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我取消了 Evernote 的付费订阅。因为还有 2 天,就到了自动续费的时间了。这是去年付费的单据。

你可以看到,这一个月,我基本上就没有怎么使用它。

而这种状态,实际上已经持续 2 年了。

自从发现了 Roam Research,我除了一些剪藏,基本上就已经不再大规模记录内容到 Evernote 了。

可是 Evernote 似乎很是舍不得我走。它首先提示我之后每月的上传流量会从 10GB 下降到 60MB 哦。

这一屏都没有任何继续取消的按钮,你得往下滑动。当然,滑动看到的依然不是确认按钮,而是其他功能损失的提示。例如说同步设备减少,超过一定大小的笔记就不能同步等等。

这还没完,你得继续往下滑动。

这里 Evernote 把你各种功能损失一一列出,然后显著位置的按钮,也是让你继续续费。而取消按钮,相比起来显得那么朴素低调。

可惜,这次我是去意已决。所以还是按下继续取消。

即便已经了解到我的决心,Evernote 也要求必须要说明原因,才能确认。

我随便选了个第一项。虽然我知道这显然不是我离开的真正原因。

没有想到,和一款笔记工具长达 13 年的缘分,就这样结束了。

我在日记里面,记录了自己多年来使用 Evernote 的情形。利用 Roam Research,我把它们找出来跟你分享:

2009 年 1 月 18 日:继续研究 Evernote,这个软件相当好,可惜就是不支持中文搜索。倒也不是全不支持。链接上面的中文好好的。文本之内的中文就是搜不到。要命啊。

可以看到,那时 Evernote 还不能妥善支持中文搜索。可这并没有耽误我对它的喜欢。因为相对于当时市面上其他的笔记工具,它简直就是一股清流:

2009 年 1 月 19 日:打算做些笔记,却觉得用了 evernote,看哪个笔记工具都别扭!可惜呀,Evernote 你为啥不支持中文搜索呢?

为什么 Evernote 会如此让人着迷呢?因为当时它是少有支持图片内文字搜索的笔记工具:

2009 年 1 月 21 日:坐在那里看了会儿 evernote 的图片处理功能。

2009 年 1 月 22 日:evernote 搜索图像内部文字信息的能力让人震惊。

2009 年 10 月的诸子论坛(导师王知津教授面向全学院开办的学术交流活动,主要是我们师门来介绍自己的研究和使用的方法、工具等),我就准备介绍 Evernote 。不过当时还主要从英语学习来谈。

2009 年 10 月 12 日:准备讲讲英语学习、翻译和有帮助的软件,例如 goosync, evernote 以及 keepass 之类。

之后我逐渐意识到 Evernote 对于科研工作的辅助:

2010 年 12 月 28 日:还用 evernote 整理了 zotero,一下子发现了好几个情感分析新工具。之后这几件事情要一直做下去才好。

2010 年 12 月 29 日:在 ipad 上面用了 evernote 和 instapaper,并调整了这两个软件的密码。用起来感觉不错。

我逐渐开始高强度利用 Evernote 做思维记录,尤其是科研的发现:

2010 年 12 月 28 日:开始用 readability+evernote 来搜集资料。这时候噩梦开始 ------ 对门铺地板了。

2010 年 12 月 29 日:另外的一个突破是终于找到了研究问题,问题就是要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我把这个想法浓墨重彩记载到了 evernote 里面。

2010 年 12 月 30 日:对论文有了新的想法,记录在了 evernote 里面,看来《失控》的阅读非常有意义。

有的时候,我还会体会到 Evernote 给我带来的安全感:

2011 年 5 月 20 日:没整好,于是 8 点出发。好在 Dropbox 和 Evernote 救了我,即便这台机器报废,我的所有工作依然是有效的。

2011 年 6 月 9 日:整理了我的作品和部分资料,全都云端化到 Evernote 上面,避免其他问题。

当然,更多的是便利性:

2011 年 5 月 20 日:Evernote 也很给力,用它来控制目前的工作条目和进度,记录一些心得什么的,很好用。

2011 年 5 月 27 日:然后就整理资料了,非常纷乱的工作,我采用 Evernote + Google Calendar 控制,稳步前进。

其实这时候,Evernote 已经帮我度过了一段非常重要的时光 ------ 博士毕业论文的撰写。如果当时没有 Evernote ,很多灵感就不会及时捕捉到。

正式工作以后,Evernote 依然是我的常用工具:

2012 年 3 月 5 日:Evernote 确实是个好东西啊,呵呵。

2014 年 1 月 24 日:尤其是 Evernote,在我使用智能手机、苹果电脑之后基本上就成为了不得不倚重的标配。因为它可以跨平台嘛。

因为免费账户的限制问题,我也曾经尝试抛弃掉它。主要原因,当然是穷啊。

2011 年 11 月 19 日:我把 Evernote 整个儿导入了麦库,回头整理工作比较繁重,不过一劳永逸嘛。

但是,不久我就反悔,并且找回了 Evernote 。

2012 年 6 月 7 日:这两天的工作非常有成效,把 XX 笔记和麦库笔记重新调整到了 Evernote 之中。

我还认真分析反思了自己举动:

2014 年 1 月 24 日:我发现,不是 Evernote 不好,是我确实用的不太合理。在目前的定价下面,它应该是一款知识记录工具,而不是用来存储数据的(尤其是网页,特别是那些多图杀猫的网页)......evernote 用来对于经验进行记录保存。当然这其实也是一个中转的过程。

我对 Evernote 看法的转折,其实发生在 Evernote 和 Markdown 的纠葛。那个时候,我已经开始认识到 Markdown 的重要意义了。但是,Evernote 并没有打算支持这种开放格式。好在当时有个工具出现,叫做马克飞象。我依稀记得,是在 2014 年下半年开始用马克飞象。查了日记,果然如此。

2014 年 11 月 11 日:虽然有了马克飞象,但我还是觉得啥东西都放在里面并不好,因为同步确实比较花费空间

2015 年 2 月 28 日:记录的结果(也就是真正被消化和重新产生的只是)才放在 evernote 里面。而我现在因为掌握了马克飞象,所以生成的笔记很有条理,也很漂亮。

但是马克飞象这个工具不争气,经常出问题:

2015 年 1 月 20 日:好几天不能好好使用马克飞象了。开始的时候是没有办法新建文档,后来文档能够新建了。只要里面包含图片就不能正常同步到 Evernote。可是这几乎是我购买马克飞象的唯一目的。糟糕啊。

2015 年 8 月 2 日:以 Evernote 而言,虽说有马克飞象配合,可以实现 markdown 录入。但是适合进行成熟笔记保存,却无法随时方便修改。而且目前马克飞象还是有一些问题的。经常出现同步失败,甚至变成空笔记的事儿。饶是我现在每则笔记全都是 Day One 和 Evernote 双料备份,却依然觉得不是很舒服。

插句题外话,翻阅日记时,我发现 2015 年的时候,已经有了些觉悟,打算用 Evernote 践行卡片笔记「写在写先」的原则了:

2015 年 2 月 28 日:以后的科研过程,就是随时用各种工具辅助记录,evernote 整理结果。ipython notebook 记录实验流程。这样,当撰写论文或者项目申请书的时候,所需要做的不是漫无目的跑到互联网上面去搜索,而是到自己的 evernote 与 zotero 知识库里面去搜索、整理。论文的写作不再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而是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的自动爆发。这样情形将会变得非常适宜。 :-)

当然,想法是一回事儿,做法是另一回事儿了。

后来的几年,Evernote 一直是我核心笔记工具。我还专门买了少数派上面的专栏,想把 Evernote (印象笔记)学习好。

但是,这个过程是痛苦的。我发现必须削足适履,让自己的使用习惯符合一款工具的功能设定。使用的时候,我会如履薄冰,生怕今天构建的笔记大厦稍微歪了楼,将来就一失足成千古恨 ------ 宝贵的记录再也难以找寻,成了断了线的珠子,满地都是。

我在读了 How to Take Smart Notes 之后,甚至还真的打算利用 Evernote 来践行 Zettelkasten (卡片笔记写作法)。为此,我还专门给 Evernote 导出的数据 做了个网络可视化应用。

但好玩儿的是,就在这篇文章发布后,我开始发现并且用上了 Roam Research。这个过程很有意思,以后有空我再专门说说。

Roam Research 的体验,让我迅速就放弃掉了 Evernote。只不过,我不止一次尝试把 Evernote 数据全盘导出,却总是遇到问题。一开始,是我自己没有找对方法,例如说曾经尝试导出 HTML ,导致了大量附件的损失。

可能是惯性作用吧。我没有深究 Evernote 导出格式开放性的欠缺,只是不再重度使用 Evernote 而已。甚至这两年,我还在继续老老实实缴纳年费,只是希望当我需要在 Evernote 找寻记录内容的时候,不要遇到麻烦。

可是后来,就只能算是 Evernote 自己「作」了。例如它严格限制每次导出数据只有 50 条,甚至在不同类别之间搬动数据,也有同样的条数限制。真的是软件或者硬件的性能,不足以支撑更多笔记的移动吗?显然不是。所以,这种限定为了什么,大家心照不宣。

于是这个月初,我干脆找到了最为简单的解决方法,把 Evernote 的全部几万条资料(包括 PDF 附件)全部导出。具体流程,我写在了知识星球的这篇文章里

至此,我可以不需负担,告别 Evernote 了。而且我估计,除了一些零碎内容的查找和验证外,短期内我也不会再回过头使用它了。

写下这篇文字的时候,我着实有些伤感。Evernote 刚刚出现在我视野中的时候,它也曾经是那么酷,那么让人爱不释手。甚至,就连我不再经常使用它的时候,那些历年积攒下的笔记,依然让我无法割舍,我还在给它续费支持。可这次,它触碰到了一条原则底线:

在任何时候,不要限制用户的数据流动。

一旦一款工具为了自身利益,对用户导出数据进行如此过分(你能猜出来,我原先用的不是这么温和的词汇)的限制,用户对它的信任感,也就荡然无存了 ------ 因为我们将不再有共同的利益。

这也是我喜欢 Roam Research 和 Heptabase 的原因之一 ------ 你可以在任何时候,点一下按钮,就把最新版的全部数据导出去。扫荡了后顾之忧,你才可以更加放心大胆,在笔记工具提供的基础上添砖加瓦,构建自己的数字花园。你相信自己的城堡没有盖在流沙之上,不会轻易随风飘逝。

希望 Roam Research 和 Heptabase 能一直保持这种开放性,避免重蹈覆辙。

题图:DALLE 2 AI 绘制。prompts: a professor waving to the notebook which has got a green elephant logo

如果你觉得本文有用,请充电

如果本文可能对你的朋友有帮助,请转发给他们。

欢迎关注我的专栏「科研利器」,以便及时收到后续的更新内容。

 

延伸阅读

如何用 Roam Research 备课?

如何用 Google Colab 练 Python?

如何高效学 Python?

VOSviewer 中文视频教程

【知识星球精选】刻意练习区的辅助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