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打开新的页面准备开始写这一篇文章的时候,我首先去看了一下今年的读书清单,不出所料,2023 年业已过去将近四分之三,而我只读了 7 本书,其中 5 本还是小说。这个结果其实也算是不出所料,因为在工作和生活这么忙碌的情况之下,能够维持阅读的习惯其实是需要很强的自律能力的,而之所以需要用「自律」来约束,就是没有形成一个固化的习惯。也是抱着这样一种心态,翻开了 Atom Habits (原子习惯) 这本书。

正如很多时候,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的类似于无法坚持阅读「如何好好阅读一本书」这本书本身的悖论一样,我抱着这样的心态,试图通过这本书去更多的了解关于「习惯」这件事情本身。幸运的是,这本书无论是从易读性还是从作者的观点本身,都让我产生了一种深以为然的认同感。所以,在迅速读完了一遍之后就迫不及待的继续读了第二遍。而这时的我,刚好购入了 Streaks 这款打卡 App,正好可以帮助我实践书中的理论。

其实一直以来,「习惯」都是我们用以和放纵作斗争的一个有效手段。只不过,我们对于习惯的养成往往有着一种「避之不及」的逃避心理,其原因大多是好的习惯贯彻起来难度都比较大需要非常大的自律才能够达成,而坏的习惯往往根本不需要养成,只要顺应着多巴胺的最直接反馈就可以了。而这本书带给我的震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相对来说行之有效可落地的方法帮助我们去促成好的习惯、摒弃坏的习惯。

优化可以产生重大影响的小选择。我们不断扩展不假思索即可完成的动作数量,从而推动着文明的进步。

                                                                                            - Alfred North Whitehead

先了解自己

在开始任何一个与「人生」相关的话题之前,「了解自己」似乎都是绕不开的一个命题。那么,在「建立习惯」这件事情本身上,也是同样的道理。在书中,作者提供了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叫做「习惯记分卡」。这一类方法在我本职的工作里面也会被称作 Process Mapping,即在做任何改善之前务必先要了解改善之前的状态究竟是怎样的,是否有规律可循。

习惯记分卡示例

有了习惯记分卡,我们就可以根据现有的流程去强化我们想要坚持的好习惯,在这个时候作者提到了「执行意图」这个词,即

 我将于「时间」在「地点」「行为」

通过这样一个环境和时间上的提示,让自己能够养成属于自己的习惯。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我开始借助于 Streaks 这款 App 来帮助我完成习惯的记录。也许是出于强迫症的本能,也正如这款 App 的名称直白的表达出来的一样,一旦开始做一件事情,我的习惯就是能够坚持去每天打卡完成这件事。

之所以要花钱去买这款 App,是觉得它界面虽然丑但足够简单,整个使用体验相对来说比较丝滑,能够很顺畅的完成「打卡」这个动作。尤其是结合着 Apple Watch,使用起来就更加的无感。一开始,没有给自己设定很多「宏伟而遥不可及」的目标,而是持续时间不超过半小时的迷你小目标。因为毕竟习惯的培养在于次数,而不在于时间。而我自己在实践的过程中也发现,随着每天重复去做这个动作,其实很多时候,持续时间在不知不觉中就会超过远远超过半个小时。

再驯服自己

虽然「驯服」这个用词也许很不恰当,不过这正是我在读到这本书中培养习惯部分的一个最直观的感受,看来人类进化到现在这个时代终究还是没有逃过骨子里的「动物性」。这里有几个小技巧可以分享给大家:

技巧一

第一个就是,将习惯与自己喜欢的事情关联起来,或者在做一个自己想要作为习惯培养的低频习惯之前先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例如,我想要培养自己每天能够雷达不动在书桌前认真做输出的习惯,我就调一杯自己喜欢喝的酒,一边喝一边写。

写作伴侣

书里面还写了一个观点就是让习惯本身变得令人愉悦,这其实是一个悖论,因为如果它本身就是令人愉悦的,那坚持下来应该很容易才对啊,其实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是:

人们倾向于选择即时享乐的事,回避延迟满足的事。如果你愿意等待回报的到来,你将面临更少的竞争,通常会获得更大的回报。能坚持到取得最后胜利的人终究是少数。

也就是说,总有更加令人愉悦的事情存在,而且给的反馈要更加的即时,也就是说会让我们在当下更加快乐,例如「刷短视频」。所以我们要从思考习惯上给自己的一个警醒就是,要多想着坚持习惯在长远的角度上能够给我们带来的积极的正反馈,做一个长期主义者。

技巧二

两分钟法则:几乎任何宏大的人生目标都可以转化为两分钟的行为

书中对于这一点举了很多有趣的例子,其基本逻辑就是,和前面说的一样,能够先培养做事情本身。例如:我想要健康长寿 -> 我要身体健康 -> 我要锻炼身体 -> 我要先换上健身服。所以哪怕,每天我们坚持的习惯只是「先换上健身服」这件事本身,最终也会帮助我们实现终极的目标。再举个例子,正如我写在开头读书的这件事一样,我们往往会给制定一个宏伟的目标,要读完多少本书,这样才会让自己有意义感。可是这样往往是最不容易坚持的一种方式,不如设定一个「每天翻开一页书」这样的目标更有效。

吧台看书

这个法则本质上的原理和 KPI 树的理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我们根据一个愿景去分解到可执行的目标不也正是用了这样的方法吗。

终究是内驱力

我们之所以会成为怎样的人,其实是有无数个微小的习惯和选择堆积起来的结果,所以如果我们有足够的内驱力能够从日常的小习惯上开始做改变,那么我们是否知道「我们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件事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们在坚持习惯的过程中会知道我们最终一定会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

写文此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