜三星990 Pro和三星SN850X一筹,属实给力。
不过定位次一级的P41 Plus直接使用了QLC颗粒,并且标称顺序读取速度只有4125MB/s,在PCIe4.0 SSD中也只是中低速盘而已,这产品线之间的差距还真是蛮大的。
Solidigm P41 Plus的容量为足容的2048GB,由于10进制与2进制的换算关系,在Windows中显示的可用空间为1907GiB。
2️⃣海康存储A4000
海康存储似乎是在SSD市场卷上瘾了,不仅在TLC SSD领域有卷王之姿,又进一步推出了以性价比著称的QLC颗粒产品,好像铁了心要将便宜大碗的国产颗粒SSD推广到千家万户似的。个人认为,当解决了寿命问题的QLC SSD真正在市面上普及之后,小容量的机械硬盘,应该是真的会没活路了。
海康A4000的主控为定制的HKP10304A-F3C,单面4颗粒布局,2T容量标称1500TBW,NAND颗粒为长江存储Xtacking3.0架构的X3-6070,单颗容量最高能达到1-2TB,估计后续卖的好的话出4T版本还是很有希望的。
不得不感叹,正是由于长江存储Xtacking3.0架构所带来的技术优势,才让QLC第一次达到普通TLC的性能和寿命。
海康A4000的容量也是足容的2048T,在Windows中的可用空间为1907GiB,这一点是比较良心的。
3️⃣英睿达P3 Plus
英睿达是美国芯片巨头美光推出的消费级子品牌,就像致态之于长江存储一样,英睿达也可以视作美光的亲儿子。
虽然我国目前对美光实施了制裁,但是只影响了企业级存储产品领域,在消费级市场还是可以正常买到搭载了美光颗粒的英睿达SSD的。
英睿达P3 Plus的标称顺序读取速度为5000MB/s,也属于PCIe4.0中速盘的范畴。从随机读写的标称参数来看,似乎是一块更偏向于写入性能的SSD。不过有些滑稽的是,2T版本P3 Plus只有440TBW,在4款SSD属于垫底的存在,直接让人有种小心翼翼不舍得写入的感觉。
即便TBW这么少,英睿达还是做了一些努力,在P3 Plus中保留了更大的OP空间来尽量延长SSD的写入寿命。这也导致了这款SSD的容量只有2000G,在WIndows中的可用空间为1863G。
4️⃣金士顿NV2
金士顿也是美国的老牌存储巨头了,相信很多朋友对存储产品的认识,都是从一套金士顿内存条、一枚金士顿U盘开始的,所以至今仍有许多朋友都还是非常认可这个品牌。
不过金士顿在SSD方面的技术属实不算强,既没有自研主控,也没有自产颗粒的能力,基本可以视为一个普通的组装厂,大家也没必要觉得大厂出品就一定好。
仔细一看,京东自营的金士顿NV2商品页中,宣传其为性能升级的PCIe4.0 SSD,与此同时顺序读取速度却只有3500MB/s,这明明就是满速PCIe3.0 SSD的水平,个人觉得有些挂羊头卖狗肉之嫌,怕是只有小白才会买。这个速度就连PCIe4.0中速盘都算不上,质保寿命也只有640 TBW,再瞅瞅569元的定价,着实有些看不懂。
金士顿NV2也预留了更大的OP空间,容量为2000GB,实际在WIndows中的可用容量与英睿达P3 Plus一样为1863G。
▶️测试平台
CPU:intel i5-13600K
主板:华硕ROG STRIX Z790-A GAMING WIFI吹雪 DDR5
内存:雷克沙 DDR5-6400 16GB X2
SSD:Intel 傲腾900P 480G、雷克沙NM800 Pro 1T
显卡:Intel UHD730
系统:Windows 11 Professional Edition
测试环境:室温26℃,风冷散热,开放式机箱,SSD测试时插在直通CPU的M.2槽位,CPU手动超频至5.1GHz。
PS:固态硬盘的读写性能与CPU性能息息相关,除了受CPU主频和单核性能影响以外,PCIe有效载荷Maximum Payload Size(MPS)也会对测试结果产生影响。
目前只有AMD平台才能支持512字节的MPS,512字节的MPS理论上可以提供7.5GB/s的数据传输率;Intel平台只支持256字节的MPS,理论读取速度就被限制到了7.15GB/s以内。
▶️基础测试
在这个测试部分,我们首先将在空盘状态下使用常用的测试软件对各SSD进行读写能性能测试。
同时,为了直观地看出参与横评的SSD在占用容量较大时,是否会出现读写性能下降的问题,所以在完成空盘测试后,还会将各SSD使用伪随机数据填充至95%容量后,继续测试各选手在接近满盘时的性能表现。
另外需要提醒大家,目前我们常用的CrystalDiskMark、AS SSD Benchmark、TxBench等软件的基准测试结果都是基于SLC Cache的性能,只能说是表面参数而已。为了深入探究SSD的性能表现,在完成基础测试后,我们还会进行工作量更大的进阶测试。
1️⃣ATTO磁盘基准测试
ATTO在测试过程中,会将数据包按512B, 1KB, 2KB直到到64 MB进行分别读写测试,并在测试完成后数据用柱状图的形式表达出来。
这项测试可以直观体现文件的不同大小对磁盘速度造成的影响。4位选手在该项测试中的表现都很优异,均未出现明显掉速现象,唯独金士顿NV2的线条略微不够稳定。
2️⃣CrystalDiskMark
作为最常用的硬盘测试软件之一,CrystalDiskMark能够非常直观的展示SSD在SLC缓内的读写性能表现,大部分SSD厂商的标称参数也正是由该软件测试而来的。
空盘状态下,4款SSD的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为方便大家更加直观地进行对比,这里同样将一些重点参数汇总成表格:
可以看到,4款产品基本都达到了官方标称的读写性能。不过测试结果也和官宣标称参数类似,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性能差异。
- 海康A4000在大多数测试项目中都取得了更优秀的成绩,同时在价格方面显著更低;
- 英睿达P3 Plus的表现中规中矩,在缓内4K随机读取速度方面有些劣势,但是4K随机写入性能最强;
- Solidigm P41 Plus要更弱一筹,好在缓内4K随机读取性能足够强;
- 至于金士顿NV2……我不太清楚这款SSD有啥颜面自称PCIe4.0 SSD的。
我们把空盘状态下的顺序读写速度拉个图表出来,可以看得更加直观:
可以看到,海康A4000作为4位选手里唯一的PCIe4.0满速盘,在缓内顺序读写性能方面一骑绝尘;
Solidigm P41 Plus和英睿达P3 Plus算是勉强可以接受;
而金士顿NV2……还是坐到PCIe3.0 SSD那边的小孩桌喝娃哈哈比较合适。
我们在复制粘贴电影电视剧等大文件时,利用的主要SSD的顺序读写性能;而在日常电脑的流畅度方面,像开机、打开软件、识别图片缩略图等场景的速度等都会直接受到4K随机读取速度的影响。
虽然CDM测得的4K随机读取速度虽然是基于模拟SLC Cache内的表现,而我们在日常使用SSD时用到更多的是SLC缓外的4K随机读取速度,但是不管怎么说,缓内性能的测试结果总归还是能侧面说明SSD的随机读取性能的:
英睿达P3 Plus和金士顿NV2显著落后,虽然并不会太影响使用,但是这性能差距属实有点明显了。
而在95%占用的满盘状态下,4款产品的具体测试结果如下:
同样将测试结果汇总成表格进行对比:
4块SSD的缓内性能大抵没啥变化,下降幅度并不大,只有英睿达P3 Plus的顺序写入速度,可能是由于过热问题出现了明显误差。
3️⃣AS SSD Benchmark
CrystalDiskMark默认显示的是多次跑分的最高成绩,AS SSD Benchmark与CrystalDiskMark使用的测试算法略有不同,以10进制测试并以2进制输出结果,且显示的是平均成绩。
所以正常情况下AS SSD Benchmark的测试结果无论如何都会比CrystalDiskMark低一些,不过由于AS SSD Benchmark有打分机制,对比相对直观,还是有点参考价值。
讲道理,AS SSD Benchmark还是有点老了,各SSD的测试结果也和CrystalDiskMark的趋势差不多,这里大家简单看一眼就好,也没啥必要再统计表格了。
空盘状态:
满盘状态:
▶️实际使用体验测试
1️⃣️PCMark10
SSD的使用体验很难用语言描述,毕竟有关流畅度的主观感受真的没有量化数据来得清晰。所以这里我们选择使用PCMARK10中的完整系统盘基准测试,来评估4款SSD作为系统盘时的表现。
PCMark 10的完整系统盘基准测试包含23项测试场景,每个场景都会运行三次,通过对来自流行应用程序和常见任务的相关实际硬盘轨迹跟踪,可以全面而且反映现在最新存储设备的性能。
具体来说,测试项目包括Windows 10启动、应用程序/游戏启动、复制多个大文和许多小文件、Office和Adobe应用程序运作时的硬盘轨迹等。
同样,我们分别在空盘与95%满盘状态下,对4款SSD的测试成绩进行对比。
空盘状态:
可见海康A4000由于出色的SLC缓内性能,在此测试中得分高出其他3款SSD 30%以上,保持了遥遥领先的优势,而另外3款SSD得分差距并不明显。
有一说一,可以看出来海康A4000对主控的调校真的用心了,满盘情况下的得分基本和采用长存TLC颗粒的国产HMB SSD处于同一水平。
满盘状态:
在95%满盘情况下,4款SSD的得分均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降,此时除了英睿达P3 Plus显著更低以外,其他3款SSD的表现基本持平。
这也是正常情况,毕竟HMB无缓方案的SSD虽然可以使用我们的一小部分电脑内存容量(Windows中最大64MB)来存储FTL闪存映射表,但是在极限工况下还是要比有缓盘稍弱了一筹。
2️⃣️3DMark
3DMark 存储基准测试是一项专用组件测试,用于衡量现代 PC 存储设备对游戏体验的影响,它支持所有最新的存储技术,更适合用来对SSD进行测试,对我等游戏佬有很强的参考价值。
空盘状态:
用图表的方式可以看得更加直观:
海康A4000的得分最高,Solidigm P41 Plus与英睿达P3 Plus得分近似,金士顿NV2显而易见的跟不上节奏。
满盘状态:
95%满盘状态下,4款SSD的得分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海康A4000略高于Solidigm P41 Plus和英睿达P3 Plus,同样三者均大幅领先金士顿NV2。
▶️进阶测试
1️⃣全盘写入曲线分析
为了解决TLC、QLC颗粒读写速度慢的劣势,厂商会在消费级SSD中划分出一定的存储空间,以3:1(TLC)或者4:1(QLC)的比例来模拟SLC的运行方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读写速度。而这个模拟出的SLC空间,就被称为SLC缓存(SLC Cache)。
不管是有缓盘还是无缓盘,几乎所有目前在产的TLC和QLC消费级SSD都使用了模拟SLC缓存机制,以提供短时间内的爆发式写入性能。
作为SSD爱好者来说,只看基础测试的结果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进行一些进阶测试来深入探索SSD更深入、更全面的性能表现——毕竟有些朋友真的会有高负载、大容量读写的需求。
所以这里我们对这4款SSD进行了RAW格式下的全盘顺序写入测试,以观察整体的写入性能和SLC缓存的方案。
从4款SSD的全盘写入曲线中,我们提取出最关键的几个性能参数,汇总成表格以供对比:
可以看到,4款SSD的SLC缓内写入速度基本与AS SSD Benchmark的测试结果类似,并且出缓后的缓外速度差异巨大,这应该是由于各家厂商的写入策略不同造成的。
另外,除了Solidigm P41 Plus以外,其余三款SSD均为全盘模拟方案,写入曲线呈现出明显的两段式结构。
接下来我们就来具体分析一下。
🔼与其他三款QLC SSD不同,Solidigm P41 Plus并未追求SLC缓存空间最大化,而是将大约一半容量模拟成了SLC缓存,俗称半盘模拟。
这种方案的思路很像国产HMB SSD,整个全盘写入曲线呈现三段式机构,并且第二段的QLC直写阶段的速度要比其他三款SSD的缓外速度都高一些,迈入了300MB/s大关。
不过即便通过该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缓外顺序写入速度暴跌的问题,不过作用还是不明显。
从上图中可以看到,Solidigm P41 Plus的第二段和第三段速度相差并不大,由此带来的平均速度提升作用并不明显。
反而由于SLC缓存容量只有252GB、缓内顺序写入也只有3000MB/s左右,使得用户的缓内写入体验也没得到提升,单次大容量写入时,更少SLC缓存也就更容易出缓降速。
当然必须承认的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Solidigm P41 Plus的写入策略相比全盘模拟SLC方案,能减少一部分写入放大的作用,可能这也是SK海力士为了解决QLC颗粒寿命先天不足的无奈之举吧。
🔼海康A4000的全盘写入曲线为标准两段式结构,在经历了高达6000MB/s左右的缓内爆发式高速写入过程后,SLC缓存空间耗尽时直接进入了第二段曲线。此时主控芯片需要边写入、边进行垃圾回收,负载较高,所以缓外速度只有150MB/s上下,算是能和机械硬盘打个有来有回。
相较于TLC颗粒,QLC颗粒由于一个存储单元需要保存4个bit的数据,要区分成2的四次方=16种电压状态,写入操作需要更精细的控制,这也使得QLC的写入速度比TLC慢得多。这种先天不足很难从根本上完全解决。
为了尽量避免低迷的缓外速度影响用户的使用心情,海康A4000和英睿达P3 Plus、金士顿NV2均采用了全盘模拟SLC缓存的方案,目的就是提供尽可能多的SLC缓存空间,来充分覆盖用户的写入操作场景。
换成人话就是:
Solidigm P41 Plus的写入策略是SLC缓存比较小,缓内缓外写入都重视,出缓后的写入速度也不会降得太低;
其他3款SSD的调校方向则是优先保障缓内写入体验,通过让SLC缓存容量最大化,使普通用户尽量少遇到出缓后的降速问题。
后者的思路我觉得是没毛病的,毕竟QLC SSD也只有通过这个办法才能真正将写入速度拉起来,TLC SSD也是如此。
至于实际效果嘛…普通的家用用户和游戏玩家,又有多少人会单次写入几百G的超大量数据呢?所以中轻度使用没问题的啦,真要是经常高负载写入,也没必要跟QLC颗粒死磕了,老老实实去买不降速的企业级SSD得了。
当然全盘模拟带来的问题前边也讲到了,就是写入放大效应会比半盘模拟更加明显,毕竟使用的SLC缓存容量也更多了,这对SSD的写入寿命也有更大影响。
所以英睿达P3 Plus和金士顿NV2只有可怜的440 TBW和640 TBW,不如同容量TLC SSD的一半。
而海康A4000则靠着长江存储Xtacking3.0架构的技术优势来了一波力大砖飞,——只要颗粒写入寿命长,写入放大什么的都是毛毛雨了。
🔼英睿达P3 Plus的写入曲线很好玩,虽然也是全盘模拟的二段式结构,但是明显可以看出来主控在第二段曲线中非常活跃。
基本上就像个性急的毛头小伙儿,回收一点垃圾后赶紧释放一下性能,然后又快速的萎了下来,再次重复这个步骤。
所以我们从曲线上来看,在第二段曲线波动很大,有特别密集的性能短暂恢复迹象。
不过大家都知道,性急归性急,玩那么多花活儿还不如踏踏实实耕地,持久才是王道。英睿达P3 Plus的第二段缓外平均速度只有可怜的93MB/s,真的是连机械硬盘都没比得过;即使是缓内的平均写入也只有4200MB/s不到,综合体验并没有什么优势,只能说看开头平平无奇,看结尾花里胡哨吧。
🔼金士顿NV2的写入曲线让人有点吐槽不能。首先为了最大化SLC缓存容量,也采用了全盘模拟方案,但是缓内平均写入速度只有不到3000MB/s,真的是连好一些的PEIe3.0 SSD都比不过。
另外缓外速度虽然高一些,来到了250MB/s左右,并且中间也有垃圾回收阶段性胜利,短暂硬一下的性能回复波峰,但是总归还是比较疲软,等同于机械硬盘同级别的速度,蹦的再高也不如老老实实把缓内写入速度提上去,把产品设计得良心一点。
2️⃣SLC缓外4K随机读取性能
SSD的4K小文件随机读取性能是决定我们日常使用系统、打开程序是否流畅的关键。大家从机械硬盘升级到SSD时,明显能感觉到到开机速度和打开软件的速度更快,就是硬盘的随机读取速度大幅提高的缘故。
像CrystalDiskMark、AS SSD Benchmark或者TxBench等软件进行测试时,会先在SSD中生成一个测试用的文件,然后在该文件中进行读写测试。在读取测试过程中,这个刚刚生成的文件由于还处于SLC缓存中,4K随机读取性能会受到SLC缓存机制的加强。
这也是为何我们都说旗舰级有缓SSD因为有DRAM缓存、随机读写能力要比无缓盘更强,但是在CrystalDiskMark等软件中测不出差距的原因:
有一说一,这些软件的随机读写测试结果参考意义不太大。
细细思索下就能想到,我们平时安装的系统、软件、游戏,只有在初次安装的时候才会写入到SLC缓存中。在经历一次电脑重启后,SLC缓存会重新由空闲的TLC空间进行模拟,操作系统、软件等都处于SLC缓存区域之外。
所以此时如果打开软件或者游戏,用到的是SLC缓存空间之外、TLC区域内的4K随机读取性能:
换句话说,SLC缓存只是对我们刚刚写入SSD的文件有提高4K随机读取速度的作用,而对于使用频率最高的软件和游戏,还是要靠SLC缓外4K随机直读的性能来决定流畅程度。
鉴于此,我们对4款SSD的SLC缓外4K随机直读速度进行了测试,为了增强对比效果,这里顺便把长江存储原厂出品的致态TiPlus7100的成绩也一并放进图表。
从图表中可以看到,虽然NVMe SSD的缓内4K随机读取速度虽然动辄高达90多MB/s,但是缓外的随机读取性能并没有那么高。
Solidigm作为Intel和SK海力士爱情的结晶,主控调校方面很有一手,缓外的真实4K随读性能比致态TiPlus7100还高,金士顿NV2竟然也不是太低。
海康A4000在这项测试中略显颓势,只比英睿达P3 Plus高了一点的样子。
不过总的来说NAND闪存SSD的真实4K随读性能也就这样了,即便最强的消费级SSD之一Solidigm P44 Pro也不过只有67MB/s,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碾压。
这也是为何有很多朋友反映,从SATA SSD升级成三星990 Pro等旗舰级PCIe4.0 SSD后,开机速度、系统流畅程度等方面并没有太大提升的原因,毕竟普通用户日常轻度使用时真的很难察觉出区别。
即便强如傲腾900P,4K随机读取速度能达到360MB/s,但是中轻度使用的话还是并没有明显的体验提升的。
总结
以如今的眼光来看,最初TLC颗粒就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与售价,作为MLC颗粒的替代品而推出市场,刚上市时也备受质疑。而现在随着技术的进步,TLC的寿命和性能表现都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家还不是高呼TLC真香?
例如长江存储的TLC颗粒已经能达到3000次PE的超高寿命,完全不逊色中早期的MLC颗粒,在性能方面更是极具优势。
从这个角度推演,QLC SSD在上下游厂商的协同推广下,只要性价比足够高,在未来也将成为主流趋势。
本次国内外4款QLC SSD的横向测评到这里就告一段落了,在这儿做个简单的总结吧:
只考虑综合性能的话,本次测评的4款SSD中无疑是海康A4000最为亮眼。
缓内顺序读写速度完全达到了PCIe4.0满速盘的水准,在PCMark10、3DMark等软件中的得分也是4款盘中最优。
虽然缓外速度会跌落至150MB/s左右,但是全盘模拟SLC缓存的方案保证了我们在绝大多数中轻度的情况下都不会出缓,这个问题也基本得到了克服。
另外,相较于其他3款SSD,海康A4000的价格和寿命都有极大优势,这里一定要感谢长江存储,让QLC第一次达到普通TLC的性能和寿命。
价格方面,今年618期间应该是SSD的价格低谷了。尤其从进入第三季度以来,受上游厂商颗粒减产和出货成本提高的影响,明显可以看到整个SSD行业的价格调整比较大,消费端价格涨幅明显。英睿达P3 Plus、金士顿NV2的京东自营售价均在800元左右,海康A4000的目前只有649元,在性能胜出的前提下价格直接便宜了20%以上。另外估计双11期间肯定会有大幅度优惠,毕竟大促前夕先涨价再降价也是基操了哈哈。
如果只青睐国外SSD,同时也不差钱的话,个人感觉Solidigm P41 Plus也可以入手,不管怎么说,在价位相仿的前提下,综合性能、寿命方面都要优于其他两款,Intel的遗泽真的是挺雄厚。
英睿达P3 Plus在性能方面其实倒不比Solidigm P41 Plus弱多少,只是440 TBW的超短寿命属实让人看了心里不舒服。虽说普通用户5年内大概率也写不到400T,但是谁想买个短命盘回来呢?
最后是金士顿NV2,这款SSD无论从性能、寿命还是售价方面都没有看到可取之处。明明就是一块PCIe3.0 SSD的速度,却自卖自夸的宣传自己是PCIe4.0 SSD,真的是有些过分。就这性能,这寿命,还敢卖到819元,都比国产TLC SSD还贵了10%以上,不太清楚是不是从梁静茹那里借来了勇气。
好了,以上就是本期测评的全部内容,测评不易,如果本文对您有所帮助的话,还请来个点赞收藏关注三连,您的支持就是我持续创作的最大动力!我是飘雷,祝您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