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 是一款备受关注的新兴浏览器。
从本篇起,我将追踪它的每月更新,并分享我的使用体验和简评。
TL;DR
- Site Control Center:地址栏的新按钮;
- Folder Preview:快速查看文件夹内页面;
- Folder Peek:在折叠 Folder 的情况下,探出正在使用的 Tab;
- 简化:对 Space 和 Tab 对操作按钮进行了简化;
- 即将到来的新功能:Folder Inside;
- 不一定会到来的新功能:Arc AI;
- 其它:Boost Shuffle、Boost Gallery、速度更快等;
- 思考:Arc 如何避免混乱?
Site Control Center
更新内容
自从 Boost 图标放到地址栏后,地址栏的空间有点不够用了。
所以 Arc 6 月新推出了 Site Control Center,将所有功能打包到一个二级菜单里。用户可以在里面便捷地使用插件和 Boost 功能。除此之外,还可以控制画中画、开发者模式等其它功能。
简评
体验上。相较于之前纯文字的右键菜单,这种图形化的设计的确更加直观易用。
但其实,如果把 Boost 看作插件,放在右侧插件条,之前的设计也是够用的。新的的设计可能有两方面考量:1. 设计一个拓展性更强的结构、能放更多按钮,为未来团队模式等新功能做铺垫;2. 探索一个使用插件的新方式,取代目前突兀和不太好用的右侧插件条。
或许未来 Space 也会支持这样的菜单。放更多有利于 Tab 操作的按钮。例如现在很少人知道的折叠所有文件夹功能 …
有趣的是,刚开始为了推广 Boost 功能,Arc 把「复制链接」按钮放到了二级菜单。后来在用户的反馈后又放了出来。这其实说明,对于常用的功能,即使只是放到二级菜单,也会让用户非常难受。
目前 Arc 还有很多常用的二级菜单操作,例如右侧插件条。未来可能还会增加很多 AI 功能,使用更频繁。如果能把这些功能都放出来,也许体验会更好。
实际上,目前 Develop Mode 就能做到,如下图所示。所有插件都在右上角,和传统浏览器一样,一点即用。希望能给用户一个全局开启的选择,牺牲全屏的美好,换取一级菜单的便捷。
Folder Preview
更新内容
Folder Preview 在去年年底的时候首次推出,当时需要点击搜索按钮再弹出预览。
现在改进后,只要鼠标悬停(Hover)在文件夹上,就会自动弹出 Preview 窗口,更加便捷。
简评
改进后,使用体验自然是更便捷了。更有趣的是,改进后的交互和现有的 Notion/Gmail Preview 等保持了统一,化繁为简。
从这个小例子中,也能看出追踪 Arc 产品更新的有趣。能看到功能是如何一步步迭代,一点点变好的。能看出设计的初衷、迭代过程的纠结,和最终的选择。能明白那些好的、自然的、简单的设计,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不断试错,探索出来的。
Folder Peek
更新内容
在 Folder View 中点击 Tab,现在能在不展开 Folder 的情况下,探出 Tab。
在折叠 Folder 后,正在打开的 Tab 也会探出。
简评
之前,在 Folder View 中点击 Tab,会跳到下方临时 Tab 打开,较为割裂。这次更新的探出设计非常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不过在折叠 Folder 时,用户的预期可能是折叠所有文件夹 Tab,这时探出的 Tab 反而有点打扰。得强迫症去手动关闭。
如何优化这个设计呢?
Arc 一直缺少一个查看所有打开页的功能,类似 Safari 的 Tab view。虽然 Tab Switch 也能做到类似的效果,但它只能查看未休眠的页面,且设计独立于侧边栏,重在切换,可能不是最好的答案。
如果能设计一个按钮,一键折叠所有文件夹,同时探出文件夹内所有正在使用的 Tab。再按一次,会彻底折叠所有文件夹,没有探出 Tab。
这样,当用户想要折叠单个文件夹时,就手动折叠,Tab 不会探出。想要查看所有打开页,就点击按钮,在用的 Tab 会探出。想要彻底折叠所有文件夹时,就双击。预期和结果对应,体验会更好。
一些简化
更新内容
简化 Space 操作:现在所有按钮被简化为了一个 Edit 按钮。
简化 Tab 操作:删除了「…」,可使用右键代替。
简评
对于 Space。之前的按钮的确过多了,这次简化让软件显得更简洁。不过操作隐藏过多了,便捷性自然也会有所下降。之后双击更改 Space 名称和 logo 功能可能还会加回来
对于 Tab。删除「…」是否合适呢?Chrome 的 Tab 没有;Safari 的 Tab 有;Figma、Notion 的 Tab 有;Note 文件夹有,note 没有。似乎没有一个统一的共识。
不过在 Arc 非常强烈的简化的目标下,可选项变成了必选项,作出这样的简化可以理解。
其实我想,不如索性把 PinnedTabs 的删除按钮也去掉。PinnedTab 相当于收藏,人们是不会轻易删除的,放着反而会让用户害怕误触。试想如果 Notion 每个页面都放个删除按钮,那也会很不舒服。
即将到来的新功能:Folder Inside
功能介绍
Arc 正在测试一个新功能:Folder Inside。
它能一键进入文件夹聚焦,类似于 Workflow 的 Zoom in。
简评
Folder Inside 看起来很美好:通过 Folder Inside 进入聚焦页面,就能摆脱外部密密麻麻地混乱,专注于 Folder 里的事务。但从当前的原型来看,它可能并不好用。因为在使用浏览器时,我们不止只用一个文件夹的 Tab,而是多个文件夹里的 Tab 混用。
实际上,Folder Inside 想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快速从混乱中聚焦。
macOS 的全屏功能、Craft 的 Focus Mode、Notion 的收藏、或是 Arc 自己的「Clear」、拖拽 Tab 生成新窗口等功能,都在解决类似的问题。但是对于 Arc 来说,侧边栏层级结构 + 浏览器,天然地,太容易打开多个层级,陷入混乱了,所以它还在不断地探索新的方式去减少混乱。
推测最后的演化结果可能是,能 Shift 多选 Tab 和文件夹,再一键进入沉浸。
不一定会到来的新功能:Arc AI
功能介绍
Arc 在 6 月 27 日发了一个视频,演示了 Arc AI 的 demo。
在演示中,在 Twitter 中打开 Boost 的代码功能,选择推文,并告诉大模型「编写一些代码,让推文模糊,鼠标悬停时显现」。大模型自动生成代码,点击测试,实现了想要的效果。除此之外,demo 还演示了让 amazon 的商品标题更简洁。
但是 Arc CEO Josh 表示,Arc 当前有很多事项,例如 Arc Windows、让 Arc 更快、更简单等,并且 AI 也非常昂贵,所以现在不确定是否要投入精力做 AI,所以把 Demo 发出征求大家看法。
简评
抽象来说,AI 并不是生成内容,而是执行指令。所以对于 Siri、Spotlight、浏览器这样的应用来说,它们能调度其它工具,结合 AI 真的是天作之合。
我经常使用 Notion Toggle list,又记不住快捷键,每次都要敲出 / 菜单再手动选择,非常繁琐。如果我告诉 AI,「生成一个按钮,每次点击都能在 Notion 页面中插入一个折叠列表」,它就能自动生成一个按钮,体验会非常好。
实际上,这相当于赋予了每个人做插件的能力,让互联网的使用体验更个人。而且 AI 还能调度多个页面,又会在 Arc 关键的团队功能里发挥更大效用。这才是完整版的 Boost 呀。
这也是 Arc AI 的思路:通过指令来改变网页。不过 Demo 演示的交互不够好,又要选择元素,又要生成代码,看起来繁复而令人生惧,最后实现的结果也并非痛点。所以评论区反馈不算太好。
试想,如果只放一个 AI 按钮,文字输入一个用户非常惊喜的指令,自动执行结果,营销效果可能会好得多。(指令可以以谷歌插件商城里的热门插件做参考)
浏览器结合 AI,真的具有强大的潜力。希望 Arc 能继续推进 AI。
其它更新
- 现在,打开多个窗口后,每个窗口的临时 Tab 都将独立,不再同步。
- 将 Pinned Tab 拖拽创建新窗口时,原 Pinned tab 不再丢失。
- 新增 Boost Shuffle。可以随机生成 Boost 外观。这对于新手入门很好,不过层级有点深。未来也许会拿出来变成一个骰子小按钮,点击随机生成。
- ⌘ T 可以快速查看当前页面的 URL。
- 紧随 Chrome,地址栏不再显示锁定图标。
- 更新了一篇讲述 Arc Boost 理念的文章:Better is Possible。散文一般的写作方式,特别的阅读体验。
- Library 新增 Boost Gallery,类似于谷歌插件商城。
- 以及 一系列 让 Arc 更快的改进。
思考:Arc 如何避免混乱?
使用层面
前面提到,Arc 的侧边栏层级结构 + 浏览器的功能,天然地容易打开多个层级,陷入混乱。那有没有方式可以减少混乱呢?
分享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强迫 Pinned Tab 一级结构 < 5 个,文件夹里面最多 2 层。这一方面符合人类 4-7 个的工作记忆容量,一方面最多两层层级,也不会因为层级太深而混乱。
产品层面
住 20 平的小屋子,再怎么收纳也难以整洁;住一栋大别墅,不需要怎么收纳也能显得很整洁。所以避免混乱的核心是分摊复杂度。
对此,Arc 设计了 Space,可以把 Tab 的复杂度分摊到多个区域,在功能和交互上都非常聪明。但随着 Space 越建越多,全都挤成一个个小圆点,也逐渐不便使用。
所以可以参考 Space,在应用内再叠甲,向内分摊复杂度。类似 Craft 有 Space,然后又用 Team 页面管理 Space,然后又用 Account 管理 Team,一层一层摊薄复杂度。这是通用的做法,但往往会增加应用的复杂度,提高操作门槛。
还有一种更简单的方式:借助系统,向外分摊复杂度。macOS 为了分摊几十上百个应用的复杂度,自身就设计出 Launchpad、应用文件夹、 Dock、Desktop 等多种分摊结构。Arc 如果支持拆分应用,每个应用能独自地融入系统,那就可以借助系统的结构来摊薄自身的复杂度了。
实际上,现在每个人的电脑上都有几个浏览器,Chrome 工作,Edge 学习,Safari 生活等等。就是在借助系统的结构,把浏览器的需求分摊出去。这个需求一直在。如果 Arc 自身能拆分应用,就能取代所有浏览器了。介于 Safari 的 web App / PWA 应用已经能做到拆分应用,我想技术上是可以实现的。
PS:如你对这一部分感兴趣,欢迎关注 AI/R 项目,后续我将会更深入的阐述分摊思维。
除此之外,Arc 还可以紧缩排版,让侧边栏显示更多的内容。这样天然地就能承载更高的复杂度。
以上就是 Arc 浏览器 6 月更新简评。
不知道你是否喜欢 Arc 6 月更新,或这样的文章形式呢,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
注 1:Arc 官方更新说明 :
Easel 版
、
Notion 版
。
注 2:本文部分配图来自 Arc 官方更新说明。
注 3:欢迎加我微信 TheoChangAIR,讨论 Arc 等产品。(如果加的人多,或许可以拉个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