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本文并非旅游攻略,不含目的地推荐,请谨慎阅读。
7 月 8 日,我俩从钱塘江北岸出发驱车向南,穿过福建后进入潮汕地区。7 月 14 日中午,我们抵达了最远的目的地——揭阳市惠来县隆江镇,在半开放式的猪脚兴饭店吹着风扇大汗淋漓地干掉了一碗冒着香气的猪脚饭,然后沿沈海高速一路向北。行驶距离将近 3000 公里,总支出约 12500 元。
懒惰的借口
「好吃懒做中年人」不是谦虚。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旅行的期待也在渐渐发生改变。过去自己,特别在意自己去到了什么景点,完成了什么目标,挑战了什么极限,最重要的是拍了什么照片可以发朋友圈。如今做任何选择不再那样无所顾忌,也就越活越娇气了,就是贪图享受,就是懒。
如今上网冲浪已经可以看到全世界很多美景,有很多是此生都到不了或不会去的地方。我不用真的去跳伞、跑酷、冲浪,就能看到那个视角的画面,感受到部分的惊险刺激。从这个角度来说,旅行「看」的功用被极大地削弱了。相比之下,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以及在景色中与当地人的互动交流在旅途中显得更具冲击力。舟车劳顿在夜色中抵达龙岩后吃到的第一口清汤粉,那就是人间美味。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文学理论在旅行审美中也完全说得通。
自由的代价
自驾本身已经是一种挑战。长达 20 天的自驾游与习惯了宅家的中年人舒适圈风马牛不相及。加之七月的南方,闷热、潮湿,偶尔的凉爽多半是因为台风。每天中午过后就是我们的赶路时间,暴雨和暴晒交替着进行,毒辣的烈日、随性的雨和调皮的云,给我们一路上增添了不少花样滤镜。
自驾的好处很多,首先是行程比较自由(散漫),说走就能走。出发之前,我们甚至不确定什么时候能回来。和「说走就走」相对的是「赶路」。为了不让「赶路」造成过多压力,我们尽量把每天的赶路时间控制在 2-3 小时,市内交通都通过共享单车或打车完成。这就意味着我们在每个城市逗留的时间都不能太久,否则整个行程会被拉得格外长久。除了义乌、汕头、厦门、温州这 4 个城市我们分别呆了 2 天,其他地方都得在抵达的第二天收拾包袱继续赶路。只有从江山到龙岩这一段,一天内开车超过 6 小时。
车要加油,人要放水。途经的各个高速服务区的设施和服务参差不齐,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刚进入福建的时候,连续好几个服务区都在改造(感觉真的很紧迫,间隔交替进行都不行),就真的只给了加油(充电)和临时放水的场所。
人开了车,行李可就自由了。哪怕后备箱空间不大,也能轻松带上可以满足日常起居的大多数日用品,买东西也不用担心行李过重。
车上的一些功能配置的确帮了很大的忙,不至于让开车时段充斥太多疲劳和无聊。定速巡航分担了一部分的脚部劳动。座椅通风让驾驶员和乘客上车后可以尽快落座而不烫伤屁股。CarPlay 肩负起了导航和播客播放任务,矢志不渝陪伴在我们耳边的声音分别是百度地图的高叶语音包和《无聊斋》的教主大笑。
人和汽车需要协作,但多半还是靠人妥协。尽管 CarPlay 已经是我用过的最好的车载系统,但这次用下来仍然感到有很多不足。比如 CarPlay 的导航显示在中控大屏而不是 HUD 抬头显示,如果语音播报不及时,有的分岔路口又没有画面放大的提示,就需要调动更多注意力去分辨。开车过程中,哪怕副驾驶人员用 CarPlay 接打电话,也会对司机注意力造成影响。现代人的长时间注意力真的太宝贵了。
内心的召唤
如果把报团旅行比做套餐,那自驾游就是自助餐。给甜品留多少胃容量,小火锅是冲还是跳过,全由自己决定。对于我们两个好吃懒做不求上进的中年人来说,除了吃,其他都可以放弃。
然而自驾游最大的特点在于,你无论去到多远,都得留有余力再开回来,可以精简行程,但不能轻言放弃。否则只能花钱把车运回,再买张高铁票回家,那样就太丢脸了。如果把自己累垮或想偷懒不开车,那车就成了负担。所以,吃饱喝足休息够,就是最大的慰藉。当然,因为开车,基本告别了喝酒。
既然已经为自由舍弃了很多,那就更要遵从内心的召唤。我们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出发前,我们只确定了头 4 天想去的城市以及住宿,后面的行程大多数都是临时起意,走到哪算哪。只要大方向不变,细节就不多计较了。
比如去永定土楼那天,我们都开到了景区入口,发现不能开自己车进去就掉头走了。
去隆江吃猪脚饭也不过是因为我在梅州街上看到了一块「隆江猪脚饭」的招牌,突然冒出一个疑问:「隆江究竟在哪里?」一查竟然在揭阳。原本我们打算跳过揭阳直接去汕头,但第二天我们就去了。
原本想着在离开汕头的时候要去南澳岛转转再去潮州。后来因为在汕头吃饱喝足觉得有些倦了,干脆直接取消了南澳岛行程,毫不犹豫,视频也懒得看了,直奔潮州。毕竟南澳岛的风景已经在《四海》看过了。
我们常常因为天太热或者逛累了不想再奔波,就干脆点外卖。在江山的时候,我们点了一份王阿盖手工小吃的豆腐包,太好吃了,连照片都没拍,微辣的豆腐馅点缀着肉末,流着泪吃完。
可惜景点不能外卖,只能看看别人拍的视频。在温州的第一天,躺在床上就这么看着江心屿从被日光照亮到自己在夜色中发亮,愣是忍住了没有上岛,就看了几个旅游博主航拍的江心屿绝美视频就没有遗憾了。不过那天我们倒没点外卖,而是出门吃了碗鱼丸面。面外卖会坨。
南方小吃耶路撒冷——沙县和嵊州我们都去了,前者让人失望,嵊州超乎想象。在嵊州小吃大师馆吃完都出门兜了一圈又回去补了一顿。
住宿方面也是同理,为了省事省钱,我们基本都选择了华住会旗下开业时间不超过 3 年、拥有免费停车场(或有停车优惠)的酒店。这样一来,不用花费过多精力去考察酒店,在控制预算的同时也能保证稳定的居住条件。这一选择的附加好处是,从厦门离开那天,我的会员等级已经升到了铂金,之后的住宿价格变得更便宜,同时还可以享受免费升房。
个别酒店的性价比高到让人怀疑他们是不是在做公益,比如余姚五彩城你好酒店,会员价也就一百多一晚,居然有小冰箱和免费饮料,晚上甚至有夜宵,临走还送小礼物。可以想象行业内卷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
每天吃饱喝足休息过后,如果天气尚可,我们会习惯性地往城市的江河湖海边走走。现在城市建设对河道周边的景观绿化非常重视,便宜了我们这两个酒囊饭袋。吹着晚风,听着不知是哪个时代淌过来的流水声,有那么一瞬会忘记自己从哪里来。流水仿佛就具备这样的魔法,那天站在河姆古渡口望着高低起伏的水面,真的有穿越之感。
旅行的意义
精神上的游思妄想一定程度上能弥补身体上的好吃懒做。在以往的工作出差和假期旅行中,我也到过浙闽粤三省不少城市,但如果不是这样连贯地「从南到更南」的自驾旅行,去到了众多城市的博物馆去了解当地的历史和人文,我很难想象相差几百公里的任意两地会有那么多差异。这些差异还不是根据省界区分,就如河姆渡与良渚住得那么近却连点头之交都不是。
每天都和陌生的城市交朋友,前一天还在梅州做客家人,第二天已经在汕头吃打冷。有时候一觉醒来会忘了自己在哪,逛完准备打车回去的时候,突然想不起住哪家酒店。有一次在高速服务区买烤肠一时没来得及把口音频道切过去,连店员说的「肥肉 (huilo) 」我都听不懂,店员耐心地跟我说了好几遍,直到她搬出了反义词「瘦肉 (solo) 」我才终于明白过来。
短时间内在不同地域文化之间穿梭是有趣的,而长时间身在某种文化中的人,反而会忽略自身的特色。好几位滴滴司机都向我们表示自己的城市没什么好玩,但当聊到具体的小事,他们又可以滔滔不绝。「我们这里就是这样」,他们的习以为常,就是游客的大开眼界。
我把在温州博物馆历史馆拍的八九十年代的老菲亚特出租车拿给温州的朋友看,她说:「对,我们以前的出租车就是这样。难道你们的不是吗?」当然不是,我们是夏利和桑塔纳,我曾经也以为全中国的出租车都是同款。
我曾经还以为城市的河道都不允许市民下水嬉戏,但在兰溪,兰江却是当地人夏季傍晚的「水上乐园」,那才真正称得上是「母亲河」啊。
大多数时候,我们习惯于获取认同感,却忽略了多元性。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许倬云在《万古江河》中的一段话:
中古时代,中国经历七八百年的民族重整过程,原有「汉人」的中国人口,在接纳无数北方、南方的外族成分,形成一个新的庞大而多元的民族。这个民族不是由血统界定的种族,而是认同于一个文化传统,却又呈现多元性的人群。
回顾这一路,我们都没怎么购物,大多数特产现在网上都能买到,比如普宁豆瓣酱,潮州腐乳饼等等,只有酒店房间赠送的茶包被我们带了回来。这将会成为我们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提起这段旅程的契机,「你品,你细品,这个原产地丽水、从梅州带回的正山小种茶包,味道还正吗?」还有朋友建议,可以把茶包压在相框里,成为一种可以挂在墙上的纪念,真是不错的想法。纪念,也是为了勾起一遍遍的回忆,不断用新的思考去认识过去的经历吧。读书与行路,都要继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