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说双链是笔记软件,不如说他们是知识管理软件或思维工具。而这个认知上的错位便是导致目前双链饱受争议的原因之一。
双链是个伪概念?
双链笔记软件目前的争议不少,大家对其的批判也非常实际,可谓是针针见血:
- 双链的底层逻辑尚未普及,用户无所适从。链接有什么用?哪些应该链接?
- notion、语雀、印象笔记都能一定程度上双向链接各种文章。虽然稍微简化了一些,但好像也能用啊。
- 界面太“硬核”了,不优雅,不美观,基本没有办法给别人看。
- 没有办法共享和协作。
- 导出十分麻烦,有时候还要靠插件。
- 各种命令、快捷键、插件,学习成本高。
- 代码程度较高,没有代码基础的人被劝退。
- 知识图谱功能基本只是用来装逼,东西一多基本没法看。
可以发现,当我们以“笔记软件”的角度来看待双链,它和目前各种成熟的笔记软件相比差太多了。看着甚至像尚未完成就拿出来给人用的Alpha版本软件,非常粗糙,体验极差。
但是,如果我们换一个视角,以“知识管理软件”和“思维工具”的角度来看待双链,结果可能会完全不同。而我认为这才是双链的核心优势。
双链的核心优势——知识管理和思维辅助工具
1、信息颗粒度更细,便于细化和延展
个人认为,信息粒度是双链笔记最核心的优势。比起印象笔记以"篇"为单位、notion以“块”为单位,双链笔记是以“点”为单位。这就以为着,我们可以将大块的知识细化为一个个相对独立的知识点。同时,在细化的过程中,我们逐渐把各个知识点从原有的语境中解放(抽象)出来,进而形成能够在长时间的考验下保留下来的知识。这样,当日后遇到新的情景的时候,我们也能迅速知识结构,以支持新的目标。
具体而言,以roam research为例,在使用过程中,你任何时候都可以用 [[]] 来关联另一个概念或者页面,或用 (()) 来关联一个句子或一个块。
2、记录成本低
大部分双链笔记都是基于大纲笔记的,即整体的框架类似于bullet-list。这给记笔记的人一种暗示——你只用简单记一下要点,而不是要写一整篇文章。
双链笔记在记录的时候不需要考虑它应该放在哪个文件夹或项目之中。大部分双链软件都会根据日期生成一个每日笔记,你可以打开软件直接就开始写。它相当于一个缓冲区,让你先专注于把想要记录的东西完整地写出来,再在后面考虑如何进一步处理。一些情况下,你甚至不需要立马进行链接,它会帮你自动识别(后面会提到)。
3、便于检索
以往的检索,我只能通过关键词来搜索。但有时候,我只能记住该知识的大致概念,没有办法想起精准的关键词,这样检索起来就非常麻烦,有时候完全找不到。这种明明知道它在那里,但却找不到的感觉真的很难受。
而有了这种体系,我可以通过更接近于大脑的模式,即通过知识点之间的联想来进行间接检索,实现“曲线救国”。
例如,我很久之前记录了一个关于【知识的亲戚关系】的笔记。但我现在想不起来它的关键词是什么了,换各种关键词搜索都搜不到。但这时我依稀记得,想起来它的内容好像和知识能级有点关系,进而想到我可能会把它和【知识能级】关联起来。最终,通过先找到知识能级这个笔记,再将它作为跳板,我便间接的找到了这个知识以及它正确的表述。
4、更贴近于我们的思维的结构
双链笔记的核心在于每个知识点及各点之间的关联。这个结构某种程度上和我们思维的结构类似。目前也有很多人在尝试将笔记软件打造为自己的“第二大脑”。通过构建这种知识结构,可以让双链笔记软件形成我们知识处理中枢,即:从各种文章、书籍中进行导入知识,在双链笔记中处理和消化,最终将知识重新排列组合,串联成新的思路和表述,输出到生活中。
5、自动链接
双向链接虽然有很多优势,但它无法绕过的缺点就是会降低一定的效率。因为当我们在输入的过程中,还得停下来思考——哪些字词需要链接?
但双链笔记也尝试减少这方面的阻力。例如,常见的双链笔记都加入了【Unlinked References】的功能,它可以自动根据当前页面的标题,将没有连接的句子或页面显示出来,我们可以一键进行链接。
这样,我们大部分情况下,都可以先专注于当前的知识创作,不用无时无刻都想着怎么链接双链了。只用等到我们想看看有哪些链接的时候,再去统一链接就行了。
6、有助于联想,给你惊喜
知识的网络与社交网络类似,当朋友圈里两个看似不认识的人同时给一个人点赞,我们会惊讶于社交网络的神奇以及好奇他们两个的关联是什么?刚了解了其中的关联之后,我们会对两个人的关系会感觉更加亲近一些。
而双链笔记便能在知识网络层面实现这种效果。在链接列表或者链接星图中,当我们看到看似无关的两个知识都与另一个知识有关联时,这也会激发我们对两个知识之间关系的好奇感。通过这个契机来进行联想,可能会使我们惊喜地顿悟它们间的深层关系。我们会对两个知识都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而且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创意。
此外,还有一些附加的插件可以推送给你随机的内容,让一些你几乎遗忘的内容重新浮现在你眼前。
局限性
虽然说了这么多优点,但要实现这些优点,有一个大前提:笔记数量得达到一定程度。因为,它的本质是知识管理。就像理财一样,得先有了一定数量的“财”之后,我们才需要“理”,知识也一样。双链笔记的特点决定了只有在笔记特别多的情况下才会比一般的笔记软件更好用。
一般的笔记需要非常用心的管理,一旦管理不好,笔记也会遵循熵增原理,逐渐变得混乱不堪。直到一天它乱到我们根本无心也无法整理的时候,我们就放弃使用它了。如果只有10篇笔记,那么轻量便签笔记、树状层级笔记、双链笔记之间没有什么区别,甚至轻量化笔记会更好用;如果有100篇笔记,那么轻量化笔记就不太可用了,其他两个的优势逐渐体现出来,其中树状层级笔记会更好用;但如果有1000篇笔记,那么轻量化笔记和树状层级笔记会非常难用。而随着笔记数量的增加,笔记之间链接的数量可能呈几何级数增长。那个时候,双链笔记的强大之处才能真正展现出来。
在这个级别下,轻量化笔记可以说是垃圾场;树状层级笔记可以说是图书馆(前提是管理得好,不然也是垃圾场);而双链笔记则是我们的第二大脑。此时,各种知识间相互链接,形成一片知识网络,知识管理的作用才会慢慢体现,双链软件的知识广度、检索速度、创造力等方面的表现才会有质的飞跃。
写在最后
不可否认,双链笔记软件能有现在的讨论度,确实是有很多的营销炒作成分在里面的。但目前,我个人认为实际上我们大部分人对笔记的需求还远没有那么大,不足以支撑这样庞大的市场。而笔记软件(或者说知识管理软件)究竟应该提供什么样的功能,也还没有定论。
换句话说,行业还在发展,软件还不成熟。现在各种笔记软件混战,谁胜谁负还不好说。甚至说不定,真正的胜者还没出生呢。
所以,我认为在这个刚刚开始的阶段,没有必要过度纠结于用哪个笔记软件,更重要的是先选一个立马开始写。软件终究只是一种形式,而笔记本身才是核心。而且,当笔记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后,你的思维方式和笔记的知识结构也逐渐固定,对笔记的特定的需求也就清晰了。这时候根据这些再来选择对应的笔记软件,就非常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