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辞后,我给我的焦虑症状开了三味药

回过头来看我的2022年,焦虑、内耗以及迷茫几乎占据了大部分的时间。和生活在很多大城市的人一样,快速的工作节奏容易让人迷失其中,如同一个上了发条的时钟,逐渐失去停下来的勇气。生活就这么继续着,每一天从早上恋恋不舍离开被窝开始,到睡眼惺忪赶上熟悉的地铁线路,再奔向自己的工位,开始不知道几点能结束的工作。工作几年,经验渐长,却控制不住焦虑和迷茫。不断想通过工作实现的价值与意义并未按时到来,身体和心态却提前闹起了小情绪。如此糟糕的状态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有一天我从地铁口出来,惊讶地闻到了阵阵桂花香,更惊讶于发现自己好像好久没有在好好在生活了。那是我每天上班必经的步行道,周围满是匆匆的脚步,少有人为此停留,我也是其中一员。

就是在那个瞬间,我终于下定决心给自己放个假,做完手上这个项目就提离职。

离职后的我久违地享受了自由支配的 24小时,各种摆烂之余,也开始对生活有了新的思考,尝试给自己把脉开药,重新认识下这个熟悉又陌生的世界。我给自己开了三味药,如果能给同样迷茫焦虑的你一些帮助,那就再好不过了。

第一味药——尝试告别完美主义

想太多,做太少比你想象中更耗费精力

要做预判,也要勇敢行动

我是个典型的完美主义者,拖延且纠结,虽然大多数时候我会拒绝承认。很多时候我就在纠结中度过了一天又一天,但是进度条却一直停留在0%。近大半年的时间我都处于一种焦虑与纠结的状态。一方面是对未来发展方向的迷茫,另一方面长期加班的工作状态也让我疲于思考。过去的经历让我习惯于给自己留退路,总要想到万全之策才会决定下一步行动。一拖再拖没有带来任何新的机遇与变化,反倒先拖垮了自己的精神状态。果然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是时候做出改变了,预判到可能发生的结果,能接受最坏的后果,想好了,那就勇敢行动吧。最近的这一年让我深刻体会到最耗费精力的部分往往就是在原地徘徊,思虑再三却不敢往前迈一步的时候。

迈出第一步最难,那最难的都克服了还怕什么

提出离职申请后,我曾在脑海中预演的各种可能遇到的困难其实都没发生,一切流程都顺利进行,即使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小插曲也都被一个个解决。事实证明想的再周全在实践过程中你都可能遇到未曾设想的状况,但是这恰恰也是人生的乐趣不是吗?有的时候,也许可以不那么完美主义,勇敢迈出第一步,之后就顺其自然吧。Take it easy~

开放心态去接纳,也许有惊喜呢

之前的我将自己框定在专业领域内,无比笃定这就是我热爱的,两耳不闻窗外事,全然不知世界的日新月异。学生思维下的我单凭一腔热血,看不见市场格局的变幻,也对将要面对的行业状况知之甚少。拿着手上的锤子,拼尽全力寻找钉子,对所有其他的可能性置若罔闻。

久而久之,周围结识的大部分人都有着类似的背景、类似的经历,甚至对于事情的观点都会出奇地一致。这使我开始感到恐慌,极力想去突破这张无形的网。我在无意中发现了《破圈》这本书,里面讲了很多个弱连接的小故事,很多无心栽柳的故事带来了无限可能性。其中有一个故事讲了一个叫Alice的艺术家挖掘出自己作为歌手和作曲家的经历。一切的开始只是她邀请了一位只有一面之缘的人佩特拉参加画展。Petra和她的朋友Ann一起来参加,虽然两人都没有买画,但Ann邀请Alice参加晚上她的生日派对,在派对上Alice认识了钢琴家Dave,并尝试了人生中第一次公共场合的演唱,发现了自己新的人生方向。而这一切都源自弱连接的力量。

弱连接手绘示意

新的一年,以一个更加开放的心态去接触周围的人事物吧,也许只是上班路上新发现的一条路线,也许是新发掘了一个爱好,只要在路上,就还有无限可能。

第二味药——给生活做减法

很多东西也许你并不需要

给信息做减法

又是一个加班到全公司都快没人的一天,我打开熟悉的打车软件准备回家,进到车里就瘫在后座上,望着林立的高楼和街边林立的花花绿绿的店招,内心疲惫不堪,整个大脑处于宕机状态。回到家里,明知很晚很累却总是忍不住打开手机各类app开始刷新闻与信息,只想尽量延长这宝贵的自由时间。不知道是不是很多人有过类似的经历,在高娱乐化内容刺激下短暂的愉悦感和之后巨大的空虚感之间反复横跳。

海量的信息与有限的时间让信息筛选在如今变得尤为重要。我们获取信息的手段更加便捷,每个人被大量的信息包裹,每天主动或被动地接收到各种各样相关的不相关的信息。可是每天还是只有24小时,如果沉浸在大量的信息中不加筛选,很容易就迷失其中,什么都要反而造成了失焦。

于是我卸载了大量的app,精挑细选每天的信息摄入,重新找回了盖泡面的kindle充上了电,慢下来,去感受,去思考。目前实践下来感觉颇有成效,焦虑与空虚感都有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给消费做减法

大学的时候我曾经历过了一段疯狂的买买买时期,看到商场里琳琅满目的各类商品,忍不住想要剁手。结果导致家里囤积了各种各样的东西,有的可能一年也用不完。过了那段疯狂种草拔草的时期后,我开始逐渐冷静,现在的我虽然仍喜欢逛商场,却趋于理性。消费之前先问问自己是不是非买不可,如果不买是不是也可以。美好的东西也许并不一定要拥有才会感到快乐,比起奢侈品,我更偏爱实用且有设计感的东西。虽然远远不到FIRE的程度,但在给消费做减法后的确会让人感觉更加轻松。

给时间做减法

我们需要给时间留白,也往往忽视了它的重要程度。GAP YEAR 在我们国内的文化语境中并不是一个普遍的选择。每个人从小开始就被教育要不停奔跑,初中努力考上重点高中,高中了班主任天天宣扬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要好好准备高考,考上大学了又开始新一轮的拼GPA,于是我们渐渐习惯了这种快节奏。习惯于奔跑之后便少有时间愿意停下来思考人生的意义这种虚无又飘渺的话题,好像所有人都很忙,于是你也不自觉地加入,开始自己卷自己,不甘于人后。

工作后我每天忙着各种事物,一个项目还没结束下一个项目又将开始,在大公司里当一枚勤奋的螺丝钉。忙忙碌碌之后,却越来越焦虑和迷茫,仿佛是陷入了职业倦怠,但好像连带对生活的热情也消散了许多。

《倦怠社会》中曾提到过“一味的忙碌不会产生新事物。它只会重复或加速业已存在的事物”。

当我们拼命想要用忙碌榨干每一分钟时,时间的厚度却被不断稀释,看似忙碌却没有没有真正在思考创造。也许偶尔停下来,才能真正好好生活吧。

第三味药——活在当下

反正过去与未来都无法掌控,何不认真活好每个岁月

“我既不生活在过去,也不生活在未来,我只有现在,它才是我感兴趣的。如果你能永远停留在现在,那你将是最幸福的人。”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我发现我的大部分焦虑都来源于后悔之前的选择和对未来的迷茫,而这两个却恰恰是无法掌控的。上班的时候担心工作是否做的完美,亦或是为之前没有做好的事情感到懊恼,还在以学生心态期待领导的表扬来证明自我的价值与意义。懊恼过去没做好的,担心未发生的事情,却很少全神贯注于当下的事情,一旦没有得到正反馈就开始陷入焦虑。这便是我之前很容易陷入的循环。

最近我开始直面它,并开始学习正念冥想,开始练习八段锦,也重拾毛笔开始练字。在这些过程中我终于找到了久违的心定的感觉,注意到自己的呼吸,听到耳边微微吹过的风,还有远处偶尔的几声鸟鸣。原来我曾忽略掉了这么多身边的美好。很多人可能跟我有一样的状态,活得拧巴且焦虑。所谓陷入瓶颈期大概率是因为悬浮在空中,没有真正活在当下吧。具体做什么没有那么重要,它们可能都只是通往探索真我的一个媒介而已。

我们一路奔跑想要追寻的美好生活,也许就是活好每一个当下。

小结

焦虑的产生大部分源于对自己想要的不确定,或是想要的太多。给忙碌的工作按下了暂停键后,我好像才开始隐约触到了焦虑的根源。从敢于行动做出改变,给生活做减法,到活在当下,是现在的我想出的解法。如果人生是场修行,那学会和焦虑和解也许是我在新年学会的最重要的一课,之后更是需要不断练习。停下后再重新整装待发,到时候心境应该会不同以往了吧。不管你的状态是否允许你按下暂停键,但请你始终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向外看,向内求,相信我们终会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与你共勉。

 

如果你觉得本文有用,可以充电点赞,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表达你的喜爱。

如果本文可能对你的朋友有帮助,请转发给他们。

我是之行,探寻世间美好万物的路上,期待有你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