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rix 首页推荐

Matrix 是少数派的写作社区,我们主张分享真实的产品体验,有实用价值的经验与思考。我们会不定期挑选 Matrix 最优质的文章,展示来自用户的最真实的体验和观点。

文章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少数派仅对标题和排版略作修改。


为何是阅读器

大学毕业后,我告别了拥有海量藏书的图书馆,开始了漫长的阅读工具体验之旅。

起初,惯性思维让我从当当、京东等大平台买书来读。我喜欢撕掉新书塑封时的期待心情,也慢慢攒起来了自己的第一批库存。新书的开销几乎成为刚毕业的我除吃饭和租房外的第三大支出项。

后来,多抓鱼开始了他们的创业,我也成为了他们的最早一批用户。我在他们的小程序上养成了买二手书的习惯,也尝试着卖掉了一些看完的书。我喜欢这种循环与分享的理念,有时收到他人批注过的书页,时有共鸣,像是在和一名未曾谋面的老友会心一笑。

然而北漂不易,在这样试运行了快三年后,寸土寸金的租房空间已经难以下脚。再加上数次搬家几乎成了北漂的必修课,因此「纸质书」在我这里已经逐渐和「奢侈品」画了等号。我开始把目光转向电子书。

彼时「蜗牛阅读」早于「微信阅读」兴起,我用手机读完每天免费的一小时,眼睛已经感觉酸涩。后来我尝试了 iPad 版本,视觉的疲劳感依然没有好转。于是像每一个热爱阅读或者感觉自己热爱阅读的人一样,我下单了人生的第一台 Kindle,开始了我的阅读器泡面之旅。

Kindle 的小屏幕让我非常不适应。由于阅读惯性使然,为了尽可能获得和纸质书的一页近似的信息量,我需要把字体调整到很小,然而字体变小又让阅读本身变得吃力。加上 Kindle Unlimited 并不优质的资源和第三方网站的不稳定,我发现 Kindle 在我这里并没有代替纸质书的地位,反而是新鲜感过后,逐渐落入吃灰的境地。

再后来,得到 app 开始推出了电子书的业务,上线初期是 148元/年。我这个得到重度用户试用了这项新服务,把现阶段我读的书单搜索了一遍,发现已经可以覆盖到 90%,于是我立刻开通了一年会员年卡。不久之后,他们就推出了第一代的得到阅读器,我也立刻下单购买成为了得到阅读器的初代用户,到现在已经接近三年了。如今,这个阅读器已经完全取代了纸质书,成为我每日阅读的最佳介质。

2019年11月的得到阅读器购买记录

为何是得到阅读器

在讲我的个人体验之前,我们需要简单对这款三年前产品的参数做一个回顾:

这款阅读器已经停产了,现阶段近似的商品叫做得到阅读器 Pro,它拥有一块 7.8 英寸的电子墨水屏,重量为 242g,体积和 iPad mini 近似,重量则接近 iPhone 14 Pro Max。墨水屏,2800mAh 电池,这个配置让我能正常使用半个月充一次电。运行安卓系统,可以连接蓝牙,有扬声器,内置了讯飞输入法,可以语音记笔记。除了定制化的得到 app 之外,还可以下载一些第三方 app。从功能性层面来说,得到阅读器真的还不如一台千元机,但是这才是阅读器这个物种专注做好阅读这件事的体现。

得到阅读器官方宣传图

而至于为何选择得到阅读器,则要从阅读资源和阅读体验这两个角度来分别讲述了。

阅读资源

得到阅读器只是一个硬件,它背后依托的是得到电子书这个现今中文世界几乎最好的正版资源库(我封的,不同意就是你对)。

首先,购买会员之后,书库中的 5 万多本书就可以自由阅读。而这 5 万多本书都为得到编辑手工挑选出来,并跟各大出版社谈下来的电子书版权,本身已经经过了一轮筛选。

其次,电子书支持全文搜索与试读功能,任意一本书任何章节均可以试读 10%。因此即使不买电子书会员只当查资料之用,依然可以获得出色的白嫖体验。

然后,是得到专门请设计师定制了一款名为「得到今楷」的字体,不管是手机上还是阅读器上都是同款字体。和我们习以为常的楷体比起来,这套字体更清爽,适合沉浸式的阅读。这种字体初看并不能感受到有多大不同,但是当你在阅读器读习惯以后,再使用别的阅读类 app 就感觉曾经沧海回不去了。

「得到今楷」字体样例

最后,是年卡的价格,我购买的时候是 148元/年,如今已经涨价到了 199元/年。我趁着涨价前直接一次性充了 20 年的会员,感觉下面很长一段日子都不需要发愁阅读的资源问题了。

我已经购买了得到电子书 20 年的会员年卡

阅读体验

首先,整个阅读器的正面只有一个实体 home 按键,按一下就可以开始阅读,且无需联网,直接就是你上次阅读的位置。从用户体验的视角,这种产品设计真的是已经把所有阻碍阅读的事情都砍掉了。你不需要人脸识别、打开 app、搜索书架、找到书签等繁琐步骤,你要做的就是点亮屏幕,然后开始阅读,和纸质书打开就能读的感觉很像。

得到阅读器官方宣传图

其次,和 Kindle 比起来,这个阅读器的屏幕足够大。也就意味着即使你把字体调整到比手机字体的两倍大小,这一页依然可以显示出足够多的信息量,接近于一本纸质书的感觉。纸质书的忠实用户转换的难度相对小了一些。

纸质书与阅读器实拍,李鹿《时过子夜灯犹明》

然后,笔记功能很好用,长按住需要划线的部分,加上讯飞输入法的一波语音输入,就可以直接完成,继续下一部分阅读。你的这条笔记除了自己看,还可以选择顺手发布到得到 app 的知识城邦(类似于朋友圈),被更多的书友看见。

笔记展示,李鹿《时过子夜灯犹明》

最后,是与得到 app 的「每日阅读计划」功能做的联动。我给自己定的计划就是每天读书 10 分钟,每天早上我都会收到提醒。打开阅读器读上 10 分钟这个目标真的不难,但是这 10 分钟会让我放下手机,走入书的世界,不知不觉半小时一小时就过去了。有些时候,最难的部分其实只是开始。

得到 app 每日阅读计划界面

得到阅读器如何改变了我

阅读器 VS 手机

由于得到阅读器和 iPad mini 一般大小,所以我几乎是随身携带。夏天会和电脑一起放在书包的夹层,冬天会和手机一起放在大衣口袋。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打工人早已明白,手机是我们身上的器官,是我们每天无所事事的几百个片刻下意识拿起来刷两下的东西。而这个阅读器给我的改变是,我开始努力培养一种手机与阅读器的条件反射。我刻意把它们放在一起,每次下意识想刷手机的时候,我会摁亮阅读器读上一页。我承认这样的条件反射我用了很久才做到,但我也欣喜地看着这三年,我的 iPhone 屏幕使用时间从每日接近 7 个小时下降到如今的 4 个小时。

阅读器 VS 纸质书

大学毕业之前我一直是纸质书的拥趸,绝对不会想到现在的我竟然会把所有的阅读都转移到电子介质上。如今工作多年,居住条件也相对宽敞了一些,但我早已经放弃了对于纸质书的执念。我知道如果按照我的阅读速度(一年约 100 本),家里可能需要一间巨大的书房,且可以随时移动,而这件事情只有电纸书可以做到。我也在商业顾问刘润那里听到了类似于「现代人还在读纸书是一种考古行为」的观点。我不是什么纸质书原教旨主义者,我也不想捍卫什么「油墨香」。读书本来就是一个培养与抒发好奇心的过程,如果你连这件事本身都一成不变,又如何对得起你的好奇心呢?

如今的我还是会购买纸质书,在扉页上写下我的祝福,在亲友生日或有纪念性的日子当面送上。这是我现阶段给予纸质书的最好归宿。

阅读器 VS 独处

古人说「三日不读书,觉面目可憎」。我体会过多次 B 站视频首页推荐越刷越焦虑的时刻,也经常读完朋友圈更新收完蚂蚁森林能量领完淘金币后不知所措。其实现代人很多时候都在跟自己相处,只不过你可以决定你面前的到底是哪块屏幕。

有了 Apple Watch 后,处于探索新功能的好奇,我会时不时测量一下自己的心率。刷手机的时候 80-90 次每分钟,有时候激动了甚至能上 100 次,而我阅读的时候,会一直在 60-70 次每分钟徘徊。仅从数据维度来看,阅读在我这里的效果相当于正念冥想了。

阅读器 VS 划算男孩

得到阅读器三分钟不动屏幕就会自动变成屏保模式,墨水屏在这个状态下不费电,阅读器也就变成了一个桌面摆件。而这个桌面摆件,时常会吸引到好奇的人前来询问。

阅读器屏保示意图

上周的某一天,有个不知道哪个部门的大哥路过我的工位,没有任何寒暄指着阅读器直接问了我一串问题:

「多少钱?为什么这么贵?为什么不去拼夕夕?为什么不买二手?……」

「读书还要买会员?可以跟他拼单吗?为什么不用微信读书?为什么不找盗版资源?……」

「会吃灰吗?有手机玩了为什么还能读进去?为什么他自己经常读10页书就放弃了?……」

我逐个回答了大哥的问题,就也成了这篇文章的缘起。

我不是一个划算男孩。在运动上我就是配齐了一系列装备才开始行动的。读书亦是如此,我并不想费心思在省钱却花费大量时间上。

我是一个好内容的支持者,我知道只有越来越多像我这样的人在努力付费,好的内容创作者才能持续产出好内容。

我不想当一个纯理性的人,我的世界里面不只是有 ROI(Return on investment,可通俗理解为投入产出比)和社会达尔文主义,还有同理心与诗意的远方。

也因此,我认真使用了得到阅读器三年,与三百多本书相遇和陪伴,给每一本书在豆瓣写了评价,而不是止步于每一本的前 10 页。

写这篇文稿时,我的豆瓣截图

Reading is the discount ticket to everywhere,书是生活,与每一个读到这里的你共勉。

> 下载 少数派 2.0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解锁全新阅读体验 📰 

> 实用、好用的 正版软件,少数派为你呈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