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注

本文是少数派#上车聊聊征文活动的入围文章。文章内容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少数派仅对标题和排版略作调整。 本次「上车聊聊」征文活动长期有效,欢迎投稿聊聊你与车之间的故事。投稿文章一经推荐,我们还将送出包含多款数字与实体周边的「夏日出行礼包」。


一直以来,「汽车」对于我来说都是一个特别的存在,字斟句酌之间,似乎很难说清与车建立的羁绊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小时候,一些比较珍贵的记忆是,老爸经常开着他的吉普车带着我们一家人去长途自驾旅行,在这辆车里,我看到过广袤大草原的春夏秋冬,也体验过在冰湖上漂移的刺激。在我印象里,那时候的车更像是一个移动的第二居所,空间带来的包围感,让家人能够更加近距离的相处。

直到自己有了驾照之后,汽车对于我来说,就是一个更加私密的存在,坐在方向盘后面的心情,像是能够紧握航向的舵手一般,驾驶着这个钢铁家伙去到自己想去的地方。在我享受到这个乐趣的很长时间以来,其实我一直都没有一辆真正属于自己的车。除了极少数在家的时候开家里的车之外,大多数的时间都是租车开。也正是得益于这许多的租车经验,能够让我相对深度的体验到各种车。

在两年前动了买车念头的时候,浮现在脑海中的自然是这些年租车经历里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车。当然,彼时限于资金,租的车大多以 A 级车为主,不过,即使是 A 级,也足以体现一个品牌的风格。那时候,最令我感受到驾驶乐趣的一台车就是两厢 BMW 1 系,身材短小精干,但有着很凶的前脸和足以在德国 Autobahn 上来去自如的澎湃动力。

宝马 1 系 (图片摘自 Carlook.net)

那个时候新能源车型还没有像雨后春笋般令人眼花缭乱,而出于对于传统内燃机技术的热爱以及里程焦虑,选车的目光一直在传统车企的燃油车里打转,当然,出于 1 系给我带来的优秀体验,我的目光就在这家「巴伐利亚发动机制造厂」多停留了一些时间。可惜的是,国内目前并没有在售的两厢版 1 系,而是本地化了的三厢版本,在我看来多少有些缺少灵魂。于是就把目光放在了…

宝马三系(图片摘自官网)

从历史中开出来

For many customers, the BMW 3 Series is the ultimate BMW and the face of the brand.

Adrian van Hooydonk (Senior Vice President BMW Group Design)

作为一个饱经历史洗礼的品牌,从 1916 年创立起就伴随着德国制造的崛起,而三系更是从 1975 年就推出的一款热销车型。正如引文所说的那样,在很多人的眼里,三系就是 BMW 这个品牌的象征,是终极 BMW。

历史上的七代 BMW 3 系 (图片摘自宝马官网)

一个很好的去判断一个人是不是真的宝马车迷的话就要看他是不是能够用底盘代号来叫出每一代的车型。而三系这一款车,底盘代号也是大家最能够耳熟能详的。资深宝马车迷对于三系的喜爱也许是从更早的 E46 开始的,不过真正进入我审美(或者说属于我这个年代的)其实是第六代 F30,车身设计上,它的整个车身被一条从前大灯开始一直贯穿到尾部的肩线串联起来,只能用「绝美」两个字来形容,每次在街上看到依然忍不住去多看两眼,即使现在,也是如此。

第六代 F30 

对于车的选择,我可能是个「保守派」。我觉得对于这样一个工业产物来说,能够从细节之处看到「传承」,是一件顶有趣的事情。

从代号 G20 说起

这一代三系有着两个版本,G20 标准轴距版本,G28 加长轴距版本。两者对比起来,各有优缺点,G20 是宝马的全球平台,有着更加稳定的调教和配重比,而 G28 是中国特供,有着全景天窗和更大的后排空间。最终选择了标准轴距版本,考量是目前对于空间没有那么大的需求,常使用的主要只是前排,而且这一代宝马三系空间已经做了很多的优化,在标准轴距的车型上也不至于过于捉襟见肘。至于说中国特供的 G28 底盘是不是有 G20 好开,这个我没有去做详细的比较,不过还是选择了「心之所向」的 G20 了。

外观

这一代的三系和之前一代相比的话,给我的感觉会更加柔和一些。前面保留了传统的天使眼大灯和双肾隔珊,车轮是 18 英寸 V 幅轮毂。总体看起来有点凶,但是又没有那么凶。

前脸

尾灯的细节是这一代我认为最好看的一个位置,整体是一个立体式的细长尾灯,在黑夜里辨识度非常之高。

尾部

从这个角度看上去的话,机盖的线条会被很好的凸显出来。颜色上,我选了一个「碳黑色」,是一个听起来和实际看上去的颜色不太一样的颜色,在光线弱的情况下,看上去是普通的黑色但是在强光下会泛着深蓝色。最开始选这个颜色也是有一些私心想要用它来改装一辆帅气的「黑武士」。

车灯

内饰

上一代 F30 的宝马三系最受人诟病的应该就是内饰无法和同级的奔驰去做对比,那么在这一代上面做的一些改变,至少从我一个男生的视角来看是要更科技感一点的。足够大的屏幕搭配着可触屏也可机械按键的 iDrive 操作系统,无论是停车时还是行车中,都有着很好的操作体验。

内饰

进阶功能

在这个自动驾驶发展如此迅猛的时代,我不得不承认这款车还是属于比较基础的阶段。我日常经常使用的功能,也就是定速巡航了。至于说自动泊车、车道保持这些功能其实我通常也很少使用。目前唯一觉得比较难受的是没有一个自动跟车的功能,能够让我在堵车的路上解放一下抽筋的脚。

作为车主的一些主观体验

作为车主,也不可免俗的进了一些车友群。不出所料,作为有很大改装潜力的一辆车,三系车友群日常讨论很多也都是改装的话题,也看到了大家堪称「工业美学」的成功改装案例。在刚开始的时候,也是磨刀霍霍,想要去改一辆与其说更加「漂亮」不如说是更加有自己特点的车。这个念头在产生的那段时间里,不巧由于刚好工作以及其他事情的牵扯没有来得及去做。搁置了一段时间后,这个念头渐渐没有那么强烈了。很多事情其实都是这样,所以说抵抗消费主义的唯一有效力量就是「忙起来」。

从新车开到现在大概 2.5 万公里,对这个老伙计的脾性越来越了解之后,渐渐发现了素车的美,越看越顺眼。唯一有缺憾的就是没有开着他去好好拍一些照片,在有了写下这篇文章的年头之后,才开到无人之处拍了一些影像记录。

后视镜

最具驾驶乐趣的部分

坊间对于德系车有一句流传甚广的话,「开宝马,坐奔驰」,其实相对来说通俗的概括了这两个品牌的特点。三系驾驶模式的调教相对来说给我的感觉更加激进一些,尤其是在运动模式下,还是可以带来很棒的体验的。G20 的三系一直都被评价说是变得舒适了的一代三系,但是我反而觉得舒适一点其实才是更加符合大众消费者习惯的一种调教,毕竟不是所有人每天都在赛道飙车,而我们需要的只是一个延展自己在大城市触角的工具罢了。多一些锦上添花的功能,能让体验更佳,但绝对不是决定性因素。不过,三系的舒适性只是和它的前辈们做对比的,和其他的品牌相比的话,采埃孚 8AT 和宝马 B48 发动机无懈可击的配合是真正让我第一次体会到真正的驾驶乐趣。另外,车身的 50:50 配重比也能够在入弯是给车身提供最稳定的姿态和给你最强烈的信心。

驾驶位

可能是现在购车人最关注的点

那必定是车机系统了。在这一方面,三系做的自然是比上一代强了不少,中规中矩尺寸的中控屏,向驾驶位侧倾斜的布局方式,再加上 iDrive 十分可用的实体按键,一切的一切都是为驾驶者服务的。虽然没有像当前的主流方式用一个更大的屏幕搭配简洁的无物理按键的车机,但是也足够好用。我一直的观点就是,如果要完全取消物理按键的话,那就需要一个足够好用的语音助手,否则还是物理按键来的安全和便捷一点。

物理按键

也许有待改进的 NVH

NVH (Noise, Vibration, Harshness) 通常是我们衡量一辆车舒适性、豪华性的重要指标。现款的三系在隔绝发动机舱噪音的方面做的还是很优秀的,基本上在车内听不到太多的声音,甚至还被一个坐车的朋友发出了「是不是电车」的质疑。不过,在跑高速的时候胎噪就稍微大了一些,虽然说这样的 NVH 是绝对能够满足一辆 B 级车的标准的,不过还是希望能够通过一些优化能够提升高速体验。

关于低速顿挫的问题

这可能是现款三系最受诟病的问题,好在这个问题发生的场景比较有限,只是在堵车缓行的时候才会比较明显。临时解决的方案也是有的,那就是在堵车时使用 Eco 节能驾驶模式,能够大大缓解。目前开了两万多公里后,感觉低速顿挫已经渐渐的被自己的驾驶习惯所中和。所以,提了新车的朋友们,记得要和它好好相处,互相适应。

空间的短板

这里指的倒不是乘坐空间的紧凑,而是后备箱容积的捉襟见肘。每每到此刻就会想,为什么不引进三系旅行版呢?那可真是顶实用顶好看的一台车啊!

如果能够畅想一下未来

DON'T BE DRIVEN BY TECHNOLOGY. 

DRIVE IT.

这是宝马在官网给三系写的一句广告语。作为一个一直以「驾驶乐趣」作为愿景的品牌,或许会在现如今汽车行业面临的「从驾驶变为自动驾驶」的范式转换中逐渐失去其优势。诚然,我们知道随着自动驾驶的发展,驾驶乐趣这个东西最终可能变成一种不再会被提及的事情。即使是那样,我希望我们还可以记得作为「驾驶者」时,一台车能够带给我们最纯粹的快乐,那种第一次亲手握住方向盘的紧张与兴奋,那种高速入弯时车子和路面给你最直接的反馈,那种人与车之间的交互能够带来的无限可能性。

DRIVE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