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会收到这样的提问:”感觉自己的工作没有意义,我该怎么办?助教你有啥建议吗?“

裸辞?换工作?读闲书?学哲学?做公益?

脑中闪过一连串关键词,然后我发现自己下意识给出的回应是,追问:“昂...当你说「意义」的时候,你具体期待的是啥?或者,换个问题,具体是工作中的哪些遭遇,让你感觉每天做的事毫无意义嘞?

不出意外,对面的反应通常是以下三者之一:

  • 沉默:对话到此结束;
  • 小作文式的自述:夹叙夹议,短则一两百,长则数千字;
  • 无视追问,继续表达自己的无助、烦恼或崩溃。

作为一个共情力极其有限的人,面对情况三,我常会不知所措,接上几句就会很自然地把天儿“聊死”😂 那么不如回到情况二,说说我这几年的见闻。

个体差异固然存在,但多数人面临的困境可概括为:

  • 个人能力或野心与现任岗位不匹配;
  • 感觉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合理的回报(金钱、情感支持、尊重等)。

一、个人能力或野心与现任岗位不匹配

对于前者,一小部分略显凡尔赛的案例是,自身实力与资源充足,若继续留在原公司发展,升职加薪之路亦颇为顺畅。不过由于某些“不可抗因素”的限制,这条路的终点早已被划定,而那个看似清闲且名利双收的位置,他/她并不想要。

这样的幸运儿,我在现实生活中遇到过三个(希望以后能结识更多大佬),而他们无一例外选择了创业。

大疫三年,生存不易,如今这三家公司都还活着,前几天我还在某周报读到了其中一位大佬的专题报道,他说:从业20年,这一切都是为了做自己。

多数人(包括我)并无这样的机缘,我们苦恼的更多是:想要摆脱琐碎且重复的日常,做些自我感觉创新性更强、价值更高的工作。

根据经验,这不仅和个人能力相关,更重要的是公司和团队在实际操作层面,是否鼓励并支持这样的理念。

之所以要强调实操,是因为我曾当面接受过这样的质疑:”公司为什么要花钱花时间供你们学习成长?大家拿钱干活,把领导分配的任务按既定要求完成好,这才是最重要的,别总想着整花活儿。“

就... 所谓的公司理念和价值观,在实际执行的时候可能完全是另一码事 ╮(╯_╰)╭

如果这主要是部门领导的意思,且你不介意投身职场政治、通过权力游戏来取代对方,那么此风气或可扭转。或者也可以考虑内部转岗,调往工作更具挑战性、氛围也更开放的部门。

如果这是种自上而下的风气,那么... 考虑下换公司或转行吧😂

PS:此处的职场政治权力游戏并非职场厚黑学,而是斯坦福大学著名组织行为学教授杰弗瑞·菲佛结合30多年的组织权力教学经验,在《权力:为什么只为某些人所拥有》一书中反复提到的关键概念。感兴趣的话,欢迎阅读原书取经~

又或者,工作的价值并非只能通过做业务来换取,还有个方法是,如果条件允许,多多划水摸鱼,把工作时间花在其他自己感兴趣的事项上。

比如我曾听过这样的例子,A在单位有事做事、无事勿扰。无所谓升职,也不参与任何竞争,做好职责范围内的一切工作,不拖后腿也不出风头。大家一开始对他指指点点,后来觉得他人畜无害,也就听之任之了。

A会在闲暇时公然读闲书、上网课。同事觉得他思维活跃、知识面广,遇到啥难题,还会主动来找他商量。

我们把时间花在哪里,我们的人生就在哪里。

如果暂时无法改变工作本身,那就试着微调花在工作上的时间,借此创造在既定工作时间内,能从工作之外的事项上获得的意义吧。

二、付出没有得到合理的回报

说完了「个人能力或野心与现任岗位不匹配」的情况,现在来说说对工作回报不满意可以咋办。

如果对薪资不满,要么跳槽,要么找老板谈加薪。二者都需要结合个人情况及所在行业的现状来具体判断。

不过嘞,也有些通用方法,比如提升专业素养;学习新颖的技术和观念,例如探索近期大火的AI工具;打造你的权力特质,详情可参考《权力:为什么只为某些人所拥有》一书......

简言之,保持开放的心态并持续学习精进,反正不会是无用功。那么,不妨先放下对意义的追寻,把时间花在提升自己的综合实力上吧。

以及,有个零成本且低门槛的副业尝试:回顾并梳理自己的工作心得,以清晰简单的话语,把它们书写记录下来。如果你愿意,可以把它们发布在公开平台上——互联网黑话俗称”打造个人IP“。

如果你更偏好用谈话或摄影的方式来输出,那么可以考虑录播客、做图文或拍视频。

即使最终没收获啥公众影响力(即:账号没做起来,没啥变现的可能),可是通过规律性输出,你能:

  • 增强自我觉察力:更好地观察并了解自己的特质,进一步拓展长板,必要时查漏补缺。
  • 重写人生故事:时过境迁,再次回顾那些一度令自己崩溃的事件,心境、视角与解读方式全然不同。嗯,都是写作的好素材!
  • 形成个人作品集:跳槽时大概率是个加分项~

说完物质回报,对于获取情感支持、尊重等需求,我的观感是:不如找个氛围包容且鼓励多样性的公司吧。

除非你所处的部门技能高度同质化,对人才的录用标准也极为单一,不然你大概率会遇到来自不同专业、有不同经历,性格特质和情感需求大相径庭的同事。而我们的必修课,就是与这些我们出于本能或喜欢或讨厌的人和谐共处。

作为一只社恐,我不喜交际、不善寒暄、不在意是否能获得来自他人的肯定和关心。只要我在乎的那一小撮人同样也在乎我,那就好了呀~ 至于其他人,额... Please leave me alone.

我不会因为爱交际的同事说说笑笑不带上我而感觉不适,他们也理解我的”冷漠“只是性格使然,并非对谁有啥不满。

在不影响业务协作的前提下,充分认可并鼓励多样性,我认为这是最好的支持与尊重。

总结:

  • 如果能力与资源允许,也有这野心,不如选择自主创业吧。公司的气质,通常是创始人或其核心团队气质的放大与外显。
  • 如果暂时不考虑创业,可以看看转行、跳槽或内部转岗的机会,从事自己认可的更有挑战性的工作,寻找更支持个人成长和创新的氛围。
  • 如果暂时不打算挪窝,那么不妨调整关注点,把时间更多放在自己感兴趣、或有助于提升个人综合实力的事项上。
  • 此外,强烈建议你回顾并梳理过往工作心得,以清晰简单的话语,把它们书写记录下来。这个行动能增强自我觉察力、助你重写人生故事、形成个人作品集,有助于后期变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