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栏目
很多读者都会好奇少数派的编辑们到底平时都「买了啥」。我们希望通过「编辑部的新玩意」介绍编辑部成员们最近在用的新奇产品,让他们自己来谈谈这些新玩意的使用体验究竟如何。
内容声明:《新玩意》栏目如含有商务内容,将会在对应条目标注「广告」;来源为「厂商送测」的产品并无内容干涉。
@Clyde:Dyson Supersonic HD15
- 购买渠道:京东
- 参考价格:3399 元
家里的吹风机用了好些年,或许是加热电阻丝老化了一直有时不时热风会变冷风的问题,虽然我觉得能忍,但老婆头发长吹头发本就需要很多时间,总归还是要换一个的。恰好听她说过什么「戴森平替」,于是趁她生日直接买了戴森的最新款 HD15 吹风机送给她 —— 贵是真的贵,但第一次选择传说中的戴森吹风机,也算是因为理解了为什么它能成为大家的「平替」对象。
它的外观是那种细想倒也合理的设计:环形的风头与各种配件的环形磁吸设计相对应,可以吸附在附赠的底座上随取随用,底座同时也同样可以通过磁吸额外收纳一个常用风嘴在下方;环形平面设计的进风口放在了握持的手柄末端,相比传统的顶部垂直平面设计,被衣服、袖口阻挡影响工作的情况更少,拧开清理时也很方便。
暖风风力和温度各提供三档,因为吹风本身设计轻巧,最大风力打开时甚至会给人一种反向的「推背感」—— 这可能就是戴森的马达技术吧。另外实际使用这几次下来,老婆也没有抱怨过温度太高太烫,看了看戴森官网的产品介绍,果然出风口位置是有一个热感应器的,和常规的吹风机开暖风对着一个位置吹温度会不断积攒升高不同,用 HD15 的过程中我和她都没有抱怨过温度问题。
合适的温度加上强劲的风力,原本需要十分钟左右才能吹干的头发缩短到了五六分钟左右。这 5、6 分钟里一般还有 1 分钟在顺发:本以为「应该是噱头」的防飞翘顺发风嘴竟然是有用的,第一次用完之后效果同时让我和老婆都惊到了。现在她每次洗完头都会叫我帮她吹头发:头发吹干后,先用梳齿整体理顺、然后再旋转至顺发风嘴慢慢抚平发梢末端的分叉。
唯一不太方便的是磁吸接头只保证连接不保证固定,像我老婆这种头发洗完吹完第一时间有些炸毛的发质,用梳齿理顺的过程中风嘴很容易因为头发打结而发生旋转 —— 好端端的直发就在暖风加持下梳成卷发了。
总体而言,作为一个第二次一步到位跳过平替的戴森用户,我的体验和上次选择它家手持吸尘器是一致的:可以,没问题,但确实是有点贵。另外在翻产品资料的时候我才意识到这款吹风的马达竟然在手柄而不是我一直以为的顶部…… 再次为戴森的马达技术而惊叹。
@路中南:PITAKA MagEZ Case Pro 磁吸无线充电凯夫拉壳 + 磁吸充电支架
- 入手渠道:厂商送测
- 参考价格:529 元 + 749 元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平板电脑是「放着用」的设备,如果能做到「放下即充电」,也许就再也不用担心其续航了。在 Apple 重新推出 MagSafe 后,我一度以为 iPad 的无限续航时代呼之欲出,然而两年过去,MacBook 系列都拥有了 MagSafe,iPad 却依然需要 PITAKA 的这套 MagEZ 配件来摆脱充电线缆。
基于凯夫拉纤维制作的壳一般都相对轻薄,PITAKA 的这款装上之后只是感觉略重一些,双手握持的话可能都感觉不到增重的份量,毕竟 11 英寸的 iPad Pro 本身也不适合长期单手握持使用。单从 iPad 保护壳的角度来看,除了轻薄,这款凯夫拉壳本身的素质也不错:电源键和音量键处的手感恰当,不需要额外用力;侧边依然保留了 Apple Pencil 凹槽等等。难能可贵的是它保留了 iPad 机身背部用于和 Apple 自家外设通信的金属触点,即使戴上壳,也可以兼容官方的妙控键盘夹。从这一点设计来看,这款壳是想成为 iPad 的一部分,而非经常装卸的外设。
当然,这个凯夫拉壳最主要的功能是通过转接 iPad 本身的 USB 接口至背部的 X 型磁吸金属触点,从而达成「无线充电」功能。购买这款 MagEZ Case 也会赠送一个专门的磁吸充电器,这一套搭配起来使用,体验相当接近 iPhone 上的那套 MagSafe,只不过充电原理并不一致,MagEZ 采用的触点充电功率可达 20W,发热也少得多。虽说占用 C 口有些遗憾(好在接口处采用的是活动设计,可以自由插拔),这套方案可以满足日常使用,若搭配其他 MagEZ 配件还可以用得更爽,比如这款专属的磁吸充电支架。
这款支架本身能聊的点不是太多,且真正打动我的转轴阻尼、支架高度等做工和设计上的点,很难通过笔墨传达出来。不过在将「自动锁定」设置成「永不」后(若是能够通过自动化设置更好),这款支架可以让 iPad 本身变成类似显示器的存在,尤其是在桌面上搭配 Mac「随航」功能的情况下。在办公室使用时,因为我的工作用机并非 macOS,我也会使用台前调度令 iPad 固定显示某几个应用的画面,常见如飞书、微信以及少数派网站等,显示器本身则可以尽情开多个窗口办公。
我并不单独使用 iPad 办公,关于其所谓生产力的内容我也就不继续展开了,只是有感而发,一个高度适中、角度任选的 iPad 支架不光用起来巴适得很,也能极大提升 iPad 的使用率。支架底座的空间也没有浪费,PITAKA 也在这里设置了无线充电线圈,给手机或耳机等设备充电,合情合理。
如果你追求 iPad 的极致体验,或是和我一样希望为 iPad 补全「无线充电」功能,这一套 PITAKA 的配件是目前最为舒适易用的方案。如果只是单纯想提升 iPad 的使用率,可以考虑其他定制方案。
@ROB1N:PiPods
在元旦左右收到了 PiPods ,使用了一段时间后才有了这篇新玩意。作为十周年的纪念产品,相信大家都看到了当时的众筹盛况,截止到目前已经完成了众筹预期的两倍,开放了现货购买。首先要恭喜少数派十岁了,希望少数派越来越好。
再来聊聊这款耳机。耳机是少数派与 SONGX 联名的耳机。为了贴合十周年的主题,特意选用了 SONGX SX10 这个耳机为母体,然后在外观上进行少数派定制。
外观上,耳机如同初代 iPod 的滚动式转盘,也正是这个因素决定了它在音乐使用场景下的不俗表现。而旋转式开合充电仓,也为每次打开耳机增添了不少趣味性。每一次打开充电仓,中心的 π 就会闪出红光以表示耳机处于待机与充电仓处于待机状态,而背后的中心点会闪出绿光或者红光表示充电仓的电量剩余。耳机本体也有着透明腔体,在超低延迟的游戏模式下会呈现红色呼吸灯效果。哦对了,它甚至还支持 Qi 协议的无线充电。
在日常使用方面,作为一款开放式耳机,没有 ANC 的加持,使得环境嘈杂时也许会听不太清楚,需要更大的音量。但是同时,也因为没有 ANC ,所以在续航方面相比其他 ANC 耳机有了显著提升。耳机本体有 7 小时的播放时长,配合充电仓也可以达到 28 小时,轻中度使用两天一充电是完全 OK 的。4g 的开放式耳机本体重量也让日常使用几乎做到了无感,没有其他耳机对耳道的压迫感。音质方面,105db 的高灵敏度,配合使用 Apple Music 的无损音质,可以细节上做到了非常好的一个水准。平时我听演奏类音乐居多,目前来讲在交响乐这个复杂的声音环境下,我依然能够清晰分辨每个声部,识别使用的乐器。通话方面采用了指向性通话降噪,因此在电话会议的时候我会首选它作为我的通话耳机。
总体来说,作为一个众筹产品,它的质量超出了我对其的预期,众筹 + 会员 + 对少数派的爱最后 = ¥249 的价格我不敢说有不错的性价比,至少是配得上这个价格的。
哦还有,为了致敬 iPod Socks,他们也有附赠一个可爱的「袜子」作为耳机袋。
@北鸮:Filco Minila Air 替换优联主控
- 入手渠道:闲鱼
- 入手价格:399 元
我有一把非常不常用的 Cherry 红轴 Filco Minila Air。我非常喜欢 Minila 的 67 配列,在一个 60% 的小空间里,能塞下包括方向键在内的 67 个按键,还支持部分按键的位置调换。在键盘市场还没有现在这样腥风血雨时,Minila 小巧但全功能的配列着实讨人欢心,几乎是量产小键盘的巅峰,甚至自己组过一把这个配列的小键盘。后来 Minila-R 采用实际上更容易上手的 63 键时,我非常失望,转头就在海鲜市场买了一把久经沙场的 Minila Air。
不过二手收到之后它就直接进了收藏库,原因就是 Minila Air 是干电池供电的 蓝牙单模 ,而且蓝牙版本只有 3.0,工作还可以,如果我想偶尔打打游戏,就会有可感知的延迟,根本不可用。好在 Minila 的主控是通过插针和键盘电路板连接的,想要替换也非常方便。年前逛闲鱼时,刚好看到一个爱好者要打罗技优联主控的替换板,就趁着预购低价下了一单,年后终于收到。
本来这个小板是不包优联主控的,由于我没有多余的 K370,就连同主控和焊接拜托作者一起搞定了。作者把 K370/375 这把便宜优联键盘的主控拆下,重新做了 PCB,保留了原本的干电池供电。之前是 DIP 开关的地方现在变成了一个作者的小小观景窗。只需要把 Minila 原本的轴板拆下,换上新主控小板,再把线连好,轴板对齐插针装回即可。现在 Minila 就成了一个设备名为 K370 的(伪)新键盘了。
换上之后,键盘可以通过 Logitech Options 与手头现有的优联接收器配对,延迟问题有了明显好转,甚至可以打游戏了。通过连接主控与电脑,可以用玩键盘常用的 Vial 自定义键位,主控还保留了 K370 原本的切换设备快捷键,适配完好。Minila Air 这么一折腾才成了我心目中的完全体,更好更强了。
@Tp:唯卓仕 56mm f/1.4 镜头
- 入手渠道:京东旗舰店自购
- 入手价格:1769 元
入手新镜头的想法其实由来已久。自从去年买了新相机,把胶片镜头转接上去后,我就发现这枚镜头的边缘画质实在经不起细看。特别是最近发现它内部还长了霉斑,于是,我下定决心买一枚新的镜头来替换它。
看了一些对比和上手之后,我最终选择了唯卓仕的 56mm f/1.4。实际上手之后,我能感受到这是一枚优缺点都非常明显的镜头。
首先是许多人所诟病的紫边、绿边问题。在入手之后,我尝试在室内全开光圈拍摄了床头灯光,在放大之后,能够看到灯罩边缘有轻微泛紫。对我来说,这样的表现并不会影响照片的整体表现,毕竟我对照片的要求并不是「数毛」,而更在意画面整体的表现。
不过,这枚镜头在全开光圈 + 大光比的环境下,焦外确实会出现明显的绿边、紫边。在拍摄时,适当收几档光圈,这枚镜头的画质表现还是很能打的。
在入手这几天的实际使用中,我并没有全开光圈拍过照片。一方面是室外光线充足,不需要用这么大的光圈;另一方面则是用手动镜头留下的习惯,会把光圈收到 f/2.8 以下获得更好的画质表现。我尝试用 f/2.8 的光圈在大逆光的环境下拍摄,叶片边缘的表现也非常优秀。
其次是眩光问题,我尝试对着太阳拍摄逆光照片,确实会有比较明显的眩光影响。加上随镜附带的遮光罩会有所改善,但效果也比较有限。只能说它确实不太适合用来拍摄大逆光的照片。
说完缺点,再说说它的优点: 对焦 和 画质 。唯卓仕的这枚镜头采用的是 STM 马达 + 内对焦,习惯了手动对焦的我,再用上自动镜头时只觉得对焦效率非常高。对了,镜头对焦环的阻尼做得不错,手动对焦时也挺舒适的。
至于画质,我觉得对得起它的价位。全开光圈时的中心画质也完全够用,缩几档光圈之后边缘画质也有很好的改善。
56mm 在 APS-C 上等效于 85mm 的人像黄金焦段,我用来拍摄一些生活碎片也挺合适的。我这几天把它当作挂机镜头在使用,也没遇到特别恼人的情况。只要谨记「退一步海阔天空」,再长的焦段也能挂机🌝。
在入手之前,我看到网上许多人对它「紫霞仙子」的评价。正因为拉低了期待,它反而给我带来了超出预期的惊喜。如果不那种追求「放大数毛」的效果,我认为这只镜头完全是一个性价比超高的选择。
至于我为什么不买同样焦距表现更好的适马 56mm f/1.4,请看下图。
@Tp:神牛 TT350F 闪光灯
- 入手渠道:淘宝
- 入手价格:488 元
在此前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都会尽量避免使用闪光灯。主要是因为机内闪光灯的效果不甚理想,容易打得人脸油光满面。因此,我宁愿提高 ISO,降低快门速度来提升画面亮度。直到此前与女友在灯会上拍照时,在大背光的环境下不得已打开了闪光灯,结果出来的照片令我们两个都直呼惊艳。
于是,回家之后就立刻下单了一个外置闪光灯。
选择神牛 TT350 的理由也很简单: 便携 和 干电池供电 。虽然 TT350 相较于其他一些型号的闪光指数偏低,但用来代替机内闪光绰绰有余了。牺牲闪光指数换来了小巧的体积和不到半斤的重量,外出携带非常方便。而使用干电池供电也就意味着,我只需要在出门时带上一盒电池就可以随时补充电源,不需要像锂电池那样还得等待充电时间。
根据官方数据,两节干电池大概能触发约 200 次全光闪光。不过在日常使用中,我用到全光的次数非常少,因此我对这个续航表现还是比较满意的。但如果要出门拍照的话,我还是会带上额外的电池,以备不时之需。
外置闪光灯该有的功能 TT350 基本也都有,包括 TTL、高速同步这些。说实话,对于这些功能,我向来处于一种「我也许用不到,但有总比没有好」的心态。上手简单设置了一下之后,我基本是长期挂着 TTL 模式直接拍摄,非常方便。
因为到手之后还没机会出去拍照,就在房间里随手拍了一些照片试了试效果。加上柔光罩之后,打出来的光还是很柔和的。尤其是 TT350 还支持调整闪光灯角度,在拍桌搭的时候朝着天花板打跳闪也能获得更加自然的光照。
作为我的第一个外置闪光灯,TT350 至少没有让我失望。只是作为外置光源来使用,它完全可以满足我的需求;而未来如果我有更高的需求,它所支持的功能或许也可以让我在升级设备之前临时用用,这就够了。
如果你也想分享「新玩意」🔉:
- 获取 Matrix 社区写作权限并签署 Matrix 共创计划;
- 在少数派独家发布一篇文章,在标题中标注「新玩意」前缀;
- 用至少 800 字介绍产品,并配上 2-3 张产品的实拍图片;
- 在网站个人信息中补充支付宝账号。
成功入选本栏目还可以得到 108 元的「剁手红包」🧧。如果你有兴趣参与,就赶紧来稿吧!
> 下载少数派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了解更多的新玩意 🆒
> 特惠、好用的硬件产品,尽在 少数派 sspai 官方店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