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rix 首页推荐 

Matrix 是少数派的写作社区,我们主张分享真实的产品体验,有实用价值的经验与思考。我们会不定期挑选 Matrix 最优质的文章,展示来自用户的最真实的体验和观点。

文章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少数派仅对标题和排版略作修改。


Hello 大家好,我是两颗皮蛋,那就在今天下午,我自己刚刚体验完 Vision Pro,整体上来说确实跟彭林老师描述的一样,特别特别强。

没看过这期的朋友,也推荐去看一下~

不过大家这两天应该也看到一些媒体老师陆陆续续发了产品的体验,其实我们整个体验的流程是差不太多的,所以这里我就不过多重复了,我想来结合我体验到的,发布会和开发者公开课讲的内容,给之前的预测做个复盘,哪些猜对了哪些猜错了,为啥会这样?

See through

首先我来说说基本上猜对的透视,我当时说苹果一定会花大力气做 See through,他不是要创造一个新世界,而是改善更新我们的旧世界。

所以怎么能把现实世界真实自然的呈现到屏幕里,就是他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实际在体验的过程中,不仅仅是低延迟完全不影响我跟现实世界的互动,「视频」的效果上,苹果也充分的继承了 iPhone 在视频领域的优势,我看到的画面就像是相机预览界面一样,这对于透视功能来说,有点降维打击的意思了。

当然也因为画面是相机捕捉的,他也有他自己的极限,细碎的噪点、运动模糊,在不算明亮的室内体验,仔细看的话,我还是能够察觉的,不过这个已经属于是吹毛求疵了,他的确不完美,但他就是当今最好的水平,因为这个镜头光圈不能做大,一定要给出足够的景深,避免人眼调整焦点,这样进光量天然会受到影响。所以现在的效果肯定也是平衡之后的选择。

我之前预测说透视就应该是在我需要的时候,可以立刻感受到外部世界,不过在我体验之后,更准确的描述可能是,我可以随时随地感受到外部世界,即使在全沉浸的空间环境中,苹果在 WWDC 公开课里更具体的解释了透视的逻辑。

在场景中拖动窗口时,窗口背景会提高透明度让你准确感知窗口在空间中的位置,如果窗口最终停留的位置跟现实世界的物品重合,比如桌椅,那么背景就会一直维持一个透明度,如果有人存在,那么你注视他的时间越长,背景的透明度会越高。用眼睛注视来进行判断,做到这一步,不知道苹果到底在透视这件事上思考了多少年。

这样简单而又关键的需求,这样不计代价的实现,不仅仅是一颗 R1 芯片,保证了基础的能力和性能,还有这一整套透视的策略,这两天跟朋友聊天,引用他跟我说的一句话,他说这就是一个行业领导者对于如何巩固优势地位的非常好的一次诠释。

而这还仅仅是单向透视的部分,他跟 EyeSight 还有虚拟形象三者组合在一起,这就是苹果给行业定义的,增强现实体验的三件套。并且我有一种隐隐的感觉,就是苹果这种全生成式的混合显示,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会是最优解。

  •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应用可以占据足够大的视野,
  • 窗口可以识别真实环境动态调整光影,
  • 以及根据需要智能的透视。

我认为这个东西很快就会变成一把尺,就像是视网膜屏幕一样,只有满足这个标准的才能叫 AR 眼镜,心智的占领其实已经开始了。

并且我体验完再看 WWDC 公开课的时候,还看到了一个彩蛋,就是彭林老师说的,苹果未来会让虚拟人在框里走出来,不仅仅是捕捉面部表情,还有手上、身体的动作,甚至对方真的出现在你的身边,苹果好像真的把科幻带到了我们的面前。

产品定位

再来说说产品定位的部分,这里如我所预测的一样,杜比影院、游戏主机、生产力工具是行业验证过的高价值场景,大的方向跟发布会讲的逻辑是对得上的,但是具体到细节上,苹果的长版是无敌的长,但是短板的部分还是很多未知。

我之前说他是你个人专属的杜比影院,但没想到不仅仅是可以调整窗口大小,他还做了虚拟空间环境,虚拟影院,我甚至还可以选择影院里前中后排的位置,甚至地面的光影反射也是实时计算的。

根据画面内容,实时计算反射,这个只有全生成的混合现实能做到

本来昨天听彭林老师讲 3D 电影的时候,我还挺不以为然的,但真的到我体验的时候,还是被震撼到了,因为光机的亮度和清晰度极高,再加上沉浸式的环境模拟,可以说是超越了任何一次我在影院观影的体验。

整个体验环节并没有游戏,但彭林老师跟我说的恐龙,我认真的体验了一下,一方面他就像是 PS5 的宇宙机器人一样,是秀肌肉的东西,透视、空间定位、手势操作、空间音频在这个互动场景中都有极好的体现,能够给开发者充分展示这个平台可以具备的能力。

同时另一方面,这个东西当然可以被视作广义上的游戏,体验过程中我被恐龙咬了,当时我缩手的反应就是下意识的,这样的沉浸体验,是有着巨大的可能性的。

反观发布会上只说了一个 2K 的游戏,包括我们没有体验游戏的环节,我认为这就意味着苹果是有意想区隔开传统的主机,想要在 Vision Pro 这个产品上打造更独特更沉浸的新游戏体验,Her 里面那个满嘴脏话的小人大家还记得吗?

同样的 3D 虚拟场景,同样的轻度交互,同样的互动叙事。这些前人的探索和想象,会不会在这里真正生根发芽?我觉得现在是不着急下结论的,公开课的指导非常充分,就等着看开发者们的想象力了。

生产力工具这块,很多人说一般般,但一般般反倒符合我的预期,他「现在」不是要替代谁,他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沉浸的虚拟会议,尺寸无限大的设计稿,多窗口带来的从容,这都是非常好的展示场景,在这个平台的第一阶段,用最简单最快速的交互逻辑,让用户学习和使用基本功能,才是最重要的事,即使苹果能做更复杂的工具,我认为现在也不是时候,这个节奏不对。

不过关于生产力这块最让我意外的是,苹果不仅仅是拿出了一个面向开发者更强大的 3D 建模工具,而且还用拍摄 3D 照片和 3D 视频的方式,给内容生态提供源源不断的活力。

把制作 3D 内容的能力开放给普罗大众,这是不是跟苹果当时推杜比视界是一模一样的呢?你说眼镜上一共两个按键,其中一个还只是拍摄 3D 内容的,这是什么样的决心。而且不仅仅是 3D 内容,在体验环节展示出来的 8K、全景、空间音频的这些内容,未来可能都将是用户可以自由创作、自由分享的。

从这个方向上来看,iPhone 的影像能力,还远远没有到尽头。

交互

交互猜错的地方其实就是专利里面的手势,现在想想,之前那个手势可能是考虑到眼动追踪精度不达标的备选方案,因为我在实际体验过程中,眼动的精度是极高的,让我完全不需要手上有微调的动作,更多时候仅仅需要确认这一个操作就够了。

目前从 WWDC 的公开课来看,这套手势除了基础的捏合确认、滑动、拖拽之外,同样包含了多点触控和双手捏合缩放,已经把操作手机的全部交互都包含在内了。但同时这话反过来说,应该没人会在手机上操作复杂工具吧?所以现在追求生产力还不是时候。

不过之前很担心的打字的问题,公开课里有一个演示虚拟键盘打字的场景,手指在键盘上有悬停的确认提示,就跟二代笔在 iPad Pro 上的悬停交互非常近似,从这段演示视频来看,虚拟键盘的打字效率应该是不同担心的,之前都是我们多虑了。

关于这个部分,我在 iPadOS 指针交互那期内容,也做过预测

visionOS 交互的基础脱胎于 iPadOS 的指针吸附,眼镜注视时 UI 高亮的效果,就跟指针划过 iPad 上图标的效果一模一样,设计指南的课程里说,visionOS 界面中最小交互单位是 60pt x 60pt,而为了保证界面上的元素在任何情况下交互准确性不打折扣,苹果用了一种非常反直觉的做法。

当你在拖动界面远离你的视线时,窗口实际上是在整体放大,拉进窗口变小,同时他让操作界面始终面向你,这就保证了不同距离、不同角度,可交互的元素大小是相同的,都符合 60 的要求。

总之从我的体验来看,这套眼动追踪+手势交互,是我用过的体验最准确,操作最直觉的虚拟世界交互,我中间有很多次甚至超过了工作人员的讲解,自己进入了下一个环节,眼睛指哪打哪,行云流水。不停的正确操作,不停地强化我的信心,说他又一次带来了革命性的交互,我是觉得没有啥问题。

最后再补充一句扬声器的问题,我原本还以为这么小的体积苹果做不好扬声器,所以大概率高品质的空间音频效果要依赖于 AirPods,但我没想到的是,体验下来扬声器的效果非常非常好,空间感非常强。

而且我看了下这次的公开课,苹果应该要把空间音频融入到系统的方方面面了,空间音频的使用原则和规范,苹果也都在课程里明明白白讲出来了。即使是 2D 的应用窗口,他发出的声音也带有空间位置的信息,更别说空间音频还可以用来引导交互了。

在体验中不管是正念、FaceTime 还是看视频,空间音频始终都是沉浸和真实的巨大帮手,我觉得到今天为止,应该不会有人再质疑空间音频的重要性了。他就应该,也必须是 AR 眼镜的标配。

总结

做个总结。体验完这个产品之后,没有一个人不惊叹于完成度,苹果又一次展示了敢为人后,但后中争先的实力,就我们刚才讲到的每个方面,苹果都树立了自己的标准。

  • 双向透视的标准,
  • 沉浸式互动体验的标准,
  • 无手柄交互的标准,
  • 全场景空间音频的标准。

为这个产品苹果下了多年的大棋,过去被很多人质疑鸡肋,累赘的软硬件功能,最终都在 Vision Pro 这个产品上完成了闭环,不仅仅是各位媒体老师体验完都很激动。我这一路上碰到的几个开发者,他们在了解完 visionOS 的能力之后,也都展现出了巨大的好奇心。

而我在视频里提到的这些设计规范和开发指南,才是能够真正展现这个产品完成度的地方,我们总说苹果的应用生态是他最大的护城河,能够吸引开发者进来源源不断的注入活力,不过从这次的新平台发布来看,我更想说,其实是在这个行业里,只有苹果在认真的教这些开发者,如何做出一款优秀的应用。

交互、设计、游戏、无障碍、隐私,我们有没有想到的,苹果都想到了。我在这两天看已经有人把课程传到 B 站上了,我会贴几个在简介里,大家可以挑一个感兴趣的看看,相信看完你就我在说什么了。

这两天休息的时候,随便刷了刷微博,感觉今天的情形就非常像是当年初代 iPad,手机都能做,我为什么需要 iPad,跟今天 iPad 和电脑都能做,我为什么需要一个眼镜,这些质疑声音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

我是觉得可以让子弹再飞一会,还是那句话,初代产品定义好交互和能力的边界才是最重要的事,我觉得用不了多久,这个生态就会成长成参天大树,三代以内这个产品就会开始走进普通人的生活,再一次改变一切。

> 下载 少数派 2.0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解锁全新阅读体验 📰

> 实用、好用的 正版软件,少数派为你呈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