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兴起,我所使用的生产力软件也因此更新迭代。不过就办公工作流,核心在于方便稳定,人工智能的发挥空间较窄。因此本文将延续前两篇文章的思路,继续讨论一个社科工作者如何重塑「办公工作流」。

我需要说明,我的办公工作流目前限于学生生涯,同工作主张的办公不太相同。故此处抛砖引玉,仅介绍个人如何作为学生理清办公思路。

我的办公工作流可以认为是其他工作流的基础,其包含检阅与云端两个模块。检阅分为邮箱联系、日程管理、每日事项、文娱记录四方面。云端分为常用资料、资源存储两方面。如果要做一个比喻,我的整体工作流仿佛一辆列车,而办公工作流则是轨道,贯穿我的工作流全程。

一、「办公工作流」之检阅

(1)邮箱联系

在Mac平台,我主要以Thunderbird和Outlook两款软件管理邮箱。我有三个Outlook邮箱,主要应用于国内联系。Thunderbird链接了我的Gmail、Ru等邮箱,主要应用于国外联系。因为我经常携带Mac办公,所以Iphone仅下载了Outlook和Gmail的官方App,不做主力。

我的个人习惯是每日清晨定时浏览邮箱,晚上再简要浏览一遍。因为我订阅了早报、纽约时报等网站,所以浏览邮箱也是我获取信息的一种来源。

图1:「Thunderbird」主页面(为保护隐私,邮箱处较为狭窄,可自由拉伸)

「软件介绍-Thunderbird」:Thunderbird是一款免费且开源的电子邮件应用程序,它十分好用。如果你是Gmail等邮箱的使用者,只需要按照流程添加账号密码即可。如果你是QQ等邮箱使用者,可以通过QQ邮箱获取授权码,然后按照流程添加QQ邮箱即可。我的QQ邮箱、Ru邮箱、Gmail邮箱等都聚合在Thunderbird,我每日只需要打开一款Thunderbird便可以查阅所有邮箱的讯息,如有需要,我还可以下载至本地,颇为便捷。

对于一些商务领域的朋友,Thunderbird还内置较为完善的通讯录系统。因其免费开源,能够很好地保护隐私,不必担心信息泄漏问题。除此,它还内置有颇为美观的日历、任务(Task)系统,我个人主张「利用每个软件最为核心的功能」,所以我没有使用Thunderbird的日历。但对于一些主张精简软件运用的朋友,Thunderbird内置的通讯录与日历无疑是利器。尤其是其支持订阅RSS,能够帮助朋友们浏览信息。就软件本身考虑,其支持邮箱联系、日程管理、每日事项等多项需求。如果有一些朋友不太喜欢默认的外观,也可以通过官网去下载外观插件。

(2)日程管理

我的观点是,非专业者并不需要学会很多朋友推崇的「GTD时间管理」。例如Omnifocus,我仅是用它记录「需要(允许)未来做的事情」。例如从豆瓣、IMDB上看到感兴趣的电影,使用谷歌插件快速记录到Omnifocus的收件箱。或者是一些需要长时间来进行的项目(并非是需要严格计算的工程项目,而是社科课题研究等),我会在Omnifocus建立相关的文件夹。

图2:「Omnifocus」主页面

如图所示,我建立了几类文件夹。在「专业活动」事宜中,我列出了「论文创作」、「论文梳理」、「期刊投稿」、「学术会议」四类,分别记录我计划撰写的论文、准备校对的论文、准备投稿的期刊、希望参与的会议等。在「爱好」事宜中,我列出了「购物」、「影视」、「游戏」、「书籍」、「漫画」等,记录我日常浏览所感兴趣的爱好讯息等。「技能与学习」则是规划学习与掌握的专业技能,例如5月完成日语教材第一章的学习、6月完成第二章的学习。

「软件介绍-Omnifocus」:Omnifocus可以称为「GTD时间管理」的宠儿,被许多朋友视作时间管理之大成软件。我个人没有那么专业,不会将它用得出神入化,如果有朋友感兴趣,可以参考这几位朋友的文章。另外Omnifocus的价格颇为昂贵,还有不少平替软件,例如MyLife Organized(Win的最佳平替,站内有文章进行介绍)、滴答清单等,这些软件的功能没有那么全面,但足够支撑日常所需。

   

(3)每日事项

我曾经运用Omnifocus来进行每日管理,并注有标签。然而在使用过程中,我发现Omnifocus或许不适合我,因为我不需要把每天要做的事项进行记录(这也是我不使用番茄钟的原因),而是要记录并让我清晰「今天要做什么」,因此,我选择了轻量的Microsoft To Do。

图3:「Microsoft To Do」官方演示图

「软件介绍-Microsoft To Do」:Microsoft To Do是一个简单明朗的免费待办事项软件,虽然是微软出品,但支持平台很多,完美适配WIn、Mac等生态。我运用Microsoft To Do的原因很简单,它没有很多花里胡哨的功能,我只需要在早晨记录我今日要做的事情以及大概时间,然后在我做完一件事情之后点击确认即可。

(4)文娱记录

正如在「日程管理」所谈,我会将感兴趣的信息发送至Omnifocus这一中转,而「文娱记录」就是这些信息的目的地。我曾经很喜欢Notion的笔记形式,然而其仅支持云端的要求将我劝退,我选择了还处于测试状态的「Anytype」,在其中记录我日常看完的小说、电影、书籍等。

图4:「Anytype」-影视清单

【软件介绍-Anytype】:关于Anytype的介绍很多,站内南山居氪对此有精辟论述,故转引。

Anytype 虽然初看起来很像 Notion,但是操作逻辑是不同的。他们的核心理念是对象(object)、类型(type)和关系(relation),层级关系是:对象 < 类型 < 关系。

也就是说,每新建的东西都是一个对象。每个对象都必须赋予一个类型,可以是页面、人、文章、目标、网页标签等等。我们可以新建对象的时候赋予一个类型,也可以在设置中设置默认的对象类型,满足我们快速记录同一种类型的对象。输入内容之后,我们可以为不同的对象建立关联。值得注意的是,对象也可以是视频和文件。

更聪明的是,我们可以自定义关系(relation)并赋予到任意对象之上,甚至是视频和文件。这样带来的最大的好处便是,我们可以快速地新建 object,减轻了记录内容的负担,也为我们的后续整理提供了便利。每一个 relation(property),不像 Notion 那样固定,不仅可以从 Library 中添加,也可以自定义。

——《大有进步,仍有硬伤:Anytype 大更新解析》

 

二、「办公工作流」之云端

关于云端,我认为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事物,它与「生态」相辅相成。例如我目前使用Iphone、Mac、Ipad等苹果设备,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设备之间能够互通从而实现「生态」,而苹果生态的实现来源于iCloud、AirDrop等。然而苹果生态最出名的恐怕是“高昂价格”,尤其是Mac的存储价格,令人望而却步。因此我很重视云端的运用,它能够弥补iCloud的缺陷,增加我的存储空间,并与我现有的苹果生态适配。

或许有很多朋友很惊讶于我运用了如此多的云盘,然而我的主张是不要将资料放在同一个篮子,以及做好备份。因此云盘的使用要广而精,从中找出常用的云盘,并保留不常用的云盘,以备不时之需。我的云盘运用主要有两方面的功能,分别为「同步协作」(常用资料)与「资源存储」。

(1)同步协作

Google Drive与Dropbox是我的同步协作盘,主要存储我的常用资料,但它们有不同的效果。Google Drive主要存放大型文件,比如某个课题项目及其相关资料(通常在10G-100G之间)。因为我开通了Google One,所以我具有2T的空间,足够日常所需。Dropbox则是存放小型文件,例如合同、报表等。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资料我都会在本地进行备份——云端仅仅是云端。另外我是Office 365用户,拥有较为充裕的OneDrive空间,但除却Office在不同设备之间的同步,我很少用Onedrive来存放需要同步协作的文件,而是存放资料。

总结来说,Google Drive主要负责的是长时段的资料存储,例如我和一些朋友共同研究某个课题,为了方便协作等,我会使用Google Drive进行存储。Dropbox主要负责临时文件的存储,例如我需要打印一些资料,我不太习惯通过微信(对微信不太具有好感),而是通过存储至Dropbox。当然,我用Dropbox的时候很少,U盘更符合存储临时文件的定位。

(2)资源存储

图5:「Alist」挂载(阿里、百度、谷歌、夸克、天翼等)

百度网盘、夸克网盘、阿里云盘、天翼云盘等往往存有大量的文娱资源。然而这么多云盘并不需要我同时开启,只需要用Alist等云盘挂载软件进行挂载,就可以实现局域网的影视资源库(配合NAS,更为方便)。

图6:「OneDrive」-漫画文件夹

OneDrive则是存储一些个人比较喜欢的文娱资源,例如我比较喜欢的漫画,而后在Ipad打开OneDrive进行离线下载,就可以在相应的漫画软件内打开。这些资源并不需要进行分享,而是「自娱自乐」。关于MEGA,主要是收集一些国外的资料,在此就不作多论了。

图7:「OneDrive」离线并用相应漫画软件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