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录制了两年的“无籍之谈”之后,作为一个读书类的播客,以往读书往往是我与朋友对谈的契机,在介绍过一本书之后话题就会发散开来。

而本期节目则是少见的,全程用来聊读书以及读书的方法。本期嘉宾会分享自己的方法以及过去一年的读书实践。

节目介绍与本期嘉宾

“无籍之谈”是一档与朋友对谈的播客节目:对谈开始于书,但又不止于书

收听与订阅方式:小宇宙Apple Podcast喜马拉雅

本期嘉宾 Bin,他是一位经验丰富的产品经理、管理者。也是我进入现在这家公司的第一位领导。

本期主要内容

聊聊《福格行为模型》

这本书是福格教授的一本行为学的书籍,围绕着一个行为公式展开,即:

福格行为模型

B是行为(Behavior),M是动机(Motivation),A是能力(Ability),P是提示(Prompt)。想要做出一个行为、培养一个习惯(或是戒除一个陋习),就可以从这三个角度出发。

  • 首先你要有动机做这件事情:绝大部分人都能有做大事的愿望
  • 其次要有匹配的能力做这件事:很多人想做的事情和自己实际能力相差甚远。
  • 最后是再合适的机会提示自己做这件事。

这里我想重点聊一下能力这一个环节。

如果我们要做的这件事情太难了,想要实现它,有三种途径:提升技能、获取工具资源、拆解行为。

我认为这其中最重要的是第三点,也就是拆解行为,这与项目管理中的很多理念是相通的。

书里面举了一个例子:一位女士觉得自己生活习惯不规律,她选择拆解这个行为,选择了三个最小的习惯:打开炉灶烧水,在冥想垫上深呼吸3次,以及给植物浇水之后自己也喝点水。

这三个习惯都是非常容易做到的小习惯,通过打开炉灶烧水,她紧接着就固定了更多的习惯,比如把食材从柜子里拿出来,自己尝试做一点吃的东西,做完饭之后收拾柜台和台面。

这些细小的习惯的叠加,让这位女士在一段时间之后可以做到早晨起来给自己做早饭最后还能把厨房柜台都收拾干干净净。

为了激励自己固定一些细微的好习惯,书里也推荐大家在完成微习惯之后给自己即时的小激励。

主题式读书的方法和实践

主题式读书是《如何阅读一本书》当中所讲的读书方法的第四种,也是最难的一种方式。

这种方法倡导在读书之前先有一个相对明确的主题,根据这个主题去找若干本相关的书放到一起。在一个集中的时间去阅读这些书(或书里面对应的章节)。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快速的建立客观立体的认识,不会被一家之言所误导。

进行主题式阅读,最好从一些相对接地气的书入手,而不是选择专业书籍或者大部头经典。

先搞明白我要了解的主题到底包括哪些内容,有哪些是确定的,那些是有争论的,有哪些专业术语需要理解,我通过这个主题是想要了解什么。

随着阅读的深入,大家会发现书会越读越快,很多内容是重复的可以跳过,很多之前搞不明白的艰深内容,现在可以读进去了。

Bin说:“这种阅读方式像什么呢?像开了一场专题的圆桌会议,会议桌上的人可能都是你在现实生活中请不来的人,可能是因为没有钱或者对方已经离世了。你先听一号位发言,再听二号位发言,等把所有人发言都听完了之后,你的理解就相当于汲取了各家观点,你的理解可能比圆桌上各位都要完整,思考的都要深刻。”

在主题式阅读上,Bin有一些自己的实践:

Bin的阅读流程
  • 在生活工作中遇到的一些有意思的话题,会收集成一些主题。
  • 根据这些主题收集一些相关的书籍,有比较入门的,也有比较专业的。
  • 每个月去阅读某个主题(或几个)下的的书单。其中如果发现了新的值得阅读的书,就添加到下个月的书单中。
  • 每周、每月去查看自己的阅读进度,给自己一些反馈。

阅读成效的公式

Bin是有经验的产品经理,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读书实践之后,将自己的阅读成效拆分为了是哪个主要的指标。

阅读成效 = 阅读时长 * 阅读速度 * 阅读转化率

Bin对于阅读成效的拆解

其中,阅读时长是他现阶段最注重提高的一部分,他做了以下的事情:

  1. 化零为整的使用自己的时间,对于每天的零散时间和整块时间,安排不同的书。比较零散的时间可以阅读一些传记,整块的时间则用于深入理解一个主题。
  2. 与未来的自己合作:通过阅读书单管理自己的阅读计划,减少自己在阅读中挑书犹豫浪费的时间和精力。
  3. 全面拥抱电子书,摒弃自己对纸书的执念,可以做到随时随地的进入阅读。

我自己的偏好,是图片较多的书还是适合读纸质版,比如一些讲摄影的,博物学相关的科普书,讲平面设计的。纯文字类的书用电子版已经完全没有问题了。

这里面的几个方法其实与前文聊到的《福格行为模型》也有关系,通过制定书单和电子书,降低了阅读难度(也就是提升了能力的部分),就能提升阅读的效能。

Bin自己目前每周阅读的时间超过20个小时(通过微信读书记录),工作日时间短一些,周末则会拿出更多大块的时间出来阅读。

第二部分是阅读速度,有内外两种方式,第一种是内功,也就是大量阅读来提升阅读速度,考虑到人类阅读的极限也就是400字每分钟左右,这一点对初学者效果较好。第二种则是规划自己的阅读路径,也就是上一节提到的主题式阅读。

第三部分是阅读转化率,我认为是读书的内化能力,Bin认为这是知行合一的过程,与读书的输出和实践有关。比如写读书笔记、做分享、写文章、做培训甚至写自己的书都算是一种知行合一的过程,不过这部分我们都还比较入门,没有什么深入的体会。

在舒适和崩溃之间学习

如果一直呆在自己的舒适区中,就很难学习到新东西。读书本身是一件“反人性”的事情,这一过程会造成一系列的破坏和重建。

同样的,如果直接挑战特别陌生而艰深的东西,就会因为在大门之外徘徊不得入而崩溃。

聊到这里,Bin举例子说,这就像两个圈,舒适区是内圈,崩溃区是外圈,只有在这两个圈中间的部分停留,才能持续的学习。

我自己的深切体会是,之前脑子一热,去找来了张千帆先生的《宪法学导论》来读。结果仅仅最开始的前30页(含序、导论和目录),就已经看得我头昏脑涨了。这就属于目标选的太高,达到了崩溃区的情景。

至于大家会选择在靠近舒适区的位置停留还是靠近崩溃区的位置停留,这主要取决于大家的抗压能力,如果本身没有什么抗压基础(比如小朋友),那就更适合难度较低的内容,比如80%都是熟悉的内容,增加20%的相近内容,这有助于坚持完成学习内容。

初学者适合循序渐进

如果是专业的学者或者做研究的人士,可能就更适合选择更体系化完整的教材或者经典书籍,这样可以快速的建立体系化的认识,快速的熟悉这个主题下的内容。

有经验的学习者会更加突破的找到自己想了解的内容

本期中聊到和提到的书

  • 《福格行为模型》
  • 《上瘾》
  • 《创新者的窘境》
  • 《如何阅读一本书》
  • 《思维简史》

结语

感谢大家阅读到这里,本文仅是节选了部分播客中的内容整理而成,如果大家对本期内容感兴趣,欢迎大家收听订阅“无籍之谈”。也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周刊“闲棋冷子”

本文题图来自 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