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无意间梳理了一个新闻传播案例,似乎引起了一些圈内讨论,我想借此在深挖一下背后的问题,也想提一下自己的想法和倡议。

现在回看这个新闻,起因应该是这样的,蔚来汽车对一些老款库存车进行了降价优惠,自媒体从渠道里获得了一些具体信息,于是就出现了下面的传播链条。

首先,一个粉丝很少的微博号 @科技媒体电厂 简单发布了蔚来降价信息,重点提到了老款 ES8 和 ES6 降幅达到十万元,接着被千万粉丝大媒体@界面新闻 引用信息源二次传播。于是,蔚来降价成为大家开始讨论的热门话题。

界面新闻原文中说明:这个降幅是将库存车做成展车,加上各种补贴、免息、选配优惠叠加达到十万,但这种车数量并不多,也限制车型。本质上不是特斯拉那种直接降价,但界面新闻的微博里没有写这一段,同时加了 #蔚来降价最高10万元# 的微博话题。于是,大家就不再关注前面的限定条件,开始传播蔚来汽车降价十万。

一听说降价十万了,个别媒体赶紧找出蔚来老板李斌早年的不降价,不伤害老用户的采访视频,开始指出蔚来老板打脸,出尔反尔,伤害老用户情感。有争议,有情绪就有转发,中间可能夹杂着车主的迷惑、大 V 的调侃、竞争对手的运作,轻松将#蔚来开启降价促销# 话题送上微博热搜榜单。


于是,蔚来降价十万的信息就传开了,甚至车主也会去门店询问。如果有媒体在钻营一些,我猜接下来,可能还会进一步传出:「蔚来持续亏损,开年降价保命,卖一台亏 20 万」,这种事没少发生过。好在蔚来公关回应及时,强调了前面的背景,并重新推了热搜,这件事就此打住了。

随后,也有不少朋友私下联系我,说明一些背景,比如@科技媒体电厂 这个号,实际也是一个资深媒体人的账号,并且应该已经归属了界面新闻,本质上不是想制造谣言。但事实上,传播过程中,信息的遗漏,话术的侧重,热点的倾向,累加起来就可以改变事件的本质。

我们回看这两年的社交媒体传播事件,印象最深的现象就是「反转再反转」,传谣一波流量,辟谣再来一波,在这个过程中,真相已经不重要了,对企业和个人的影响也不重要,大家都围绕着流量、热点自由发挥,极尽所能。更加可怕的是,大家都习以为常了。

造成这个环境的因素很多,首先流量是可以量化的指标,且跟广告的商业模式紧密相关,于是平台需要流量,不经意的鼓励了热点和争议;媒体人不能掉队,要跟住热点,不经意的煽风点火;监管上又相对脱节和滞后,一步一步形成了这样的传播怪圈,但这背后的代价实在太大,前两天看到演员@张静初的微博视频,为了几条造黄谣的短视频,要对抗十几年,就算胜诉,伤害也无法改变;当年的罗王大战,有倾向的表达方式,让一个新品牌乱了节奏,损失惨重;还有很多企业遇到困难,本来有机会自救,却最终被舆论彻底击垮。明星和企业家尚且如此,何况那些被误解和连累的普通人。

最后,说回我们自己,少数派属于内容从业领域,但我们也不算新闻媒体或自媒体,且以深度长内容为主。在社交传播时代,我们也很困惑,也会有流量焦虑,如何合理的通过热点信息把这些深度内容传播出去,变成了做好内容之后的新难题。我们也不断的思考和尝试,也走过弯路,也犯过错。但基于少数派的价值观,始终还是保持着一些底线和规则,并且把他写在少数派创作手册中,不断的传达给我们的作者和用户。

而我个人作为一个公司管理者、内容生产者兼社交媒体传播者,更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论影响,结合一些过往的经历,我希望提出一些倡议,我把它总结成八个字,希望能引发大家的思考,对当下的内容传播环境有一点点帮助。

思考

接收信息之后,先基于自己的认知,进行一次逻辑判断,这个新闻合理吗?有什么目的性?传播的价值是什么?我是否合适参与?尽量不要手滑,基于热点和情绪就随手转发。

求证

思考判断之后,如果觉得应该参与传播,先尽量做一些简单的求证,看看新闻源头是不是可靠机构,找找官方的原始信息,问问相关人士的消息,分析自己参与传播的角度,尽量不要错漏传达或引发误导。

克制

每个人都有被关注、参与围观的底层欲望,但作为有一定影响力的社交传播点,我们需要更加克制自己,对于自己不专业的领域,尽量克制表达,或保持疑问态度。避免被情绪所控制,为杠而杠,以己度人。

自省

定期回溯自己参与过的热点传播事件,看看有没有引发一些错误传播,如有不当,应该及时的进行更正或者致歉,并在下一次事件中更加谨慎处理,不断提升自己的客观性和价值度。

 思考,求证,克制,自省,如果每个媒体人都能建立一个这样的标尺,我想信内容传播环境会有很大的改善。这八个字看起来都是自我约束,其实也是自我提升,它可能会让我们错过一些热点和流量,却能沉淀更高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前者能给你短期的曝光和关注,而后者带来的是长期和无限的价值。做好长期价值和短期价值的平衡,应该是每一个媒体从业者的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