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那么,生活的真相是什么呢?
在2500多年前,佛陀给出的答案是:“人生总是与痛苦相伴”。
当然,我们不必沮丧。因为与人生相伴的除了痛苦,还有幸福。
但你会发现:
有的人陷入痛苦后,很快就能走出来,而有的人则需要花特别长的时间。
我们把前者称为“情绪价值高的人”。他们擅长影响自己或他人的情绪,在遭遇不幸和挫折之后,他们能通过安慰来温暖自己和他人。
正如《有效的安慰》一书中提到的:“没有了安慰,痛苦会将人淹没;有了安慰,痛苦犹在,但不会占据上风,而会让人相信自己能够度过难关。”
安慰就像架在痛苦与幸福之间的一座桥梁。
既然人生总是与痛苦相伴,那么是否能有效地安慰自己或他人,就成了影响幸福感的关键因素!
如果你想成为一个情绪价值高的人,不妨读读《有效的安慰》这本书。
它的作者克里斯托夫·安德烈,是来自法国的心理学家、精神科医师和畅销书作家。其作品已经被翻译成10多种语言,治愈了世界各地的读者。
在这本书里,他跟我们分享了有效安慰的误区、技巧和案例,旨在帮助我们获得“创伤后成长”的能力。
读完这本书,我惊讶地发现那些情绪价值高、心理韧性强、擅长有效安慰的人,背后都有一个核心能力,那就是:重建联系。
接下来我将围绕“重建联系”这个核心观点,跟大家分享有效安慰的底层逻辑、有效安慰的3条路径以及如何借助安慰的力量提升幸福感。
1.有效安慰的底层逻辑是转移注意力
我们一定要意识到:安慰的目标不是消除痛苦,而是转移对痛苦的专注!
在安慰人时,我们经常会有深深的无力感:发现自己一通输出后,对方却说:“道理我都懂,可我就是忍不住伤心。”
在这种无力感的背后,隐藏着一种执念和认知误区:我们总是觉得安慰,就是要帮被安慰者解决问题、消除痛苦。
可现实中,有很多问题本就没有完美的解决方案,比如亲人离世了,就再也回不来了。
所以秉持执念的人,只能说些大道理,期待一碗鸡汤能消除对方的痛苦。但结果总是事与愿违。
郭德纲曾经在采访中表示:要远离那些劝你大度的人。
其原话大概是这样的:“我挺厌恶那种不明白情况,就劝你一定要大度的人,离他远一点,雷劈到他的时候会连累你。别人扎你一刀,你这血还没擦干净呢。他却在那说:这事你要勇敢起来。”
你看,这大概就是无效安慰的典范!
所以我们一定要记住:安慰不是要消除痛苦,而是为了让人缓口气。这口气缓过来了,困局也就有了转机。
因此我们真正该做的是:想办法将对方的注意力,从痛苦的事情中转移开来。
下面我们就来谈谈具体的做法。
2.有效安慰的实操思路是重建联系
痛苦喜欢将人的注意力禁锢在过去的悲痛或是对未来的焦虑之中。如果它的奸计得逞,就能接管你的大脑,切断你与外界甚至与自我的联系。那时候你的脑子里会充斥着各种烂事,无法正常思考。换句话说,你与当下断联了。
而破局的关键便是:将注意力转移到当下。一旦你的注意力回到当下,痛苦的伤害值立马减半!
不管是安慰自己还是他人,都可以从以下3个路径入手:
一是与世界重建联系。
比如看看蓝天、去林间小道上行走、与猫狗接触、听音乐等。在《有效的安慰》这本书中,作者提到:“单是观赏正在流淌的生活就能安慰我们。”
我有一个朋友,因为亲人的意外离世而陷入抑郁。
她说:“那时候的我,经常会突然陷入巨大的悲伤中。喉咙像被掐住,胸口像被大石压着,眼泪不受控制地流。”
但家里的猫似乎对她的悲伤一无所知,也丝毫不感兴趣。
它总是像个傻子一样在家里狂奔,像戏精一样把玩逗猫棒上的小球。一会在她的脚边蹭,一会又欢乐地跑开,似乎永远不会对开心的事物感觉厌倦。
看着这只傻猫,她总会会心一笑。而悲伤的情绪,在那一瞬间似乎也被抽离。因为她的注意力不再被痛苦所禁锢,而是转移到美好的事物上了。
所以当你自己或身边的人陷入痛苦时,不妨去看看这个世界上平凡而美好的风景和动物们,尝试与这个世界重建联系。
二是与他人重建联系。
这种获取安慰的方式,是大家最为熟知的。当一个人陷入痛苦时,寻求亲人、朋友或是医生的帮助,是很不错的选择。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安慰者,也总有那么一刻会成为需要被安慰的人。
如果我们意识到自己陷入了痛苦的内耗中,应该努力告诉自己:“脑子里的痛苦小人想要接管我的情绪。我应该寻求他人的帮助,以转移我对痛苦的专注。”
这种努力是困难的,但如果你尝试了,你的心理韧性将会得到提升。
而当我们作为一个安慰者时,作者建议我们应该掌握一些具体的技巧,以便给他人提供更有效的安慰。比如:
•优先考虑如何安慰他们,而非帮他们寻求逆境的解决之道。
•最开始要聆听对方,让他表达情绪和忧虑,不要去纠正他的话。
•言辞清楚地表达关心,给予情感支持。
•不要上纲上线,不要谈论别人或你自己,而是集中谈论你面前的这个人和他此刻的痛苦。
•如果你建议他做点什么,比如散步、运动或看书,尽量陪他一起做。
•强调你无论如何都会提供帮助,比如陪伴或物质上的支持。
•最后,接受安慰可能不会立刻发生效用。
人与人通过表达爱和温情、友谊和亲密,来建立联系。这个联系的建立,让我们感到温暖并减轻痛苦带来的孤独感。
三是与自我重建联系。
法国哲学家阿兰说过:“一个人必须努力安慰自己,而不能像坠入深渊一样沉溺于痛苦。诚心照此实践的人,必出乎意料地更快痊愈。”
我们可以借助正念冥想或写日记的方式与自我重建联系。当你站在更高的视角俯瞰自己,对痛苦的专注便会得到转移。
以上的3个方法,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
本书的作者克里斯托夫·安德烈作为一个从业20多年的心理医生,也常常用这些方法来安慰自己。
某天清晨,他因个人原因,突然感到情绪低落。
他知道如果听之任之,这个状态会持续数小时甚至数天。于是他做出了教科书级别的自我安慰示范:
先是对自己说:“在我的生活中曾经有、现在也有、将来可能还会有许多美好的事。”
为了转移注意力,他还放了一段富有活力的爵士乐,一边跟着哼唱,一边整理房间,避免呆着不动。
然后外出透了透气。至此他虽没有变得十分快乐,但坏情绪已经在好转。
为了进一步重建联系,他还做了15分钟的正念练习:放空思想,关注呼吸,体验当下。
以上的行动,虽然只带来微弱的愉快,但已经比一早起来的消沉要让人舒服得多!
安慰是一种与暴风雨并存的生活方式。它通过重建我们与世界、他人和自我的联系,把我们的注意力从痛苦的牢笼中转移。至此,我们才得以缓一口气!
3.接纳安慰是获得幸福的关键
比学会安慰更重要的是,学会接受安慰。
我很喜欢《有效的安慰》书中的一句话:“我们要反复提醒自己,生命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系列的考验、悲伤和丧失,同时也是一连串的欢乐、幸福和幸运。我们对待前者的态度会影响我们接纳后者的方式。”
请一定要记得:内心有缺口或裂痕的存在,安慰的光芒才能透入。而沐浴着安慰的光芒,人才能更好地接纳幸福。
4.结语
安慰是贯穿整个人生的重要课题。
想要成为一个情绪价值高的人,需要谨记:有效安慰的底层逻辑是转移注意力;而转移注意力的实操的方法是重建联系。
合上书,我们会发现《有效的安慰》背后代表的是“过好每一天”的生活哲学:我们要集中精力应对困难的一天,而不是设想一口气应对十几个、上百个或全部艰难的日子。
聪明人的生活策略永远都是:专注当下,接受安慰,寻求幸福。
最后,愿你成为一个温暖而自在的人,如古城的阳光与山间的清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