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

我是赵喧典,欢迎收看第一期的酒馆来信,与子同 Yue

这份 newsletter 没有固定的主题,我对她的定位是:

  1. 分享我一周的见闻与启发,希望对你也有所帮助;
  2. 我可以轻松地写,你也可以愉快地读。

本期,主要分享一本书与一期播客。

  1. 《纳瓦尔宝典:财富与幸福指南》,而我推荐你阅读英文版
  2. 螺丝在拧紧:一个普通人可以拥有怎样的生活

一本书:《纳瓦尔宝典:财富与幸福指南》

这本书的中文版刚出版两个月,是最近顶热门的图书。

如书名所示,这本书记录了 Naval Ravikant(我习惯成为“纳老师”)的智慧。但是,它并不是纳老师本人写的,而是由纳老师的信徒对他的言论收集而成。说到弟子对老师言语的记录,各位是否立马想到了《论语》呢? 没错,本书就是以同样的形式出版成册的。

让我们先来领略一下纳老师关于智慧的智慧吧:

My definition of wisdom is knowing the long-term consequences of your actions. Wisdom applied to external problems is judgment. They’re highly linked; knowing the long-term consequences of your actions and then making the right decision to capitalize on that.

我对智慧的定义是知道你的行动的长期后果。应用于外部问题的智慧就是判断力。它们(智慧与判断力)是高度相关的;知道你的行动的长期后果,然后利用它来做出正确的决策。(我自己翻译的,非中文版原文) #智慧

看到这段话,我有一种开悟的感觉。

智慧,它是不可名状的。就像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关于智慧,如果说我们有哪些共识的话,其中一点会是:长者拥有更多的智慧。

为什么长者更加智慧?纳老师的定义做出了回答:因为他们活得足够久,小辈面对的决策,他们都面对过,他们知道后果 。反过来看,恰恰是长者用他们的生命长度定义了智慧。

高中的时候,我哥哥(当时他是数学博士,现在他是教授、博导)教我数学,他一再强调定义的重要性——只有知道了定义和性质,我们才能利用好它。这一点同样适用于此处的智慧:在纳老师下定义之前,智慧是模糊的,培养智慧更加无从谈起;在纳老师下定义之后,智慧一下清晰起来,通过练习预判、通过用更长远的眼光来看待事物,智慧是可以锻炼的

+补充阅读启发俱乐部第 57 期:什么是“躬身入局”中,罗老师讲到他对智慧的理解:人生智慧是,能够从多重身份、多个视角看待问题。

你可以看到,我读的是英文版,这是因为在中文版出版之前,我了解到这本书,就迫不及待地翻阅了。后来,因为沉没成本,也就一直读英文版。我也向你推荐英文版,有以下几点原因:

  1. 英文本电子书可以免费下载 (Almanack of Naval Ravikant),先下载了翻一翻,不会有买书不看的压力
  2. 因为是纳老师言论的合集,包括他的推文,用词大多是常见的单词,直接读英文也不会有压力
    • 推荐下载 epub 格式的电子书,再传输到微信读书,遇到生僻词可以在微信读书内方便查询
  3. 直接阅读英文,不会因为翻译而破坏纳老师的原意
  4. 因为中英文思维与语言的差异,许多道理用英文再讲一遍,起到中英文相互映照、注释的作用,有一种新鲜感与恍然感
    • 比如,当纳老师劝我们珍惜时间,他说:Trade money for time, not time for money. You're going to run out of time first. “寸金难买寸光阴”啊,因为常常是钱没花完,时间没了。

再次推荐《纳瓦尔宝典》,并且推荐英文原版的 Almanack of Naval Ravikant


一期播客:一个普通人可以拥有怎样的生活 | 螺丝在拧紧

周内,看到 happy 对于十年后生活的预测。他说,我们真正需要的是更多的阳光、汗水、阅读,更好的饮食和睡眠,而不是屏幕、沙发、印象、视频等。

Happy 对未来生活的预判 20220623224300.png

这让我想起了更早之前听过这期播客:Vol.34 对话王梆:一个普通人可以拥有怎样的生活 - 螺丝在拧紧

标题中,我剔除了两个字,因为这期节目真正令我念念不忘和深深向往的,是王梆女士描绘的生活而不是其他。

在节目中,她提到:

我觉得关键还是能够跟人,就是物理性的相处,就是面对面的相处。我觉得这个很重要,因为我们的生活实在是太虚幻了,我们生活在云间,就是什么都是云上的。

像我们今天这样的。你记得当时你来我们这个小村,就是我们一起去散步的时候,当时已经很晚了,然后我们走在,就是空无一人的街道的小巷上,然后就是朝这个教堂走去。这种体验跟你现在坐在这个你自己的书房,然后我坐在我的书房,我们两个对着一个麦克风在说话,这个体验是很不一样的,是很不一样的。

因为你会闻到那个一个村庄的味道,这个气味是从它的这个田野里传来的,你还能听到牛的这个叫声,然后这些都是非常具体的,是很 physical 的。然后你去教堂里面,你会听到他的钟声,他的这个钟声也是很 physical 的,是能够直接在你的听觉上起到一种反应的,就是通过你的听觉,然后传感到你的整个这个身体,一下就会给你一种非常幽静的感受。这个幽静的感受是你坐在家里面打开录音机,然后听一段这个教堂的录音是不一样的。就是身临其境,跟人交往的时候,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是很美好的

然后民间机构它最大的一个功能,它其实就是这种身临其境的一个感觉,它给了你一个这样的空间,它让你跟人物理性地聚集在一起。然后比如说我刚才说到的那个 day center,你去到那个地方,进入到厨房里面,这种烟火蒸腾,这种这个刚刚烘焙出来的蛋糕的香气,然后其他的这个志愿者聊的天气的话题,聊的自己家里面的家长里短,这种感受,你是在电脑面前没有办法体验到的,你是绝对体验不到的。你必须走到这个地方,在厨房里面,一边洗碗一边跟你身边的人说话,然后说的都是什么,我们家那个媳妇,她最近这段时间在看一个什么病,然后那个医生怎么建议。然后这种家长里短的话题,这些话题你在“中会”里面你是不会谈的。比如说我们坐在这里的话,我们都不会具体地去聊这种琐碎的话题,就是这种琐碎就是这种家长里短这种物理之间的这种接触,physical 的这样的一种接触,它会让你整个人身心愉悦。我从来都觉得这种愉悦感是我们生存在这个灰暗世界的唯一的一个动力。(这段描述开始于0时57分;文字由飞书妙记转录)

抱歉,引用了这么一大段文字。不过,王梆女士描述的人与人之间物理性的接触、身临其境的感觉,难道不是很美好吗?当我再次去听这期播客,还是会被它所打动。

这一点,我深有体会。三个月之前,我结束了一年零八个月的北飘,回到了杭州

我只身一人来到北京,除了同事和一位因为疫情总是被关在大学校园里的同学,几乎没有朋友。因此,工作之余,我也不愿意出门,总是宅着,而且是宅在公司里面,为了周末食堂提供的一顿午饭。我这完全属于“只有工作,没有生活”的一条腿走路。当工作顺利的时候,工作上的成就感能够弥补生活的缺失;当工作不顺利的时候,生活的缺失是一场灾难。2021年,一整年的时间,我都感觉自己像一条孤魂野鬼柜👻,在北京飘荡着。想找个人倾诉一下都很难,以致于我最常念叨的一句词是“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北京很大,对于当时的我而言,却是一方囚笼。(以上,都是自找的)

回到杭州之后,我找了一个生活气息特别浓重的老小区,小区门口就是菜市场。每天早上出门上班,看到涌动的买菜的人群、讨价还价的大爷大妈们,听到“XXX便宜卖”的吆喝声,特别亲切。周末,我会买菜、做饭。水果店混杂的果香🍎,蔬菜店新鲜时蔬🥦带着一些泥土的气息,水产店活蹦乱跳的大虾🦐,身临其境的亲切感加倍。此外,我会尽量每个周末约一位在杭的朋友吃饭。线下的、面对面的交流,侃一侃生活的琐事,亲切感三倍了。

这是我现在的感受:要有生活。你可以选择宅着,只要这是你喜欢的方式;也可以选择走出去,去更多的地方(不用太远,家门之外就行),去见更多的人,去发现生活的美好。


我的一周

如果你觉得本期内容还不错,欢迎订阅、关注。

你有什么想法,请回信/回复告诉我。与子同 Yue,关于我,也关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