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系列的文章,是笔者和朋友在30天自驾环游中国西线时候所发生的故事。希望你能从我们的故事中获得一些有用的信息。也希望这些旅途中的见闻和思考能带动各位观众和读者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旅途中的故事。

本期我们讲述了2021年1月24日,我们离开西藏前往青海格尔木的所见所闻。当天我们穿越了整个可可西里地区,在这里我们深刻地理解了地理中冻土层的危害,进而明白了修建青藏公路和青藏铁路的不易。在后半程的路程里,我们还看到了一些野生动物,中间还弄清楚了藏羚羊和藏原羚的特征和区分。当天的路程比较顺利,我们也在深夜抵达了青海格尔木市,西藏篇章也正式落下帷幕。

本系列在B站上也做了视频,如果大家喜欢影音接收信息的话,可以移步到B站观看我们的视频栏目,如果你是偏好文字的读者,在这里你也可以获取我们的节目内容,这里也可以看成是对视频做的一种笔记。

B站我们分成了两个版本,如果喜欢看真实记录不想浪费时间的,可以收看我们的【纪实版】,如果想要听故事,了解旅行过程中的有意思见闻,可以收看我们的【谈话版】。

本篇在B站的【纪实版】视频包含了上一期的内容,在这里两期合成了一期,内容就比较丰富了,地址是:

 

【谈话版】的地址是:

 

本文采取核心内容+感性叙述的方式来展现,文章的前半部分主要分享核心的信息点给大家,文章的后半部分主要从我个人的视角来叙述内容和过程,感性部分比较多。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偏好,来选择阅读到哪里。

当日计划

2021年1月24日早上,我们在那曲市醒来之后,就开始制定当天的行程计划。其实当天的行程目标在前一天的晚上就已经定下了——前往青海格尔木市,只不过我们在当天早上的时候又讨论了一下意外的预案,毕竟我们总是会有意外发生。

从那曲市到格尔木市,全部行程有 850 公里,开车大概需要14个小时,当天起来的时候是6点多,准备一下大概会在10点左右出行,如果顺利的话,那么抵达格尔木市应该会是当天夜里凌晨之后;如果不顺利的话,很有可能会在凌晨四点抵达。好在我们当时有三个人,可以轮着开车,这样一来我们就能保证当天可以不间断地行驶,不至于开一会儿歇一会儿。

但是这条青藏公路还有一个潜在隐患,那就是危险,面对这种问题我们也不得不考虑突发状况,于是我们计划如下:

  1. 当天以抵达格尔木为优先目标,不在其他地方多逗留。
  2. 当天如果看到野生动物就下来拍摄,如果没有就不拍摄。
  3. 提前了解救援电话,如果在中途遭受野生动物的攻击,我们需要在第一时间向当地发出求救。
  4. 坚决不能远离国道,所有的活动都要在国道上进行,以免遭遇野生动物的攻击。
  5. 如果当天真的无法赶到格尔木,那么需要在服务站里过夜,第二天再早点出发前往格尔木,抵达格尔木之后只做简单补给,不做多余停留。

这个赶路的计划我们商量之后一直通过,于是我们当天也就按照这个制订好的计划开始执行了。

当日的基本路线

青藏公路

当天我们前往格尔木,走的是著名的青藏公路,它是连接青海和西藏的主干道路线。整条公路是建立在季节性的冻土层上,所以这条公路有以下一些特征:

  1. 由于受到季节性的冻土层影响,青海的路面上会出现【冬季膨胀】【夏季融沉】的状况,再加上受热不均匀,这就会让青海的大地上出现不规律的凸起和下沉,正片地貌呈现出波浪形。
  2. 公路受上面冻土层的特性影响,经常会发生断裂和变形,公路断裂就会塞车,或者无法通行。而且公路变形会让行驶非常危险,因为公路的扭曲起伏在视觉上看起来不明显,而汽车行驶的时候却能受到明显的影响,如果开的很快,要么在起伏的时候被地面蹭到地盘,破坏车体;要么就会变成空中飞车,车辆会在行驶中滞空,猛然下降之后会受力不均匀,从而令车辆失控发生车祸。因此,在遇到变形路段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慢速行驶,千万不可过快。
  3. 尽可能地要走在国道上,即便是国道断裂损毁,也不要从一旁绕行,因为冻土层的原因,车辆很有可能会陷入到软泥中从而造成陷车。现在青海的青藏公路维修的速度很快,一般出现问题,维修队都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进行维修并且组织交通,所以大家遇到路面断裂,不要盲目绕路,安心等待道路维修即可。
  4. 青藏公路偶尔也会出现沙尘暴天气,大家如果决定走青藏线来往青海和西藏,要注意好车辆的防沙以及个人的防尘防沙装备。

青藏公路上需要注意的点差不多也就这么多,大家如果以后走这条线路的时候,可以多观察,尤其是观察前方车辆。前方车辆是很好的参考量,如果你发现它在你眼前像是弹簧一样,上上下下,那就证明前方是波浪路段,开车的时候就要减速慢行。

冻土层的简易说明
被冻土层扭曲成波浪型的路面

低温热棒

为了应对冻土层的恶劣问题,我们国家在建设青藏铁路的时候开发了冻土层的神器——【低温热棒】。它的设计原理是:把土壤中的热量通过热棒吸上来,然后利用自然风把热量带走,从而稳定冻土层的温度,进而稳定冻土层的冻土状态,让它不会产生季节性的流体力学特性,即【冬季膨胀】【夏季融沉】所带来的流体力学,这样一来就能保护基础设施的路面。

青藏铁路正是通过这种方法完成了路面的稳定性,从而让青海和西藏之间可以通火车。后来这种技术也被应用在了青藏公路上,如果大家行驶在青藏公路上,就会发现两旁时不时地就会冒出来很多黑色的棒子,高高的,很密集,这些黑棒就是【低温热棒】。遇到有热棒的路段基本上都可以放心开,有热棒的路段基本上都是平稳的,没有热棒的路段,大家就要像我上面所说的那样,仔细甄别路况,千万不要开得太快。

路上的低温热棒,有热棒的路很平整
低温热棒的工作原理

可可西西里

可可西里地区是我们当天前往格尔木市的必经之路,对于可可西里的资料信息,网上现在也是面面俱到,我们在这里只介绍其中的几个部分。

可可西里地区

可可西里地区实际上是非常广袤的,它包含了西藏的北部地区,新疆的东南地区,以及大部分的青海地区。地理上的划分是按照【可可西里山脉】周边的地理位置进行划分的,基本上都划分在可可西里山脉周边的三个盆地上:西藏的羊湖盆地、新疆库木库勒盆地、青海的可可西里盆地,其中青海的可可西里盆地是整个可可西里地区的核心地带,这里分布着最多的野生动物群。

当时划分这些地方的依据主要是按照野生动物的分布和栖息地来作为参考的,我们不难发现,野生动物的生活都集中在这些高海拔地区的盆地,这其中也有一部分的地理知识:

  1. 高原盆地,可以聚热聚湿,提供了野生动物必要的生存环境。
  2. 盆地地区,山脉阻挡,尤其是高原地区的山脉阻挡更为严酷,这就为盆地内提供了非常稳定的生态环境,隔绝了其他地方的物种进入,稳定了区域内的食物链结构。
  3. 封闭的环境、适当的生存条件,这两个因素让这里的动物充满了原生态的野性,因为没有逃跑的范围,只能在有限的范围里竞争生存,所以这里也充满了危险。
  4. 基于上述条件,这里的生态稳定的同时也意味着它的脆弱,一旦有一个种群灭绝,那么就会极大地破坏整个地区的生物链结构,所以,保护可可西里地区的生态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上面这些地理知识,我们其实想要告诉大家两件事情,来这里旅行要保护环境,不要破坏这里的生态;其次,不要介入野生动物区域,人类在这里也是食物链的一环。请大家务必谨记这两点,出发前往可可西里前,多看一些可可西里的新闻和报道,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和保护环境的自觉意识。

藏羚羊与藏原羚

我们当天在穿越可可西里地区的时候,遇到了长得像藏羚羊的藏原羚。这两个物种长得很接近,网络上很多人都分不清楚两者的区别,很多博主或者是帖子都会把藏原羚错认为是藏羚羊,即便是很多大型门户网站也会标记错误,这就更不必说那些普通的旅行者,标记错的数不胜数。

这里有一个区分的方法,那就是看屁股,不论是雌性还是雄性,藏原羚的屁股是白色爱心型的❤️,很可爱。而藏羚羊却没有这种可爱的屁股。

这里我挑选了几张图,大家可以仔细对比一下,公的藏羚羊和藏原羚比较好区分,不仅屁股不同,而且羊角也不同。公的藏羚羊的羊角是又细又长,而公的藏原羚的羊角就很短。

原图来自于网络
原图来自于网络
原图来自于网络

母的藏羚羊和藏原羚比较容易分不清楚,它们真的长得很像,唯一能区分的也只有屁股,爱心型的屁股是区分它们的唯一标志。

原图来自于网络

可可西里的危险

尽管可可可西里地区有着像藏羚羊、藏原羚这样的可爱野生动物,但是这里也不乏一些飞禽猛兽,毕竟这里是原生态的野生动物栖息地。我在开车的时候遇到了一只特别大的老鹰,两臂展翅能有几米长,尤其是当时它的正下方有一辆面包车作参考物,我看到两者之间的对比,感觉这只老鹰大的不真实,更像是我们在小说里看到的大鹏鸟的形象,真后悔当时没有拿起手机拍下来。在夜晚行驶的时候,我们还遇到了几只疯狂的狼狗,叫的声音像是狗,但是凶狠的程度丝毫不逊于豺狼虎豹,它们毫无畏惧钢铁车辆,追着车一路狂吠。

除了这些亲身见闻之外,每年的新闻里都有很多可可西里的惊悚报道,比如有人在野生动物区里露营被狼群攻击;有人在高反的状态下去野生动物区域探险,结果被野兔吓倒,呼吸不上来而休克晕倒;有人开车进入野生动物区,车辆被陷,然后遭到成群食肉动物的攻击等等。

因此,当地政府为了大家的安全而规定:行驶在青藏公路的车辆没有当地审批不得私自下青藏公路。这里我们也总结了一些可可西里地区需要注意的要素:

  1. 提前准备好救援电话,不要等到突发危险的时候才拿出手机查资料。
  2. 永远不要远离国道,国道就是生命线,大多数野生动物知道国道对它们而言会比较危险,所以它们会远离国道进行生活。一旦有人从国道上下来,野生动物就会视你为动物,大家优胜劣汰了。
  3. 遇到堵车和道路损毁,要学会耐心等待,等待施工队指挥通行,依旧不要下国道自己走。
  4. 夜间行驶可可西里要留神,如果需要休息,一定要去服务区。
  5. 时刻准备好供氧设备,高反的时候及时吸氧,一旦遇到突发状况或者是野生动物,人受到惊吓后会迅速消耗掉血液里的氧气,从而导致呼吸困难甚至是休克。
  6. 开车一定要小心波浪路段,切莫开快车,以免造成车辆失控,从而导致意外发生。
  7. 奔跑逃命在高原地区无非是自杀行为,这里运动激烈话,人会迅速消耗掉血液里的氧气,从而当场休克。

总之,可可里有自己神秘美丽的一面,也有危险诡秘的一面,大家来到这里也要对自然界抱有敬畏之心,在野生动物生活区里,人类在没有装备的情况下,可能就是这个食物链里的底层,逃命的手段或许都不如一只兔子。

总结

当天我们夜以继日地开车,终于在2021年1月24日,夜里11点左右抵达了青海格尔木市,当天的行程十分顺利,也庆幸当时没有发生任何的意外。当天穿越可可西西里地区,我们看到了藏原羚,但是没有看到藏羚羊,不过后面我们还遇到了一只野狐狸,再后面开车的时候又遇到了超大号的老鹰,夜间行驶的时候遇到了酷似狼狗的野生群体,疯狂追赶我们。一路上看尽两边风光,轻松自得,最后有惊无险地抵达了格尔木。

下一期我们将会讲述第二天我们在格尔木前往敦煌的所见所闻,中间还遇到了酷似塞尔达温泉的场景,与此同时也看到了新的野生动物群体,我们会尽快去更新这个系列的内容,那么我们就17期的时候,再见~

感性随笔

2021年1月24日,早上,我们在那曲市醒来,商量好当天的出行计划之后,我们就开始收拾行李准备出发,在内心里也默默祷告,希望当天不要再出现什么意外,我们也不想使用备用的计划。

不过,当天我们还要面临另一件事情,那就是核酸检测更新,距离上一次做核酸还是在梅里。整个2020年和2021年初的时候,核酸检测还是7天内的核酸检测即可,现在2022年年中,基本山是天天核酸或者是3天一核酸,核酸已经成为了的日常活动。这么对比下来,不免然我好奇了起来,难道是我们的防范意识薄弱了吗?明明那个时候疫情还是刚开始的第一年,大家的防范意识还很强,各地都没有什么太严重的情况;倒是现在,时不时地就会有地方突然爆发,不得已才让核酸检测成为了日常。也许并没有长久的坚持,时间会让人们不自觉地出现无可避免的弱点和漏洞,尽管如此,现在的我们还是要加强自己的防范意识,对自己负责,对别人负责,不论到哪里都要遵守当地的防疫政策,不制造麻烦,我们也真心期待不用做核酸的那一天到来。

当时在那曲市,我们并没有找到免费的核酸检测点,所以我们去了就近的医院进行检查,费用相当昂贵,160块一个人。而且当时在那家医院里的核酸检测竟然是鼻试,我们是第一次做这种捅鼻子的核酸服务,被捅的那一刻就仿佛被捅入了灵魂深处,整个人酸爽无比,还有一种飘飘然的感觉。经过这一次的鼻试,我们也决定以后做核酸检测一定要问清楚捅哪里,鼻试过于刺激,不是我们能够接受的。

用心的汉堡

在经历过了酸爽的核酸检测之后,我们便开始准备去吃个早餐。这一次 Max 和“不可”强烈要求去吃汉堡,Max 经历过拉萨的牛肉干事件之后,深刻地体会到了水土不服的生不如死,再也不愿意吃藏餐了,他特别认可我的饮食理论,以安全稳定为主。而“不可”也是在见识到了这种厉害之后,深刻地反省了自己,并且庆幸自己当时没有挂彩。所以这一次也不再侥幸,于是也决定用最稳妥的饮食方案,吃快餐汉堡和高温油炸的东西,避免像之前的 Max 一样,上吐下泻。

决定了饮食方案后,Max 自告奋勇地去买早餐了,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的时间他才回到车里。他拎着一大包的汉堡和可乐,特别激动地告诉我们:“快吃!!这个汉堡特别好吃,有料理的灵魂!!”看着他神神叨叨的样子,我将信将疑地接过了这包汉堡,吃下去的那一刻,我瞬间领会了 Max 想要表达的意思。

这个汉堡太特别了,中间的牛肉,就像是牛排一样,外面焦酥可口,里面饱满多汁;两旁的蔬菜非常新鲜,爽脆中能体会到蔬菜的甜;而西红柿就更讲究了,用的是西红柿最中间那层,番茄的酱汁丰富到位,微酸的口感中和了油腻。整个汉堡吃下来,我直呼神奇,完全不像是供应链的产品,于是我打开了汉堡,发现里面的牛肉是货真价实的牛肉,它确实是煎出来的牛排,不是我们平时在肯德基和麦当劳里吃的那种复合牛肉饼。当时“不可”也是吃到一脸感动,然后开始用宗教学来分析为什么会做的如此好吃,他说这个厨师肯定是被佛法感化从而活在当下,用心做好自己的事情,这对他来讲就是一种在人世间的修行。

我没有想这么多形而上的东西,只是感觉到了厨师的用心,不拘泥于标准化的流程做事情,而是用厨师精神,用心地将这份汉堡做到了精彩。吃完之后,我们又去买了一大包的汉堡、可乐和薯条,想着这么用心的食物必须多备一点,当天在车里赶路就不用吃零食了。在准备完这些东西之后,我们就出发上路了。

再遇磕长头

走在出西藏的路上,一路上的地貌特征和前一天相比,又不一样了。这里更有一种西北风格的荒凉感,一望无际的都是黄土,有的路段甚至看不到什么山丘。有时候狂风一吹,又是一阵短暂的扬沙天气,不知道的还真以为我们是荒茫的大西北。

即便是如此恶劣的环境下,仍然有磕长头的孤勇行者,我们在行驶中,远远就看到了那位行者在寒风中朝着我们来的方向跪拜磕头,那个方向其实就是他通往拉萨布达拉宫的方向。在前一天的夜晚,我们同样看到了三个藏族小姑娘在夜间前行磕长头,为了表达对她们的敬意,我们塞给她们了很多的物资。当时的我们其实稍微欠考虑了,因为她们几个姑娘本身已经负载了很多的物资了,再给她们物资实际上是加重了她们前行的负担,而当时的我们已经抛出了我们的善意,面对我们的好意,她们接受也不是,不接受也不是,其实那个时候我也感觉到了她们的两难,不过她们还是接受下了我们的心意让我们不至于尴尬。所以,为了不让我们的好意给别人造成负担,于是这一次我决定先询问一下这位行者要不要帮助,然后再来帮助,免得让他们过度负重。

这一次,我们把车缓慢地开到那位行者旁边,询问他需要不需要物资帮助,我们这边有一些物资可以给予他。他听清清楚了我们的来意之后,表示需要一些物资,然后我们就把早上买的一些汉堡、水、零食等等一些东西,打包了一份给了他,他也简单对我们表示了感谢就相互告别了,一切都显得非常简单。这一次也让“不可”感受到了自然随和的纯粹感,他告诉我说,这是我们这趟旅行里最成功的一次馈赠礼了。我自己也不置可否,只是觉得自己学会了如何更好地帮助到别人,我想我以后也会做的更好。

我们遇到的磕长头的行者

冻土层的影响

在和磕长头的行者分开之后,没过多久我们就走出了西藏,正式踏入了青海境内。青海的地貌特征基本上和西藏是一样的,一望无际茫茫无边,尽管如此,“不可”和Max都非常开心。他们早就听过了无数遍的可可西里的大名,现在如今我们正行驶在这片大地上,他俩的心情可想而知,就好像是粉丝见明星一般,激动的心、颤抖的手,满含深情的眼睛注视着周边的一切。

我们正式离开西藏
青海的地貌特征

不过想要遇到可可西里美丽的动物传说,当时还是要走挺久才能实现的,并不是走进青海就能看到。而在路过第一个服务区上厕所的时候,我却被这里的厕所吓了一跳,因为这里是旱厕,如果你是第一次听说旱厕,请你务必不要在吃饭的时候查找这个信息,否则画面会过于美丽。所以对于我们这些长久不接触旱厕的人来讲,突然间再次回归使用就很难接受了,于是我们决定去下一个服务区再上厕所。然而,当我们来到第二个服务区的时候,发现这里依旧是旱厕,我们几个人当时就绝望了。

至于为什么步入青海之后都是旱厕,我们几个人开始了激烈的讨论。“不可”和Max的观点都不是很靠谱,他们认为这种情况是因为没钱,物资困难,人工不足的原因导致的,这些观点很难说服我,因为西藏的环境和这里差不多,为什么西藏都是水厕,而这里做不了水厕呢?所以我不认可,不过在最后我想到了一个关键词:冻土层。

我的地理成绩在高中时期还是比较出色的,那会儿我就记得,老师在讲到青海和西藏的时候特意提到过冻土层对于基础设施的危害很大,当时老师教过的关键词是【冬季膨胀】【夏季融沉】,也就是说,冻土层的土地在冬季的时候会像冰一样膨胀体积,夏季的时候像雪糕一样融化变软造成地面下沉。当时并不理解这种现象为什么会对基础设施造成危害,直到我们来到这里的时候才明白。就拿当时遇到的旱厕来说,如果这里使用管道排污,那么埋在地里的管道就会受到上面冻土层的特性影响,被不均匀的流体力学所破坏。那个时候,水厕也会变旱厕,因此,在冻土层的影响下是没有办法做水厕,只能做旱厕来服务大众。

冻土层影响管道埋设
冻土层扭曲破坏管道

我将原理解释了一遍给他们听,Max 一下子就明白了,而“不可”起初不认可这个说法,但是后面想了半天也就慢慢理解了。我们释怀了这个问题之后,也就毫无顾忌地入乡随俗,上了旱厕,除了比较冻屁股之外,一切都还好。如果大家日后来到这里,请不要惊讶,做好心理建设一切都不是问题。

不过冻土层的影响还不单单只是影响厕所这么简单,它依旧对现在的基础建设产生着影响,有时候甚至是破坏基础建设。后面我们在行驶的时候,发现平坦的路面开始变得不平坦,起起伏伏,有高有低。我们行驶在这样的路面上就仿佛是在坐过山车一样,刺激中伴随着欢快,起初不觉得有什么,还感觉颇为有趣。直到遇到那个高低幅度特地大的路面的时候,我们的车子直接悬在了空中一秒,然后猛的砸到了地面上。由于地面也是崎岖不平的,下降接触到地面的那一瞬间车辆突然失控,我们差点把车开出路面,好在我最后反应迅速,死死抓住方向盘才把方向扶正,否则在当时我们很可能会翻车。

这种波浪形的路面对于各种车辆来说都非常危险,它的形成原因也和冻土层息息相关,我在上面的核心内容里也重点说明了这一部分。为了解决这个隐患,现在青藏公路开始逐步使用【低温热棒】来消除这种隐患,所以我们后面走在一些路面的时候会发现两边有很多黑色长长的棒子插在道路的两边。起初看到这些,我们三个人都很好奇,“不可”说这是栅栏,防止车辆撞出去,Max 说这是避雷针,我则是查询了相关信息,结合了冻土层才理解其中的原理,上面的核心内容里我特意解释了原理,大家也可以查看我的B站视频,里面的动画也生动表达了这些低温热棒的工作原理。

不过这些热棒只是其中的某些高危路段才会出现,在一些冻土层影响不是那么明显的地方就没有这些高科技来保护路面了,路面上还是会出现一定的扭曲变化,只是幅度不大而已。后来我们为了能够开的又好又快,提前预判路面信息,于是我们决定找一辆车来跟车,通过跟车来解决我们所遇到的困境。

就在这个时候,“不可”发现我们前面的那辆外地车牌的车开得特别丝滑,说可以跟着那辆外地牌的车跑。起初我差点被“不可”逗笑了,心想,外地车怎么可能开得过本地车?别人跟车都是跟的本地车牌的车,哪有人会跟外地车牌的车?但是,我万万没有想到,这辆外地车牌的车超越了我的认知,它开得极其流畅,不仅能够提前预判前方路况减速,还能在路况比较好的时候把速度提高,飞奔行驶,这种情形让我这位老司机都不得不感叹对方的车技是如此了得。

究竟是什么样的人能够把一辆外地车开成老本地车的水准呢?怀着这个好奇,我们去拦了一下对方,然后发现对方是一位40多岁的大哥,简单交流了一下,我们向大哥表示,我们不熟悉这里的路况,所以看到大哥车技如此了得,想要跟着大哥走一段路,大哥则表示没有问题,让我们可以跟着他跑。在当时交流的过程里我们才知道,这位车技优秀的大哥是在西藏扎根工作的北京人,当天是开车回北京准备过年。我们在知道这层信息之后也明白了人家为啥开得这么好,毕竟是地地道道的本地工作者,常年开车穿行来往于西藏和北京,自然是熟悉这里的路况。与此同时也对这位支援边疆建设的大哥肃然起敬,能从北京这个别人挤破脑袋也很难扎根的地方走出来,跑到距离家乡那么远的地方常年工作,这种精神是目前很多人都不具备的奉献精神,如果哪一天我们大多数人都具备这种精神的时候,我想这也将是我们国家在精神层面上的不可抵挡的时候。

偶遇野生动物

有了带头大哥的领路,我们当天下午开得很顺利,有什么路段需要加速、需要减速只需要看前方的车辆即可判断,我自己也轻松了很多。在开车的恍恍惚惚间,我们遇到了一群羊,当时的我还没有反应过来这群羊是什么,“不可”和Max就已经拿好了拍摄的装备,让我赶紧停下车来。

带头大哥帮我们预判
观察前方的车很容易判断路况

我停下车之后,他们两个人夺门而出,一个人悄咪咪地佝偻着背蹲在地上支起了三脚架,另一个人拿着手机在一顿横扫,两人一前一后、一蹲一站煞有介事地开始了拍摄。当时的我并不理解他们两个为什么如此激动,直到我看到这群羊群的正面的时候,我才发现,这是藏羚羊!!!紧接着,我也跳下了车加入到了拍摄小队里,看着那群可爱的小羊,我的脸上也漏出了慈母般的微笑。

认真拍摄的两人
可爱的蜜桃屁股
可爱的回眸一看

拍摄了好一会儿之后,我们就上车继续出发了,然后,我们才想起来带头大哥已经跑远了,我们应该是追不上了。为了不耽误大哥的行程,我便给他发了一条微信,告知我们在路边拍野生动物了,后面不用等我们了,让大哥先走,并且祝他一路顺风。大哥也回复了我们,也祝我们一路顺风,并且再三叮嘱我们不要下国道,我们表示了解,并且感谢他今天对我们的帮助。就这样,我们和大哥便分道扬镳了。

在后面行驶的时候,Max 非常开心,表示晚上回去要给自己的森林公安的父亲炫耀一下今天的见闻,并告知他自己拍摄到了他很想要亲眼看一看的藏羚羊。但是过了一会儿之后,“不可”突然告诉我们说,刚才拍摄的好像不是藏羚羊,应该是傻狍子,问他为什么,他也说不出个所以然。而 Max 则认为“不可”是在过度敏感,并且坚持相信刚才遇到的就是藏羚羊。出了这么一档子事情之后,我自然要介入了解一下了,然后我就把车子停靠在了一边,仔细观看了素材,一边观看一边从网络上找对应的新闻和素材,然后就发现了非常多矛盾的地方。

有的新闻和论坛里说我们拍摄到的那种羊是藏羚羊,而且配图还是一模一样的,但是有的资料里显示藏羚羊却不是我们拍摄的那种。一时之间,“不可”和Max也吵得有来有回,我自己也是一脸懵逼,发现网络上的资料出现了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不管是知乎、百度还是小红书,里面那些说自己拍摄到了藏羚羊的人,一半拍摄的是我们所拍的,另一半则是和我们拍的不一样的。我非常奇怪这个问题,于是我决定去青海和西藏的文化旅游局网站查询一下,官方专业的信息平台,应该是绝对靠谱的。

这不查不知道,一查我们就涨知识了,在这里我们终于弄懂了我们拍摄的小动物是什么,它叫做【藏原羚】,也是可可西里地区特有的野生动物,它确实和藏羚羊长得有一些相似,但是它们却是不一样的物种。而且官方网站里也特别说明,现在很多来这里旅游的人都会把藏原羚和藏羚羊搞混淆,然后便给我们指出了区分二者的根本办法——看屁股。藏原羚的屁股是桃心形的,白白的,很可爱,这种屁股是为了躲避捕食者,一旦捕食者出现,它们便可以扭着屁股奔跑,由于屁股是白色,白天的时候能够反射强烈的阳光从而晃瞎捕食者的视觉系统,为自己赢得宝贵的逃跑时间,战术手电属于是了。而藏羚羊的却没有这样的屁股,它的屁股有稍长一点的尾巴,却没有桃心型的白色绒毛,雄性藏羚羊很容易分辨,它的羊角又细又长,十分具有标志性,雌性藏羚羊没有那么明显的特征,区分它和藏原羚,主要是看屁股。

当时在官方网站上查找到这些信息之后,Max 很失落,因为我们已经确认了信息——拍摄到的是藏原羚,不是藏羚羊。当时拍摄的时候,我们还说这群羊的屁股真可爱,是爱心型的,怪不得引人爱怜。没想到这么明显的特征竟然成为了区分藏原羚和藏羚羊的关键。我在当时也明白了为什么从网上查资料会有那么多的信息不对称,原来大家也和我们一样,把两者搞混了。幸亏我们发现的早,不然这样傻傻地分享出去,又会再一次造成信息错误,我在这里也希望各位读者能够区分两者的区别,日后也能给他人做一番强有力的科普。

在后面的路程里,我们还看到了小狐狸,不过它太过于警惕,在我们靠近它的时候便已经偷偷摸摸地跑走了,我们只能从远处拍摄到它的剪影。而让我震惊的其实是这里的老鹰,在之后开车的路上,我在不经意间看到了一只硕大无比的老鹰,翅膀的臂展特别宽,大概有几米长,它的正下方是一辆标准尺寸的面包车,而老鹰的影子已经覆盖了整个面包车,仿佛下一秒就要俯冲下来把面包车叼去天上。不过,它只是绕着面包车旋转飞了几圈就走了,貌似它已经发现自己所追赶的东西并不是能吃的活物。而在那个时候我也猛然想起来,动物世界里描述的老鹰的视力也是十分夸张——自带云台的八倍镜。当时的我觉得这已经不属于老鹰的范畴了,哪里有这么巨大的鹰?这活脱脱就是大鹏啊!当时就心想,原来中国的祖先们没有骗人,中国确实有大鹏鸟,艺术创作果然是来自于生活啊。

野生小狐狸

再后面便没有遇到什么野生动物了,后面的路上都非常顺利。夜间开车的时候回想起下午的经历,我自己也理解了为什么大家都说可可可西里充满了神秘又充满了危险,也想起来之前看的纪录片里说的一个故事,一个穿越可可西里的人被一只兔子吓得昏厥休克,然后就这样死在了荒野中。这片大地上无奇不有,每一种生物都能给你带来惊喜,但是每一种生物也都是危险,这里是原始的动物世界,没有人类文明的规则约束,只有弱肉强食的生存规则,人类在这里也不过是食物链的一环,而且还是最底端的那一环。所以,各位读者,请仔细阅读上面核心内容里的危险警告内容,来这里之前也要多做攻略,我们都不希望自己去为可可西里的危险增添一份新闻,我也由衷地希望各位读者以后来到这里能顺利平安,守住国道线,守住安全线。

最后,我们于2021年1月24日,夜里11点多抵达格尔木市,比预计的时间早了2个小时。当天的旅行很顺利,并没有发生意外,这让我在当天格外地开心,对于接下来绕路前往新疆的方案也更加自信。当天的内容就到这里了,下一期我们将开始青海篇章,欢迎大家追更我们。

行程复盘图

生活是日常,旅行是调剂,希望大家都能够在自己的旅行中调剂自己,进而更热爱自己的生活。我们是“非走不可”,欢迎你们的能够点赞订阅和收藏,有时间的话也不妨支持一下我们的B站视频,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