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 WWDC 全球开发者大会将至,今年似乎格外令人期待:除了操作系统及编程技术的革新让人翘首,传闻愈演愈烈的 Apple 头显设备更是备受瞩目。当然——先别「跑题」——WWDC23 依然将是为所有 Apple 开发者们准备的一场交流盛会。

每届 WWDC 前夕,少数派也都会带来对于多位 Swift 学生挑战赛、WWDC 奖学金获得者的采访报道,今年也不例外。略有不同的是,今年我们采访的对象变成了曾经的获奖学生们,通过他们分享的有趣故事,了解到了 WWDC 乃至 Apple 对他们在职业和生活方面带来的影响以及改变。

编程学习缘起:他们与 WWDC 的故事

交流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几位学生与编程的结缘都要追溯到初高中时期甚至更早。比如 WWDC16 奖学金获得者周睿从小学时期就开始观看 WWDC 发布会,会上演示的各种精彩 app 则为他向成为 Apple 开发者的道路埋下了一颗种子。

初三开始自学 iOS 开发,次年就成功获得了 WWDC 学生奖学金,周睿的获奖作品是一款帮助帕金森氏症患者追踪手部震颤的 app,巧妙地利用了当时 iPhone 上配备的 3D Touch 传感器功能。

获得 WWDC 奖学金之后,周睿的编程学习之路也获得了更多机会与机遇:不仅在高中时期就开始学习计算机算法和人工智能技术,还晋级了美国计算机奥林匹课竞赛白金组,并加入了清华大学「AI + 医疗」项目从事科研学习。本科阶段周睿就已经获得了世界前十大学其中三所的本科录取资格,现在更是在麻省理工大学攻读 AI 方向的博士学位。

周睿。

施远同样是 WWDC16 学生奖学金的获得者,他的获奖作品《哼唱家》是一款音乐创作类 app,能够以哼唱的形式通过算法生成音符曲谱,再以不同的乐器声调播放,这款作品同时也让施远获得了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全国银奖,帮助他进入耶鲁大学获得计算机音乐专业 (Computer Music) 的硕士学位,并于在校期间继续完成了对于爵士音乐算法的相关研究。

辞去 Facebook 的工作之后,施远于 2020 年选择回国创业,目前在咨询行业担任数字化转型顾问。计算机是帮助表达自我的工具,编程语言同样也是一门能够讲述故事的语言,希望通过编程 (语言) 能够帮助更多人找到未来的方向。施远这样告诉我们。

施远。

章子飏则算是少数派的老朋友了,去年通过作品《ARCT》获得移动应用创新赛 AR 赛道一等奖的时候我们就采访过他。

章子飏 (右一)。

这款 app 可以通过 AR 视角,在现实世界中放置诸如 iOS 应用图标、Apple logo 等贴纸元素。除了贴纸元素,也可以在《ARCT》中放置留言板,让其他到过同样地点的用户,通过留言板进行交流。为了鼓励用户发挥创意,《ARCT》也设计了徽章机制,通过解锁不同地点、完成不同的活动,就能解锁这些专属徽章。

俞佳兴目前同样在浙江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从 2017 年 ARKit 发布之后就被深深吸引的他,自此也立下了开发一款 AR 应用的愿望。2019 年的俞佳兴可以说是非常忙碌:第一款 AR 应用《Find My Bike》上架,成为了校内同窗间受欢迎的地库寻车工具;这款 app 的上架也让他进一步获得了信心,相继参与了 Swift 学生挑战赛以及移动应用创新赛并纷纷获奖。

俞佳兴。

俞佳兴的 Swift 学生挑战赛获奖作品同样是一款 AR 应用,以「找规律」小游戏的形式,希望帮助孩子们产生数学的兴趣。而在移动应用创新赛中,俞佳兴的作品则聚焦于短视频制作,开发了一款能够为视频添加有趣音效的 app。现在,音乐结构研究和音乐生成工作成为了俞佳兴在浙江大学博士研究期间的课题之一。

作品灵感探秘: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不仅仅是学生们的精彩作品令人赞叹,他们对于生活的细致与认真也让我们为之钦佩。

周睿告诉我们,以「帕金森氏症患者手部震颤追踪」作为参赛选题,实际上是为了帮助自己的奶奶解决相关需求。通过 Swift 学生挑战赛这样的舞台,周睿希望将这款 app 的体验打磨得更加出色,同时尽可能地帮助到更多的人。

周睿也向我们分享了大一期间在 Apple 软件工程岗位实习时的一件趣事:当时实习期间的经理告诉周睿,之所以为他提供了面试机会,正是因为对周睿在 WWDC16 期间的参赛获奖作品留下了深刻印象。而由于实习期间的优异表现,周睿还获得了直接向 Apple 软件工程高级副总裁 Craig Federighi 展示工作成果的机会。

无独有偶,施远的作品灵感同样来自于自己的亲身故事,他向我们提到了小时候学习钢琴的「难忘」经历。与不少「别人家的孩子」一样,施远的父母也对孩子寄予了厚望,同时希望孩子掌握各种技能,比如弹钢琴。但是由于枯燥乏味的学习过程,施远没有能够持续下去。

进入大学之后,施远重拾起了对于钢琴的兴趣,在一次「编程马拉松」竞赛中,结合自己的编程能力想到了做《哼唱家》的灵感。希望通过 app 这样新的形式,以及有趣的软件交互体验,帮助大家享受音乐带来的乐趣与快乐。这样的经历也为施远日后的学术深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为发现当时对于计算机与音乐结合的相关研究几乎为一片空白,在兴趣使然之下施远选择进入了耶鲁大学继续相关课题的研究。

创作动机溯源:自发性是关键

听完几位同学的分享,我们发现大家的 iOS 编程之旅似乎都不是从校园教育开始。

虽然最初也许是出于对 Apple 产品的喜爱开始观看 WWDC 发布会,但是通过一场场引人入胜的产品发布、应用演示、技术分享——如同我们此前采访过的其他学生代表一样——大家不约而同地对 iOS 开发产生了兴趣,并且开始通过官方文档、社区课程等方式,自学相关内容。

周睿从初三开始就买书自学 iOS 开发,还在高中时期与多位同好一起开发了多款 app。施远在同济大学就读本科时期参加了校内的 Apple Club 俱乐部,在兴趣使然之下与同学们一起利用课余时间学习 iOS 开发并且完成作品上架。

同样地,章子飏也是通过校内的 iOS Club 首次了解到了 iOS 开发;要知道,直到迈入大学校园之前,章子飏对于编程的概念都几乎为零。俞佳兴则是在高中毕业之后,通过《The Swift Programming Language 》这样的官方文档开始了自己的学习旅程,并且通过 Swift 学生挑战赛、移动应用创新赛这些活动不断精进、持续学习。

几位同学都表示,Apple 提供的官方文档、丰富的社区内容,都对他们的 iOS 开发学习之路提供了非常多的支持与帮助,这些都是课堂无法直接提供给他们的宝贵资源,更不用说还有移动应用创新赛、Swift 挑战赛这样的舞台让他们获得「实战」的机会,并且与来自全球各地的学生开发者共同交流、同台竞技。

不管是学习编程也好、开发 iOS 应用也好,或者是其它创造,「自发性」都在其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比起目的使然,自发性更让我们能够凭借兴趣去完成一款体验出色的 app,或者创作出有价值的作品,这些经历带来的影响也将在未来的某一时刻真正显现出来。施远的这句话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编程教育投身:抓住人生的更多可能性

通过学习 iOS 开发,凭借 Swift 学生挑战赛和移动创新赛等独特的经历,这些曾经稚嫩的学生开发者们通过这些特别的教育机会,不管是在职业还是生活当中获得了巨大的影响以及帮助。正是这些亲身体会,也让几位同学意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并且积极投身其中。

除了忙于攻克博士课程,周睿也在通过自己的创业品牌 UrsaTech 积极展开编程教育工作,学生惠及国内外市场。其中,「领航熊」专注于中小学编程教育,目前学生已经遍布中美,「领航湾」则专注于高校编程教育领域。周睿同时也在致力于 AI + 教育的产品研发,目前正在打造一款教育智能化软件产品。

施远也在业余时间致力于帮助感兴趣的青少年学生入门编程开发,领域涉及 Python 数据分析、人工智能、Roblox 虚拟现实应用开发等等。同时,施远也在不遗余力地通过各种方式分享自己的学习经历、创作经验,希望为年轻一代的学习者带来更多启示,掌握更多人生的可能性。学习 iOS 开发能够帮助你用最直观的用户体验传达思考和审美,更是可以让你找到兴趣与职业的结合点。施远这样说到。

俞佳兴和章子飏也在校园中不遗余力地推广编程教育。俞佳兴不久之前才参与并录制了名为《Swift 创新导论》相关课程,帮助大家学习 Swift 的基础语法知识;俞佳兴和章子飏也正在参与校内相关课程的助教工作。授人以渔的同时,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能力。

最后,很高兴能在 WWDC23 开幕前夕听到几位同学分享他们与 WWDC 的故事,看到编程对他们带来的巨大影响以及帮助,这也让我们对于即将到来的这场属于开发者的盛会更加期待,也希望他们以及其它开发者们能够继续在相关领域取得更多成就,为编程教育领域作出更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