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rix 首页推荐  

Matrix 是少数派的写作社区,我们主张分享真实的产品体验,有实用价值的经验与思考。我们会不定期挑选 Matrix 最优质的文章,展示来自用户的最真实的体验和观点。  

文章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少数派仅对标题和排版略作修改。


经常看到有文章提到,身体和思想,总要有一个在路上。从前的我面对看不完的书,学不完的知识,觉得既然看不完,学不完,要不就算了。不过在百无聊赖的日子,脑中还是会想到胡适先生说应当不惧书山,每进一寸都是欢喜。 我想,要不就浅看一下吧。由于疫情,出门旅行没有那么自由,我便尝试稍微看些书。

看书方式的演变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愿意捧起一本书安静阅读十分钟,对我这种多年不看书的人来说,已经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我深知自己容易三分钟热度,所以在看书这件事情上,胆怯地放弃了计划和目标。

在没有计划和目标,但是有看书意愿的背景下,我最初选择了随缘看书。我在空闲时间会去书店偶遇书籍。选择书店,而不是图书馆,是因为我在分类清晰的图书馆中,会感到知识的压迫,更会感到自身的渺小。但是书店不一样,可以让我在相对舒适的空间,一定概率偶遇到我有兴趣的书。

随缘买回家一些书,慢慢便开始捡起阅读的习惯。万事开头难,对重新看书这件事,可能难在需要有一个好心情,刚好路过一家安静的书店,我还愿意进去转转。

看书的过程很神奇,在慢慢安抚我焦虑的内在。我不知道认识世界还有那么多种方式,也不知道一个个困在当下的问题,原来有那么多方向可以辅助解决。我第一次对自己的无知感到非常快乐,因为我还有千千万万种方法没有了解,我的问题还有千千万万种解法等待我去摸索。

我对海量的知识或者书籍,不再抱着看不完便放弃的逃避心态后,便开始慢慢体会到学习本身的欢喜。在这个过程中,我渐渐不满足于随缘偶遇图书,逐渐提高阅读数量,尝试在一些感兴趣的领域泛读。我会先去找某个领域的书单,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过滤出若干本书一起看。这个泛读的过程,大大满足了我自己对知识的探索欲望。这让我想起小时候看百科全书那种纯粹的快乐。我什么都不懂,但是我什么都愿意了解,这种单纯的好奇心,在我泛读的一天天中慢慢捡回来。

短时间大量阅读,会让我错过很多应该反复阅读的经典书目。我在感受了泛读的好处之后,在心里默默记下了自己还要回头精读的书。最近我开始逐步去精读这些书。

近期看书的历程,我从一开始的随缘读书,到中期的泛读,最好到后面尝试精读。我很惊讶自己没有因为三分钟热度,定下难以坚持的目标而中途放弃阅读。没有目标的时候,何来的放弃目标 :)。也没有因为一上来就去硬啃经典,知难而退。

我是如此害怕麻烦,我也是如此容易三分钟热度,但是我想看看书,那么就得慢慢摸索出适合自己的看书方式。从冷启动成本最低的偶遇图书出发,到激发出了探索热情去大量泛读,再到有了一定阅读量之后的沉淀精读,让我寻找到了一条平衡自己人性和看书意愿的路。

笔记方式的演变

读书的过程会自然而然留下一些读书笔记。我也很想在阅读之后,留下一篇篇结构化的读书笔记。在我看了许多读书笔记方法论之后,我一度陷入了懒得写的状态。看书已经够累了,还要记录和输出高要求高标准的读书笔记,真的不适合我这种害怕麻烦的人。

同样,我也在读书过程中,开始慢慢尝试适合自己的笔记方式。我明白,照搬别人的读书笔记方法,或者参考看上去非常厉害的总结方式,对我来说门槛过于高。还是那句话,看书这件事其实已经消耗精力不少,我实在没有能力去研究各个笔记方法,各个笔记软件怎么使用。我清醒地知道,我需要的是在看书过程中成长,而不是在工具堆或者方法论里迷失。没人能帮到我在笔记本上主动写下第一行笔记。

我决定先从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我尝试在纸质书上划出来我喜欢的句子。划线这件事我最初觉得尚可接受,压力不大。

随着我阅读量的增大,我经常多本电子书一起阅读,这个时候,我觉得划线也很麻烦,因为最后还要导出整理。怕麻烦的我,决定给自己定一个上限,一本书摘录三句最喜欢的句子。因为是泛读,同时限制了摘录的句子数量,让我在阅读过程中,更沉浸于探索和思考。

坚持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阅读量上来了,做笔记也非常轻松愉快。在我回顾笔记的时候,看到短短几句最喜欢的句子,自觉心态轻松无负担。我并没有输出任何结构化的读书笔记,我始终提醒自己,我是个怕麻烦的人,笔记写得简简单单,有简简单单的快乐。

简单快乐的时光维持了几个月之后,我开始遇到一些本身就是偏实用类的书籍。这个时候,我发现摘录几句喜欢的句子这种笔记方式,完全不能满足我的回顾需求。我更希望我回顾的时候,不用重新打开书籍看具体细节。

直到那时,我才体会到,有些书籍的笔记,应该做得更深入。为什么会有这种转变呢?还是因为我怕麻烦。做笔记固然麻烦,但是日后回顾的时候,笔记只有三两句话,面对这种实用类的书籍,大概率要重新翻阅书本,我不想这样麻烦。

就这样跌跌撞撞,我开始会梳理一些偏实用类书籍的结构,做更细致的读书笔记。

我简单总结了一下,这半年来做笔记的方式和工具。

记录演变

工具演变

理由

书上划线记录纸质书和笔简单
摘录书中的句子软件:Typora简单
记录长篇的读书笔记软件:Typora简单
管理长篇的读书笔记软件:Logseq可折叠,更方便
深入消化读书笔记软件:Heptabase有白板,可辅助思考

在整理的表格中,可以看到我选择记录方式和工具的理由,方便和简单占了大头。因为我知道我怕麻烦,要想让我不怕麻烦,除非处理这些麻烦事能让我解决更麻烦的问题。

思考方式的演变

以前没有阅读习惯的时候,我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问题,都是单点的思考解决方案,粗暴地找资料去研究和解决。我并没有多领域的知识储备来辅助我去做决策和判断。随着阅读量的增加,我开始慢慢明白看问题角度多元化的重要性。同时我也在整理思考笔记的过程中,为未来可能应对的挑战做了一定程度的准备。

我想,最可怕的或许不是书到用时才发现读书少,而是知道自己读书少但是也不想去看书。我自己也是在学习工作中,经历了多次从热情到搁置的看书过程。在认清自己之后,我勇敢承认自己怕麻烦和懒惰。因此,我在重新尝试看书的时候,明确提醒自己一切从易从简。

结语

现在已是七月,又一个半年开始了。我想,要不大家一起浅看一会儿书吧。

Photo by Patrick Tomasso on Unsplash

关联阅读

> 下载 少数派 2.0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解锁全新阅读体验 📰

> 实用、好用的 正版软件,少数派为你呈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