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栏目

很多读者都会好奇少数派的编辑们到底平时都「买了啥」。我们希望通过「编辑部的新玩意」介绍编辑部成员们最近在用的新奇产品,让他们自己来谈谈这些新玩意的使用体验究竟如何。

内容声明:《新玩意》栏目如含有商务内容,将会在对应条目标注「广告」;来源为「厂商送测」的产品并无内容干涉。


@Clyde:米家智能冷热饮水机

  • 入手渠道:有品众筹
  • 入手价格:549 元

尽管身边朋友不止一次用自身经历告诫我要多喝水,我依然不算是个有稳定喝水习惯的人——除非喝奶茶。仔细回想不爱喝水的原因,除了懒,白开水本身对我来说没什么吸引力应该算是最大的理由之一了。

因为换气比较麻烦,之前试过的气泡水机一个夏天之后便吃灰不用了。天气渐渐炎热,今年我又将目光放在了米家刚出的这款智能冷热饮水机上。

功能方面,米家智能冷热饮水机「人如其名」支持冷水、常温、温水、开水四档出水模式,水箱容量为 3L,通过机身上方的 LED 触摸屏可以切换档位、设定温度、更改出水量和加设童锁,同时还支持与米家 app 联动。

在温水/开水模式下出水比较慢,但石英管即热的方式相比用热水壶烧水这种传统方式,还是要更加灵活、健康一些,偶尔需要一杯温水吃药时可以少很多麻烦。

我最近主要在用的则是冷水模式,比起温水和开水,这个模式的体验就比较一般了。冷水模式支持设定的温度范围为 7-15 度,在 7 度这个设定下,虽然实际出水的温度在口感上感觉达标,但接水一次(300ml)后需要等待的制冷时间相当长,如果是一个人使用倒也无妨,下次喝水的时候还是能够准备好,但如果家里有多个成员需要喝杯凉水,它就会显得有些吃力了。

另外虽然这款产品的卖点之一是「mini 身材」,实际体积在饮水机这个门类中也的确算得上是小巧,但我也并不觉得它适合放在卧室——还是制冷的问题,除了制冷时间较长外,制冷时的工作噪声也比较大,实际效果就像在安静的室内运行着一台电风扇,放在床头肯定会觉得它吵闹。

从官方给出的结构图来看,米家智能冷热饮水机的制冷体验应该主要受制于体积并不算大的制冷内胆,按照我一次 300ml 的接水习惯,这个内胆显然难逃每次接水后都得花上好几十分钟在一旁呼呼制冷的命运。

不过一杯一杯 300ml 的冰开水最近的确让我养成了多喝水的习惯,一方面天气实在是太热了,另一方面,我也很难不去时不时留意它还有没有发出声音、是不是完成了制冷——如果它安静了,那就是时候再去接一杯了。

@平底锅指南:一加 Ace

  • 参考价格:2499 元
  • 产品来源:厂商送测

我算是 OPPO Ace 系列的粉丝,两年前我写过一篇 OPPO Ace2 的体验文章,表达了我对它的喜爱。所以当我看到 Ace 系列在并入 OPPO 后的一加旗下重新回归时,我是兴奋的。

在拿到一加 Ace 用了一段时间后,怎么说呢,有开心也有遗憾。

开心的是,一加 Ace 确实继承了 Ace 一二代的最大特质 —— 主打游戏,也兼顾日常 —— 我在体验 Ace2 时就认为,这是符合绝大多数人需求的定位。现在回头看市面上越来越多主打游戏也兼顾日常的手机,我的判断没出问题。遗憾的是,Ace 系列起了个早,却在隔了两年之后,已经有大量竞品时才推出了新一代,不免有些惋惜。

好在,一加 Ace 用起来不差,尤其是游戏方面。

一加 Ace 搭载了独显芯片让这台手机支持「游戏插帧」功能。简单来说,就是让游戏可以以低帧率运行,通过插帧运算补齐剩余帧数,让人玩起来还是高帧率的体验。

这个「游戏插帧」我在其他手机上也体验过,优点是极大降低功耗进而有效改善长时间的发热问题,缺点通常是会稍微降低画质,以及增大屏幕的延迟响应和触控采样。一加 Ace 则基本让游戏插帧的这些短板变得更加均衡。在我的体验过程中,除了画质略有下降,延迟响应和触控采样都在一个不太能感知的状态,总体游戏表现非常流畅,机身也完全不烫。不过,如果我连续打两三局游戏,有出现过偶尔掉帧情况。

所以后面我还是选择开启「极限稳帧」(开启后游戏插帧会自动关闭,二者不能同时打开)。如果说「游戏插帧」是让你牺牲一点体验来换取手机低功耗低发热玩游戏的话,「极限稳帧」就是让你能充分发挥这台手机的性能,游戏体验不要有丝毫妥协。我实际玩下来的体验也确实跟所有数码评测一样,连续打一个小时 LOL 手游排位赛,帧数也稳如泰山,当然这样机身就会有些温热了。

虽说 LOL 手游不太吃性能,但连续玩一小时还是温热,我觉得这其中相当一部分功劳该给这台手机搭载的天机 8100-Max 处理器。我觉得像玩 LOL 这样对性能要求没那么高的手游,这样一颗平衡性能和功耗的中端处理器也许反而是好事。

这块处理器在日常使用过程中也完全能够胜任,再加上 150W 的快充,从 0 到 100 充满的时间在 20 分钟内,这让这台 2500 价位的手机在性价比方面确实能打。

对了,一加 Ace 在玩王者荣耀和英雄联盟手游时,屏幕触控采样可达到 1000 Hz。这比游戏手机常见的 720 Hz 还要高一截,这让我在释放技能时的操作体验会更顺滑。可以说,这台手机还蛮适合玩这两款 MOBA 游戏。

这次一加 Ace 的机身后背引发了不小争议,焦点主要在这个超大的主摄。而抛开这个相机模组不谈,我还是比较喜欢这个后背的材质,青绿青蓝色的渐变和相机模组下的线条融合得很好。不过,机身的直角中框再加上 6.7 英寸的大屏,握持手感实在称不上舒适,横竖屏握持都有明显硌手感,这对于一向强调手感的一加来说,有点可惜。

@Tp:磁带机

  • 入手渠道:女友赠送
  • 参考售价:¥130 左右

5 月初在我派的线下活动现场听了乐队 Live 之后,被惊艳到的我当场买了一盒磁带。在跟女友分享的时候提到因为没有磁带机的关系,我可能只会拿这盒磁带来收藏。女友当即表示可以送我一个磁带机,于是过了几天,我就收到了这个长得像相机的磁带机。

虽说我管它叫磁带机,但厂商给它的定位是「磁带 to MP3 转录机」,随盒还附带了极具古早感的 mini-USB 数据线和软件光盘。之所以要说这个,是因为这条数据线真的只能用来传输数据,当我把它插上充电器充了半小时后,才终于意识到它是用电池供电的(除非接上电脑当转录机来用)。

磁带机该有的功能它都具备,它还同时支持外放和耳机收听两种收听方式。正面长得像镜头的扬声器采用了可拆卸的设计,如果需要用耳机收听的话,就需要把扬声器拆下来,不然耳机和扬声器会同时出声。音质方面,自带的扬声器具有很浓的「磁带」味,如果声音开得比较大,还会有大量杂音。但切换到耳机收听后,音质就会好上不少。

总的来说,在 2022 年听一盘磁带真的很有仪式感:打开磁带盒,拿出磁带放进机器,按下播放键。一套流程下来,仿佛自己又回到了儿时对着收音机听英语磁带的那个午后。在习惯了流媒体播放的当下,换一种方式来欣赏音乐,也不失为一种乐趣。

@北鸮:腹灵 CMK68

  • 入手渠道:天猫
  • 参考售价:539 元

是的,我又——而且是两把。

我个人非常喜欢这种被称为「田字 68」的配列,从很多年前的魔蛋 68,到之前介绍过的 IKKI Aurora 68,再到 CMK68,我不停地为这个配列买单。比起其他配列,它延续了 87 TKL 配列的基本布局,用最基础的键帽套装就能配全,而且更短一点,更窄一点,按键也没有其他小配列那么紧凑。对于我这种小配列爱好者来说,这种介于标准和定制之间的配列能省掉不少安排键帽的麻烦。

CMK68 是上周六刚刚开售的新品。我在第一时间就下了单,昨天到手之后高强度用了一整天,简单说说我体会到的优缺点。

首先,作为一把量产键盘,CMK68 把能够影响日常使用体验的主要因素几乎都照顾到了。腹灵在这把键盘上使用了它们通过几代产品验证过的「双 ISSP 消音结构」——其实就是塞满了硅胶垫来抑制空腔音,并且继续采用了非常稳定的腹灵钢板卫星轴,自带润滑,固定牢靠,大键平衡非常优秀。支持轴体热插拔的同时,它们找凯华合作了三款轴体,一款主打顺滑、一款主打全透光、一款主打静音。我自己买的是线性的 MX 冰薄荷轴,它采用了我比较喜欢的全 POM 材质,顺滑度和声音都非常讨喜。更鸡贼的是,原装键帽用的是 FSA 高度的球帽,虽然比不上 SA 这种必须用手托的超高选手,但比原厂高度要有更大的共鸣腔,按键音会比常见的原厂 / OEM 高度更加好听,非常顺应现在「键盘也要 Hi-Fi 声音」的潮流。内置了 3000mAh 的锂电池,而且还配备了防尘罩。量产厂商该下力的地方,它基本全都下了。

但它也延续了之前同系列产品的缺点。CMK68 作为一把三模键盘,机身没有收纳 2.4G 接收器的槽位。白色定位板的喷漆不太牢靠,更换一遍轴体后,已经能看到明显的拔轴器留下的划痕。两块金属配重好看归好看,但侧面配重的螺丝孔位并非与侧面垂直,导致螺丝上半部凸出侧面。更糟糕的是,数据线接口开槽就嵌在这块配重里,又深又窄。我手头大大小小的 C 口键盘线,只有它附送的原装线插得进去,各种更好看的定制线材都塞不进这个小小的开口,也就是说,它的颜值只存在于不充电的时候,让我很是恼火。

明显凸起的螺丝和过于深入的线槽

 

更大的问题在于腹灵本身,CMK 系列作为卖点的外观抄袭的是 Percent Studio 工作室的 Volt-80 套件,之前同为 TKL 配列的 CMK87 引发了更大的争议。即使不谈外观,腹灵在做塞料变形拉伸的时候也没有修改自己前几代产品留下的问题,收纳仓、划痕、螺丝、出线口都是延续了几个型号的毛病。如果单纯追求性价比,市面上有更多的好产品可选,达尔优 AKKO 这些有过一点不良历史的牌子都逐渐走出了自己的风格,而且它们更听玩家的意见。腹灵还在原地踏步,老实讲,我非常失望。

最后总结一下,这键盘硬指标好吗?好。并且我不推荐购买。如果有兴趣体验轴体,可以收一些拆机轴,冰薄荷轴的手感确实不错。我也第一时间把轴体换给了其他键盘。

@北鸮:HHKB Professional HYBRID

  • 入手渠道:少数派商店
  • 参考售价:1999 元,活动持续到 5 月 15 日。

第二把键盘则是个意外。我的愿望清单里一直有 HHKB 的位置——虽然之前我觉得自己适应不了它的配列,但在入坑了 40% 键盘(并且用 1800mini 和其他键盘适应了两周)后,我再次蠢蠢欲动,天天刷闲鱼。其实早先就听说商店要搞一批 HHKB 的促销,但一直不知道价格。结果那天活动文章上线一看,非静音的 Hybrid 1999?!我即刻下单。

键盘也是昨天到的。HHKB 算是 Topre 系第一个投身官方双模的,两节五号电池就能驱动,也可以直接插 Type-C 线材供电。配列更普通的 Realforce R3 的英文配列拖了大几个月刚刚上线,国行还没有影子。之前我用过 Realforce R2,就手感来说,我对 Topre 的胶碗印象不错,45g 的版本算是软硬适中,HHKB Hybrid 采用的胶碗也正是这一经典版本。可能与键盘的整体重量或老化有关,HHKB 的胶碗比我印象中的 Realforce 更软。和宁芝的静电容相比,段落感更加明显,但和机械段落轴体相比还是比较圆滑绵软的。就我自己感觉,疲劳程度和 35g 触发的金粉轴基本一致,两者都比宁芝的劳保级胶碗要累一些,但仍然属于较轻的范畴。

就我个人的体验来说,HHKB Hybrid 非 Type-S 版本的声音也不算很响,因为最近我的主力轴体就是 TTC 的金粉轴,触底声音很大,我已经免疫了。比起「静音」,Type-S 版本附带的静音圈更大的意义是稳定静电容键盘的推杆。我在静电容键盘祛魅的文章中说过,推杆会有散碎的打击声与晃动,如果在意的话,最好还是直接选择 Type-S 版本。我打算以后给这把键盘做一些魔改,所以就选了更便宜的非静音版本。

PBT 键帽的表面晒纹比较细腻,手感较光滑,第一感觉和 Realforce 的原装键帽有一拼,同属第一梯队。键盘倾角算是比较大的,前端高度也比较低,这也和 Realforce 一样,我这种常年手托选手都更习惯去掉手托使用。

至于影响最大的配列方面,由于这次 Hybrid 官方支持软件改键,适应难度其实会大幅下降。但即使不用软件,最需要适应的常用键位其实也只有两个:放在左手小指 Caps Lock 位置的 Control,和放在右手小指「\」位置的 Backspace(Delete)。因为我有几把 40% 配列的键盘,习惯起来还算迅速,只是偶尔摸错 Control。但如果你拿不准,那就先用商店文章提过的方法试试键位。我在使用时没有进行软件改键,只是把后面 DIP 开关的 1、3、5 三个打开了,个人感觉这样最适合 Windows 用户快速上手。

总结一下,我一直想留一把双模的静电容键盘在手边,之前计划的是 Realforce R3,现在 HHKB Hybrid 来了,那就留它好了。全新这个价格确实不错,等到用烦了过保了,我就把它拆了,换推杆和胶碗,搞成兼容 MX 轴心键帽的样子,那就彻底用不烦了。

@老麦:黑莓 Q10 独立键盘

前几天,我发了一个老设备平行宇宙的故事,还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鸣,灵感研究所的朋友,还把他买到的黑莓键盘一起送给了我,这虽然不是一个量产的产品,却也勾起了曾经的回忆,我就用这个键盘写下这段。

后壳应该是3D打印的,商家加入了电池和蓝牙模块,支持无线连接手机打字,也可以直接连接数据线使用。键盘本身支持切换标点和大小写,但选字有点麻烦,iPhone 需要切换到数字键再选字,Android 有的还没有序号选择,只能回到屏幕上触摸,所以谈不上生产力,绝对的情怀产品。

建议大家当彩蛋看看就好了,别太当真啊!不能再写了,手酸死了。


如果你也想分享「新玩意」🔉:

  • 获取 Matrix 社区写作权限并签署 Matrix 共创计划
  • 新发布一篇文章,在标题中标注「新玩意」前缀;
  • 用至少 800 字介绍产品,并配上 2-3 张产品的实拍图片;
  • 在网站个人信息中补充支付宝账号。

成功入选本栏目还可以得到 108 元的「剁手红包」🧧。如果你有兴趣参与,就赶紧来稿吧!

> 下载少数派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了解更多的新玩意 🆒

> 特惠、好用的硬件产品,尽在 少数派 sspai 官方店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