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rix 首页推荐 

Matrix 是少数派的写作社区,我们主张分享真实的产品体验,有实用价值的经验与思考。我们会不定期挑选 Matrix 最优质的文章,展示来自用户的最真实的体验和观点。 

文章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少数派仅对标题和排版略作修改。


三星 Galaxy S10 陪伴了我 4 年,我从无怨言:双曲面设计的绝佳握持感、极具辨识度的「防爆盾」后盖和「五彩斑斓白」配色、小尺寸机身与 2K 分辨率的出色观感,以及我用不上但配置齐全的 TF 卡槽和极为先进的耳机插孔。

最打动人心的,还是那句「十代,先于时代」的身体力行。

这绝美的后背,在换机现场留下最后一抹魅影

这 4 年里我不是没有过换手机的念头,也曾向「火龙 888」妥协而下单过一台 S21。但当我看到那降级成 FHD+ 屏幕里非常明显的紫边现象时,我实在绷不住了。我也是因为同样的原因对 S22 感到失望。

只是 S10 撑到现在,本来就小的电池已经衰减到「座机」级别,同时考虑到三星已经停止了 S10 大版本支持,并且新一代骁龙 8 Gen 2 纸面数据还不错,权衡之下我决定不再当钉子户,瞄准了新一代 Galaxy S23。

巧合的是,在 17 号「先行者」发售那天,因为其他顾客决定升杯,我误打误撞成了为「先坑者」接盘侠。更巧的是,在门店以旧换新现场,也有一位 S10 的用户正在以旧换新购买 S23。我们两人给 S10 拍了纪念合照,一起送别了陪伴各自 4 年的老伙计。

黑白双雄

肯定不是因为外观和配置……

我买手机主要看三点:小巧轻薄、续航不差、屏幕够好。

关于这第一点,是我一直以来喜欢三星、喜欢小屏手机的原因之一。S23 机型依然保持着三星旗舰机型的优良传统,重量控制在 170g 以内,即时戴着厚重的官方硅胶腕带手机壳,户外长时间手持也没有压力。

其实第一小节的内容,到这里差不多就可以结束了。因为对我来说,S23 的裸机手感毫无惊喜可言(不是贬义但绝不是褒奖)。开篇那一段啰唆,差不多能够证明我有多么喜欢 S10 的美貌。在此之后,S 系列的外观设计风格一直没有大变化,至今已经 3 年有余,S23 也只是把「柳叶刀」相机模组简化,统一了整个系列的外观风格,然后变直、再变直。

民间有在高喊「一代比一代割手」「好的不学净学坏的」,不过实机上手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严重,铝合金边框依然保留了一丝弧度,仅仅是单手握持手机时,因为纯平设计导致边缘有一些棱角感罢了。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即使 S23 的厚度参数与 S10 保持一致,都是 7.6mm,但 S23 裸机手感依然感觉比 S10 要厚。当然了,如果你还是习惯搭配手机壳使用,那么这两点你根本无需在意。

民间另一个呼声则关于内存容量,这些负面评价自打 S23 发布以来就不绝于耳。对于我个人而言,8G 并不是不够用,只是即便星粉如我,也觉得一度接近万元的产品,还在将 8G 作为「标配」,确实该骂。

还真是没出现过杀后台的情况

SoC 作为「配置」一词的头号代言人,一定是每款手机的宣传重点。在风口浪尖上站了 2 年的高通、被高通坑了 2 年的三星(约等于自己坑自己),终于凭借着骁龙 8 Gen 2 站到了地面上,并且 S23 系列还获得了「for Galaxy」高频特供版,理论上会获得比标准版芯片更出色的性能体验。

不过 8 Gen 2 对于不玩游戏的我来说,性能提升并不会给我带来多少增益,其意义更多是在于改善了发热和续航。

续航好得不像三星

如果说小巧轻薄是三星的强项,那续航则是上帝为三星关上的那扇门。当然了,这个问题也不是近一两年才有的。买三星谁在乎续航呢?

我对于 S23 的续航还是非常满意。相比老伙计 S10 的「座机」体验,3900 mAh 本就比 S10 大了许多,加之新 SoC 出色的能效比感知很强,让我重新体会到了「原来手机并不需要插电使用」。

基于我的使用习惯,日常使用轻轻松松从早上撑到下班,出去疯玩一天进家门也才刚刚电量报警:

  • 自适应刷新率、自动亮度
  • 双卡 5G 自动配置、开启低电量回落
  • 全天候蓝牙连接手表
  • 低功耗模式、自适应省电
  • 后台常驻应用 13 个(含数字远行工具)

中杯机型依然只有 25W 充电功率,对比国产品牌动辄五六十甚至上百瓦来说实在小家子气。拿我目前仍然在使用 S10 配套的 15W 充电器为例,实测从 15% 第一次电量报警充电至 85% 电池保护大概在 1 小时上下,如果换成 25W 充电器,大概也只快了十几分钟,感知不强。如果你非常看重充电速度,还是考虑升杯再搭配一个性价比高一些的 PD/PPS 快充头更合适。

15W DP 充电速度预估

在 S10 生命周期末尾,可能是由于性能老化的原因,使用过程经常会发烫,甚至不得不冲凉水来降温(IP68 之重要性)。与之相对的,在主力使用 S23 的这三周内,我并没有感受到有多少发热量。要说最热的时候,恐怕也只是在换机现场转移数据时了,而且那是在同时使用「S 换机助手」和微信、分别转移手机所有数据和微信聊天记录,网络和 SoC 都处于高负载状态,屏幕也保持点亮。即便是这样,S23 体感温度也只是像是在与恋人牵手一般——温暖而有力。

三星「官方外挂」之一的「Good Guardians」中有一个温度监测和限制插件,在这里可以看出,温度升高主要还是因为某些不规范 App 的性能消耗以及快充导致的。平日里聊微信、刷微博,包括看短视频这种操作,也不会有很夸张的热量产出。如果你使用手机壳,那么应该更难感觉到热量的存在。

值得一提的是,Good Guardians 还能「猜测」可能是有外部因素干扰导致无法降温,比如是否有东西覆盖住了手机、是否因为环境温度本来就高等等。关于 One UI 的部分我们留到后面来说。

既然如此,那就赌一把屏幕

正如我开篇所言,因为有了 S21 那一次不愉快的视觉体验,让我产生了「120Hz 高刷远远没有高分辨率重要」的想法,所以我非常担心同样是 FHD+ 的 S23 是否也会如此、用低分辨率去赌 120Hz 是否值得。

初见 S23 屏幕,确实有肉眼可见的图像质量下降——不过只是因为 One UI 5.1 竟然用着 720P 清晰度的图标。但说实在的,从 WQHD+ 降级到 FHD+ 能够明显感知到图像和字体没有那样锐利。不过我最担心的紫边现象并没有特别明显,比 S21 好太多了,也许是子像素排列方式或是其他什么方面进行了优化,至少不会像 S21 那样干扰日常使用。

S23 系列与前代产品一样,只有 Ultra 机型才搭载了 LTPO 屏幕,因此 S23 自适应刷新率最低只能降至 48Hz,管线频率则是低至 24Hz。但升级的地方在于,S23 全系列向 Ultra 机型看齐,屏幕激发亮度来到了 1750 尼特。在我看来,这一点的重要性比是否能够用 1Hz 刷新屏幕更重要。

对了,S23 不配叫做「四边等窄」,因为黑边要比 S22 略宽。再者,我看惯了 S10 几乎是左右两侧无边框的曲面屏——我宁愿是这样。

逃不开而又无所谓的相机

我的购机三要素中并不包含相机这一点,我无所谓一台手机有没有长焦、有没有广角,我甚至觉得当下手机厂商就像走火入魔一般,恨不得满背都是摄像头。我对手机摄影的需求只是「能看清」就足够了。所以要评价一台手机的摄影素质,我并不在行。

不过经过好友 @Levinson 的提醒,我发现三星原相机的锐化效果确实非常重,好在「官方外挂」Good Lock 中上架了针对相机的助手插件,可以通过「照片柔化」选项来调整锐化程度,减少令人生厌的噪点,让照片看起来更加自然。

左图:默认相机配置 | 右图:开启照片柔化

这一代 S23 让我比较惊艳的一点是,主摄 OIS 防抖非常厉害,官方宣称主摄防抖模组的移动角度可以达到 3 度左右,即便故意地大幅度抖动手机,画面也依然稳如鸡头。

在相机启动时你能很明显感觉到防抖组件上电自检那一瞬间的震动,这让我怀念起来 S10 打开相机时物理光圈自检「咔嚓」一下的感觉。

不过也正是因为防抖模组拥有较大的运动幅度,所以没有上电锁定时,防抖模组能够自由晃动。这就导致譬如手持手机走路的场景下,因为手臂自然摆动或身体摇晃,防抖模组的震颤感能够传递到手掌上,会给人一种「这产品做工不行」的错觉。

One UI 很好,但少了点「自我」

我喜欢 One UI 的原因,是它不会莫名魔改 Android 原生特性,也因为它扩展了足够丰富的自定义功能,让「Android 更加 Android」。One UI 开山之作 S10 戛然停止在了 4.1 版本,更换了 S23 则能吃到最热乎的 One UI 5.1 直到 One UI 9.x(如果不改名的话)。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 One UI 5 的内容,可以阅读少数派的详细介绍。

新系统让 One UI 使用说明书目录更厚了,但确实处处透露着 iOS 的影子。

@Clyde 的猫猫

比如相册抠图以及情景模式,如果说前者是得益于新 SoC 的 AI 处理能力,那么后者则完全是照搬 iOS——原本「日常程序」里已经包含了这一功能几乎所有的特性,甚至有些选项要比 iOS 更加丰富和实用,只不过并没有单独将「场景」这一项拿出来做一套界面罢了。

三星你图个啥?

三星完全不需要这样做,但它还是做了。我不理解,也懒得说了。

另外,S23 屏幕挖孔还是没有与状态栏垂直居中,这一点留给 @Clyde 来骂。好在绝大部分场景下状态栏都能够自适应或者填充颜色,与应用主界面融为一体。

除此之外,S23 的其他优点只能算作锦上添花、其他缺点也无伤大雅。

三周时间太短,我还不能获得最完整的体验和感受。作为星粉,我也不能给出一个中肯的评价。S23 对我来说也只是三星最近几年来最贴近「水桶」一词的手机——这才是撬动 S10 钉子户的原因。毕竟当年的 S10 也曾经是一部近乎完美的水桶机。

如果硬要我对 S23 做出一个评价,那就套用一个网络用语:值得购买,却又没那么值得。

> 下载 少数派 2.0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解锁全新阅读体验 📰

> 实用、好用的 正版软件,少数派为你呈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