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金九银十的校招季刚刚结束,研究生入学考试报名确认也已经结束。是准备考研考公,还是直接就业?是在本专业内一路走到底,还是在专业外另辟蹊径?站在个人职业通道起步的十字路口,不少同学的内心难免踌躇。

作为一名 HR,我也经历过跨专业考研、转行,之后扎根 HR 岗位 10 多年,风风雨雨之后,收获了一些踩坑的心得,希望这篇文章对于踌躇中的同学能有所帮助。

就业前的注意事项

专业与就业

在之前的 Matrix访谈 中,我提到过一些自己的背景,这里细说一下,便于同学们更好地参考。我本科的专业是英语,大四时选择了跨省跨校考取了历史学专业的研究生上岸。从学校毕业后,我继续离开了原专业做了 HR,至今已经 10 多年了。在这 10 年多的时间里,我既负责过整体的 HR 的业务,也负责过某一个细致的版块;既目睹过刚毕业的同学在公司的成长,也见识过员工与公司之间的龃龉⋯⋯凡此种种,后续会穿插讲解。在工作的同时,我考取了HR 相关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一级(该证今年已经退出政府认证)、经济技术专业资格(人力资源方向)中级等证书。目前,我在烟台的一家中央空调企业做 HR。

每个人当前的状态都是由过去所作的选择层层累积而成。就读的大学、所学的专业,很多时候是受制于志愿填报、父母的意见,往往不是自己所喜,甚至是无奈之选,然而人在大四,「木已成舟」。专业、兴趣,基本上都已经定型了,短时间内几乎无法改变。

既然如此,不如直面现实。我们一起来简单地看一下专业与就业的互动。

就业难易程度之专业内外抉择

在面向应届生招聘的过程中,通常企业对于技术性岗位会选择在专业内招聘,而对于职能性的岗位会选择跨专业的同学,少数提供完备就职培训的大公司除外(如四大不限专业招聘)。但同样的岗位,相比及专业内就业的同学,跨专业就业的同学往往需要额外提供一些辅助材料来佐证自己的能力,也要用更多的努力证明自己适合某个岗位。

专业 vs 就业难易程度

就业难易程度之专业供给

就业市场毕竟也是一种市场,自然也会涉及到供需关系,供需平衡总是理想情况,在现实中针对每一专业存在的是供大于求或供不应求的情况,针对不同的供需关系,要求我们用不同的方式应对:

求职时可考虑的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