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音乐「好听」在哪儿?

聆听古典音乐时,我们并非只为了找寻欢乐、治愈,或者纯粹的形式之美 —— 虽然古典音乐里并不缺少这些。优秀的古典音乐作品,追求着「哲学的初心」:

停留在「音乐之美」阶段的人,对音乐尚一无所知。音乐和美不同。音乐中有美,但美只是诱饵。「真」是我们的终极目标,而非美。

—— Sergiu Celibidache (1912-1996)

想要收获这样的古典音乐体验,听者需要主动展示一种智慧。这种智慧源于先锋精神、开放与包容、广泛的涉猎、独立的思考、健康的体魄,和相对专注的聆听。但恰恰是这样陡峭的学习曲线,贡献着古典音乐爱好者的多巴胺。

串流?本地?

切利比达克从「现象学」的角度反对录音:录制的音乐不是音乐,过度依赖录音回放,会令欣赏者的品味「处于危险的位置」 1。话说回来,如果没了录音,有些人将会置身与音乐的荒漠。

欣赏古典音乐,应当选择「串流」还是「本地」2

在 Luminate(前尼尔森音乐)发布的 《2022 年度(美国)唱片报告》 中,古典音乐和爵士乐(没有悬念地)在销量上再次蝉联倒数:

2022 年,每销售 100 张专辑只有 1 张是古典音乐。

但从「数字专辑下载」的销售占比来看,古典音乐和爵士乐却名列前茅:

「数字专辑下载」在古典音乐与爵士乐中的渗透率相对较高。

相比于其他音乐类型,古典音乐和爵士乐爱好者更容易接受数字专辑下载。和音乐串流 app 相比,本地音乐收藏的优势在于:

  • 内容自主性高。下载与光碟(CD、SACD)抓取,能获得大部分的古典音乐录音。如果你有一些 Bootleg(未授权录音),也能大大方方地加到你的本地音乐收藏里。因为能自由地编辑「标签」(Tags),在音乐元数据上也有着更高的自主权。
  • 更好的回放支持。本地播放器对 Hi-Res(高格式音频)和 USB 解码器的支持更好。有些支持「位元完美」(Bit-Perfect)的播放,有些支持原生 DSD 播放(无需转为 PCM)。我不使用 DSP 功能,但是如果你需要 EQ、升采样、音量抖动等算法,本地应用也有着更多选择。
  • 串流 app 虽然整合了如榜单、电台、上新、编辑精选、算法等多种推荐方式,但是无法代替如平面媒体、播客、门户网站、维基百科、垂直论坛、线下活动等渠道。如果把音乐探索局限在串流 app 之中,无需太久,AI 都会嫌弃你的品味。
  • 熟悉、稳定、反应敏捷的本地播放体验,让你能更加关注内容本身。归根结底,音乐 app 只是「工具」:当串流 app 想方设法地提升人均使用时长时,良心的本地应用考虑的是如何让你快速达成目的(好比 SaaS 服务和 CLI 命令行工具之间的立场差异)。
  • 部分情况下,串流平台使用自适应音质(Adaptive Quality)来避免播放时的频繁卡顿。见过  TV+ 或 Netflix 播放开始时感人的分辨率,就不难想象串流平台的音质下限。
自适应码率 —— 用马赛克换取流畅度(截图自 WWDC)。
  • 古典音乐录音的「半衰期」很长。10 年前的青春偶像或许已泯然路人,但是古尔德近 70 年前的「哥德堡」仍会被再版发行。这也是古典音乐爱好者更加接受本地收藏的原因。
  • 我使用 Mac 管理和欣赏本地音乐收藏 —— 在 iPhone 和 iPad 上,我的自律能力特别低。

音乐收藏的 Répertoire

听过 Répertoire 的发音,你就不会再怀疑这是一个法语词汇。Répertoire 指音乐家的「保留曲目集」。看看 钢琴专业学生一学期学几个曲子?,你更能理解音乐会钢琴家的压力。

在 macOS 的 Font Book(字体册)里,「字形」的集合,被称为这个「字型」的 Repertoire。

构建古典音乐录音收藏,本质上是在构建爱乐者自己的 Répertoire,考验爱乐者的「策展」(Curation)思路。在这条路上,你需要一个理解「收藏构建」需求的工具,而不仅是一个「音频文件播放器」。

使用 Tonal 构建古典音乐收藏

Tonal 是 macOS 上的高音质播放器。

通过构建一个微型音乐收藏,我获取了本文使用的「展示素材」。希望能让你看到:对古典音乐的支持,都被 Tonal「藏在了细节里」。

设计语言

Tonal 的视觉设计思路是「匿名化」的 —— 不标榜与众不同,却符合用户对 macOS 原生应用的期望。如果你熟悉 Apple 的「第一方」应用(如「访达」、「音乐」等),那么一定过不会对 Tonal 感到陌生。在快捷键的设计上,Tonal 也做到了与「音乐」保持一致。

与跨平台的高音质播放器相比,Tonal 的设计是「返璞归真」的。

侧边栏

和「访达」一样,侧边栏提供了常用的导航入口。从上到下分为「收藏」、「浏览」与「音频设备」共 3 个栏目。

「第三方」音频设备已做模糊处理。

「收藏」栏目

「收藏」栏目整合了「发行年份」、「收藏年份」、「最近播放年份」与「音频格式」这 4 个入口。这四个入口展示了专辑的不同分组与排序方式。

以第一个「发行年份」为例:中间一列就统计了你的音乐收藏都集中在哪些年份(或年代)发行,而右侧的专辑也将按照发行年份(或年代)分组与排序。

按照发行年份(或年代)来浏览收藏。

选中「音频格式」之后,中间一列会统计你的音乐收藏包含了哪些音频格式。Tonal 支持 DSD 256、高格式 PCM、多声道音频。

Studio Display 提供了 8 个独立声道,可以播放多声道音乐。

「收藏」栏目的四个入口,在串流 app 中并不多见(因为串流 app 索引着百万张专辑)。对我来说,这四个入口的使用频率也不太高。如果你用 Tonal 持续地构建音乐收藏,看看十年前你经常听的是哪些专辑,会收获一种「陌生的熟悉感」。

全局搜索

在介绍侧边栏其他栏目之前,插播一则关于左上角的「全局搜索」的广告。你可以使用「组合关键词」来搜索你的音乐收藏,例如「勃拉姆斯 卡拉扬」,或者「普罗科菲耶夫 协奏曲」。「全局搜索」可以和 Tonal 其他功能相互协作 —— 比如你搜了 Prokofiev Concerto,配合侧边栏的「发行年份」入口,就能知道哪张专辑是最新发行的。

我的 2 张「普二」之中,最新一张发行于 2014 年。

这种「功能间协作」既平凡又实用。我认为产品应当「有节制地」设计「相互正交」的功能集,通过「功能间协作」,服务于用户的开放性需求 —— 向 Unix 哲学致敬。

艺术家与团体

「浏览」栏目提供了 6 个维度的入口:

  • 艺术家
  • 团体
  • 作曲家
  • 指挥家
  • 音乐类型
  • 唱片厂牌

「艺术家」与「团体」对各种音乐类型都适用:「披头士乐队」会现在「团体」里;而「王菲」会出现在「艺术家」里。你可以按照字母序排列、按照专辑数量排序,或者直接在列表中搜索。

(彩蛋)对不同的发行版本,Tonal 能进行简单的标注。

作曲家与指挥家

「作曲家」和「指挥家」这两个入口则是古典音乐的「特权」。玩转了「艺术家」与「团体」之后,你会发现「作曲家」和「指挥家」在本质上如出一辙,但是有些细节也许能打动你:

  • 如果听到朋友在讨论「穆索尔斯基—拉威尔」或者「巴赫—布索尼」时并不觉得陌生,那么 Tonal 对改编作曲家的准确处理,应当能够打动你。
拉威尔改编的「展览会之画」,在作曲家里显示得很准确。
  • Tonal 懂得有些钢琴家也是指挥家:从「艺术家」和「指挥家」分别进入,你便能浏览作为「钢琴家」与「指挥家」的「普列特涅夫」的专辑。
Tonal 懂得有些钢琴家也是指挥家。
  • 「勃拉姆斯」在「作曲家」里,「卡拉扬」在「指挥家」里,这毫无疑问。不过如果你想听「卡拉扬指挥的勃拉姆斯」,其实可以更简单 —— 直接搜索「卡拉扬 勃拉姆斯」就好。Tonal 不光把收藏中的「卡拉扬指挥的勃拉姆斯」都找了出来,还告诉你,可以继续筛选「柏林爱乐」或者「维也纳爱乐」。
检索「卡拉扬指挥的勃拉姆斯」时,Tonal 告诉你可以继续筛选「柏林爱乐」或是「维也纳爱乐」。

音乐类型和唱片厂牌

「浏览」栏目最后的两个入口分别是「音乐类型」和「唱片厂牌」。Tonal 令人感动之处仍然在细节里:

  • 一张专辑可以属于多个「音乐类型」,比如同时属于 J-Pop 与 Anison。
  • 支持「次级音乐类型」,如图:
Tonal 支持「二级音乐类型」,让「偏科」的用户更「偏科」。
  • 支持「唱片厂牌」次级的「唱片系列」,如图:
Tonal 支持「唱片厂牌」次级的「唱片系列」。

向「传统」致敬

接下来,我们用同一张专辑(王羽佳于 2013 年录制的「拉三」与「普二」),来对比 Apple Music Classical 和 Tonal 对专辑内容的展示。

首先,我们参考一下唱片公司所选择的「字体排印」方式。唱片公司的「御用」设计师3 对此类设计需求早已驾轻就熟。类似下图中的「信息形状」,相信大家不会陌生。

古典音乐的唱片内页往往有着类似的「信息形状」。

接下来,看看 Apple Music Classical 如何处理这张专辑的「文字设计」(红色数字对应下方注释):

Apple Music Classical 中的信息冗余度很高。

展示这张专辑时,Apple Music Classical 主要有这几点不足:

  1. 「专辑名」长达 5 行却仍不完整 —— 主要应归咎于混入了「卡拉卡斯的西蒙·玻利瓦大厅现场录音」这样的「录音信息」。
  2. 「卡司」4顺序与「行业惯例」不符 —— 对于协奏曲,通常按照独奏音乐家,乐团、指挥家这样的顺序排列。
  3. 限于空间紧凑,仅保留了作曲家姓氏,却使用了 Rachmaninov 与 S. Prokofiev 两种处理方式。
  4. 每首音轨标题的结尾,都添加了重复的「录音信息」。
  5. 每首音轨标题的下方展示着不一致的5「卡司」,却没标识出「钢琴」与「指挥」这样的「角色信息」。
  6. 虽然信息密度较高,仍然用了 3 屏才把专辑内容「基本交代清楚」。

最后,看看 Tonal 是如何处理这张专辑的「文字设计」(红色数字对应下方注释):

Tonal 的文字设计更加「尊重传统」。
  1. 呈现了完整的作曲家姓名(Sergei Rachmaninoff 与 Sergei Prokofiev);
  2. 对作品编号(Op. 30、Op. 16)做了降级处理;
  3. 对「乐章序号」的罗马数字做了「尾对齐」处理,以便「乐章标题」6能够「首对齐」;
  4. 呈现了符合惯例的演出者顺序,标识出了「钢琴」与「指挥」,没有冗余信息;
  5. 标识了「录音时间与地点」;
  6. 有着较低的「信息密度」与更多的留白。

客观地说,Tonal 在文字设计上并没有太多的「巧思」,更多地是「向传统致敬」,但最终的结果却是奏效的。

随意地「点播」

换用钢琴家普列特涅夫 2000 年在卡耐基音乐厅的现场录音进行演示。

如果你想播放「肖邦」的「四首谐谑曲」,应该如何操作?大部分播放器都要 4 到 5 次的「精细操作」。在 Tonal 中,只要按下「肖邦」前面的 ▶ 按钮就可以:放完这 4 轨之后,Tonal 会自动停止。

如法炮制,你也能点播某张光碟、某位作曲家、某首奏鸣曲,或者歌剧的某一幕:

只想听「四首谐谑曲」?按下「肖邦」左侧的 ▶ 按钮就好。

「与众不同」的 Tonal

本文介绍了 Tonal 是一个「深度支持古典音乐」的播放器。不过,在介绍 Tonal 的系列文章中,最精彩的并不是这一篇:

  • 如果你关心 macOS 下高音质播放的秘密,请阅读 macOS 上的高音质播放器,是不是智商税?,了解 Tonal 是如何处理「高音质播放」的。即使你不喜欢 Tonal,也能更好地理解 Roon、Audirvana、BitPerfect 等应用的设置方法。
  • 如果你正在构建无损音乐收藏,请阅读 收藏无损音乐之前,先想好这 3 件事。希望这篇文章能引发你对本地音乐收藏的一些思考。
  • 千万别错过本系列文章中的最后一篇 音乐元数据,原来还能这么玩,因为这是一个「大块儿头」,也是 Tonal 的最大的创新(或槽点)。Tonal 的音乐元数据编辑功能「特别的好玩儿」,如果您希望自己的音乐收藏「更完美」,值得花点时间来了解。

无需订阅

Tonal 只有 25 MB,是名副其实的「轻量级」应用。你已经可以 在 Mac App Store 免费下载 Tonal

免费版的 Tonal 在使用时间上没有做任何限制,但最多支持管理 20 张(CD 或高格式)音乐。希望这个「迷你收藏」能让您「玩好久、听更久」。

超出之后需要一次性内购解除限制(非订阅)。推广期内国区定价 ¥348(不到其他区定价 $99.99 的一半)。有一个比付费解锁更好的办法:如果您评测了 Tonal,欢迎联系我领取内购兑换券7;如果您进行了深度评测,还会额外再提供一张兑换券,方便您赠送挚友。

下载之前,请先阅读 《Tonal 使用手册》(英文版)。

听,见不同。向 Apple 的「Think different」文案致敬。

最后,真诚地寻找一位「创始合伙人」,让 Tonal 的体验越来越美好,能给更多的爱乐者带来「小确幸」!欢迎私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