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露和声明:

  • 本文提及的翻译作品系使用 AI 技术制作,并经人工调整,具体步骤如文中所述。本文在后期修改过程中使用 ChatGPT 辅助,目的为精简原版中的口语化表述。
  • 我的英文水平有限,翻译这本书主要是为了自我学习,并不意在提供权威翻译,这篇文章则是记录我学习过程的一部分。因此,请以原文为准理解原书作者观点并评价,也欢迎斧正我的翻译。

缘起:发现一本有共鸣的好书

受 AI 的催动,越来越多的中文开发者和用户开始注意和接触到英文内容,分享也变得更加活跃了。通过他们的互相转发,我发现了更多优秀的内容和人。

最近,一位朋友分享了她对 The Great CEO Within(拙译为《CEO 修炼手册》)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并告诉我作者把原书公开发布成云文档,可以免费阅读。

我被吸引过去看了一眼,发现它是全英文的。可惜,我基本上没有完整地阅读过英文书籍,甚至在学校里也只是稍微看了一点英文文献,所以其他英文书籍我基本上都只是半途而废,最终只看中文版。

但我还是执着地想要把这本书看下去。吸引我的是书中这段引言:

如果你是一位 CEO,无论是新手还是老手,这本书都是为你准备的。如果你是第一次当 CEO,那么这本书将为你当前和未来的挑战提供框架和答案。如果你是一位有经验的 CEO,这本书将是一份很好的最佳实践基准清单,帮你评估你的公司作为一个组织的表现,以及你个人的表现。如果你发现自己有不足的领域,本书将为你指明目标,以及可以立即投入使用的工具。

还没毕业时,我就被朋友带入了创业的世界,至今没有在大型企业工作过。我的工作经历也很多元化。现在这份工作之前,我的主要工作是电商相关,亲身参与了一个平台从零开始到正式开店的过程。当我说「从零开始」,不是单指品牌在那个平台没有店铺,而是指我自己之前根本不懂电商。目前的公司主要从事硬件业务,配套的软件方面也相当复杂。类似地,在此之前,我从未涉足产品领域,到现在负责了整个产品部门。(当然,这主要归功于公司老板和其他同事给予的锻炼机会。)

关于创业公司的优缺点,大家或许早已耳闻,甚至亲身经历。我也经历了创业公司各种流程的不规范,以及在发展到某个阶段出现瓶颈的问题。我一直好奇一个创业公司究竟应如何发展。这本书让我觉得找到了一个可资参照的标准。虽然我不是 CEO,只是一个普通的职员,但我依然可以以此为纲,去对比和思考我曾经工作过的每一家公司、以及我所了解的其他公司。

事实证明,书的内容确实让我非常喜欢。说「醍醐灌顶」有点夸张,但阅读中经常感到「原来这样就是对的」和「原来还可以这样子」。我对书中很多内容都有很深的感触。目前,我所在的公司存在一些短板,例如销售、财务、产品的 PMF(Product-Market Fit,产品市场契合)验证、产品迭代、公司战略的坚定性和招聘等方面;在这本书中,我都找到了如何优化这些问题的方案。同时,这本书也弥补了我在融资知识方面的不足,至少现在我知道了个大概。

坎坷的阅读与翻译之路

对这本书的喜爱让我产生了翻译和分享的念头——为了把这本书推销给更多人,我要做好「曝光」和「转化」的工作。但对于我的英语水平来说,读完这本书尚且费劲,更何况翻译。

但我还是决定试一试。为此,我实行边学边练的策略,一边阅读,一边翻译,一边学习。

最开始,我利用 DeepL 和 Google Translate 两个翻译工具边阅读边翻译,将其中我不熟悉的单词和短语都记录下来。这样的学习方式相当繁琐,因为我需要同时打开四个窗口:原版 Word、记录翻译的 Pages、DeepL 以及 Google Translate 浏览器页面,还要进行多次复制粘贴。由于电脑屏幕比较小,我还得用上两个屏幕。

这样低下的效率,导致我在翻译完第一部分后便暂时搁置了这个任务。

3 月 9 日,我看到有人转发了澜夕发布的一篇微博,介绍了当前比较热门的 AI 应用。我立刻将这些内容复制粘贴到我的知识库中,逐一学习了解。

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非常棒的开源翻译工具,让我心动不已——bilingual_book_maker。虽然对翻译质量没有太高的期望,但它让我看到了希望。

简单来说,这个工具是用 ChatGPT(可选 GPT-3)帮助你进行全书翻译。项目部署在本地,运行方式就是直接把 EPUB 文件放进去跑。需要消耗自己的 token,成本大概在 1 万字/ 0.15 美元左右,出来就是一本双语书。因为请求数据量大,一般耗时会比较长。(有人做了网页套壳版,可以在线使用。)

最初,我在同事的帮助下在本地部署好了这个工具,但每次在完成百分之十几时就无法继续了。我猜测是原文过长的缘故,便想到能否将全书切分成几部分,分别翻译。但这就涉及到如何编辑 EPUB 文件的问题。

经过一番摸索(过程中的惊喜是意外发现 Pages 可以直接生成 EPUB 文件),我找到了一个界面比较老旧的开源软件——Sigil

Sigil 可以直接编辑 EPUB 文件内含的 HTML 格式,非常好用。我用它打开翻译到半截停下的 EPUB 文件,删除已翻译部分,再生成新文件让程序重新翻译,经过四次反复,我终于完成了全书的机器翻译工作。

好事多磨,当我通过 Sigil 编辑器将几个文件的内容整合成一个完整的文件时,我发现翻译并不完整:很多地方只有英文,没有对应的中文翻译。这个问题主要出现在有序号的列表部分,尤其是那些比较复杂的分级列表;另外,标题部分都没有对应的中文翻译。可能是程序没有做好这方面的优化。

我决定手动补上这些缺失的翻译,顺便快速浏览全书内容。

很巧,我看到 @yetone 开发了一个 Bob AI 翻译插件(Bob 是很受欢迎、我用着也非常顺手的一个翻译软件)。有了它,我的每次翻译查询可以同时获得 AI 翻译工具、有道词典、系统内置翻译这三个版本的答案,然后从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真是相见恨晚。

在这里,我也发现 AI 翻译并非总是最好的。这三个工具翻译准确度的排名似乎是 AI > 有道 > macOS 自带翻译。有时有道词典翻译得非常好,完全不需要修改就能直接用。而系统翻译就是马马虎虎,不会很出彩。当然,有时这三个工具的翻译都很糟糕,这时我只能依靠自己结合上下文进行人工翻译。

经过一段时间的复制粘贴工作,我终于完成了第一个超级粗糙的中英文对照版本。

边查资料边校对

不过,中英文对照毕竟更适合自己学习用途,读起来并没有那么美观高效。为了更好地推荐给别人,我决定做一份更可读的纯中文版。为了避免重复造轮子,我先确认了一下,这本书在国内确实没有中文版。尤其鼓励我的是鸣谢部分作者这么一句话:

驱动我们团队的,是将这些信息分享给世界的愿景,让 CEO 和公司的工作都能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我非常受到触动,也被这个愿景感染了。我是通过其他人分享得知这本书的,把这本书传递给更多人,才会形成一个正循环。其实,我已经这么做了:在阅读英文版时,我就分享给了有英文原著阅读能力的朋友;中英文夹杂的版本,我发给了知道不会嫌弃的朋友。

翻译的过程也并不容易。受限于我的英语水平,在整个翻译调整过程中,我不得不放慢速度,认真阅读每一段英文。我不能跳过不懂的单词、专业词汇或者机器翻译错误的地方;我必须仔细阅读,因为我需要输出准确的中文版本。

我的做法是:遇到不懂的单词时,就使用 Bob 快速查询;面对不熟悉的专业词汇,就求助于 AI;机器翻译出现问题,就尝试反复阅读;仍无法理解的部分,我会向朋友请教。

例如,我在人事和融资方面的知识储备相当有限,很多专业术语令我困惑——

Reference interview?我向 AI 请教,它给出了「参考面试」或「推荐人面试」的翻译,还有人称之为「参考检查」。最初,我选择了「推荐人面试」,但在深入了解后,我将其改为「参考人访谈」,因为询问的对象不一定是推荐应聘者的人,我们是在寻求他们的帮助,用「面试」不合适。

Screening interview?我以为指的是远程面试,通过屏幕进行。后来我才知道这个词还有筛选的意思。真正的远程面试应该翻译为 Remote interview。

有些词汇很难直接翻译。例如,书中的 Farmer 是指客户成功经理,而不是「农民」。在查找这个词意思的过程中,我还学到了另一个单词 Hunter,指的是销售人员。两者的区别在于,Hunter 通过潜在客户建立联系,发现新的销售机会和业务;Farmer 则专注于维护与现有客户的关系,支持客户并促进客户的增长。

有的词汇在中文里也没有常见的对应概念。例如 Topgrading interview,查阅后我才知道指的是一个应聘者面对多个面试官的面试。这不同于内向的我无法应对的「群面」,因为群面是多个应聘者参与的。

篇幅所限,其他翻译过程中的笔记单独记录在飞书文档中,有兴趣可以去翻翻。总之,我就这样被迫慢下来,一步步走到最后。

毛遂自荐,获得原作者授权

4 月 20 日,我在各种工具的辅助下,正式完成了本书的翻译工作,并进行了排版调整。我无法抑制激动,决定寻求作者的授权。当然,与其说是为了获取授权,不如说是想告诉作者:我认真阅读了你这本书,这本书帮到了我,我希望能在中文世界传播你的思想。

但找了一圈,我仍未能找到作者的个人邮箱;他的 Twitter 上也没有私信选项。于是,我根据书中提供的公司信息,前去查看了简介和招聘岗位。在那里,我找到了两个可能有用的邮箱:一位是招聘信息中的联系人 Nancy,一位是辅导课程的联系人 Sabrina。我给 Sabrina 发了邮件,请她帮我将消息转达给作者 Matt。

等待一段时间后,我收到了回复。

第一封邮件中,Sabrina 告诉我她是成都人,并表示会将我的请求转告 Matt。第二封邮件中,她抄送了 Matt 和 Nancy,通知我 Matt 同意我在互联网上分享这本书,只要不用于营利目的。

我真的非常开心:不仅得到了作者的认可,还碰巧与一个远在美国的四川人取得了联系。因为好奇,我也去看了 SabrinaNancy 的 LinkedIn 资料,感叹于她们的优秀。Matt 的公司在波士顿;我希望能尽快达到波士顿马拉松的资格标准(BQ),这样在参加波士顿马拉松的时候,或许有机会去那里参观,与两位优秀的、会说中文的女性喝一杯咖啡。

虽然拿到了授权,我明白自己的能力有限,希望借助大家的力量,使这本书的中文版更加完善。

一开始,我考虑使用 GitHub 分享译文并接受协作。但是,这个工具毕竟还是有点门槛;许多在英语专业上很强的朋友,可能也不会使用这个面向技术人群的工具。

我又想到,既然作者使用了 Google Docs 共享原书的电子版,我也可以使用国内的在线文档工具。由于工作中常用飞书,我决定将这本书的中文电子版通过飞书在线文档共享。虽然导入之后需要重新排版让我感到有些崩溃,但好在我比较熟练,很快就完成了。

这样,我终于可以向大家分享我的作品——中文版的《CEO 修炼手册》

如果大家有更好的译法建议,或者有其他需求,请在评论区发表。我会定期查看评论,并采纳有价值的。拜托各位了!

此外,我还导出了 EPUB 版本,方便希望离线阅读的朋友。同一个链接中还有我校对过的英文版 Word 文件。

尾声:片段分享与再次推荐

文章最后,我想分享一些本书中最让我有启发的地方——或多或少都与文档有关。一方面作为一个小总结,一方面也希望能让你对这本书产生兴趣。

文档与沟通效率

我自己会因为厌烦老是回答同一个问题而去写文档,谁再问就把文档丢过去。书中肯定了我这种做法:「当你说了两遍,就把它写下来」(when you say it twice, write it down)。

这本书强调了很多书面沟通的方法,指出这个看似最麻烦的沟通方式却效率最高。对于那些低频但重要的事情,本书也建议把它们写下来,因为过了一段时间可能就忘了它们的完整样子——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这也是为什么产品需要有 BRD(业务需求文档)、MRD(市场需求文档)和 PRD(产品需求文档)来进行文档记录。这样在后期就可以避免出现关于功能需求的争议。随着时间流逝,哪怕做工作的人没变,他们的记忆也不一定准确,更何况很多时候人都变了。有文档在,我们可以追溯回去。

这也对我们写文档的能力提出了要求,要让人看得懂。不仅要记录问题和解决方案,还要确保文档的质量。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文档的作用,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沟通成本。

文档与开好会

国内一些团队使用飞书文档进行「飞阅会」——先文档评论「笔谈」、再开会直入问题——的做法非常值得借鉴。这确实有助于缩减会议时间,在会议上讨论未解决的问题。

类似地,书中也介绍了 RAPID 决策过程(Recommend, Agree, Perform, Input, and Decide),避免问题争执不休。RAPID 虽然执行起来可能有难度,但它有助于提高会议效率。

例如,对于头脑风暴会议,可以各自书写自己的想法,再汇总到一个文档里;大家看一轮,再针对不同点写出自己接下来的想法。因为文档是员工真实、未受其他影响的想法的表现;如果在一场会议上老板先表态,那么员工很难真正表达自己的想法。

因此,在团队协作和讨论中充分利用文档,有助于减少干扰,让每个人有机会独立思考,最后再进行讨论,从而更能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思维潜力。

文档与解决冲突

作为领导,解决团队成员之间的冲突是非常重要的。这本书提出,可以鼓励团队通过文档来阐述事实、感受和故事。因为,当团队成员在文档中清晰地表达他们的观点时,可以更加客观地审视问题,找到共同的立场。这种方法有助于确保每个人都能平等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同时也有助于领导更好地理解团队成员的想法和需求。

通过这种基于文档的解决冲突方法,领导可以创造一个更加和谐、高效的工作环境,让团队协作更加顺畅。改善了沟通和理解,团队就更有信心共同解决问题,推动项目的进展。

 

非常高兴自己完成了翻译,还写完了这篇文章。

这里也再次向大家推荐这本书:虽然叫《CEO 修炼手册》,但它不仅适合创业者和 CEO,也适合任何想要提高职场技能和认知的朋友。书中提供了很多关于如何更好地沟通、解决冲突,以及构建高效、和谐工作环境的建议,这是每个职场人都应该掌握的;关于理想工作环境的讨论,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评估公司的运营状况,为自己在职场上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不管是通过这篇文章帮你了解到了新的工具,还是让你对这本书产生了兴趣,能为大家做一点微小的贡献,我都会感到快乐。希望大家也能读得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