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栏目

很多读者都会好奇少数派的编辑们到底平时都「买了啥」。我们希望通过「编辑部的新玩意」介绍编辑部成员们最近在用的新奇产品,让他们自己来谈谈这些新玩意的使用体验究竟如何。

内容声明:《新玩意》栏目如含有商务内容,将会在对应条目标注「广告」;来源为「厂商送测」的产品并无内容干涉。


@北鸮:Tannsen Oasis 65

  • 入手渠道:厂商送测
  • 参考价格:669 元

从我第一次拿到这块键盘到现在拿到这把正式版,其实已经过去了两个多月。坦森听从首批玩家的意见,花了两个月时间,从量产第一版修改到现在的完整版,改结构、返厂定制轴,费了相当大的精力。

他们第一次在键盘论坛抛出样品图时,我就对这家工作室有了很深的印象。因为它们选择了一个相对少见的结构,上下盖采用两块喷涂上色的铝板,中框做了个注塑件形成撞色,同时给三模的无线信号留窗口——键盘工作室常开铝坨坨不是没有原因的,注塑件的开模费用也是一个不小的开支,不卖上量就回不了本。坦森在一开始就是奔着做量产去的。我自然是很高兴的,最近很少有这种有自己设计想法的量产厂了,键盘市场也不该全是一个模样的低价卷王。

说回键盘本身。键盘采用了能均衡各部位手感的常规 gasket 结构,采用了相对较软的 PC 定位板,电路板也做了开槽处理。但键盘本身手感很稳——很多吹软弹的键盘都忘了一件事,键盘是要拿来用的。不管你是打游戏还是打字,如果内胆太软,下陷太严重,会导致按键不跟手,甚至热插拔掉轴。Oasis 65 在这个度上把握得很好,它不塌也不硬,原配键帽触感也比较硬朗,轴体的本身手感都能很完整地反馈出来。怎么讲,不愧是做着音乐因为爱打游戏去做键盘的老板做出来的东西,这确实适合打游戏,办公更没问题。无线采用的是华奋达方案,算是国内的老方案厂了,稳定性和延迟都属于主流水平。

声音方面,Oasis 65 之前返厂重修主要也是为了满足玩家对键盘声音的需求。目前正式版除了把之前样品表现一般的硅胶底垫换成泡棉,还加了一块钢板缩小共鸣腔,同时给键盘又加了点份量,在桌面上更稳定。坦森随成品键盘有两种轴体,都换成了返厂重制的优化版。我手里的绿洲轴是一个目前比较流行的提前触底线性轴,相当于银轴的定位,快速触发,声音比一般的银轴更好听。打游戏是一把好手,办公可能要适应一下,可以换成自己键程更长的佳达隆 G Pro 系列轴,或者选段落手感的荒漠轴版本。

说到底,这个键盘最大的特点就是这个独特的外观。四种撞色都很大胆,比起现在千篇一律方方正正的公模键盘,这种宽边框大圆角的设计很抓眼球。一把要陪伴多时的键盘,除了要好用,不好看也同样留不到桌上。Oasis 65 在做好键盘本分的同时,尽可能地做出了差异化,剩下的就是看你有没有被外观打动,愿不愿意为设计买单了,毕竟现在的主流仍是卷低价,不管我觉不觉得这样病态。

坦森也表示后续还有多款产品在规划中,覆盖的键盘配列也会更多,并且会直接按量产厂商的备货发售。他们同时也在做一些配件,比如……一对 RGB 腕托。

目前 Oasis 65 已经上架淘宝现货销售。成品价格 669 元,如果想自己搭配轴体和键帽,也可以选购 599 元的套件版。

@Tp:vivo Pad Air

  • 入手渠道:厂商送测
  • 参考价格:本体 ¥1999(8G + 256G),键盘 ¥399,手写笔 ¥379

我一直觉得平板是种功能属性很强的设备,只有在你对自己需求十分明确的前提下,它才能发挥自己的价值。iPad 如是,安卓平板更是一样。我上一台平板是 10.5 寸的 iPad Pro(2017),我还给它配了 Apple Pencil 和 Smart Keyboard。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它都是我的主要生产工具,我在少数派的许多文章都是用它来完成的。

由于此前从未用过安卓平板,对它的印象更多也只停留在各种博主的视频里那种「大号手机」的印象。我对 vivo Pad Air 的初印象也大抵如此,毕竟分屏、浮窗这些功能在现在的国产 OS 上几乎都是「标配」般的存在,平板与手机的界限似乎并没有那么明确。

不过,我在手机上几乎不用的「小窗模式」倒是在大屏上给了我一些惊喜。尤其是它既可以解决许多 app 对大屏适配差的问题,还可以比较轻松地进行多任务处理。比如在写数据总结的时候,我可以一边翻看小红书「创作中心」的数据,一边填入飞书文档中。或者在写新玩意的时候,可以直接从相册添加照片(需要 app 支持,比如飞书就不支持拖拽添加图片,仅支持文字)。

虽然「小窗模式」给 vivo Pad Air 带来了更好的多任务体验,但如果要说「生产力」的话,我觉得还是有值得优化的地方。首先是系统对键盘的支持还有改进空间,虽然系统贴心地为 Windows 用户和 macOS 用户提供了两套快捷键方案,但一些细节处的体验还有打磨空间:比如 Command + Tab 的快捷键只能用于切换最近使用的两个 app,而无法在后台应用中随意切换;全局搜索时无法直接按回车来选择第一项……

虽然有些吐槽,但这些问题基本都可以通过软件更新来优化。如果 OriginOS 后续能解决这些问题,减少抬手触摸次数的话,用它来做处理文档一类的轻办公倒还是不错的。

抛开软件问题,这块键盘的硬件表现还是挺好的。键盘手感比 Smart Keyboard 那种「敲纸板」的手感要好太多了。键盘也支持从两个角度的固定平板,以及开盖合盖时的自动亮屏 / 熄屏。考虑到它 399 的售价,我个人觉得还是挺值的。

至于手写笔的表现,我反而觉得中规中矩,并没有 Apple Pencil 给我带来的那种惊艳感。首先,手写笔的笔头与笔身之间存在虚位,再加上笔身内部似乎存在空腔,在进行点击操作时偶尔会有种奇怪的「共振」,并没有 Apple Pencil 那般扎实的感觉。

其次,系统对手写笔的优化存在一种奇怪的割裂感。因为在绝大部分情况下,手写笔的体验都不错,但唯独在最基础的触摸干扰上翻了车。

在 iPadOS 上,Apple Pencil 的优先级是要高于触摸的,在使用 Apple Pencil 进行写字、绘画的时候,触摸是不会被识别为手写操作的,手可以放心贴在屏幕上。但在 vivo Pad Air 上,手写笔的优先级似乎与触摸同等,使用手写笔进行写字的时候,会因为手触碰到屏幕而产生的墨点。

不仅如此,在手写输入的时候,也会因为手碰到屏幕而导致误触,必须要悬空手腕先下笔,再把手贴到屏幕上才能解决。这一点非常影响体验,还是希望 vivo 可以早日通过系统更新来优化这个问题。

说实话,如果用「生产力工具」来要求 vivo Pad Air 的话,我觉得它目前只能做到「够用」,但距离「好用」还有段距离。无论是键盘还是手写笔,基础体验都挺好的,就是在细节上有提升空间。正如我开头所说的,平板是种功能属性很强的设备,我们应该明确自己对平板的需求与预期。如果从大屏影音设备的角度来看,那么 vivo Pad Air 可以说是「好用」,而且性价比很高的选择。

vivo Pad Air 的屏幕支持 144Hz 的刷新率和自动色温调节,再加上机身的 4 个扬声器,用来看视频、打游戏的体验确实不错。这时候,键盘也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充当支架的作用。因此,放下对所谓「生产力」的执念,只拿平板充当大屏娱乐设备,vivo Pad Air 确实会是不错的选择,8 + 128 的入门款在电商平台的定价是 1699,给家里孩子或长辈买一台来看视频还是很合适的。

总的来说,我觉得 vivo Pad Air 是一个优缺点都很明显的产品。如果单从平板本身来看,其实挺难挑出毛病的,毕竟 1699 的起售价还能凑齐高刷、广色域、4 扬声器这些要素,还要什么自行车。非要说的话,就是 type C 口不居中可能会让一些「强迫症」抓狂吧。而键盘、手写笔的价格也不算贵,一套下来 2k 出头的价格甚至比入门款 iPad 还便宜,性价比的确很高。

@一只索狗:MagSafe 折叠磁吸支架

  • 入手渠道:淘宝
  • 参考价格:¥39.9

我一直在用 iPad mini,但不太喜欢折叠翻盖式的保护壳,会觉得让 mini 本身轻巧便携的机身变得臃肿起来,于是就选择了一款内置 MagSafe 的真 · 保护壳,除了保护机身其他什么功能都没有。这样手感确实好了,但实际用的时候让我狠狠打脸,iPad 会经常需要站立在平面上进行内容的浏览观看,每次看视频的时候我还得找个东西让它靠住,十分狼狈。难道我就真的要换个翻盖保护壳了吗?我想到了壳子后的 MagSafe,购买了这款折叠磁吸支架后,我找到了我心目中 iPad mini 的黄金搭档。

这款支架通过 MagSafe 连接,吸力相当之牢固,拿在手里走路晃动也不会脱落,支架本体拥有双轴可调,可以说几乎可以调整出任何想要的角度,横向纵向都可以满足 iPad 不同姿态的需求,下面的动图可以很直观展示它的使用方法。

@PlatyHsu:Nike Pegasus Trail 4 GORE-TEX

  • 渠道:电商
  • 价格:¥580(买时价格,YMMV)

严格来说,这双 Pegasus Trail 4 GORE-TEX 不算是新(买到的)玩意,但确实算是新(派上用场)的玩意。入手背景是,我有跑步的习惯,也会备几双跑鞋轮换穿,但之前一直没买过带防水功能的;遇到一个水坑、一场小雨,也足以喜提一双湿爪。618 期间恰好看到这双在促销,便买来准备充当雨天备胎。

买来以后……深圳就开始了神经病一样的高温,接下来几个月,我也就识相地把运动日程改成了游泳为主。时间来到九月,主导天气变成了神经病一样的风雨,这双蛰伏一夏的鞋也终于能一展身手了。

虽然也叫做「飞马」(Pegasus),但这双 Pegasus Trail 4 GORE-TEX 在画风上跟更为知名的 Pegasus 39/40 等亲戚相差甚远,各处设计都围绕着户外用途展开:GORE-TEX 材质的防水鞋面、锯齿凸起的防滑鞋底、防泼溅的高帮后跟等。比较让我意外的是,这双鞋并没有因为防护功能而牺牲轻便,我的 42 码称出来只有 270 多克,即使放在普通跑鞋里也不算很重,跑步时不会成为负担。同时,内衬足够柔软,长距离后也不会感觉磨脚。

不过,你最好只把它名字里的 Trail(郊野径)当成一种修辞手法,而不是对使用场景的承诺。的确,这双鞋比普通跑鞋的抓地和防滑能力更好;但因为鞋底本身偏软、前掌除去锯齿后的厚度也比较单薄,面对真正的崎岖陡坡,还是会过早地服软形变——你甚至能隔着鞋底、一五一十地感到野路上的石砾。所以,如果真要涉足什么硬核户外越野场景,最好还是不要拿来折腾它了。

至于与脚感密切相关的中底材质,Pegasus Trail 4 GORE-TEX 尽管原价不低,但没有用上高端系列里更常见的 ZoomX,只用了经典款 React,也没有像 Pegasus 数字系列那样配备 Zoom Air 缓震气囊。但从我一个业余用户的角度(脚度?),不想、也没有必要纠结这些字母乱炖的细节差异,反正自己那种不思进取的跑法——永远都是 5 分钟±10% 配速跑一个小时 ±10%——也没到能体现出它们差距的程度。相反,React 在我经验中比 ZoomX 耐用不少(上个月刚报废了双才买一年多的 Zoom Fly),用在一双要求皮实的户外鞋上也算匹配。

前面提到,深圳最近的万千气象给这双鞋提供了充分的实战机会;而它的表现也确实令我满意:无论面对晚上走路误入的水坑、摩的掠过溅起的浪花,还是沾满露水的郊外草地,防水鞋面和高帮的结合都成功守护了鞋内的干爽。甚至在最近一场台风过境后的第二天早上,地上水坑棋布,空中细雨不断,它在前四十分钟都没有放进几滴水……为什么说前四十分钟?因为它的防护当然也是有限度的:看图片就不难想到,鞋带位置是一个明显的突破口。当云团余孽赏赐了几泡骤雨后,鞋里终归还是湿了。(但我觉得能做到这样也没什么抱怨了。)

最后说说性价比。Pegasus Trail 4 Gore-Tex 似乎是今年电商的主力打折型号,从我六月入手至今,几乎总能看到不同配色轮流打折,基本都在五百多的范围,也就是官方娱乐正式价格的一半。结合使用体验看,这个价格我感觉是值的。如果你也需要备一双防水跑鞋,或者就是想要一双能应付各种路况和天气的轻便走路鞋,可以考虑。(同名产品还有一个不带 GORE-TEX 后缀的不防水版本,注意不要买错。)

@Lotta:YEKY 除霉剂

  • 入手渠道:淘宝
  • 参考价格:¥39.9

前几天看到妈妈在试图用马桶清洁剂清理浴室墙边的霉菌,收效甚微。我想着还是要对症下药比较省时省力,于是网购了这款评价不错的除霉剂。正好趁着妈妈外出旅游的时间,用自己的方法对抗黑漆漆的霉菌。

除霉剂寄来时喷头是独立分装的,喷头同样有旋转开关,可以保证液体不易外泄。这款除霉剂的主要成分包括:杀菌剂、溶霉菌氧化剂、分解剂、次氯酸盐、水等,使用方法非常简单,只需要对着有霉菌的地方均匀喷洒,然后等待霉菌慢慢溶解消失,30 分钟后如果霉菌还未除净再继续喷洒即可,不需要拿着刷子蹲在地上用力清洁,这点十分吸引我。

因为除霉剂含有次氯酸盐,大面积喷洒味道会比较刺鼻,要注意开窗通风,以及不要和其他清洁用品一起使用,以免产生危害性的化学反应。虽然使用方法里写着操作的时候需要带上手套口罩,甚至建议佩戴围裙以防衣物脱色,但自从第一次使用发现没什么危险之后,后面我就开始徒手喷洒了,即使不小心手指接触到一点液体,冲洗后也没有什么不适。不过大家还是尽量按照指示操作,尤其是需要大面积喷洒的时候。

第一次使用后就能看到一点效果,尤其是霉菌程度较轻的地方已经被处理干净,不得不感叹化学的神奇。由于喷洒面积大味道比较刺鼻,所以我决定少量多次,每天下午找个时间喷上一两次,几天下来,500ml 已经被我用掉大半瓶了,效果也越来越显著,曾经黑漆漆的缝隙和角落都露出了它们原本的样子,还有留有淡淡的消毒水味,感觉环境变更干净了,漆黑丑陋的霉菌也没有那么可怕了,心理体验绝佳。


如果你也想分享「新玩意」🔉:

  • 获取 Matrix 社区写作权限并签署 Matrix 共创计划
  • 在少数派独家发布一篇文章,在标题中标注「新玩意」前缀;
  • 用至少 800 字介绍产品,并配上 2-3 张产品的实拍图片;
  • 在网站个人信息中补充支付宝账号;

成功入选本栏目还可以得到 108 元的「剁手红包」🧧。如果你有兴趣参与,就赶紧来稿吧!

> 下载少数派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了解更多的新玩意 🆒

> 特惠、好用的硬件产品,尽在 少数派 sspai 官方店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