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当年期末考试发卷子的感觉么?对于我们成年人来说,当每年一度的体检报告单即将发下来的时候,不知道大家的感觉是否和当年一样呢?
可以说,现在人对体检越来越看重了,这是一个极好的现象,能够早期发现一部分疾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不知道大家对体检报告中的结论是不是都能正确理解呢?其实,现阶段的体检报告结论已经十分完善了,基本上能告诉大家时什么疾病、怎么进一步诊治,往往这些结论是诊断性的,对于理解并不存在困难,所以本文的目的并不是解读这些结论。
写这篇文章的初衷着重在于那些非诊断性结论,或一些亚健康指标,这些结论或检查指标在我临床工作过程中经常被咨询到,一般大家最常问的是以下三个问题:
- 医生,我这个重不重要啊,会不会是某某疾病啊?
- 我这个需要吃药么?平时应该注意什么?
- 我需要怎样复查?
当你带着这些问题咨询医生的时候,大部医生会回答:
「目前不构成疾病诊断,不需要吃药干预,但是部分需要非药物干预措施,并且需要定期复诊。」
整个咨询过程也就三到分钟,但也许是你走了几公里、排了几小时的队换来的,性价比极低。因此,在未来的这个系列文章中,我会根据体检的不同类型带你看看如何解读体检报告。本篇是该系列的首篇文章,我们一起聚焦心肺。
肺结节
我们经常会在体检的胸部 CT 报告里面看到「肺结节」这个结论,往往这个会结论还会和「定期随诊」放在一块,那么我们应该怎么看待这个「结节」呢?
肺结节是指肺内直径小于或等于 3 cm 的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病灶,结节可能是良性结节,小部分结节则为恶性。临床上依据结节密度将肺结节分为三类:实性结节、部分实性结节和磨玻璃密度结节。2016 年中国的指南详细的对肺部结节进行危险分层,简单来说就是下面的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