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不怎么了解机械键盘的人,刷购物网站的时候应该也见过「黑红茶青」四大轴体的说法。但如果你不了解轴体,就只能用这四种颜色模糊地「对应」某一种手感,一旦换了个颜色(比如逐渐大火的金粉轴、银轴等等)或是厂商用上了点营销策略(比如把红轴称为「静音顺滑」),就失去了判断能力,很容易掉入厂商的营销圈套中。

因此,我们这一篇的目的,就是要把「轴体」一点点讲明白,从是什么、干什么,到由什么组成,最终让你明白不同轴体不同的手感究竟由何而来。

从机械键盘重回市场的原因讲起

从历史的角度来说,机械键盘其实比薄膜键盘更古老。

薄膜键盘因为造价低廉、轻巧便携,一度占领市场。众多机械键盘轴厂纷纷转型,只剩(当时并不算最优秀的)Cherry 仍然生产着机械键盘。直到人们开始注意到机械键盘的一些优点是薄膜键盘无法比拟的,这个有些年头的设备才被从淘汰边缘拽回来。

机械键盘在近些年被人重新提起,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薄膜键盘在长时间使用之后,手感会发生非常严重的退化——薄膜键盘因为造价比较低廉,并不像现代静电容键盘能使用用料上乘的胶碗,薄膜键盘的胶碗通常在几个月的连续使用之后就会开始逐渐老化。此时,薄膜键盘的手感会慢慢「发黏」,按下的过程不顺畅,或者回弹的过程缓慢笨重;再加上长时间使用,火山口附近积满了灰尘,使得击键过程更加阻塞。

对于一般使用者来说,这样的手感变化是逐渐发生的。如果你的日常输入量不是很大,很可能在几年之后才会突然意识到自己的键盘和最初相比已经非常难用,然后才去更换键盘。但对于每日需要大量输入,比如电竞选手和办公室族群等击键量巨大的使用者来说,这种手感的退化可以变得非常迅速,有一些「骨灰级」击键者甚至两个月就能把廉价的薄膜键盘按得发黏。所以,在早期的电竞赛场上还时常看到薄膜键盘的身影(比如星际争霸赛场上闻名遐迩的 QSENN DT-35),到了现在,已经很难在职业选手的设备当中发现薄膜键盘了。

而相比之下,机械键盘由于使用弹簧提供回弹力,不止老化的速度会大大减缓,轴体老化之后,对手感的影响也变得比较轻微。对青轴这类二段式轴体以外的机械轴体来说,老化的表现就不是手感上的变化,而是动静片组失去了以往的弹性,或是触点接触不良,按压后不触发或双击、多击。青轴因为内部轴心比较特殊,寿命比其他类型的轴体更短,而且在长时间使用老化之后轴体的声音和手感会逐渐减弱,这种现象被机械键盘玩家称为「臭轴」,具体表现为滑块与上半轴心无法正常分离,失去了独特的清脆声音和段落手感——别急,接下来我会给你讲清楚,这些名词究竟指的是什么。

目前主流轴体厂商的寿命标称都达到了百万级或千万级触发,Cherry 作为最主流的轴厂,最新产品线 Hyperglide 系列的标称寿命已经达到了上亿次。

机械键盘由于轴体手感变化多样,受到广大用户的欢迎。它的可玩性也远远高于更加便宜的薄膜键盘。而近些年随着 Cherry 轴体专利过期,国内轴体厂商的生产质量逐渐提高,Cherry 轴已经不再是机械键盘用户唯一的选择。TTC、佳达隆、凯华、康腾特、精微科等轴厂逐渐走入大众视野,它们也带来了一系列广受玩家好评的新轴体。

从左到右依次为:TTC 金粉轴聚光镜版,佳达隆红轴,凯华 BOX 红轴,康腾特白菜豆腐轴,精微科 FFF 轴

此外,机械键盘由于每个按键是由单独的开关控制,当某一个特定的按键出现问题或手感发生差异的时候,你可以只更换单个轴体来进行修复。而如果你使用的是薄膜键盘,在单个按键发生手感退化之后,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将键盘换掉。

对于想把一把键盘用很久的人来说,机械键盘是更合理的选择,也是长久看来更经济的选择。

轴体的基本结构

机械键盘轴体可以大致分为 4 个大部分,轴盖、底座、轴心、弹簧。在前一篇,我讲过机械轴体的触发原理,其中提及的推杆就是轴心,它的形状决定了轴体的基本手感;弹簧决定了轴体的轻重(压力克数);动静片两个金属片就嵌在底座上,用镊子也可以拔下来。

我们目前能接触到的机械轴体,外壳与轴心顶部的尺寸都围绕着 Cherry 的 MX 系列轴体作为标准。但如果严格划分,其实可以将它们分为两类:一种是与 Cherry 设计相近的类 MX 轴体,另一种是凯华的 BOX 轴体。两者在触发原理上没有区别,大小尺寸也基本没区别,所以在使用时可以互换。它们主要的区别就在于内部结构

Cherry MX 轴体是一类以十字轴心为代表特征的机械键盘轴体,而所谓类 MX 轴体就是其他厂商模仿 MX 轴体的结构以及尺寸制作出的轴体。之所以称其为类 MX 而非类 Cherry 轴体,是因为 Cherry 作为轴厂,在产的轴体并不只有 MX 一种,除去此前已经停产或产量极低的 ML、MY 等系列,还有诸如 Viola (MV) 等其他规格的机械键盘轴体仍然处在量产阶段。目前市面上能够购买到的机械键盘轴体大多遵循 MX 系列的设计标准,无论是轴心尺寸还是外壳尺寸等,以获得更好的适配性。

MX 系列的基本特征包括以下几点。轴心顶部为十字柱,底座插入动片与静片两片金属片,轴盖开口呈长方形,轴盖与底座通过轴盖上的 4 个小爪紧扣连接,也有部分轴厂选择通过轴盖上的两个大块卡扣与底座连接,例如后文提到的凯华 BOX 轴采用的就是两个大卡扣。轴盖和底座的连接方式并不能决定它们的稳定性。如果不是拼接轴体的玩家,具体的固定方式也不需要在意,只考虑手感即可。

左:类 BOX 的大卡扣;右:类 MX 的小爪

当然我说大部分遵循这一标准,是因为目前仍有少量机械轴体采用的是几十年前风光无两的 Alps 口字形轴心结构。而目前原生搭载类 Alps 轴的键盘厂商仅剩下 Matias 一家,如果不是特别想尝试类 Alps 轴体,或者不是特别喜欢 Matias 的设计,没有必要优先选择这一类型的轴体。

凯华 BOX 轴则是在 MX 轴体的标准上进行了小幅度更改,他们将轴体触点结构,也就是动静片部分,放在了一个单独存在的小盒子中,通过一个额外的横向推杆部件(下图底座中绿色的小部件)与上下运动的轴心发生间接接触,这样一来能够更好地屏蔽外界进入的灰尘,从而达到延长轴体使用寿命的效果。

同时,在 LED 灯位一侧设置了拨簧的卡槽,可以通过加装拨簧为轴体提供额外的清脆响声,也就是说,BOX 轴的发声和手感可以互不关联,厂商可以通过添加拨簧或者改变轴心底部形状来改变轴体的声音和手感。相比之下,类 MX 轴体的声音和手感则基本是一体的,完全由轴心形状控制。

BOX 红轴的底壳、打开的 BOX 盖子、弹簧、轴心、轴盖

由于 BOX 轴采用了独家设计,它的四部分和类 MX 轴主要部件都不通用。但我要再次强调:在使用时上,这并不会造成什么影响,因为二者外壳和轴心十字柱整体尺寸一致,可以在定位板和键帽上互相兼容。对于一部分喜欢自行改造拼接轴体的爱好者来说,BOX 轴并不太友好。但随着凯华产品线的增加,也逐渐出现了拼接 BOX 轴的玩法。如果遇到搭载了 BOX 轴的键盘,无需担心,只考虑它符不符合你的需求即可。

轴体的手感与声音差异

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挑选轴体时最让人头疼的地方:手感与声音。

在上面我说过,轴体的手感是根据轴心的形状和弹簧来决定的。那么,想要搞明白各种手感究竟有何差异,就要从这两个部件的差异下手。轴体的声音除了这两个因素之外,还有轴内配置会影响轴体的声音。这一小节,我们就围绕轴体的手感和声音以及它们的影响因素进行阐述。

如何从压力曲线「看」轴体手感分类

压力曲线很好理解,就像你物理课学过的速度图像,压力曲线图像的横坐标是轴心的位移距离,图像结束于轴心某一位置触底时,该完整长度称为键程(key travel),是横坐标的最大值;纵坐标是按轴体的手指需要的压力(force,单位是 cN 厘牛或 gF 克力,两者等同)。

键程是按键的一个指标,指的是按键触底的距离。比如桌面激光投影键盘的键程就是 0,常见的笔记本键盘键程一般在 1.5 mm 以下,一般的机械键盘轴体键程标准长度是 4 mm。

压力曲线上的每一个点就是在当前距离时,手指需要的按压力度。一般压力曲线上会有两条线,一条是按压曲线(上图红线),一条是回弹曲线(上图黑线)。通过观察压力曲线,你就可以弄明白它反映出的轴体手感究竟是怎样的。

我们先抛出一个结论,根据压力曲线的走势不同,机械键盘轴体的手感主要可以分成三类:有声段落轴(Clicky)、段落轴(Tactile)和线性轴(Linear)。通过这样的基本分类判断,基本就能确定这个轴体大概的声音特性和手感特性。

这三类手感并没有准确的中文翻译。目前大家习惯的解释方法是有声段落轴专指按下时有清脆响声,设置了专门发声结构的轴体,所以常常被叫做「类青轴」。段落轴,或称无声段落轴,则是按压时有顿挫感,轴体上没有设置发声设计的轴体,常常称作「类茶轴」。线性轴则是手感从上至下顺滑,无明显起伏的轴体,一般被叫成「类红轴」,常说的所谓黑红茶青之中,黑轴本质上也是一种类红轴。

让我们来看看,它们的手感究竟有怎样的特点。

有声段落轴

有声段落轴,或称两段式段落轴,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樱桃青轴 Cherry MX Blue,以及一众樱桃青轴的仿制品。几乎所有的轴厂都会有一款类青轴产品。它的手感特点是按压时手部感觉明显的压力突增突降,如同经过一个陡峭的山坡(见下图红线),同时轴体发出咔嗒的明显响声。我们常常看到的所谓机械键盘手感,指的就是模仿青轴。而由于青轴的发声特性,它也是大众喜恶最两极分化的轴体。

有不少人购买机械键盘,奔着的就是青轴的手感和声音体验,而另一部分人对青轴唯恐避之不及,生怕自己身边的同事同学有人使用青轴键盘。除了声音外,由于青轴的轴心分成了两个块,在按下与回弹的过程中,下方的轴心块(滑动圈)会随着压力的变化突然下滑或突然上抬。因此,在按下与松解的过程中,都能感觉到明显的段落式手感变化,压力突增又突降,它也因此被一部分玩家称为两段式段落轴。

这类轴体的压力曲线,在按下和回弹的过程中,轴体的两条压力曲线会出现非常明显的差异。按下的压力曲线会有一个非常明显的上升与回落,这是轴心上半部分推送下半部分的滑块,使其突然通过动片凸起部分的情况。在回弹时则正好相反,松开到一定距离,你可以观察到一个迅速的压力下降,此时下半滑块被动片的凸起卡住。

这里我们就可以理解之前提到的类青轴特有的,失去段落手感的「臭轴」现象。当弹片逐渐老化,或者滑块逐渐磨损,二者的摩擦力不足以将滑块固定在动片的凸起处时,滑块就会在按下和抬起的时候随着轴心一同滑动,这时,类青轴特有的滑块打击带来的声音和手感都会消失,它会变成手感不稳定的段落轴——也就是下面我们要提到的类别。

段落轴

段落轴,或一段式段落轴,这类轴体也被称作类茶轴,因为段落轴中最著名的产品就是 Cherry MX Brown 樱桃茶轴。有人会把这种轴体称作「无声段落轴」,但这是不合理的。因为任何一种机械轴在实际使用时都会发出响声,即使是静音轴,也无法完全抹去轴体摩擦的声音。之所以将其称为无声段落轴,主要是为了与青轴形成对比,二者无论是轴心设计还是段落感的生成方式都有所不同。这类轴体没有特殊的发声设计,因此发出的声音主要是键程中通过凸起时发出的声响,以及轴心触底/触顶、定位板共振产生的响声。当快速打字时,使用者只能在按下时通过压力突然变化感觉到段落的存在,而回弹过程当中这一段落变得不再显著,因此被一部分玩家称为一段式段落轴。

观察这类轴体的压力曲线,你会发现它按下与回复的压力曲线起伏基本一致,二者的形状没有很大差别,而且这些起伏的变化都比较平滑,可以与轴体小脚的位置与高度进行直接的对应。

线性轴

线性轴则是看起来最为平庸的一类轴体。从开始按下到触底的过程中,压力是均匀上升的,与按键行程成正相关。但正因为它的手感直上直下,在使用的过程中出问题的概率也最小。但需要注意的是,使用搭载了线性轴的键盘并不代表不会发出声音,因为键盘是一个整体,并不能只看单个轴体的声音状况。尤其是常见的使用了不锈钢定位板的公模机械键盘,击打线性轴的声音也不容忽视。具有代表性的轴体就是 Cherry MX Red 樱桃红轴与 Cherry MX Black 樱桃黑轴。对于一般的出厂状态线性轴来说,二者的手感差异主要在于弹簧的力度大小、长度、匝数等等这些中学物理学过的内容。

观察压力曲线,你可以发现线性轴的压力曲线非常平滑,按下时就是按在弹簧上的手感,回弹时也只是在接触动片之后有一个小段的变化,其余的斜率基本一致。这就是线性轴,按下去就是压力线性增加的过程。

特殊的 BOX 扭簧轴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有一类轴体在爱好者群体中,它的分类常常遭到质疑。它就是凯华出品的 BOX 扭簧轴,比如 BOX 白轴。由于发声方式与常见的有声段落轴不同,它并不通过按动时两块轴心互相碰撞发声,而是轴心上的小脚拨动置于轴体内部的一根扭簧进行发声。手感的来源也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拨动拨簧的段落感,一部分是轴心小脚接触滑块的段落感。

你去观察它的压力曲线就会发现,由于同时有拨簧和轴心小脚的存在,而拨簧本身就有弹性,它的回复过程压力曲线也更加圆滑,这也导致一部分人认为 BOX 白轴的手感并没有明显的段落感,更倾向于称其为「有声线性轴」。就我个人的经验来说,这类 BOX 扭簧轴应该仍然属于有声段落轴的范畴,尽管扭簧带来的段落感不如分块轴心的碰撞明显(毕竟拨簧本身比轴心滑块更稳定也更柔和),长时间使用的话,还是能明显感受到这种段落手感的。

轴心形状与触发和手感的关系

聊了几种主要的分类,你可能已经发现了——除去结构本身就特殊的 BOX 轴,其他轴体的手感基本分类只和轴心的形状有关。接下来,我们就来总结一下这个关联性产生的过程。

我们去拆开一个机械轴体拿出轴心,你会发现轴心面对弹片的部分会伸出两个凸起的小脚,在所有类 MX 轴体当中,你都会看到这样的两个小脚。它有可能是直线的,看起来像是一架梯子;它也有可能是 S 形,你会看到中间有一个小小的山丘样突起;它也有可能是两部分,把两部分合起来时,看起来和 S 形的那种基本一致。这就是不同种类的轴体手感的来源。

从上到下:凯华 BOX Cream(线性轴),Cherry MX Brown(段落轴),康腾特白菜豆腐轴(线性轴);可以看到茶轴上一个明显的小山包,另外两轴的小脚则是直线

在完全松解的状态下,动片跟静片处于分离状态。当使用者施力将轴心向下按动时,动片沿轴心小脚滑行,直到行程中段的某处动片与静片接触,此处即为触发点,继续向下按动,动静片继续接触,直到轴心底柱触底或轴心两侧的限位块触底。

对于线性轴来说,这一过程期间按动的压力只与弹簧压缩的长度有关,整体力度呈线性变化。轴心小脚由于是平滑的,并不会额外提供突然增大的压力。在按动轴体的过程中也比较顺畅,没有阻塞感。

对于段落轴来说,轴心小脚上有一轻微凸起。当动片经过此处突起时,按动的压力会突然上升,而越过最高峰时,压力又突然回落,这一压力的突然变化就构成了手感上的段落感。当凸起比较大时,段落感就比较明显,当凸起比较小时,段落感就比较弱。我们熟悉的樱桃茶轴属于段落轴中段落较小的一类,因此也有人戏称樱桃茶轴的段落感几乎不存在,将其称为过于沙涩的线性轴。而目前,在机械键盘圈较为火热的一种轴体,提前大段落轴,或类圣熊猫轴,其实也属于这一类段落轴,它选用比较大的起伏,且将凸起的位置挪得靠近小脚的尾部,造成刚刚按下就出现段落感的效果,而且这个段落感较为明显。对于很多喜欢这种一段式回馈手感,但认为茶轴的段落感不够明显,打字回馈力度不够的人来说,提前大段落轴无疑满足了他们的愿望。

提前大段落轴(雷创天空圣熊猫),轴心小脚上的突起更加明显,轴心也更长

而对于青轴这样的有声段落轴来说,轴心小脚上除了出现凸起之外,还直接分成了两半。上半部分与键帽连接,下半部分则承托在弹簧上。当手指按下键帽,上半部分压动下半部分向下滑动。当动片的凸起越过轴心小脚上的凸起时,整个下半部分直接向下滑落,此时轴体触发。而当手指对上半部分的力松解,下半部分又突然上滑。在下落时,轴心下半部分突然下滑触底,发出「咔」的声音;在上抬时,轴心下半部分归位,发出「嗒」的声音。同时手上会感觉到相应的两次打击感,比段落轴带来的打击感更加明显。

Cherry MX Blue / MX White 轴心,图源:Daniel Beardsmore from Deskthority "Cherry MX Blue"

BOX 白轴这样的有声段落轴则完全不同。BOX 白的触发结构与发声装置是分开的。在 BOX 白轴的轴心上伸出两个独立的小脚,一个负责与动静片的盒子上伸出的绿色小触点接触,推动小触点压迫触发轴体;另一个则负责与扭簧接触,通过拨动扭簧完成发声。而所谓圆珠笔一样的声音与手感,就是因为 BOX 白轴的扭簧发声与圆珠笔内部齿轮超过最高点弹回的「啪」声接近,整体声音与手感都比两段式轴心的有声段落轴更加干脆。但这样的手感过于新颖,所以并未完全被消费者接受。但整体来讲,如果你此前没有用过青轴的键盘,不是明确想选择与樱桃青轴类似的手感,只是想选择一个有清脆声音回馈的键盘,BOX 白轴确实值得一试。

如此,你在市面上能够找到的所有机械轴体,都能按照这样的方法套在基本类型上。而不同轴体手感的差距就来自于各项参数的调整,比如弹簧的长度、匝数、力度,以及轴心的顺滑程度、轴心底柱的长度,甚至轴体外壳组装的严丝合缝程度等等。同为段落轴,只需要调整轴心小脚上凸起所在的位置与高度,就能带来不一样的手感。所以有不少轴体玩家,选择采用其他克数或长度的弹簧替换原厂弹簧,或对轴体的轴心进行润滑、在轴壳中间添加轴间纸减少晃动等,以获取更加顺畅或更合手的打击体验。

想要能够完全体会到这些差别以及寻找到你最心仪的手感,就需要大量的尝试,以及通过对比已经尝试过的轴体参数与目标轴体的参数,来推断它的大致按压体验。

决定轴体声音的两个因素

至于轴体声音,其实刚才在描述手感分类的过程中,我就提到了不少。我们再来重新梳理一遍,顺便聊聊声音到底由什么影响因素决定。

其实就像手感一样,轴心对声音的影响也是最大的。我们听到的轴体声音,最大的来源就是轴心在轴体内的碰撞。

对于有声段落轴来说,那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咔咔咔」,就是轴心下半部分(滑块)快速通过动片凸起处后触底发出的声音。类青轴的特点就是这种特殊的声音和手感,它组成了这类轴体整个键盘体验的一大部分。至于同属有声段落轴的 BOX 扭簧轴系列,它的声音主要来自轴心小脚拨动扭簧产生的弹簧音,听感上非常接近按动圆珠笔,扭簧的粗细和软硬会影响声音的高低。

对于段落轴来说,因为没有滑块的扰动,轴体发出的声音就是来源于轴心在轴壳内的碰撞,可能是轴心触底、小脚通过动片、动片弹动、回弹时轴心撞击顶盖等多种声音的组合,因为一次击键的时间太短,这些声音共同作用,形成了轴体的整体声音。但在实际操作中,如果你按动和回收的速度够慢,轴体的声音是几乎可以消除的。所以这些声音中的大部分其实来自轴心触底和回弹撞击顶盖的声音。小脚通过动片时的段落感会决定你在按下轴心的过程中手指压力会有多大的落差,落差越大,触底撞击的声音就倾向于越响亮。

对于线性轴来说,它的声音就几乎全部来自轴心触底和回弹触顶的声音。如果放置在有金属定位板的键盘上,这种声音会更加响亮。

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市场上一些静音轴的设计理念了:想要让轴体静音,最重要的是把轴心触底和触顶的声音消除。达成这样的效果有两个方法,要么是在轴心滑轨的上下两端添加缓冲物,要么就是在轴壳的底部和顶盖添加缓冲物。大多数静音轴体会二者兼收,在滑轨上下加硅胶缓冲,并在轴壳的最底部加硅胶。也有少量轴体只静音触底不静音触顶(比如 TTC 月白轴和雷蛇 TTC 定制静音黄轴),静音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同样地,你也可以预想到,添加缓冲会对轴体的触底的手感造成一定影响,键程也会少量缩短。

最后,除去轴体本身设计对声音的影响之外,轴壳的材质对轴体最终的声音表现也会带来一定影响,但并不如轴体设计那样强烈,目前经常采用的轴壳材质包括尼龙、PC、POM 等。此外轴壳上盖与底座严丝合缝的程度也会影响轴体的声音表现,轴壳太松时,声音就会显得松散无力,轴壳紧时,声音则更加集中。当然这一部分并不是选择成品键盘时需要考虑的范畴。如果你已经长期使用一把键盘,打算用电烙铁自己做改装换轴时,或许就需要考虑这方面的影响了。

矮轴:对便携的需求回到机械键盘身上

还记得我在说薄膜键盘的时候提到,薄膜键盘的一大优点是可以做得很薄。在机械键盘重新获得大众青睐之后,机械键盘长久以来的问题又一次凸显了——尽管手感有了更好的保障,但机械轴体本身的高度就已经可以超过剪刀脚结构的薄膜键盘,对于那些想带着键盘一起外出工作,或是有频繁搬动键盘的需求的人来说,一把全高的机械键盘显然会带来不少的麻烦。

在这种情况下,矮轴应运而生。

矮轴本质上没什么特别,它只是将元器件尽可能压缩,摆放的位置与排布和一般的全高轴体有些差别,但触发原理仍然是依靠动静片的机械结构。其实早在几十年前,Cherry 就出产过类似的产品。Cherry ML 轴就是一款高度显著低于正常轴体的产品。它的键盘到现在也很容易买得到,在二手交易市场,以低于 100 元的价格,就能收获一台搭载 ML 轴的机械键盘。问题是当时受到工艺与模具精度的限制,ML 轴自身设计的问题被进一步放大,它的整体体验水平不尽人意。ML 轴的整体出货量并不算高,它在市场上从未形成主流,只有少量键盘仍在某些特殊按键上采用 ML 轴。但是它的猪鼻子卡孔设计给后来的矮轴产品提供了不小的灵感。

Cherry ML 轴(键盘:Cherry G84-4100)

国内厂商凯华和佳达隆的首代矮轴产品都采用了类似 ML 轴的设计,他们的轴心键帽接口设计成了类似的猪鼻子造型,这样的设计好处是可以将轴体做得非常薄;坏处也很明显,在模具精度不够的情况下,如果在轴体的边角按下轴体,需要的力度会比正常力度大上很多,这是因为侧壁会发生大面积的剐蹭。在这种键程很短的矮轴产品中,这种剐蹭带来的问题更加严重,因为键帽也不能做得很厚,在套上键帽之后,轴体行程中发生的变化会更加诚实地反馈给手指。

于是在后来的矮轴产品中,各大厂商包括 Cherry 在内都抛弃了猪鼻子造型。新一批的矮轴维持了十字轴心柱的设计,在理论上可以兼容全高轴体的键帽(,虽然只能兼容非常薄的款式)。常见的矮轴高度往往只有全高轴体的 60% 左右,这使得机械键盘能够做得更薄,更轻,更便携。比如通常情况下,全高轴体的键程在 4 毫米左右,而矮轴的键程大约在 2.75 毫米左右。也就是说当矮轴触底时,全高轴才刚刚触发。

矮轴键盘整体高度仅仅略高于全高轴体(键盘:sspai x Keychron K3)

由于键程缩短,矮轴中,矮线性轴与矮段落轴基本原理和全高轴保持一致,但几乎所有的矮有声段落轴都放弃了两段式轴心结构,转而选择了扭簧发声,手感和缩短的 BOX 白轴基本一致。

目前常见的矮轴主要来自于 TTC、凯华和佳达隆三家国产厂商,而首批带来 MX 十字轴心矮轴的 Cherry,则由于体验不佳,目前少有键盘搭载。

那么,什么样的人需要矮轴键盘呢?

矮轴键盘是一个非常细分的利基市场,选择矮轴机械键盘意味着购买者需要足够的便携度,需要超短的键程,还需要良好的稳定的打字体验。

考虑到目前在售的矮轴键盘大多是蓝牙双模,假如说你已经用惯了机械键盘,想要寻找一把能让所有设备共享、随便带到何处都能用的键盘,那矮轴键盘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与常见的蓝牙剪刀脚薄膜键盘相比,矮轴机械键盘的压力克数是要稍大的。这点需要注意,因为一般的全高轴体(如 Cherry 红轴与茶轴)触发压力是要小于火山口薄膜键盘的触底压力(也就是触发压力)的,如果你之前没有接触过其他机械键盘,它可能会让你误解所有机械键盘的手感。

挑选轴体的三个步骤

讲完了这些基础知识,我们来谈一谈比较实际的问题。我一直强调挑选机械键盘,或者说挑选机械键盘轴体时,一定要注意自己多试,形成一套自己对手感的概念,这样才能选择到真正最适合自己的键盘。

但问题是如果你身边的朋友使用的都是薄膜键盘,或是你能接触到的机械键盘都属于同一种轴体,而你又不太满意时,应该如何选择?

我的建议是遵循以下三个步骤,来真正认清自己的需求。

是否想要有声段落轴键盘

有声段落轴的喜恶差距是最大的。如果你喜欢青轴或 BOX 白轴独特的触发音,你能选的就是这类有声段落轴。去一趟网吧,或者去找几个键盘音的视频听听,看看你到底喜不喜欢它们那种独特而响亮的声音。

你几乎不用查看其他轴体,因为如果你觉得如此响亮的声音反馈和特殊的手感反馈是你的需求,那么不管你选了其他的什么轴体,最终一定会回到青轴的怀抱。我个人不喜欢有声段落轴,但我还是有一把雷蛇绿轴的键盘备着,只因为那种清脆的触发声音确实独一无二。

是否想要段落轴

我们通常认为段落轴与线性轴都是万金油。无论你是打游戏还是打字办公,段落轴和线性轴都能满足你的需求,它不会过分突兀,但也能给予你足够的触觉回馈。

两者之间也各有利弊。段落轴附带更加清晰的触觉反馈。对于喜欢打字有节奏感的人来说,这种触觉反馈即使像樱桃茶轴那样微弱,在长时间的输出后也会变得明显。而线性轴由于整体没有突兀的压力变化,在使用过程中更容易做到蜻蜓点水,即手指压过触发点之后便抬起,打字速度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而且避免轴体触底,可以有效减少手指的疲劳。要知道对于一般的全高轴体来说,触底需要按下 4 毫米的键程,但触发只有 2 毫米。

确定压力克数

如果选定了线性轴体,还会涉及到所谓的红轴与黑轴的选择。

常见轴体中红轴与黑轴同属线性轴,它们两者的差别只在于内部弹簧的压力克数不同(作为参考,薄膜键盘的压力克数一般在 42-70 g 之间,各厂商有所差异)。红轴的触发压力一般为 45 gF,而触底压力约为 60 gF;黑轴的触发压力就达到了 60 gF,而触底压力高达 80 gF。

过去流传的说法中认为,黑轴适合打游戏,红轴适合打字,茶轴干什么都行,青轴适合被舍友胖揍。主要的原因是,黑轴因为压力克数大,在松开时反弹的力会更大,也就是说它会给予一个更有力的回馈,表现上「更跟手」,适合打游戏这种需要快速操作的场景。

现在随着轴体类型的增加,我们已经不再限于 Cherry 这一个品牌了,市面上已经出现了很多高回弹,但压力克数低的轴体产品,比如 TTC 的加长弹簧系列,金粉轴、快银轴等都属于压力克数不高、但回弹非常迅速的轴体类型。热衷于游戏高速触发的群体也有了快触发低压力的银轴可选。如果你只是希望获得更好的回弹,希望打字时更加跟手,那么可以选择加长弹簧或双段弹簧的加强回弹的轴体,这类轴体在详情页面中一般都会有标注,因为它是目前比较明确的卖点之一。如果用惯了普通红轴的人用上加长弹簧的轴体,可能会觉得这款轴体的回弹更加迅速,更加跟手;如果使用了加长轴心的轴体,可能会觉得打字更加实诚,轴体触发更快等等。至于黑轴,如果你对自己的指力比较自信,或是之前确实长时间使用黑轴感觉非常适合,否则不要轻易盲选。

怎么判断新型轴体的手感?

随着市场上竞争逐渐激烈,各家厂商都会试图通过推出的新型轴体,来吸引用户的注意,毕竟消费者总有「新的比旧的好」的潜在意识。然而,许多所谓的新型轴体,其实是基于前文讨论的几种常见轴体,在某些部件的参数上做了调整。

那么,我们要如何通过厂家提供的资料,去判断这些新型轴体的手感呢?

其实与前文所讲分析轴体手感的方法大同小异,用上之前我提过的关于轴体参数和压力曲线的查看方法,就能估计出估计这个轴体的手感与压力如何变化。

一般这类新兴轴体都会在详情中给出较为详细的压力克数、触底克数、键程、触发键程,甚至轴体的压力曲线图。比如,一颗轴体的参数标记 1.8 mm 触发,3.4 mm 键程,你就可以和标准轴体的 2 mm 与 4 mm 对比,发现这颗轴体的参数都要更小,这就说明该轴体触发更快、更早,可能轴心有所加长,会提前触底,也可能是为游戏开发的轴体,轴心上的小脚更短。再比如,同样是 60 g 触底的线性轴,有一颗压力曲线的斜率明显更小,也就是说想要按下去更费劲,但一旦按下去,不用加多少力就触底了,这种轴体一般就是高回弹的轴体,可能使用了加长弹簧或者双段弹簧。

通过查看轴体参数和压力曲线,就能屏蔽厂家的营销术语,从原理出发作出准确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