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生极简的想法是来源于自身生活的无序,很多时候不知道想要什么,而且会浪费很多时间在无意义的事情上。

背景

我从小就不是一个爱囤东西的人,也许跟小时候便是住宿制学校有关,随时准备着搬来搬去,自认为可以称得上天生的极简主义者。所以后来对于极简的接受度很高,但我为什么非要去了解极简主义呢?

信息时代很大程度上可以称之为「帮凶」,社交媒体的发展使我们对于新闻(news)的摄入越来越简单,传统媒体的没落也在昭示着新兴媒体对我们的影响,这种即时性的新闻或者碎片化阅读会使我们陷入到信息壁垒中去,随着算法和大数据的发展,一方面我们的思维能力被限制住,另一方面也在使我们变得更加焦虑,所谓的新闻和短视频使我们欲罢不能,希望能得到更多的信息,却不能得知信息的正确性,时间浪费了很多,最终又一无所获。

最早接触到极简主义(Minimalism)是2015年,在豆瓣的一个「极简主义」的小组里,其后便开始搜罗很多相关的书和剧来看,包括最富盛名的「我的家里空无一物」,还有山下英子的「断舍离」,以及向 Matt D'Avella 等优秀的践行者学习。由此开始践行一些表象的东西,包括扔东西、买衣服只买纯色、减少物品的拥有量和购买欲(省钱),想从物质的「匮乏」中寻求精神的宁静。

瓦尔登湖(湖南文艺版)【下载在线阅读书评】
《瓦尔登湖》

后续学习西方哲学史,了解到大名鼎鼎的「奥卡姆剃刀1」,「如无必要,勿增实体」成为当时自己所尊奉的信条。再到后来,重读「瓦尔登湖」,才明白那种心灵的力量才是必需品,算是开始形成一种改观。

了解极简主义

极简主义(英语:Minimalism),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60年代所兴起的一个艺术派系,又可称为“Minimal Art”,作为对抽象表现主义的反动而走向极致,以最原初的物自身或形式展示于观者面前为表现方式,意图消弥作者藉著作品对观者意识的压迫性,极少化作品作为文本或符号形式出现时的暴力感,开放作品自身在艺术概念上的意像空间,让观者自主参与对作品的建构,最终成为作品在不特定限制下的作者。

维基对于极简主义的解读是从艺术流派的角度出发的,但一个流行词的产生,最终仍会回归成一个哲学命题,在我们具体进入说明之前,我想谈一谈极简的另一面——囤积。

最近在看「城市发展史」,人类社会发展到现在,物质的充足带动生产力的提升并促使着社会进步,在这个过程中分工也得到进一步明确,社会整体的发展也都向着这个目标前进。当人们攒足生活所需的物资时,剩余价值将原本匮乏的生存环境慢慢打造成一座城,并用这种「包围」带来更多的安全感。

人们需要更多的物资来充盈自己,使自己更加强大。以免遭受自然的侵害或减轻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但随着人类社会逐渐走向更深的物质狂潮中去的时候,尤其是在工业革命后,人们开始不需要为物质的充盈与否担心,但那种与生俱来的对物质的渴求使得出现很多的囤积。

而且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人民居住面积被压缩,以作者家乡举例,最常见的民房是「一堂一院两耳房」2,在农村拥有足够的囤积空间反而不显拥挤,城镇则相反,几口之家被限定在百平米的房子里,活动空间和物品的堆叠成为一个两难的选择题。

城市的发展让很多居住在城市里的人开始产生反思,极简作为一种潮流慢慢进入更多人的视野中来。同时来看,物质的充裕带来的是「马斯洛需求理论」中的最底层的部分,精神的空虚仍待解决,精神的空虚让很多人开始反思,是否我们真正需要那么多物品来支撑我们的生活,除物质外,心灵的空虚又应该由什么来填充。

查看源图像
马斯洛需求理论

极简 or 囤积

物质的缺与盈是人所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人在盈的状态下去以一种缺的方式去弥补过盈的空虚感,需要面对一些挑战。正如最开始以丢东西的方式去找寻秩序感一样,那是比较浅显的层面,虽然我拥有的物品变少了,但生活的无序感以及我随意乱放的物品都会让我丢失掉原本的初心,形式上的极简只是减少了我拥有的物品,心中繁杂的思绪并没有减轻。

这种矛盾是更深层次的,但囤积并不意味着无序。

有很多收藏爱好者又或是喜欢囤积的人,他们的生活是井然有序的,也不会因为物品的繁杂而导致他们生活变得混乱。

老上海復古傢俱擺設收藏室圖片素材-JPG圖片尺寸3088 × 2056px-高清圖案501230583-zh.lovepik.com
收藏的有序感

所以说,选择极简只是选择了这种生活方式,并没有优劣之分,重要的是你能掌控你的生活。

极简是有节制的极简,极简是一种手段,它的出发点却是各不相同的,有人戏称极简的过程中反而花费更多,是因为他们需要那种实质上是流水线上生产出的所谓的极简风工业品来为自己的极简行为买单,无所谓优劣,但这样试错的成本过高。

无论极简还是囤积,都不能过量,极端的方式会让自己陷入到另一种焦虑中去,所以从我自己的层面上出发,我并不喜欢「我拥有的100件物品」此类的极简方式,或许我拥有的物品并不多,但当我限定一个数量后,便陷入了一种数字游戏,而非真正的极简生活中去。

从形式极简到心灵极简

正如上面所讲,我们会因为社交媒体而变得更加混乱,生活中还有各种各样的事务等着我们去完成,无休止的工作,又臭又长的会议,脑海中被垃圾信息所填满,导致我们不能及时或者正确的知道我们究竟想要的是什么。

去筛选自己头脑中混乱的内容十分重要,可以尝试拿出一张纸和一支笔,将你脑海中所有的想法都写下来,直到自己再也没有任何想法。再一步步将不重要的划掉,一些无关痛痒的想法,然后对其他的想法进行排序,完善他们,再去完成你的想法。

我们真正要的是一种心灵上的极简,把所有的思绪理清,丢弃掉不重要的,去完成那些紧急且重要的,当心里有这种想法之后,物品上的极简便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当你只专注于重要的事,那些繁杂的选择环节必然就会缩减掉,这点可以参照乔布斯。

图集】乔布斯逝世十周年:改变世界的凡人_新浪科技_新浪网
永恒的毛衣+牛仔裤+灰色运动鞋

人无时无刻都是有所期望的,或许是购买最新的电子产品,或许是拿到这个项目获取奖金,又或者得到多少粉丝,成为怎么怎么样的博主,这样的想法会促使着我们拥有更多的动力,但同时也会打乱一些我们原本的计划,电子产品或者我们近期刚买了前一代,项目或者是和自己所作的有冲突的点,为了获取粉丝而丧失了原本创作的初心,我们的期望或者说欲望有很多,如何使他们成为我们的动力这一点很重要,不丢掉自己最初的本心,按自己的节奏去做,不拥有过多的期望,那么也不会因为失败而失望。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获得秩序

我不希望自己去提供一种照着做的方法,因为每个人都是有差异性的,最好的方法是通过自己内心的改观再去做出改变。

超过1000 张关于“极简主义”和“极简主义者”的免费图片- Pixabay

需要再次强调的一点是,这只是万千生活方式中的一种,有很多人热爱效率工具,也有很多人喜欢纸笔的方式,你不能说喜欢纸笔的人做不好事情、效率不高,也不能说喜欢效率工具的人无法沉下心思考。尊重差异,共同进步。

正如所有的效率词汇一样,极简主义这个词成为一种热潮时,我们需要作出警惕,它不是每个人都应该去被要求去做的。

我们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掌握生活的秩序感,获取内心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