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rix 首页推荐

Matrix  是少数派的写作社区,我们主张分享真实的产品体验,有实用价值的经验与思考。我们会不定期挑选 Matrix 最优质的文章,展示来自用户的最真实的体验和观点。

文章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少数派仅对标题和排版略作修改。


把 MagSafe 外接电池吸附到 iPhone 上,咔哒一声,手机电量增加一半。

有的人说外接电池就像手机电池一样,能直接绕过自带电池给主板供电,可以延长电池寿命。听起来一切都很美好。

连上外接电池,顺手打开一个视频看一会儿,结果不光有点烫手,电量竟然还变少了,这和说好的怎么不一样?不是说直通主板吗,怎么还从咱电池偷电呢?我们来详细测一测。

数据来源

要测供电其实很简单,只要把手机拆开给电池排线串一个电流表就行了。但是,你不会真觉得咱会为了测个电池拆台手机吧。那么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呢?

也有,只要用一个第三方库读取实时的电压电流数据就行了。然而,从 iOS 10 开始苹果删掉了这个 API,果然还是只能拆台手机了吗?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咱的一番研究(主要还是拆不起手机),iOS 开发者中心里提供了一个用于诊断电池数据的描述文件,安装之后连接电脑同步,就得到了一个上百兆的 SQLite 文件。

这个数据库里有足足 527 个表,单单 Battery 这一个表就有 84 列,记录着详细的电池数据,连电池百分比都是详细到小数点后 15 位的,这下保修是保住了。

供电逻辑

先测一下刚刚遇到的情况,结果非常的 Amazing。MagSafe 电池在一开始压根就没介入,在电量跌倒差不多 85% 的时候才开始充电。

结果可以说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短短五分钟,就把手机温度升到了 35 度,电量却只提了 3 个点。不到十分钟手机温度就上到了 37 度,峰值温度直逼 38 度,这要是测个温都得送去隔离。

结果温度一上来,触发了高温保护,MagSafe 电池直接下班了,手机电量便一直往下掉,这说好的把电量维持在 90% 呢?

是不是播放 4K 视频压力太大了?我们再来跑一下基准测试,直接插数据线看电影,这次结果如何?

有线测试中可以发现,虽然手机没在充电,但温度还是在缓慢提升的,这代表播放 4K 视频的发热已经超过了手机本身的散热能力,热起来只是时间问题。

MagSafe 电池只是加速了这个过程。但因为热起来之后手机并没有多余的散热能力,温度一直降不下去,所以到头来就工作了十分钟。那要不我们换点轻负载的场景看看?

在 WiFi 下播放 1080p 视频再试试。

这次倒是不发热了,电池电量目测也比较正常,但图像怎么反而跌宕起伏的?我们先要看回之前的数据库,在 iOS 上系统显示的电量是经过算法调整之后的电量,而不是实际电量。我们在这里分析的是实际电量。

不难看出,电池电量一直在 84.5 和 90 之间波动。外接电池的真实工作逻辑是:当你的手机电量掉到 84.5% 之下的时候开始给手机充电,冲到 90% 结束工作,等再次掉到 84.5% 的时候继续这个循环。电量并不是直通主板的,仍然要消耗电池循环次数。

只不过这一切是在后台静默完成的,UI 上显示的电量仍然一直在 91% 左右,不会有太大变化,给你一种电量很稳的错觉。

手机温度曲线你也可以看出端倪,充电的时手机温度上升,停止充电手机温度下降。再配合下面的电池瞬间电流,正数则代表电池充电,负数则代表电池放电。

有线充电充满之后,手机会从电源取电,这时候播放视频并不会消耗自身电量,也没有通过电池的电流,那么有没有可能,当我们选择充电超过 90%,充满之后会直接从外接电池取电呢,再做一次测试。

您猜怎么着,满电状态,他是掉到 95% 再开始充电,冲到 100%,往复这个循环。并且一直给你显示满电。这是新时代掩耳盗铃吗。

到这基本可以实锤,MagSafe 外接电池压根就不算「电池」,也不会直接给主板供电,充其量就是个智能充电宝

测试数据

在 WiFi 下进行低功耗操作,使用体验其实还可以,发热不算很明显,而且没有看得到的掉电。但是你有 WiFi 的场景一般都是在家里或者公司学校之类的,一般都有电源供应,充电宝反而用不到。

模拟一下更日常的使用场景,假设你在通勤路上用蜂窝网络看 1080p 视频。

先来跑个基准测试:

一场电影下来电量掉了差不多 33%,不过温度一直没升到 35 度之上,最热也就 34 度,但有继续上升的趋势

别觉得这夸张,蜂窝网络其实很费电。咱拿手边的小米 12 测了下掉了差不多 25%,而且小米 12 的屏幕是比 iPhone 13 Pro 要暗的。

那么外接电池呢?果然不负众望,15 分钟就把手机温度提到了 36 度以上。看场电影下来,手机电量还掉了 3 个点,但确实比掉 33% 要好。

别小看 35 度这一道坎,35 度是建议电池工作的最高温度,高于 30 度你可能觉得有点温,高了 35 度可就是有点烫了

为了排除手机壳的影响,咱还测了一下裸机和不同的壳,温度本身并没有显著差距。因为 MagSafe 发热较大,达到阈值温度之后就停了,所以最后稳定下来温度都差不多。

这里还发现了有趣的一点:硅胶壳早期升温慢,大概是因为整体比热容大,但后期因为堆积了过多热量难以消耗,反而让外接电池直接停止工作了。

最后的最后,单纯待机充电的结果如何呢:

外接电池全部电量一个半小时能冲 60% 左右,电池温度也没超 35 度,转化率差不多 70%,单纯当个无线充电宝其实也还行。苹果这个不到三千 mAh 的容量只能说是恰到好处,不是不想做大容量,而是但凡再多个 10% 就得撞温度墙了。

日常体验

说了这么多理论的东西,实际的体验如何呢?

对于咱这种轻度使用的用户,很少玩手游,摸鱼的话大概也就看个视频刷点文章之类的,外接电池的电量能带来三到四个小时左右的亮屏续航,日常的话甚至都够用一天。确实是能给你提供一种「无感知」的续航,除了发热,有时候都烫腿。

外接电池可以在接通电源的时候给手机提供 15W 的无线充电,但也就是前十几分钟,而且直接把温度升到了 40 度,体验并不算好。咱不那么在乎无线充电的速度,细水长流就行。毕竟一天没多少时间在手机上,发热别太离谱,大部分时间放在那慢慢冲就行。

矛盾的一点是,MagSafe 外接电池本身不支持无线充电,反而不能随用随冲。咱个人觉得更合理的用法是,出门的时候把外接电池吸手机上,可以带来一半的额外续航;回到室内之后把外接电池拿下来单独充电,手机则放到无线充电板上,这样起码不会被烫到手,真急着充电直接用有线。

总结

MagSafe 外接电池更像是 MagSafe 智能充电宝。定位也介于有线和无线充电宝之间。

作为电池来说:不能直接给手机供电,发热控制也不算好,蜂窝网络下使用时间长点很难维持电量,更别提你想玩个游戏之类的,咱觉得不行。

作为无线充电宝来说:足够轻薄,足够智能,与系统配合更紧密,做工和质感、握持的体验更好。只要吸在后面,就会自动给手机供电。不过相比于亮屏,更适合息屏的时候供电。

外接电池更多解决的是短时间没有电源的场景,比如上下班通勤,临时出个门之类的。相比于有线充电宝,没有那么累赘。如果你能接受这个价格,并且只是轻度使用的话,这确实是 iPhone 使用体验最好的无线充电宝。

如果单纯从实用角度出发,749 都快能买两个紫米 20 了,还没这么热。

尾巴

写这篇稿子的时候咱很纠结,苹果的产品一般有两个特点:简单、好用。

外接电池确实简单,吸上去就用,也不用管开关,任意反向充电,甚至插哪个口都可以,好像本来就是手机的一部分。但实用性却不那么强,或许是因为给了它过多期待吧。

你说他有用吧,好像也没用;你说他没用吧,好像还有点用。实在是让人很难评价。不知道你会不会买。

测试环境:室温 23 ± 2 °C,iPhone 13 Pro - iOS 15.4,MagSafe 外接电池 - 2.5.b.0。

> 下载 少数派 2.0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解锁全新阅读体验 📰

> 实用、好用的 正版软件,少数派为你呈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