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rix 首页推荐 

Matrix 是少数派的写作社区,我们主张分享真实的产品体验,有实用价值的经验与思考。我们会不定期挑选 Matrix 最优质的文章,展示来自用户的最真实的体验和观点。 
文章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少数派仅对标题和排版略作修改。


之所以要写这篇内容,其实是在我这半年生病养病过程中一个逐渐意识到的点,那就是「我们好像很难让自己停下来/休息」。在上个月的时候,我在 Matrix 社区看到了《在没有工作的时候整理自己:往前看,别回头》这篇文章,文章很长但我完整读完了,并写了很长的一段评论。评论中也简单透露了一些我的想法,在这篇文章登陆首页后,我看到了又有很多朋友有类似的经历或者感悟等,所以我觉得是时候把我的想法分享出来,如果你是正在忙碌或者正在焦虑的状态中,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对你有所帮助。

问题出现

作为一个常年健身保持运动的精力女孩,生物钟固定后基本就不太怎么生病了,也就偶尔来个小感冒或者吃得比较杂时的积食反应。

所以在去年第一次明显感受到身体状态变化的那段时间,我整个人都是非常焦虑和恐慌的。

在一阳刚开始的两天高烧后,我的心率就一直保持在 120 次/分左右(正常状态下),这就导致我每天晚上入睡都非常困难,躺下就满脑子只听到自己扑通扑通的心跳。极端的时候,心跳到达过 190 次/分。除此之外,平时我吃饭都是非常容易控制量和食欲的,但是那段时间的我每天饿得非常快,吃完上顿不到一会就饿,控制不住地就是想吃东西,常常晚上十一点都要吃宵夜来填饱肚子。

但即便这样,那段时间我的体重也持续下降,掉到了 80 多斤。别人过年坐在沙发看春晚,我过年躺在床上发烧难受痛哭。

在没有去医院检查之前,我满脑子都是各种乱七八糟的想法。人在生病的时候是极其脆弱且敏感的,尤其是在自己还没确诊具体得了什么病之前,是最恐慌和焦虑的。那段时间我连自己的银行卡密码、各种设备密码什么的都写下来了。面对这种明显的身体变化,我才发现平时开玩笑说不在乎之类都是假的,真正生病的时候,完全控制不住情绪的低落。

在持续了一周多的这种状态后,刚好过完年我就去医院检查了。因为我的主要症状就是心跳一直很快,心率居高不下,所以挂号也是直奔心血管科去检查心脏。

医生第一时间让我去做甲状腺指标去排除是否为甲亢,结果第一轮的甲状腺指标直接全部高额超标,确诊为甲亢。

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真的会觉得自己想得特别多。其实现在很多年轻女性或者说是女性的甲状腺多多少少都会有些问题,比如动不动就生气或者生气不及时处理导致的气淤等都会在甲状腺上有所体现。

但是当时看到指标和听完医生的描述后,自己心里其实真的很难过很慌张,感觉那一瞬间各种想法喷涌而出,眼泪默默在眼睛里打转。就有一种真相大白后,完全白纸摊开的事实摆在我眼前,这一瞬间我才真实地感应到,真的出大问题了。

好的情绪和状态是治病良药

确诊甲亢之后,医生嘱咐最多的就是不要生气,千万不要生气。为此,我也因为这个机缘巧合,处理了一些公司搞的破事后,就分道扬镳开始休息了。解决了工作上的一些不愉快,自然就不用生那么多气了。所以说,不好的工作,能早离开就早离开,别到时候影响身体了真的毫不值得。

因为甲亢导致了我心脏受影响最大,长期的心跳过高导致确诊时已经有轻微的心肌损伤了,所以医生也是嘱咐了好好休息养病,暂时不要剧烈运动。所以严格来说,我从一阳开始后,就再也没运动过,整整休息了三个半月的时间,才逐渐开始恢复运动,进入到恢复免疫力的阶段。

这个过程其实对于一个每天都保持运动节奏的人来说,真的很难熬。中间有数次我想起身运动一小会,但是考虑到让心脏更快恢复正常,我还是决定向静心养病妥协。毕竟等身体好了,想怎么运动都无所谓,所以还是以恢复身体为重。

在完全静养休息的那段时间里,我通过感受自己的身体变化,领悟到了一个浅显易懂、老生常谈的养病法则,那就是当心情好、状态佳、放轻松的时候,身体会自然而然恢复得很快。

图源 freepik.com

为什么这么说呢?在正常吃药的情况下,我每天的用药量其实都是固定的,这种情况下影响我身体恢复的大部分都是外界因素。比如环境、食物、情绪等。

因为复查指标通常是周期性的,所以在没有去医院复查的时候,我是靠自体感知脖子的凸出、睡眠数据和身体疲乏程度来了解身体反馈的。或许也是因为生病后人会变得异常敏感,所以我对身体的变化感知非常明显。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当没有烦心事,或者一天没怎么胡思乱想给自己带来一些毫无依据的焦虑时,我的身体反馈会非常正向。

当我心情好没事叨扰时,我觉得脖子凸出的结节部分都瘦小下去了,明显的凸起也渐渐下去;其次就是当天的睡眠心率会有明显的下降趋势,不会出现半夜突高或者长时间心率居高不下的状态;同时,入睡状态会好很多,不会长时间失眠或者总是犯困(总是犯困是因为有段时间吃药没来得及减量,一不小心数据变成了甲减,就会出现类似症状)。

我之前也写过关于 AutoSleep 应用的介绍,我从购买 Apple Watch 到坚持睡觉佩戴的原因就是想通过监测睡眠时的状态,去侧面告知我一些身体上的变化。从现在的身体状况来看,这个 App 当时就没买错。

而当我因为一些乱七八糟的破事小事开始烦躁或者生气时,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我脖子又明显「变粗」了。这种是我只要上手一摸就非常容易感受出来的变化,是比睡眠等数据更直接的体现。其次就是日常心率的平均值会略微提高,最明显得就是有时会莫名其妙地心跳加快,这种心跳加速会让我产生心慌的反应,因此也还是有蛮明显的症状。

当我发现这些情绪对身体恢复产生明显影响后,我开始去控制自己的情绪,尽量让自己每天都保持在「开心」情绪下。

当然想让自己每天都保持开心确实很难,很多时候身边的人总会时不时就让我的情绪突得一下就爆发起来(甲亢确实很容易生气)。为此,我也是给自己制定了「逃离法则」,即当有人惹我生气时,在第一时间表达清楚我的想法后,立刻逃离当下环境,去换一个环境做些其他事情,把自己从这个消极情绪里抽离出来。

图源 freepik.com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我跟我妈吵架了,比较快速的方式就是我立刻出门,去附近商场自己逛街自己吃饭,然后玩开心了我再回家。比较彻底的方式就是直接出去旅游,在外游玩个几天,见见朋友去体会轻松氛围。目前这几个月我都是在践行这些,这期间去各个城市玩耍,也跟很多少数派作者碰面了,一起吃饭逛街等等,去跟朋友唠嗑的感觉真的很让人放松。

这几个月下来,除了目前保持减量吃药外,好的情绪和状态已经让我的身体稳定了下来。睡眠心率现在已经回归到以前正常的状态了,并保持了很久。同时健身时的心率也恢复到之前状态,不再会出现突高到 170/180 这种心率。每天深层睡眠都是满分,这其实让我非常欣慰。毕竟生病的时候,能看到身体恢复稳定,是最值得开心的事情。

当代现状:焦虑但又不敢轻易停下来

经历过这段时间的身体恢复,我开始反思自己并时不时注意自己的情绪状态,基本能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控制及时调整。当我体会到这些后,我开始后知后觉一个事实。那就是其实现在大部分人都时常处于一种紧绷状态,而面对这种紧绷或者焦虑时,大家从来都不会是让自己停下来观察或梳理混乱,而是想尽办法地让自己更加忙碌来抵消掉它。仿佛人就不应该选择放松或者停下,放松是「不正确」的事情。

所以互联网上很多人天天在吐槽压力大,我觉得也并不是夸张,因为这就是事实。现代人大部分时间都处在压力之下,每天乱七八糟的事情飞来飞去,发生在感知超载以及念头和情绪均需要关注的情况下,就会导致我们很难保持放松和专注。

图源 freepik.com

我的前领导跟我关系一直都挺好,作为 VP 的他还是一个健身博主,我们纷纷离职后也都有保持联系。他的新工作他应该是喜欢的,毕竟不用跟观念不一致的人天天扯皮,也更能将自己的所长得到更好的展现。因为一些原因,他时不时会有些内容需要我帮忙,所以平时偶尔也会跟他对接几次。

但最近这段时间我就发现,每次约好的时间沟通细节,他基本都没有按时出现,就导致很多前序任务因为他工作忙碌的问题,一拖再拖。对我倒是没什么影响,按需求办事罢了。但几次下来我就发现,他的新工作是真的很忙,忙到他跟我打电话每次都会吐槽最近时间不够用,下了班根本没精力再去健身,原本的健身节奏被完全打乱,好多运动还是在出差酒店里进行的。原本他是忙于各种技术大会做分享嘉宾,现在基本时间都不太够用,基本拒绝掉了今年所有的大会参与,同时还关闭了自己好几个维护多年的读者群。

终于他前几天发了篇文章,跟大家像摊牌了一样承认自己现在时间有限,不会再像以前那样活跃于各种幕前等。他需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去挑选对他最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工作和家庭陪伴。他说自己再忙儿子都快不认他这个爹了,所以他选择放弃了个人资源的大部分应酬。我觉得这可能也是某些忙碌工作人群的痛点与现状吧。

当然除了这种偏工作的时间忙碌体现外,我还观察到了一些面对生活焦虑的不知所措,进而选择对时间「盲目下手」的朋友们。

他们为了防止「自己闲下来就会焦虑」的现状,就会一直刷手机,碎片时间都用刷手机填补上。比如我很久以前的一个同事,只要手从电脑上拿开后,就会立刻拿起手机。我当时也有简单问过他「总看手机不累吗」,他给我的答复大概是「累啊,但是不刷手机又感觉自己没什么事干,一觉得没事干自己就会焦虑」。虽然我也有很多理由去劝说他,比如下楼逛逛散个步,或者去阳台看看风景啥的。但是每个人情况可能不一样,我也就没跟他多说什么,只是时不时地让他注意下身体。后来他好像是因为身体原因提了离职。

图源 freepik.com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我一个亲戚家的弟弟身上。他身为一个中学生,每天因为看手机时间过长被家长唠叨。以前小的时候还能强制控制一下他的手机使用时间,随着年龄增长,自我意识增强后,现在就很难控制他的手机使用时长。

我也有私下跟他聊过,家长也不是完全不让你玩,每天就玩个 1 个小时也没什么问题对不对。但他每次都会跟我说,「你们都不懂我。你以为我是因为沉迷刷手机或者打游戏才一直玩的吗?」

他给我的理由也类似于前同事,觉得自己有时候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所以就只能刷手机。他也知道那些看的视频没什么意思,但就是觉得停下来的话自己更加茫然,还不如就这样看手机。当然我也会多嘴地问到,那为什么不找同学一起出去玩呢或者去打打球什么的,他又会说累或者懒得动,亦或者是大家都这样。

从跟中学生的聊天中,我才慢慢察觉到,好像现在的学生们的压力比我们那时候大很多。好多东西确实不是我们能用以前的经历去体悟他们的,所以还是当下的他们更有说服力,而并不是我们这种「过来人」。

所以当我停下来观察身边的人时,我发现大家好像都处在了一个「Push!Push!」星球,你不能停下或低头,你的时间只能被动地被充斥或消耗,你只能抬头前行。不管知不知道接下来往哪走,也只能继续前行,不能停下来。哪怕是原地驻足一段时间,都是让自己感到「害怕」的一件事。

生活很可爱,它值得停下来驻足欣赏

「我要如何摆脱贪着?我要如何摆脱希望与恐惧?」最简单的答案是:「放松身心。」——《世界上最幸运的人》

双鱼座是水象星座里最爱天马行空的一类,我深知有些东西不是人们想改变时就可以完全改变的,比如胡思乱想、不自主地与别人比较等等。但是我也会剖析我某段时间的胡思乱想到底来自于哪里,这对于我的一些情绪控制就会略有帮助。

比如微信朋友圈我已经关闭了 3 年了。关闭朋友圈是指把在微信里能进入朋友圈的入口隐藏,我看不到界面的任何通知,因此也不会点击到朋友圈,所以属于是不看朋友圈也不会发朋友圈。之所以做这个决定,是因为我发现自己有段时间的抑郁情绪是完全来自于这些「若即若离朋友们」分享的他们的生活。

大家的分享是美好的,我在不经意间快速划过信息时,可能内心的情绪就已经开始在波动了。但是后来我发现,我的一些情绪波动是没有意义的。别人的生活是别人的,我的是我的。别人的生活再怎么光鲜亮丽,那也是与我无关的。除了赞美外,其他的负面情绪是完全自己生发出来,用来焦虑自己的。

道理我都懂,但是想完全切断这种情绪很难,所以后来我能想到的办法就是暂时隔离掉这些,让自己减少看到的频率,从而慢慢地让自己去调控某些情绪。目前这个过程调理下来,我觉得对自己的情绪是有效的。这也让我养成了不频繁刷任何信息流的习惯,包括我平时也不会刷短视频,下了抖音也不会登录,只为了跟刘畊宏的跳操直播。这种调整下,确实帮我缓解了很多之前乱七八糟的想法。

但是这种「隔绝」方式并不适合于每一个人,而且有时候也是痛苦的,并不一定有效果。我一直觉得我个人是自私的,当我想让自己变得开心时,可以狠下心来做一些「断舍离」操作从而让自己开心,属于是「逃避可耻但有用」的方式。

除此之外,我也开始慢慢感悟到,有时候我们之所以被一些不好的念头困扰,是因为在那些念头蹦出来的一瞬间,我们第一反应是烦躁的,是恐惧的。进而一个接一个的喷涌而出,将我们一瞬间击溃,从而无法直面来碰触它,只能以「焦虑」来表现。

所以我在这段时间养病的调整与实践中,大概总结了三种方式帮助我「放松身心」「减少没必要念头」和「缓解焦虑」。有随时随地就可以立即启动的方式,也有帮你寻找世间可爱的方式,希望这些对大家也能有所参考,成为调控自己身心的主人。

万能小技巧:闭上眼睛,感受呼吸与身体

闭眼大口呼吸,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消消气」最搭配的身体动作。当你想准备生气大骂一顿时,停顿一下,闭上眼睛来几次深呼吸,你会发现自己都没有那么冲动了。

不止是生气,当头脑乱成一团或者思绪不宁时,闭眼呼吸法也同样能帮你找回暂时的宁静。其实就跟冥想差不多,只不过简化一下,不需要太多的要求即可直接上手。

「闭眼呼吸法」不会对场所或者空间有任何要求,你可以站立或者坐在哪里都没有问题,甚至躺着都可以。闭上眼睛,将所有的注意力带到呼吸,你不用刻意调整你的呼吸速率,只需要关注到呼吸即可。当你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呼吸上时,你会慢慢感受到一些平静,呼吸速率也开始自然地变缓。

此时你可能会因为周边的一些声音被吸引过去,不用管,顺其自然即可。然后将注意力收回到头顶,利用冥想中的「扫描」模式,从头顶依次去感受整个身体,直到脚底。由你控制注意力慢慢在身体的路径中,去感受自己的头、胳膊、肚子、屁股等等。扫描一遍下来后,你会发现自己平静了许多。

当然这个过程并没有说帮你解决掉你的一些念头现实存在的问题,但是它可以让你暂时性「休息」下来。或许正是这个放松的状态,让你有了更多的灵感去解决之前困扰你的事情呢。

可爱小技巧:寻找身旁其他生命力的存在

或许有的朋友说了,呼吸法对我没用,静不下来一点,不喜欢冥想,太复杂了。没关系,那我们就换个角度,不观察自己了,来观察观察身边的万物。

最近几天看的书里有提到一些佛学的禅修,禅修里有个「无所缘」的说法,大概意思就是不专注在特定的地方或体验,只是看着并惊叹来来去去的全景。我觉得这个解释就非常完美地表达了我的「旁物观察法」。

我觉得平时杂念头太多的一个重要点就在于有些「闲」,或者说是注意力太放在自己身上了。当你在专注于非自我之外的事情时,我们都很难去想一些扰乱思绪的问题。所以不妨给自己身边放些有生命力的物体。

这里说的生命力可以是「活着」的生命体,比如各种宠物。如果你没时间陪伴猫猫狗狗,也可以养一些「散漫自养」类型的生物,比如水里的小可爱们或者是盆里的花花草草。相比大部分时间需要关注的猫猫狗狗外,花草类和水生类只需阶段性的补给营养或换水,做好一些温度调控,基本就不太会有大问题。

有的朋友或许觉得养鱼有啥可看的,你别说养鱼还真有看头。平时去商场有那种水族馆的店,你会发现里边也有不少小朋友和大人。我觉得人是天生对非自我物种都感兴趣的生物,所以当你真养了鱼后,你会找到乐趣的。包括养花也是,我们家的花只要是放在我卧室的,我都会好好照顾它们,按时浇水,观察它们的水性习惯及时调整浇水量,没事帮它们整理整理枯叶。当看着它们前一天跟后一天的样貌完全不一样时,真的会体会到瞬间的忘我,感慨生命的演绎原来如此美妙。

除此之外,如果你和我一样也是一个认可「毛绒玩具也有生命」的人,认为每个玩偶宝宝都是一个独特的生命体,那也可以在你经常目之所及的地方放置你喜欢的玩偶。这样每次你能看到他们时,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要跟他们去表达,这个过程其实就像有一个固定的倾听朋友一样。你可以与他进行对话,过程中或许就将自己不好的情绪不经意间处理了。

我很爱我的毛绒玩具们,不管是床伴组还是挂件组,睡前的贴贴对话、睡觉时的拥抱安眠、旅行时的可爱打卡,他们都是我在帮我记录生活的一员。也正是因为他们不需要考虑世间的纷纷扰扰,看到他们反而不会带有任何的判别和见解,就只是单纯地看着他们,反而会让我更加意识到了自己的存在,跟随他们也逐渐敞开了一丝「休息」的空间。

当然,并不是说你必须需要一个载体才能进行放空或者感悟。就哪怕是面对这空气发呆,感受风吹拂过脸庞的气息,我觉得也是没有问题的。

活力小技巧:运动的多巴胺是万能解药

看到这里,或许你觉得前两个方式都不太好实现,自己确实对这些不感兴趣。那最后我们只能上终极武器,自然就是运动啦!作为一个天天都不能缺少运动的我,运动话题其实我在少数派也分享了很多,这里就不再详细说了。

我始终认为运动是具有神奇效果的,它可以让你在体验过疼痛、忍耐后,还能带给你欢乐的一件事情。同时它也是一项基本只有正反馈的活动,你只要稍微坚持,总会让你收获进步或者自信。

之所以说运动是可以摆脱杂乱念头、让我们回归放松状态的方式,是因为我在这几年的运动过程中发现,当我们处在运动当下时,是没有精力思考其他事情的。不管是什么运动,都可以让我们在运动的当下集中注意力。

比如做力量训练时,需要集中注意力感受起重瞬间的发力感,需要去克服一次次的力竭状态;再或者各种球类运动,打乒乓球时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观察球的走向和迎接球的握拍策略等等。这些都占据了我们当下的注意力,从而无从顾及其他。

图源 freepik.com

有的朋友可能会说「没有啊,我做运动的时候也可以想其他事情」。当然,你要是想考虑其他事情那肯定是可以想的,但是你有观察过吗,在运动过程中如果你在想其他事情,会发现运动的时间过得非常快,快到你都感受不到身体在运动时的「痛苦」,这就会导致当下的运动效果效率大减。你没有体会到那种「酣畅淋漓」。

当我们投入到运动中时,专注度是最高的,它会感受到你身体在付出的每一份努力,包括酸痛和发力感。这也是为什么运动是让我们能尽情释放压力、释放烦恼并享受过程的一种方式。但由于运动时对空间有一些要求,所以大家尽可能地将运动方式安排到一个合适自己的频率即可,不要刻意追求频次。

总结:停止跟开始同样重要

前几天看《毛雪汪》的时候,雪琴抽到了个超难问题卡「既然人生注定是短暂的,你为什么还要活这一生?」

我觉得这个问题其实没有答案,人生的过程其实就是为了让我们感受生活,感受人生,感受活着。不考虑各种因素的话,我希望大家都能让自己在这段旅程中,在合适的时间或地点,停下来看看周围,看看自己。

毕竟我们不能只学会「什么时候开始」,也要清楚自己「何时需要停下」,我觉得这些都是很重要的。停下来,就有更多空间去感受或者接受起伏,去梳理混乱。如果你没有给自己停下来的机会,你会被各种混乱、自己单方面判定的「自己不行」而产生的罪恶感牵着鼻子走。

所以,在感觉到不对的时候,学会跟自己说「停下来,休息一下吧」。

题图:freepik.com

> 下载少数派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找到数字时代更好的生活方式 🎊

> 想申请成为少数派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