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文章我和大家聊了目前市售家用血糖监测设备的种类和各自特点,以及我个人会选择的方案,刚好对象不久前确诊了早期糖尿病,我将以他的实际佩戴过程和体验,包括数据读取、处理与大家作一个全面的分享。

佩戴与安装

安装便利性

「瞬感」的整个安装过程就是傻瓜式安装,将两个模块安装在一起后,往手臂上按压下去,「咔嚓」一声,整个模块就安装好了。

但是,当你打开传感器包装的那一刹那,那颗探针像是「定海神针」一样杵在一个深坑中的时候,要自己安装还是需要一定勇气的。

探针是一根极细的软管,安装完毕后,钢质内芯会一并带出,只留下一根软管在体内。在安装的瞬间,痛觉还是非常明显的,毕竟在上臂后侧的位置,那可是平常人都碰不到的敏感禁区呢。安装后,这种疼痛和不适感会持续半天,随后会逐步减退消失,只有在触碰到装置的时候,你才会有明显的感觉。

图源 | Medscape

佩戴的体感

装置本身非常小巧、轻便,只要你不刻意留意它,基本上可以做到无感。并且因为它本身是防水的,用的时候还美美的泡了一个热水澡,事后也都没有什么问题(虽然我不建议这么做)。

佩戴装置的时候,不论是器械运动、跑步还是健身操,都不会有问题,完全不需要担心脱落。随着佩戴时间的延长,胶布的周边可能会失去粘性翘起,但也仅仅是周围一小圈,直至传感器失效时,它都还牢牢的粘在自己的手臂上。

图源 | Mobihealthnews

意外的「精神污染」

佩戴瞬感后,总会时不时的去扫描一下血糖,看看自己目前的血糖趋势如何。我们也鼓励患者这么做,更加频繁的监测血糖,更有利于控制住自己的饮食起居,更好的维持自己的血糖。

但是,这种频繁的监测血糖会有明显焦虑的一个阶段,尤其是对于初发糖尿病的患者来说。当你看到餐后那陡直上升的血糖曲线的时候,就会责怪自己「刚刚是不是又多吃了几口饭」。严重的时候,可能会刻意限制自己的进食量,从而让自己血糖保持一个基本的平稳(这是不对的哦)。

其实我们完全不需要这么担心,佩戴 CGM 设备最大的一个作用就是:你可以更直观的了解自己的生活习惯对血糖的影响。

当我们发现一个明显异常的血糖高峰的时候,告诉患者的不是「下次这个东西我要吃少一点」,而是「下次我尽量避免吃这个东西」;当出现一个血糖波谷的时候,告诉我们的则是「今天我这一餐的热量不够,需要增加一点进食量」;当血糖平稳的时候,告诉我们的是「目前这个生活习惯对我来说非常合适,下次可以继续保持」

因此,佩戴 CGM 设备的时候,不要过度的焦虑,在血糖的波动中寻找最合适的生活习惯,这个才是 CGM 设备的终极奥义。

血糖监测实录

血糖变异度

在未使用 CGM 设备的早期阶段,曾有不少乏力、心慌、出冷汗等低血糖反应,但查末梢血糖并没有发现显著的低血糖,大部分甚至在 7.0mmol/L 以上。结合经验来说,平时血糖在一个较高的水平,随着药物和饮食的控制,造成血糖下降过快导致的。但是由于每次都是在症状出现后才监测的末梢血糖,因此这个猜想一直没能证实。

使用瞬感后,这种血糖迅速波动的现象就可以轻易得到证实。当餐后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出现低血糖反应的时候,我们可以在瞬感上面轻易发现血糖从峰值快速的下降。虽然这个时候有显著的低血糖反应,但实际血糖并没有发生低血糖。拥有这种数据可以帮助我调整药物的使用,减少降糖药物,从而将血糖逐步控制至正常,降低这种血糖剧烈波动造成的低血糖反应。

餐后血糖峰值的监测

糖尿病的治疗是以饮食、运动及药物治疗为基础的治疗方式,尤其是饮食和运动,是控制血糖的基石。

我们知道,当我们吃东西后,血糖会有一个峰值,而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峰值会延迟及升高,因此建议患者通过餐后运动降低血糖峰值。

我们可以从 CGM 设备上面看到自己的餐后峰值是在什么时候,尤其是当血糖曲线上升比较明显的时候,通过在此时的锻炼,可以压低血糖的变异度,帮助我们更好的控制血糖

运动时的血糖变化

所有的糖尿病指南都强调了「运动」对血糖的益处。其中 ADA 指南建议:

  • 成人糖尿病患者每周应进行 150 分钟或更长时间的中等至高强度有氧运动,每周至少 3 天,连续休息的天数不应超过 2 天。短时间的的高强度或间歇训练(至少 75 分钟/周),对于年轻和身体更健康的人也可以达成同样效果。
  • 成人糖尿病患者应该在非连续日进行 2-3 次/周的阻力训练。
  • 所有成年人,尤其是患有 2 型糖尿病的成年人,都应该减少日常久坐的时间。久坐应每 30 分钟中断一次,以提高血糖控制水平。
  • 建议老年糖尿病患者每周进行 2-3 次柔韧性训练和平衡训练。瑜伽和太极可根据个人喜好来选择,以增加柔韧性、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

因此,当确诊糖尿病后,就需要尽快把运动提上日程。不过,相信大部分人要在工作日抽出 1 个多小时的时间用来锻炼,本身就是一个不小的挑战,需要患者尽快的平衡工作和生活。

当运动的时候,由于我们的机体需要募集葡萄糖给我们肌肉提供能量,因此,会出现一个血糖小高峰,随着运动结束,血糖可以恢复至正常水平。

这个现象在 CGM 设备上也可以轻松观察到,运动开始不久后,血糖就会上升;随着运动结束,血糖恢复到正常水平。同时,我们在运动过程中,如果血糖下降的趋势过早的出现,则可能预示着低血糖发生的可能,这个时候就需要终止运动,或者补充一些能量,以维持运动过程中的能量供应。

由于运动中机体会增加血糖的供应,造成一个小的血糖高峰,着实有点扎眼。不过,所有的研究都证实了运动对血糖改善的益处,因此这个血糖高峰完全不需要 care~ 我们甚至可以把中高强度运动安排在进食后半小时左右,还可以协助压低餐后血糖高峰,降低血糖的变异度。

参考资料

  • Frank S, Jbaily A, Hinshaw L, Basu R, Basu A, Szeri AJ. Modeling the acute effects of exercise on glucose dynamics in healthy nondiabetic subjects. J Pharmacokinet Pharmacodyn. 2021 Apr;48(2):225-239.
  • Li Z, Hu Y, Yan R, Li H, Zhang D, Li F, Su X, Ma J. Twenty Minute Moderate-Intensity Post-Dinner Exercise Reduces the Postprandial Glucose Response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d Sci Monit. 2018 Oct 8;24:7170-7177.

以目标为导向的控制血糖

通过饮食、运动及药物控制血糖,我们最终需要达到的目标是怎么样的呢?

国内和 ADA 指南推荐:

 国内ADA
空腹末梢血糖4.4~7.0mmol/L4.4~7.2mmol/L
餐后末梢血糖<10mmol/L<10mmol/L
糖化血红的蛋白<7.0%<7.0%

这个目标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足够了,可以显著减少糖尿病微血管病变造成的并发症。

虽然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强化血糖控制(糖化血红蛋白<6.5% 或<6.0%)可以更显著的改善糖尿病患者远期并发症。但对糖尿病病程较短、预期寿命较长且无明显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实施强化血糖控制,仍可改善患者的远期的心血管事件和肾脏损伤的发生率。但这种目标是建立在没有低血糖事件(末梢血糖<3.9mmol/L)发生的前提下的。如果在目前降糖方案的实施下,反复发生低血糖事件,那么更高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7.0~8.0%),则为首选的控制目标。

由于糖化血红蛋白反应的是平均三个月的总体血糖波动水平,当进行血糖干预后,需要 3 个月后才能评价目前的血糖是否控制达标。而 CGM 设备可以在 1 周左右,估算出当前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以协助医生及患者判断目前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及时的调整治疗方案。

佩戴 CGM 设备 7 天后,预估的糖化血红蛋白就出来了,5.7%!且并没有低血糖事件发生,咨询医生后建议继续保持目前治疗方案。

不良事件的监控

空腹、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目标,反应的是这一个阶段的整体水平。但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变化是一个动态范围的,CGM 设备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了血糖动态变化的趋势。

一份 CGM 血糖报告可以提供以下几个信息:

  1. 范围内时间;
  2. 动态血糖曲线;
  3. 日血糖曲线。

我们应该怎么解读这份报告呢?我需要在CGM设备中获得如下数据:

1. CGM设备佩戴天数(推荐14天) 
2. CGM 设备处于活动状态的时间百分比(14天中建议> 70% ) 
3.平均葡萄糖 
4. 葡萄糖管理指标 GMI 
5. 血糖变异性(%CV)目标≤36% 
6. TAR:读数百分比和时间 >250 mg/dL (>13.9 mmol/L)2 级高血糖
7. TAR:读数百分比和时间 181–250 mg/dL (10.1–13.9 mmol/L)1 级高血糖
8. TIR:读数百分比和时间 70–180 mg/dL (3.9–10.0 mmol/L)在范围内
9. TBR:读数百分比和时间 54–69 mg/dL (3.0–3.8 mmol/L)1 级低血糖
10. TBR:读数百分比和时间 <54 mg/dL (<3.0 mmol/L)2 级低血糖

通过上述数据,我们可以对照ADA指南的控制目标解读:

使用目前的降糖方案是有效的,没有低血糖事件发生,糖化血红蛋白达标,TIR 事件达标。

ADA 指南推荐:

  • 对于没有显著低血糖的成人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目标值 <7% 。
  • 如果使用葡萄糖管理指标 GMI 评估血糖,目标是 TIR >70%,TBR时间低于范围 <4%,且2级低血糖时间 <1%。
  • 根据提患者的个体化情况,将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降低到低于 7% 的目标可能是可以接受的,如果可以安全地实现,并且没有明显的低血糖或其他治疗不良反应,甚至是有益的。
  • 宽松的糖化血红蛋白目标(例如 <8% ),适用于预期寿命有限或治疗弊大于利的患者。

参考资料

  •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in Diabetes—2022 Abridged for Primary Care Providers. Clin Diabetes 1 January 2022; 40 (1): 10–38.

瞬感 APP 是最大的灾难

尽管整个佩戴过程和数据呈现都比较满意,但不得不吐槽雅培的 APP 研发部门应该拖出去斩首,都不知道这个 APP 是怎么设计的,放在 5 年前都是一个反人类的设计。

数据不能云同步

瞬感的血糖数据只能储存在本地设备,不能上传至云端。当你更换设备后,之前的数据就不在了,且一旦测量中途登出 APP,瞬感就需要重新校准。因此,在测量过程中,千万不要更换设备,不要更新 APP,不要登出 APP。

不能生成报告

当 14 天的瞬感使用完成后,并不能生成一个完整的血糖趋势报告,如果你需要拿着这个数据找医生咨询,只能递上自己的手机,万一手机里面有什么不能见人的东西,尴尬的不只是自己了。

数据共享鸡肋

雅培贴心的提供了一个 APP,给患者家属或者家庭医生监测患者的血糖,这个程序叫「瞬感通」。真不知道为什么不集成到一个 APP 内。

患者如果需要将瞬感数据分享给医生,需要在激活瞬感前或者激活当时就要建立分享。如果在后期再建立分享的话,「瞬感通」只能收到一堆手动测量的数据,没有趋势图、没有动态曲线,只有几个毫无用处的血糖数值。

更为离谱的是,「瞬感通」只能接收 12 小时内的数据,仅包含了 12 小时内的「血糖图表」,和患者手动测量的「血糖数据」。

就...........离谱。

模糊的用户引导

APP 里面的每一个字我都认识,

但是有些数据是实时显示的,有些数据是延后估算出来的,APP 里面并没有解释,以致于佩戴初期,我觉得我买到假货了;

血糖数据的意义、测量的结果解读这些通通都没有,就是一堆毫无感情的数据,一点人文温度都没有。

而且使用设备前,需要设定一个血糖范围。这个范围应该怎么设定,也没有给出建议。

因此,建议第一次使用瞬感的患者,在激活前详细咨询您的内分泌专科医生,以引导正确设定和使用,毕竟 400 块呢,一不小心就会打了水漂。

建议同时使用第三方程序

像「糖动」这一类的软件也可以读取瞬感的数据,这些软件可以做到同步数据、共享数据以及生成报告。

但毕竟第三方软件公司也是要恰饭的,又不是用爱发电。这些 APP 里面充斥的一些乱七八糟的功能和推广,要注意甄别和拒绝这些诱人而无用的东西。

由于瞬感的部分数据是需要计算的,两个 APP 之间是否会有差异,这次没有做评测。因此建议大家两个软件一起扫描,以排除这些误差的可能。

好啦,这次分享就到这里了。

糖尿病是一个长期战斗的过程,监测血糖需要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这次只分享了一个 CGM 产品,使用过程中还是有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仍是一个不完美的产品。希望后续能陆续评测其它的设备,做一个横向比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同时希望更先进的设备早日上市,为广大的糖尿病患者带来更少的痛苦,以及更方便的生活。

PS. 文章涉及糖尿病相关问题,已经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内分泌科刘柳老师审阅,万分感谢。如果有什么疑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