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节目是《少数派播客》的亲密友台《两颗皮蛋》(皮蛋漫游记)与少数派创始人老麦的对谈。零号和初号作为少数派的老用户,对少数派的印象是社区,是科技媒体,也是工具型应用教程的搜索首选地。而前段时间老麦在深圳举办的少数派十(一)周年「从创作到创造」的线下发布会,将少数派的下一个十年从「社区+自创」定义为「社区+共创」。两颗皮蛋沿着这种思路的演进,于是请老麦聊了聊少数派的旧十年与新十年。

📺 《少数派播客》已经登陆 YouTube 平台,YouTube 用户也能收听啦。点击这里,即可订阅!

🎁 少数派会员全面焕新,定制内容持续更新,付费栏目全场畅读,年度最惠价格正在进行中,欢迎新老朋友加入

🥳 少数派出品、知名主播婉莹、甜食制作的播客入门教程《100 小时后请叫我播客主理人》已经上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带你入门播客制作,轻松完成你的「第〇期」播客节目。

直接收听

Audio

拓展阅读

订阅《少数派播客》

人物介绍

  • 两颗皮蛋:科技男团,最近刚换了新视觉朋友们快去看
  • 老麦:少数派创始人

文字版概要

编者按:以下文字版仅为节目核心内容概要,建议收听原版节目以获得完整信息。

两颗皮蛋:各位听众朋友们,你们好,欢迎收听新一期的《皮蛋漫游记》。本期嘉宾是少数派创始人老麦。

今年是少数派创立的十一周年。老麦对于团队的战略方向有一点点变化,而且还搞了十一周年的发布会。两颗皮蛋也刚好即将创立满两年,所以今天我们重点的话题是聊聊内容创业这个主题。

上线《Notion》众筹课程的契机

两颗皮蛋:前段时间你们做了一个《Notion》的课程。因为我其实一直想把自己的知识的数据库搬到《Notion》去的,但是每次一打开《Notion》这个软件就比较头疼,有点搞不明白它的逻辑架构到底是什么,尝试了两三次应该都放弃了。《Notion》的课程上了之后我们也重新支持了一下,开始又重新慢慢学了。你们为什么要做这个课程,有什么契机吗?

老麦:从我的角度来讲,我们并没有说是把它当成一个很特别的事情。作者二一是少数派很早的深度用户,最近时间比较充裕,最开始做笔记技巧的博主,算自由职业。他做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他对技巧的研究特别地专注、精深,然后我中间就有跟他讲过,我说你这个切入点其实做付费是比较合适。

后来同事告诉我说,我们最近做了这个《Notion》的课程,是跟二一做的,还没有对外宣发,众筹已经达成了。效果还挺超出预期的,然后我们才开始启动对外的全面宣发。

newcloth 与 PITAKA 的争议

两颗皮蛋:最近有个网络上有点交锋的事件和少数派也产生了关联。两家做编织纤维的手机壳的品牌,一个是老牌的 PITAKA,另一个是 new cloth。这两个厂商在微博有些观点的交锋,把老麦也牵扯进去了。

有用户质疑少数派作为 new cloth 的产品代理方,怎么不好好判断一下代理的产品宣传的真实性,你们怎么看这件事?

老麦:这个事情我觉得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现在大部分的这些品牌也好,用户也好,把我们当成一个搞测评的媒体。但事实上我们本质上不是这么一个情况,我们还是一个社区,而且也没有去非常强烈的意愿去判断什么东西的对与错,更多地是从大量的我们认可的用户的经验里去进行内容的筛选和输出。

当然我们有自己的一些所谓的调性和原则,这个是我们主控的,但是并不是想去做一个判断或者鉴定机构,这个是明确的。

之前我跟 Mr.厉害聊的时候,我也有专门聊过这个观点,就大家选择的是不同路径。但是很遗憾的是,在很多的品牌或者用户眼里,我们都是一样的。所以这个事情,我们是众筹一个新创小品牌的非常小众的手机壳,价格也比较昂贵,但是却让这个行业里的老大觉得我们是在挑战他也好,或者说在做一些不客观、不公正的评判。这中间其实也有很多私底下的一些交流和解释。

但是如果我来评判这个事情,我是觉得我们挺委屈的。因为这件事情上我并没有去主动去动谁家的利益,而且我自己也没有啥利益。因为说实在话,我们其实两个品牌之间都没有正式的商业合作,众筹这个壳完全是我单方面拍脑袋,因为我自己是 iPhone 13 mini 的用户,我想要一个非常好的手机壳,所以我就安排下边的人去做了这个事情,都没有走正式的相关的流程。没想到会惹出这么大的一个事情,然后再加上新创品牌方言论上的一些连带效应,就彻底让这个事情乱了套了。

到今天为止,我觉得我们没有做错任何事情,因为当时发现宣传上的一些所谓的不准确之后,我立刻就安排修改了调整了。我首先求证,求证完之后我就安排立刻修改。关于微博那张图,因为微博已经没法改了,当时是做了那个粉丝头条的,这个我也做了解释。删掉的话相当于是毁灭罪证,所以整个的全流程我们都是正常去跟品牌方交流,正常地去解释说明。

关于参与这个事情讨论的其他 KOL 朋友们,我们一直在观察,如果说有的人确实在这件事上对我们有很大的意见,那我就会出面跟他解释,但如果没有的话,我越解释这个事情就会越不清楚,越解释大家就觉得你跟这个事情的利益关系越强。

所以在事件中间的时候,我基本上就把微博上的一些交流拿到私底下跟两个老板之间去交流了,不要再引发社交媒体上的二次的传播或者渲染。我觉得这在这个事情上我们做得还挺公关的,因为如果要按以前的性格的话,我可能就一对一地开始掰扯起来。但最终我觉得其实没有把这个事情很好的解决,还是存在一些没有办法去沟通的误解。但是那也没办法了,我觉得这个事情就只能这个样子了。

在商业社会上,当品牌之间产生竞争的时候,可能会产生这类影响或者事件,我们是要做这种后续的预期和准备的。因为我相信我未来还会支持很多新创的小品牌,再去挑战一些传统的,比如说这种领导者也好,或者什么也好。那会不会还有更严重的公关事件?这个是我觉得是在这件事件里面我要好好去学习和思考的。

少数派的变化

两颗皮蛋:大家对于少数派的认知仍然是一个客观公正输出这种工具型文章、技巧型文章的媒体。事实是今天的少数派已经不是这样了。老麦在发布会上也自己讲过从创作到创造这样一个模式的转变。那过去十年少数派给自己的定位是什么?

老麦:还是很实在地讲哈,不是像大家想象的,我在十年前的那一天我就想好我今天是要做成什么样子。我不是这个行内出身的人,不是互联网出身,不是媒体出身,然后没有任何背景经验,完全是凭借自己的所谓的爱好和热情进入到这个领域的。

我们起家本身是一个社区,这个过程中是靠很多很多的各行各业的人和用户帮我们做起来的,就不管是内容也好,还是当时的社区的网站也好,甚至于说这个社区的名字域名都是八十几个人的群里边大家讨论出来的,我纯粹就是一个组织者。这个就是因为前面做过一些内容,让大家有对他们有帮助了,所以他们认可我这个人还挺不错的。

所以其实这个事情我们就是一个共创的这么一个社群的概念,也是因为这样的一种状态,让我开始对这个做这个所谓的这个互联网社区的创业产生了这个真正的冲动。因为以前的创业我也写过一些什么其它的商业计划书,比如说第一个商业计划书是如何做一个按摩中心,我给他起了个很好听的名字叫回春堂,哈哈。

但是那个东西说白了它更多是想去从赚钱的角度去做的一个生意。当我这个社区做出来之后,我才找到了那种非常强烈的那种所谓的叫什么使命感也好,或者这个就是一个我想把它做一辈子的事。

但是社区做了三年之后你会发现,挺开心,大家对于你也挺认可,但是怎么赚钱?活不下去这是一个最大的问题,社区里的人也获不到什么实质利益。我自己也很惨,顶多那个时候顶多就是做点这个什么水货手机的团购。

少数派的第一个三年的 slogan 叫「高质量应用推荐媒体」,那个时候其实主要就是推正版付费软件,同时从第一年的编辑撰稿的模式转成第二年的这个作者供稿模式,是这样起步的。

「苹果派」这个外号就是那时候诞生的。这个东西也是一个自然选择,因为当时苹果的生态是最好的,那个时代,一切都是从 0 开始,你也不知道该怎么运作一个媒体,你也不知道该怎么给自己定位,怎么宣传,反正就是先做内容,傻乎乎的。

派早报我们也曾经停更了一年多。在我们的印象里面,这种资讯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和价值,因为它时效性很强。对,但它对用户来说就很有意义和价值。

从图文到视频

两颗皮蛋:少数派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图文媒体。现在其实大家都说这个是已经是视频时代了。但是少数派这么多年一直在坚持图文内容,这个你们是怎么想的?

老麦:这件事有两方面因素,一方面是,进入视频这件事情它其实更多的时候是需要有这个 up 主这种以人为主体的这么一个概念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面我们是没法确定这个人的,这个人基本上可能只有我是最合适的。但是我作为一个企业的管理者,怎么可能每天跑出来去拍片子?另外我的这个能力积累也没有达到那个程度。最近这两年开始,我随便拿个手机拍一拍,能扯出那么一段视频,很多的时候是我自己用剪映剪一剪的就可以发的,但以前其实是没有这个能力的。

另外一点,我确实对于图文内容它的长期价值,我一直觉得它无可取代,无非就是说你在这样的一个内容上你要做什么事情。比如说,如果说我就是要用来做广告变现,那肯定会受到影响,但如果说我想做付费内容,那图文依然是有很好的沉浸感,包括检索信息的方便程度。

这两方面的考虑导致我们在视频这件事情上不会那么激进,或者说也在观察之中,但我们也已经开始制作视频栏目,不可能回避这个趋势。

我们也会时不常的看一些那种商业深度的那些,对,那种文章。对对对,你只有从这种更高信息密度的里面去攫取一些东西,然后他最后才能形成一个可能观感还不错的视频,它就是有一个从上到下的这么。

少数派会员的历程和思考

老麦:会员这个事情呢,在此之前,我们大概做了两季的付费栏目。嗯,那个时候虽然说没有现在这个会员这么贵,但是也是 200 块钱一年的这个级别的。那个时候我们是完全以内容作为一个核心卖点来做的。

我们发现这个事情有很大的瓶颈。一个是内容生产的瓶颈,另外就是用户群的一个瓶颈,所以这条路走不下去。

所以我们还是希望通过会员的这个服务,把我们认为真正能够跟我们一起去做共创的这波人,把它能够更具象化。我们希望建立一个高质量的交流的圈子,大家这里产生碰撞,然后我们在中间起到一个撮合或者说赞助支持的这样一个角色。

两颗皮蛋:从我们的视角来看,你们今年有个事儿做得特别对,就是不要在《飞书》里面弄那个社区了,哈哈。你们终于下定决心在自己的 app 里面搭了一个会员社区。

虽然之前那个《飞书》那个社区我有时候也会看,但是总感觉那玩意儿有点割裂。就它虽然是少数派会员体系的社区。但是大家又要迁移到另一个东西里面去。

老麦:这个事情它是有两个视角的。从用户的视角来说,《飞书》产品完善,然后我上班时间用《飞书》在旁边聊天甚至摸鱼都不被感知。所以当我们说要迁移到自己的社区时候,其实有很大一部分人是觉得不习惯。但是从我们的视角度来讲,我们要继续做共创这件事情,我一定要是要在自己的平台去做,比如说身份的识别、各个模块的组合、标签化检索,这些东西我是在《飞书》里无法去完成的,所以就必须得自己做。

而且,你想想我们的产品团队是多么薄弱和紧缺,我们每个岗位——前端、后端、设计师、产品经理、iOS 开发——都是一个人,还要外加一个安卓外包。但要做这么庞大的一个产品,还要保证基本的交互和体验到位,其实是已经很超纲的东西了。但是必须得这样做。

少数派的十(一)周年发布会

老麦:这场会其实我们还是比较有明确的倾向性的,基本上是 ToB,就是希望先跟我们的客户和合作伙伴把我们这个想法交代一下。所以其实那里面很多内容我觉得对于用户来说就可能不一定能理解,其实我很想再找个机会做一个完全面对用户的。那次发布会本身也是很封闭的,都是定向邀约,讲的东西也都是跟业务相关的。

两颗皮蛋:我们看到少数派出了很多周边和联名商品,是什么促使你们向「从创作到创造」的转变?

老麦:过去这些年我们一直在试水,包括周边也好、联名也好,我们发现各品牌——尤其是中小品牌——在往上上升的这个过程中,其实是缺少一个或者几个关键节点的。比如说品牌定位的问题,比如说产品的设计感的问题,或者说一些文化内涵的问题,很多品牌自己没能力搞定这些问题。

而我们又很擅长搞定这些问题,包括产品调研、包装、销售等。事实证明,我们和品牌合作能做到 1 + 1 大于 2 的效果,双方都共赢,然后用户也很开心。这一点其实是让我很惊讶的,就是买到我们这些产品的用户,他会自己非常开心地去晒这些产品。

我们原计划是可能在 2020 年就陆陆续续开始往这个方向去发力的,但赶上特殊时期,大家就只能先苟住。到 2023 年就没有什么障碍了,或者说也没有什么不确定的东西了,就放手干呗。

两颗皮蛋:少数派提出的「共创」模式,具体是怎么落地和执行的?

老麦:我们现在也在分类梳理,因为每个项目的背景不同,有的合作伙伴是个人、是博主,有的则是三五人的小团队,他们的产品可能只有一个概念,还在打磨中,所以我们进入共创的时机都各有不同。

我们大概还是会把共创分三个类型。第一个就是内容共创,这个是我们过去积累了很多年的东西,类似于这次《Notion》的教程,就是一个典型内容共创。

另外一个是软件共创,过去我们扶持了很多开发者,那时候只是帮他们报道和传播,不收任何费用。但是现在我们会把整个链条都跟踪起来,把我们的资源全部都释放给你。当然这个过程中我们就会有一些利益的交换,或者说长期的合作的模式。

再接下来就是共创实体产品,目前来说我们还是以供应链为基础,加上我们对于这个产品的理解,给你去做相应品牌咨询或者营销全链路,甚至独家的众筹预售。

两颗皮蛋:你们会从商业化的角度看待媒体和社区的差异吗?

老麦:规模这个东西我觉得倒可能不那么绝对,关键可能还在于你的影响力和公信力。这件事情我觉得还是最重要的,我们之所以这样选择,也是去想找一个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如果说纯从一个所谓的流量平台或者内容媒体的角度来讲,你最终都遇会商业瓶颈。做媒体,瓶颈就是能够服务的甲方的数量,以及你在内容上的能够让度的底线,你让渡得越多,能给用户带来的价值越少。

我们在 2017 年的时候内部产生了严重的关于商务和内容的分歧,导致的整体公司结构的变化,以及后续的很多问题。

在经历了各种内部讨论以及调整之后,我们最终找到了共创路径的核心前提——你要做一个可持续的商业模式,而不是杀鸡取卵。

上面提到的三种共创的类型的价值点是不一样的,付费栏目对于用户来说是一个提升学习或者说增长见识的东西,但实体产品是可以摆在桌面上或者揣在兜里、解决问题的东西。同时,内容跟产品共创是相辅相成的。我举个例子,比如说我们当时做麦金獭那个充电头的时候,如果买了充电头的话,你去扫后边那个二维码,打开的是一篇文章。

而且那篇文章是我们把它做成了一个电子书,你可以一页一页地翻麦金塔电脑的发展故事,这个其实就是我们一个很资深的一个作者约的稿子,并且把这个内容梳理好的。在宣发的时候,我们是以这个文章作为主线,最后才提到说我们做了一个产品来致敬麦金塔。所以你内容必须得保持你持续的这种竞争力和深度,你才能保证你产品共创的时候能够做出独家的对于产品的理解。

从线上到线下

两颗皮蛋:今年你们了线下空间,你们的初衷是什么?

老麦:这件事来自我们做少数派的一个最早的愿望。我理想中的少数派可以建一栋楼,成为所有合作伙伴、创业伙伴的协作空间。楼下有销售的门店和咖啡厅,用户来了也可以随意坐一坐,跟我们交流交流。所以在线下搞一个少数派的空间是一直停留在脑海里的计划。

刚好前段时间后海汇有一个合适的场地,价格也不贵,我们就冲动之下决定试一试。但从实际的商业角度来讲,线下门店还是有很多困难的,包括成本和经营等方面。我们也在尝试看看能不能探索出一些新的商业模式和玩法。


有任何想对我们说的、听我们聊的,都欢迎写信至 nick@ssp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