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在写这系列文章之前犹豫了不少时间是否应该写。
一方面,关于语言学习我有太多想说、想分享的。到目前为止我一共有四门外语的学习经历,在经历了各种尝试和弯路之后,我逐渐发展出了一套语言学习方法;
另一方面,我又有诸多顾虑,比如我在学的几个语言的流畅度还没达到我的目标;比如和许多网上众多的多语言者比起来,我的这一套方法可能不是最高效的;又比如,每个人的语言习得和倾向不同,所以我的方法并不一定总是适用。
但是我还是决定写下来,因为我想通过这篇文章把我脑海里众多的碎片化想法系统化,同时把我的方法分享给需要的人,也可以借此和更多的语言爱好者认识,交流语言学习。
这一些系列文章会包含三个篇章:上篇分享我的语言学习之路,中篇分享关于语言学习重要的底层思维,下篇分享根据个人经验总结的一套语言学习方法,包括学习流程和推荐的工具。
四门外语的学习之路
到目前为止,我会说四门外语:英文、日语、西班牙语,以及荷兰语。到目前为止,我能够用英语无障碍沟通,用于工作和生活;能够用日语阅读原版书籍,能够理解绝大部分的日常对话,虽然输出方面还需要打磨;西班牙语的水平和日语的水平类似,但是阅读和听力相对较差,口语相对较好;荷兰语中等水平,目前能够完成日常的对话,但稍微深入一些就要卡壳。
其实对于这几个语言,包括我的母语中文,我都还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因为语言里真的有太多太多的细节了,而且语言又是在不断发展的,这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是一件挺让人沮丧的事情。
这里就有朋友问了:同时学习这么多的语言,时间上怎么安排过来的呢?答案是:安排不过来!
其实我这几门语言的学习是我从小到大基于兴趣的积累,但即使是这样,语言水平和母语者相比还有非常遥远的距离(不能低估母语者的语言水平!)。所以我也充分意识到,对我而言语言学习可能是一辈子的事情。
不过我们先来看看到目前为止的故事吧!
英语
和在中国长大的大多数人一样,从小到大,我接受的英语教育都是填鸭式 + 考试导向型的教学。
虽然在学校里我的英语成绩一直就比较好,尤其是初中以后,但其实我开始学习英语并不是很早,大概从小学四五年级学校里才开始上英语课。初中高中期间除了在学校的英语课之外,我还和很多人一样上了课外的小班辅导。
相对较晚的起点,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教育资源,所以为什么我初高中英语成绩突出,我也是挺糊涂的。
但是有几件事,在事后想起来,应该是帮了不少忙的。
一是高中期间我每天雷打不动地早起读「新概念英语」的文章。我也不记得我是出于什么原因开始这样做,但我记得自己坚持这个习惯至少一年多。现在想起来,我还可以做得更好:除了「读」之外,还应该「记」,不一定是一字不落地背,而是理解+记忆。因为朗读很容易就变成了不过脑子的机械活动,学习效率并不是很高。但无论如何,我当时是受益于这个习惯的。
其二,是重复地看单词。我高一还是高二的时候,买了一本大学四级的 x 宝书,它把单词分为了很多个 list,一个 list 大概有 20 - 30 个单词,每个单词都有相应的发音、例句、以及简单的拓展。我当时每天规定自己看一个新的 list(不是背),并回顾之前的 2 - 3 个 list。到最后,我应该重复了整本书两到三次,这个习惯给我的单词打下了不错的基础(仅就高中阶段而言)。但是看单词书本身是非常枯燥无味的,若非高中那段特殊的时期,我是不可能把一本单词书看很多遍的,至少现在的我无法做到。
其三,是阅读英语原著。高中毕业之后我从省图书馆借了一本很厚的英文小说,大概是讲一个少年成为龙骑士的历程。故事非常有趣,所以即使是当时阅读原著还是相当吃力的我,还是把上下两册啃完了。后来上大学之后,我突然感觉自己的英语水平提升了一大截。于是大学里我就趁着那股动力,到处参加有机会用英语的活动,比如交换生的语伴、英语角、外教课的助教等等,并且一直坚持阅读原著的习惯到大学毕业。因此当我在毕业几年之后决定出国留学时,能够迅速捡起英语参加考试。
但当我真正来到国外之后,发现当我需要用英语和同学谈笑风生、或者在课上提问回答问题时,英语还是不够用。于是我找了几个语伴交换语言,同时有意识地扩大自己的词汇量、学习英语材料,加上阅读原著,至少半年之后我才能够用英语顺畅、舒服地表达自己。但到了现在,在阅读原著的时候我还是会遇到不认识的单词、偶尔也会出现词不达意的情况,所以日常我还是会有意识地记忆新词,研究一些语料让自己的表达更地道。就如前文所说,语言里有太多的细节了。
由于我在学校里发现自己的英语成绩还不错,以此得到了许多正向反馈,于是我在蛮早的时候,就开始了另外一门外语的学习——日语。
日语
和很多二次元一样,我学习日语的起点是日本动漫。
我从小学三年级开始看日语原声的动漫,那时候看片还是在路边推车买的几块钱的 DVD。现在想想在一个小城市的路边摊,怎么会有这么多好看的动漫呢!其中我最喜欢的动漫是「全职猎人」,每年暑假一个人在家的时候都会重温一遍,从小到大看了不知道多少遍。
我常常和人开玩笑说,我的日语水平应当是比我的英语水平要高的,因为大量的输入让我积累了语感。但事实上学习语言需要刻意练习,所以在我真正开始学日语之前,我看动漫时日语的输入是非常低效的。
初中毕业的暑假,我找了老家唯一的一家日语培训机构,上了「新标准日语」的前一两本书。高中自然是没有时间学习的,所以日语的学习是暂时搁下了,但是动漫还是一直在看的。上了大学之后,虽然又重新开始学习日语,但是都是自学,所以效率也不是很高,并且基本上都是冲着通过 JLPT 考试的目的去的,所以虽然之后我通过了 N2 的考试,但是我的表达水平是远远没到 N2 应当有的水平。
之后的日语学习一直都是这样断断续续、学习又放下的过程。得益于大量的输入,我能够听懂 70-80% 日语母语者所说的话,但是准确性不够高,并且表达上时常卡壳——被动知识足够,但是主动词汇和语法严重不足。很长一段时间里,日语就处在这样一种不上不下的状况。
但是最近我终于找到了重新开始学习日语的动力。
一年前我决定在我达成数字游民的生活方式之后,去日本生活一到两年的时间。但这个理由还不够,因为「未来要学」没有强力到让自己立马开始行动。真正让我下定决心的,是我想读懂「来自新世界(新世界より)」的原著。
上个月我在 B 站上看到一个 up 主在回顾十年前的动漫,其中提到了「来自新世界」的动漫版。这个版本我几年前就已经看过了,很受震撼,但是 TV 版的制作实在一言难尽,所以我当时问自己,为什么不去看原著?
于是,我借此作为重新开始日语学习之旅的契机,制定了一系列计划,迫不及待地开始学习了。
西班牙语
在我高中意识到自己比较擅长外语之后,就一直想把外语作为大学专业。
我高中毕业的纪念册上,知道我有这个目标的同学还留言说「希望你能梦想成真,成为同声传译!」。高考后填志愿,我曾想报西班牙语专业,但是和家里人讨论了很久,加上自己高中学的是理科,能报的学校更加受限,于是没能圆这个梦。
大学毕业之后开始工作,有了一些积蓄,我决定重拾高考时的「梦想」,在上海的一个西语培训机构报了 A1 & A2 的课程(A1,A2 等欧洲语言分级的标准,详情请看文末),学起来也算得心应手。但是后来因为工作需要长期出差,且那时线上授课还未成为主流,于是我停止了西班牙语的学习。
直到 2020 年,在我离开国内去往荷兰的前几个月,我又下定决心重拾西班牙语。原因在于我想着在欧洲,有更多和西班牙语母语者交流的机会。于是开始复习 A1 & A2,报了 B1 的课程,后来也和一个在西班牙的中国老师练习口语。
所以理论上,我来到欧洲时,西班牙语的知识上应该是有 B1 水平的。
来到欧洲之后,在西班牙语学习方面我主要在做两件事:1. 自学 B2 的内容,2. 和西班牙语母语者做语言交换。在荷兰的西班牙语母语者的确很多,我和来自秘鲁、哥伦比亚、西班牙、墨西哥的人都有交换过语言,线上和智利、古巴的朋友聊过天。一年多过去了,我和一个来自哥伦比亚的小姐姐成为了朋友,和一个在古巴的会十门语言(包括古埃及语!)的大神保持一个月聊一两次的频率。
在我来到欧洲的这两年里,我西班牙语的「知识」不一定有很大的增长,因为我没有花很多的时间在西班牙语的学习上,并且我认为在达到 C1 水平之前,语言自学的效率还是比较低的。所以在语法和词汇层面,我还是处在 B1+ 的水平上。当然,语言学习本来就是一个边际收益递减的事情,越到后期,语言进步就越不明显。
但是相对的,我在「说西班牙语」上是有了很大成长的。这也许听上去和上面所说的内容有所矛盾,但并不然。「我知道」是一回事,但我能不能用、能不能说是另外一回事。用外语和母语者对话,不仅仅是词汇、语法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心态,也就是自己是否害怕犯错、是否把自己当成一个西语母语者说话。这一点我会在下个篇章展开说。
总之,大量的语言交换带给我的好处是,我敢于开口说西班牙语了。
至于未来学习西班牙语的计划,说实话西班牙语的优先级目前并不是很高。但我现在把能够阅读拉美文学原著作为目标,缓慢但持续地进步中。如果未来我能够有机会以数字游民的身份去西语国家生活一段时间,我会再开始花大量的时间到西班牙语上。
荷兰语
我在来荷兰之前花了几个月,在线上上完了 A1 & A2的课程,但是来了荷兰之后由于有太多的事情,没有继续学习。
开始工作之后,公司里有一些非荷兰的外国同事说一口流利的荷兰语,我就心想:好酷啊!于是由于这个肤浅的理由,我又开始上 B1 的课程了。
其实生活在荷兰,荷兰语并不是必须的。虽然荷兰人的母语是荷兰语,但是在主要城市里谁都能用英语和你扯上几句,和年轻人也都能用英语完成绝大多数的沟通。
但是不会荷兰语仍旧是不方便的,政府的文件也好、路边的标识也好、或者你想和一群荷兰人一起玩也好,会荷兰语还是有优势的。
除此之外,我学习荷兰语的另一个动力是对荷兰语的好奇。
同为日耳曼语,荷兰语和英语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荷兰语的单词里有许多从英语、法语借过来的单词,语法上也有一些和英语相似的地方;但荷兰语也有很多独特的地方,语序就是一个。比如用荷兰语说 I think (that) this book is expensive 就会成为 Ik denk dat dit boek duur is (等同于 I think that this book expensive is),在说复杂句子的时候语序很让我头疼;反身代词也是相对英语来说不同的语法,但是给了我一种莫名的熟悉感——西班牙语里也有类似的语法!构词法方面,荷兰语的名词很多时候都采用「组合」的方式,这和中文的名词构词逻辑类似。诸如此类的语言方面的小惊喜很多,也算是让我持续学习的动力之一了。
我目前学习荷兰语的目标是能够读懂 Anna Frank 的 Het Achterhuis,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安妮日记,长期的目标是能够看懂荷兰的一个节目 BOOS,是一个记者揭发在荷兰发生的种种警察束手无策、钻了法律漏洞的事件。但这些目标并没有非常明确,所以我现在学习荷兰语的进步并不是很快,不过也算是缓慢地向前推进。
以上是我到目前为止四门外语的学习之路,前面的路还很漫长。
我想起以前参加工作面试的时候,面试的 par 问我的梦想是什么,我当时脱口而出:掌握八门语言。现在想起来也是有些过于天真,但是并非不可行,毕竟目前勉强算五门了!(加上中文)
故事还在书写中,我们暂时停一下,下一篇聊一聊关于语言学习非常重要的底层思维。
我们下一篇文章见!
注:文中提到的 A1、 A2 是指 CEFR (Common European Framework of Reference),欧洲的一个语言分级体系。这个体系把语言水平分为三个大类:A(Beginner),B(Intermediate),C(advance),每个大类又分为两个小类,即 A1 A2, B1 B2,以此类推。作为参考,达到 B2 水平意味着能够以一定的流利度与母语者进行随机的谈话,能够主动地参与熟悉的对话,能够给出细节的描述,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能够理解大多数的演讲和新闻。在西班牙大多数的研究生课程要求西班牙语达到 B2 级别才可能被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