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微信里一直收藏着《人物》采访心理咨询师崔庆龙的文章《我们为什么越来越累》。崔庆龙比喻一个拥有充足活力的人就像一个电池容量5000毫安的高性能手机,而那些能量没有那么高的人,就像一个遍布type-c插头环境下的诺基亚3310,我经常觉得自己就是这一台诺基亚3310。

自由职业后,我发现自己的“低能量”短板比工作时更困扰自己。

工作时就强迫自己跟着kpi走就行了,整个人是纯粹身体上的筋疲力尽;

但自由职业就是全凭自己安排任何和时间,一旦遇到能量低时刻就很容易出不来,更容易苛责自己,内心自我消耗。

我还一度以为自己缺铁,但体检后发现血蛋白范围是正常的。(如果经常感到疲累的朋友也可以看一下体检里的血蛋白值)。

不坐班工作后,我的低能量模式表现

1,自由职业非常讲究心态稳定,这样才能匀速前进,但我的能量忽高忽低,工作状态随状态而起伏;

2,有时候在工作或生活上遇到小挫折,很容易沉浸在负面情绪里;

3,高能量时每天都冒出很多新鲜有趣的想法,但陷在低能量状态时,很容易感到厌倦,执行被打断。

于是我开始监测自己的不同状态,做了一些调整

1,对于我来说,规律作息,尽量早睡早起仍然非常重要。

早上对于我来说是状态最好的时候,一般我会9-10点起床,磨个咖啡,然后工作到1点左右吃饭。

如果晚上晚睡就会导致第二天也晚起床(没必要苛求自己都晚睡了还要早起),从而打乱我的早起早睡节奏。

所以我会更加珍视早上的时间,如果早上的时间能好好利用,那么这一天就会轻松很多。

图片

2,先放弃自我攻击

很久前,我发现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人士都是精力旺盛的人,我就觉得很沮丧,原来自己以后也没办法“成功”啊......

不过转念又想,我要的从来不是“成功”,而是在自己的小领域里获得小小的成就,过上自由简单且满足生活所需的生活。

3,尊重自己生理/心理的客观规律,观察状态再决定当天要做的事情

每天感受自己的能量状态,如果精力好的时候,就去开启那些有难度的新任务。

如果感受到自己能量低,那就做一些一直在做但又不用耗费很多能量的事。

4,挖掘在做什么事情时能给自己带来很多的心理能量

图片

4,养成固定、规律做的事情,会让自己更有秩序感。

如果发现了什么事情可以给你带来更多的心理能量,那就证明这是一件对的事情。

比如我知道做这些事情可以给我越来越多的心理正反馈:

从选题表里找出一个问题来思考,输出哪怕几百字的思考结果,如果发出去后能得到读者的小心心,那就是为我的能量添砖加瓦呀!(即便没有我也可以自娱自乐);

去公园里看望我的猫咪朋友们,虽然它们不知道我住哪里,我可是都清楚它们每一个据点呀;

逛公园,置身绿植中真的特别舒缓情绪;

骑行、爬山也一样有神奇的效果,神清气爽;

同样,我会尽量避免做损耗我的事情,例如不必要的人特别多或长时间的社交活动,长时间无意识躺床上刷手机,和他人争辩一个问题等。

5,及时休息,不要用力过猛

我过去总是想要一口气把事情做完。接到稿件时就承诺一天内完成,想要写的文章就算不吃饭也要写完,长期这样很容易就耗尽了能量,很快就来到低能量期。

这样的方法并不“长期主义”。

现在我发现最好的方式是把任务切分为小任务,允许自己写完这一段就休息,事实上这样确实有效果,因为在休息时反而有些新想法冒出来,我会把这些点都记录在微信上,只需要等坐在书桌前完善就可以。

6,避免长时间看手机,无意识刷手机

自从不上班后,我发现自己很少花时间在参与互联网/群争辩这些无意义的事情上了。

这时候我才意识到,当我发现自己的时间完全属于自己,是我为自己的劳动付出支付报酬,而不是出卖给公司的时候,我开始更加懂得珍惜自己的时间。

也开始整理自己的信息源,不断有意识地问自己,当我用手机时到底在看什么。

7,尽可能多运动

我的运动方式一般都是上面所说的骑行,散步,爬山。

此前因为工作太忙碌,中断了跑步和健身,现在对这些运动有些逃避心理,所以我也没有太大发言权,但还是尽可能多运动。

写在最后

除了上面这七点外,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时时思考和明确自己的人生主线,当我越来越明确自己想要往哪个方向使劲时,即便在低能量期也能保持平和心态,静静等待低能量时期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