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中,搬进新家也已满一年。在过去这一年时间里,我陆续有更新一些硬件设施,但总的来看并没有太大的格局变化,因为我对这个家的基础设计十分满意。
我想从居住者的角度,用通透、阳光、直觉这三个词,来聊聊我生活着的空间。No big deal, just three stories.
通透与宽敞
我见这个房子的第一眼,它就有着极为古老的装修风格。本身就矮的层高还被厚厚的吊顶和木地板压榨,搭配仅剩的几片窗户。这是拥挤且暗无天日的空间,和所有的老房子一样没有遐想空间,更谈不上有质量的生活。
既然经济条件上无法直接扩大物理空间,在装修时定下的核心设计目标,就是尽可能改善空间的采光面积和利用率,在这仅有的小屋内,「趁他不注意,再多偷一点空间出来」。
向阳台和房间借点空间
我们首先尝试在物理空间上给宽敞通透提供条件,最终选择减少每个房间的空间,并将所有阳台都纳入室内环境,最终达到公共区域内拥有更大的空间。
当我还在租房子时候,我会更看重卧室区域的大小,因为一个足够大的卧室可以承载更多时光。但当我真正拥有自己的空间之后,我发现最开心的时候就是和家人们待在开放区域的时光。缩小卧室,让卧室回归休息的功能,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相比之下阳台就没这么幸运了。这个家本身的格局很特殊,几乎所有的窗都集中在阳台区域,为了增加采光,阳台区域必须全部纳入室内。虽然这么做会损失室外透风的体验,但在这个炎热且蚊虫繁多的广东,我很少会体验到阳台的快乐,广东城市里的夏天还得靠空调续命。
最终就形成了一个通透的视觉空间,从饭厅到厨房到客厅到休闲区,一眼望到尽头,没有任何的拐弯抹角。
宽幅高透玻璃延伸空间
在物理空间布局调整后,为了进一步扩大通透的视觉感,我把目光放到了具有魔法的玻璃上。落地窗曾经是我心里最期待的装修,可惜的是原建筑并不允许窗户落地,只能选择大面积的玻璃作为替代。
我们把所有的窗户都尽可能做大,用更一体化的连接结构,来获取更大的视野空间。效果显而易见,大面积窗户最大程度上把外界的光传进来。
除了在视野面积上的拓宽,大面积双层玻璃配合断桥铝结构,不仅能大大提高隔音能力,还能有效的调节温度,实现冬暖夏凉。尤其是对比推拉窗的室内冬天,真的是海南和哈尔滨的差距。
大面积玻璃之外,请一定要对窗户外延伸出去的铁罩网说「不」。同一栋的其他户主无一例外都选择了加装铁罩台,让整个家的采光都毁在了这一条一条的栏杆上,为了一点点收纳空间损失了最重要的采光,这不是一笔值得的买卖。
融入生活的开放式厨房
开放式厨房固然有更高的油烟逃离概率,但宽敞舒适的视觉体验却更让我无法拒绝。它能够极大程度改善视觉拥挤状况,让厨房区域也融入到客厅中,让客厅看起来更加开阔。除了在视觉上更宽敞外,开放式厨房的核心在于营造充满交流的烹饪,而不是像工人一样孤独的干活。
开放式的厨房还有一个特别的好处:更容易做吃的。相比起封闭的厨房,宽敞的开放式厨房让我更有欲望拿起厨具做一些简单的美食,我们常常会在夜晚不自觉地走入这个空间忙活宵夜。当然,为此我们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在过去的这一年里,吧台是我经常待着的地方。它充满了我的许多回忆,比如每天早上起床做好早餐,和老婆一起在这里享用;炎热的下午,在这里制作一杯「冰美式」;休闲的夜晚,在这里看书写作;这里永远是家中最惬意的空间。
把东西收好就宽敞多了
收纳也是一种让空间变得宽敞的魔法,把东西都整齐放置在收纳区域,减少视线内物品的拥挤度,就会让家里显得更为宽敞。当环境腾出更多空间的时候,我们才有大施手脚的地方。
促使我们勤劳收纳的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家里最大的强迫症——猫。无论是心情好还是心情糟,猫看不惯任何单独的物件,只要我敢在桌子上放置「独立的物件」,那么它的结局就只有」扫地出门「。
为了不在深夜熟睡中听到玻璃破碎的声音,为了不被他的无影手击碎,我们会把所有的东西都放在靠墙的位置,确保没有任何独立物件出现在它眼中,以此换来宝贵的安宁。同时猫的存在让我们不敢在家中摆放太多的植物,毕竟猫经常会调皮啃食植物,有毒的植物会对猫造成伤害。
我喜欢宽敞和通透的环境,当环境腾出更多空间的时候,我才有大施手脚的机会。
我向来觉得一个干净舒适的区域是能够促进人「折腾」。没有人希望生活在一个拥挤乱糟糟的空间里,保持家中宽敞通透的空间,无论是做家务还是工作,都有非常积极的正向促进意义。
阳光下的桌面
通透的空间是为了另外一个重要的东西——阳光。
很多人说阳光是不属于年轻人的,一方面是经济条件的限制,另一方面则是年轻人的作息可能不一定见得到阳光。阳光虽然是件奢侈的事情,但你不能失去对它的渴望。
沐浴阳光
过往我所有的桌面,都是搭建在一个四面无光的出租屋内,虽然凭借着灯光和摆件能够布置出精美氛围的桌面环境,但它却缺少了有生命的东西——阳光。
我原本是那种不会想在非工作时间碰电脑的人,疫情的到来让居家办公的机会多了起来。因此我需要一个舒适的办公环境真来解决居家时候的烦闷时光。
我把我的桌面放在了主卧的大窗户旁边,南向的窗户一天都有着充足的日光,可以充分享受日光的照射。大的落地窗提供了卓越的视野,虽然一眼望过去并没有什么值得阅览的风景,但你还是能看到一些绿色的植物和蓝天,这都会让环境变得舒适。
让自己习惯早起一点,在阳光下干活,我会觉得特别的舒适,整体的效率提升不少。
如果要说在阳光旁的工作台有什么需要注意的,那一定是显示器,在这种环境中,你需要一个能够和日光对抗的显示器,常见稍好的 LCD 显示器通常在 400nit 左右,这个亮度加上没有专门的抗反光涂层,基本上就是超暗,很难从事创意类工作。这个时候你需要一个你能够激发亮度在 1000nit 左右的显示器,Mini-LED 基本上是这种环境下最合适的选择,你可以一边沐浴着阳光,一边从容的干活。
精简摆设
我以前很喜欢把所有的数码产品一股脑的放在桌面上,后来我发现我的精力并不能顾及多个设备,眼观多块屏幕,因此在专心干活的时候,我只需要一台足够强劲的设备。
桌面的所有东西无外乎是一台显示器,一副音响,一个扩展坞,一套键鼠。设备不在多,够用就好。
除了确实没有什么值得摆在桌面外,另外一个原因是东西越少容易清灰。在这个非常简单的桌面上,我只需要花上几十秒时间,就能够把积攒的灰尘一扫而过。
虽然办公环境惬意,我也会提醒着自己要早点把事情做完,然后离开这个工作区域放松自己。
封闭的空间让人沉闷,一定要多让自己感受到与外界的联系,这是根植在基因里的冲动。
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所有的窗帘,让阳光从屋外透进来。当我拥有开启一天最重要的钥匙时,这一天都会变得格外愉悦。
直觉下的智能家居
我想过很多的方式来介绍我们家的智能家居。与其说智能,不如说是换种方式来控制家具,以一种更直觉更轻松的方式。
语音更符合直觉
我还记得我小时候最讨厌的一件事情,就是睡前起身关灯,那时候我的床头还没有双开插座,必须要起身才能开关。为了简便关灯的流程,通常我会准备一根长棍子,这样就能实现卧床关灯。
我们似乎早就习惯了这样的操作,在没有智能化的过去,用语音关灯一定会被认为多此一举,甚至会被人嘲笑说是「懒惰」。但仔细想想,随时随地掌控灯光和家电,这不才是最直觉的的操作吗?
在装修的时候,我们选择把所有的灯换成智能控制,主要是因为开关分散在各个角落,如果要关闭所有的灯光,需要跑很多个地方。而智能开关可以在任意地方呼出Siri或者小爱同学来完成开关动作,这本身就是其最大的意义。
入住一年时间里,我至今也还没有准确的记住每个开关对应开的灯,但我却可以用语音随意控制任何一盏灯,不需要再为了关一个厕所灯,再跑一趟厕所。
当习惯用语音操控一切后,我总会在非智能环境中大喊一句「Hey Siri,关闭灯光」,但灯没有任何响应。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仿佛失去了一个伙伴,并清楚的意识到这不是我的家。
灯光氛围与空间
除了最基础的开关功能,智能家居在固定模式的控制上也有着出色的作用。
生活中我们在各场景下使用灯光的需求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在吃饭人多聚会的时候,我们希望有更亮堂的客厅。在夜晚休闲的时候,我们需要一个合适的观影氛围。
我们的客厅采用了无主灯的设计,各种洗墙灯和射灯的开关都独立布置。虽然我可以手动调整开关来控制这些模式,但分散各地的开关和组合调整方式,仍然是一个繁琐的过程。我可以通过 HomeKit 和米家预设各种灯光的组合方式,让观影、就餐、阅读、睡觉等各场景一键切换。
灯光对于空间的影响是巨大的,当我为客厅完成模式的设置后,客厅就不是一个固定场景的空间,而是可以根据灯光的切换,变成不一样的空间。
自动化的思考
很多人觉得智能家居的智能一定会体现在自动化执行上,但过去这一年里,我并没有给家里设定太多的自动化,因为当从独居变为家庭之后,就不得不迁就每个成员的的习惯。
我本想在厕所设置一个见人自动亮灯,人走自动熄灭的自动化功能。但我老婆在夜晚不希望被刺眼的灯光照亮,而我却仍然希望在夜晚有足够的照明。当然我可以通过设置自动化的生效时间再加上手动处理来实现因人而异的效果,但最终我发现这种自动化所起到的效果并不明显。
家本身就是一个融合的过程,除非大家有非常一致的作息和生活习惯,否则自动化很难适应家庭成员中的每个人。人体存在传感器的出现也在逐步改善这种情况,或许在不久的未来,人体存在 + 人脸识别 + 自动化的处理会成为更理想的方案,但这里面有多少坑,还得趟过才知道。
最终我保留下来的自动化是一些较为日常的功能,例如扫拖机器人的每日自动清扫,热水器的定时开关,这类单纯依靠时间来判断的自动化,确实能够减少日常化的操作。
我对智能家居的感受是,它并没有理想中的那么完美,但却远比尝鲜要更有价值。
现在的我仍然在不断添置智能家居,因为遇到问题后,你才会找到最合适的解决方案。
以我的经验来看,我很建议大家在装修的时候预留未来智能化的基础建设,但不要一次性就全部换上,而是当你觉得某件事情不那么顺手的时候,再尝试用更好的智能方案去替代。
舒适足矣
直到写完这篇文章,我也没有想到一个准确的词汇来形容我的家,毕竟它并没有像咖啡、植物、艺术这样很明确的主题。
每当我重新审视我的家时,我会发现我真的很喜欢把物品安放在看不见的地方。我很少会把艺术摆件出现在桌子上,除了猫这个最大的阻碍外,我不想因为这些摆件,增加我清洁的难度。
通过设计让空间变得宽敞,通过收纳让眼见范围内保持干净,这让我的生活感觉到舒适和清爽,让每个空间都值得我待上片刻。用好话来说是「洁净舒适」,调皮点来说或许是「家徒四壁」。
家就是生活,正因如此,每个人都会期待着回到那个自己精心布置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