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非常贪恋睡眠,因为我每天都会做梦,并且第二天起来,我几乎都记得自己做了什么梦。无论是好梦、荒诞的梦、还是噩梦,我都会贪恋其中不愿意起床,它们仿佛短暂的解开了我的脚铐手链,让我飞了一会,飞到了一个和我的真实生活完全不一样的世界。

如果我放任自己开始苏醒,真实生活里的点点滴滴,就会像早晨洗脸被拧开的水龙头的水一样,涌入大脑还泄流不止。一睁开眼睛就开始思考真实生活,真是一件悲伤的事。所以当我不得不起床之后,我总会尽我所能留住那种和现实脱节的感觉,能留多久是多久。能暂时不展开真实生活的点点面相,就暂时不展开。

这种不展开的方式,于我而言就是阅读、纯粹的写作、或者看电影。阅读,是掉入另一个人的大脑去看 TA 写出来的世界;写作,是掉入自己的思想,内观自己的思绪世界;有时我也会一起床先看一部电影。电影,啊,电影,那就是另一个人的故事了,与我完全没有关系的陌生人的生活。这些都是逃离,让我暂时不必被真实生活的清单事项所淹没。

也因此,我的生活在某个节点,被分割成了「之前」和「之后」,这个节点的划分,于我而言就是开微信:查收微信消息的那一刻,就代表着我被拉回现实,开始需要处理跟真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消息、通知、事项。我上午从不开微信,一般看微信都是下午1点后了。当然,这种回归现实的方式,也是循序渐进式的:1点前后,我会第一次开微信,只是纯粹接收消息,确认无要紧之事后,又立刻关闭微信。直到下午3点我的微信才正式处于常开状态,表示我正式接受来自真实生活里清单事项的随时打扰,繁碎日常正式拉开序幕。

我现在颇享受这种隔离时段式的生活节奏,3点之前专注创作,3点之后回归生活,「回归」这个词已经说明,我刻意与真实生活保持距离的个人态度。我的一天于是就这样拥有了两幅面孔:上午,是流离于真实生活的异想世界,下午,是落地于真实生活的现实世界。那晚上呢?

晚上,是所有互联网产品必争的时段,也是人最情绪化,情感状态最饱满的时候。这个时刻,我又有了一种脱离真实生活的漂浮感,但它和上午的「脱离」还不太一样。上午的脱离感是我刻意营造的,晚上的脱离感则是浑然天成的。它是异想世界和真实生活经过漫长一天的交织、杂融、沉淀之后形成的,自带一种未经雕琢的生野感,能随时将你吞噬,将你包围,张力如此之强,让你无处遁型。所以,人才会多半选择在晚上谈情做爱,那种呼之欲出、溢都溢不住的原始本能,不仅是商家必争,也是艺术家必争。这个最容易飘的时段,我觉得也是最能体现我与自己是否真的自洽的时刻。你能多大程度上接受自己的各种情绪?允许它?放任它?还是压制它?抵制它?与晚上的相处,具有了一种哲学感:是什么?为什么?你想干什么?

可惜,到现在我依然还在摸索与深夜的相处之道:「情绪那么饱满,你总不能浪费吧?」脑子里这个声音颇为强烈,总觉得我应该物尽其用。可每一天的晚上都不太一样,今晚如蜜糖般的度过方式,放在明天也许就是砒霜。何为物尽其用?更何况,多数时候,夜晚让我觉得自己过得失败而忙碌,怎么又是一个颗粒无收,或效果甚微的一天?所以我现在会想,或者,选择给夜晚注入理性哲思,本身就是一个错误,所以我才会屡战屡败,跟它过得如此拧巴。

那不如,就让上午承担想象,下午承担事项,晚上它什么也别承担了。就如情绪,它最需要的也许就只是被看见。也别绞尽脑汁赋予它什么意义,哪有那么多事需要意义?

所以,我总结出了什么吗?我享受我割裂的三段式生活节奏,我给「幻想」和「现实」各自独立的空间,并保证雨露均沾。至于晚上,我不为难它,它也不必为难我。三十后的「自处之道」,大抵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