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绝大部人看到这个标题,第一反应就是:这还用说吗,SE 都几年前的手机了,现在肯定卡的用不下去了呀,电池寿命差不多也用尽了。
让我从 SE 换成 13mini 的原因有一小部分是因为使用的卡顿和尿崩的续航,但这不是决定性因素。即使整个手机行业已经好久没有出现当初乔布斯发布 iPhone3G 那种划时代的进步,比 SE 大了将近6岁的 13mini 身上还是有一些让我用了就「回不去」的功能。
文章分享了自己如何从「新款手机」用回「旧手机1」,最后又回到「新手机」的坎坷「搞机」历程。相信通过这一段段不同寻常的经历,可以发掘出一些早已潜移默化地被我们接受的进步,并且提供一种全新的思路。
手机在我工作和生活中的使用场景
iPhone上有个功能叫「屏幕使用时间2」,它可以记录一天我们到底使用了多久手机。我在 iPhone 上的使用时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会超过3小时,更多时候都在 iPad 或 Macbook 上娱乐和工作。而且我几乎不玩手游,要玩也是在 iPad 上偶尔玩一会,所以我对手机的依赖程度不高。
使用 iPhone 的「坎坷」历程
人生中第一台全新 iPhone 的那些事
虽然我每天使用 iPhone 的时间不长,不过接触 iPhone 的时间绝对不算短,上大学前依次用过 4S,5S,6,都是家人们淘汰下来的手机。人生中第一台全新的 iPhone 是18年老爸送的生日礼物——iPhone XR。当我用惯了「淘汰机」后,突然用上当时最新款的 iPhone,第一感觉竟然是「厚重」。这个厚重完全是字面意思:又厚又重。第二个感觉才是快,干啥都快了。
为什么我会放弃使用了19个月的 iPhone XR,转而使用一部2016年发布的 iPhone SE ?
似乎2.5D全面屏手机都有一个致命缺点:屏幕比较脆弱。自己有一次不小心把 XR 的外屏摔裂了,直到内屏在岁月的侵蚀下开始严重干扰使用时,才痛下决心花费600元换了一块原装屏。有时候,最让人心痛的不是花出去多少钱,而是花出去那些钱修好的屏幕,还没撑过一周又摔坏了。并且自己并不喜欢 XR 的「厚重」加上自己对手机的依赖程度不高,而且苹果生态中少不了一台 iPhone ,于是就着心痛终于痛下决心:再也不用2.5D全面屏的手机了,干脆找一台老款的非全面屏手机吧。在闲鱼上用400元蹲到了一台陪伴着我度过后面一年多的—— iPhone SE 一代,64G,美版全网通。
心头所爱:iPhone SE 一代
在收到SE后,当我把它拿在手上点亮屏幕的一瞬间就喜欢的不得了。SE几乎只有XR一半的重量,揣在兜里再也不会把裤子往下拉了。小巧的屏幕尺寸让大拇指可以毫不费劲的够到屏幕左上角,这让右手灵活使用 iPhone 的「左滑返回」功能成为可能。期间还「硬生生」地给它「换了一套皮肤」,DIY出了一台通体纯白的 iPhone。
既然这么喜欢 iPhone SE,那为什么最后还是换成了 13mini ?
没错,又是「屏幕」搞的鬼。有一次周末和朋友出去自驾游的途中,一次下车的时候不小心把手机屏幕朝下摔到了地上。当时屏幕就点不亮了,但是其他功能一切正常。这次屏幕损坏,给了我一段特殊的经历——「离开3」手机正常工作生活了三天。
没有手机屏幕使用手机3天
虽然手机屏幕点不亮了,但是其他功能一切正常。每天上下班途中,刷Apple Watch 上的公交卡乘坐地铁,地铁上用 iPad 连接 iPhone 的热点。有时候也用AirPods Pro 连接手机,使用 Siri 或 Apple Watch 控制播放 Apple Music 的音乐。手表上可以看到手机上的新通知,戴着耳机的时候,Siri 也可以通过「语音播报4」的方式给我推送新消息。这段经历让我更加深刻的意识到:似乎并没那么多人会来找我,也没有那么多需要立即处理的事情。作为人与人之间通讯的工具被发明出来的手机,在我手里更多的是被当作自己和这个世界沟通的桥梁了。
也许冥冥之中注定了我在生日的时候才能换「新手机」,被我摔坏屏幕的 XR 是老爸送的生日礼物,即将出场的 13mini 是我送给自己的生日礼物。在我摔坏 SE 屏幕的那天碰巧是我21年的生日。在没有手机屏幕工作生活了第三天后,本着奖励自己工作了大半年的目的,又一次痛下决心,闲鱼上花4000元蹲到了一台「全新」的 iPhone 13mini 粉色 128G 美版全网通,国内保修到22年11月左右。
神奇的是,在我收到 13mini 的时候,似乎没有当初第一次拿到 SE 时那种惊艳的感觉,最多是喜欢的层面,毕竟是自己当初心心念念的mini系列。不过随着一天天的使用,即使中途我已经修好了 SE 的屏幕,但似乎内心开始抗拒用回 SE 了。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已经不知不觉用 13mini 快4个月后,一位从 SE 一代升级到 13mini 的数码爱好者兼果粉最真实的使用体验。通过深度的对比,我终于找到了让自己「回不去」 SE 真正的原因。
「跨越时空」的对比体验
iPhone 在这将近6年的不断进化中,对我这种普通消费者而言到底进步了多少,下面从各种角度,除了游戏娱乐场景外,深度对比了两款手机之间我们在日常使用中能够感知到的使用体验上的不同。
日常使用
一句话概括 SE 日常使用的卡顿情况:只要不用微信支付宝淘宝等日常软件,使用 iMessage + FaceTime + Apple Pay 等原生软件一点都不卡。说人话就是,如果耐心差一点,或者遇到点紧急情况,那就是几乎卡的没办法日常使用,可能和我把系统更新到了 iOS 15 有关。微信支付宝才符合国内的市场,除了好友,没人会用 iMessage 和你聊天。
虽然用上 13mini 后,打开 App 是很快,各种操作也无需等待就能完成,但是很多国产软件开屏广告就很烦,虽然可以手动点掉。有些软件甚至充钱都没有关闭广告的选项,这里有点小小的遗憾。
屏幕观感
虽然知道13 Mini 上的这块XDR屏幕是真的好,但似乎只有:“在阳光直射下还能看清屏幕内容的”,和“躲在被窝里开「深色模式5」时那纯粹的黑色”,还有“在照片App里查看HDR内容时有点刺眼的太阳”,才能让我想起来:哦,我原来已经用的是13mini了。说实话 SE 的屏幕分辨率已经喂饱我的眼睛了,只要不把眼睛凑的特别近,看不到像素点。
可以从上图中直观的看到 LCD 屏幕和 OLED 屏幕在夜间的区别:OLED 黑色像素完全不发光「传说中五彩缤纷的黑」。拍摄这张照片的时候 SE 屏幕亮度设置的是100%,13mini 的亮度只有70%左右,当我将 RAW 格式的照片曝光拉到115%,亮度往回压100%之后,依旧是 13mini上照片的亮部过曝,由此可以感受到 13mini 这块 XDR 屏幕峰值亮度1200尼特不是吹的。
13mini 上的「原彩显示6」功能似乎是削弱版的夜间模式,开启后会让屏幕整体颜色偏暖一点点。眼睛确实看着更舒服了,因为我不会在iPhone上修相机拍的图,所以开启这个功能造成的色差对我来说能够接受。与其叫「原彩显示」,似乎「护眼模式」更加接近这个功能在实际使用中给我的体验。
充电续航
对我来说,MagSafe 是我最不能放弃的一项功能。我简直不要太爱随手一放后,伴随着磁力引导「啪」的一声后,一段低调的震动反馈和充电提示音告诉你冲电成功的体验。我反正是已经回不去了,单手放单手拿,简直不要太爽,只需要把手放到一个大概的区域上空随便一划,就充上电了。夸张点说,自从用上了 MageSafe,它几乎让我遗忘了给手机充电这个事情,而且 MagSafe 充电器只是 MagSafe 强大生态中的一环而已,这里可以单独展开成一篇文章。
一句话概括 SE 的充电续航:充电需要3小时充满,连续使用2小时没电;轻度使用可以用半天,几乎不用可以苟一天。
接着概括一下 13mini:只要过着办公室与家庭两点一线的稳定生活,MagSafe随放随充,不需要关心充电多块,也不用担心啥时候没电。当然啊,这是一般情况,如果你上班摸鱼超过4小时,那晚上回到家还得乖乖充电。
摄影体验
摄影体验是我使用 13mini 感觉变化第二大的地方:总结下来有三个闪光点:
- 出色的防抖
- 逆天的景深
- 惊艳的HDR
- 可用的画面
因为我是半个业余的摄影爱好者,视频和照片双修。以前在SE上,几乎不会去拍视频,一来是因为存储空间不够,二来是因为这个防抖是几乎没有,三来是电池是真的经不起折腾,头铁只带一部SE出门,不带充电宝那种。但是换到13mini后,我直接惊呆了,让我这种业余视频爱好者最爱不释手的就是新出的「电影模式7」,我最看重的一点是:在「电影模式」下,可以通过算法模拟出专业相机配上大光圈才会有的景深效果,这就可以让画面的主体更加突出,视频的观感提升几个层次。虽然切换画面焦点这个功能也很酷,但是我没怎么用到过,可能是我太菜。下面是相同机位下,「电影模式」和「普通视频」模式下视频画面的区别:
下面是正常光比环境下的照片,由于两款手机的主摄焦段不一样,所以即使相同的拍摄机位,画面的视角也不一样,但是似乎画质差距不是特别明显。
下面是大光比环境下的样片,可以看到有明显的差距了,13mini 更好的保留了高光和阴影的细节,而且暗光环境下噪点也少了很多。
当然了,10bit 422,HDR,4K60,这些太专业的东西像我这种「半个业余」玩家暂时也接触不到。HDR的内容在 13mini 的 XDR 显示屏上看确实香,但是还远远没有普及,所以对目前的我来说用处没有太大,仅供自己赏心悦目使用。
握持感受
虽然 13mini 和其他三款型号比起来算「mini」了,但是比起se还是大了一圈,重了将近1/5,个人感觉似乎 13mini 握在手里更踏实,没有se那种轻飘飘的感觉。SE 背面的铝合金摸起来没有 13mini 玻璃面板有质感。我容易出手汗,Pro系列那种不锈钢中框加磨砂玻璃后盖很容易让我手心湿湿的,一不小心手机就出去了,一出去钱包也得跟着出去了。所以反而喜欢13这种磨砂中框加亮面玻璃后盖的组合。说了这么多,在我个人心目中握持手感最佳的当属iPhone4S,不知道为什么,就感觉这台手机的比例不管看起来摸起来还是用起来都让我打心底里莫名其妙的爱不释手。
解锁方式
SE 的指纹解锁经常陷入死循环:一有手汗就指纹解锁就不灵,一解锁不了就紧张,一紧张就出手汗。经常陷入这样的恶性循环中,最后还是不得已输入密码解锁。似乎淘宝上几块钱的指纹贴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因为疫情的原因,出门必须戴口罩,这时候很多Face ID 的用户开始怀念以前指纹解搜的日子了,不过还算比较幸运,我换成13mini的时候 iPhone 已经支持使用 Apple Watch 解锁 iPhone,但是仅限于「解锁 iPhone」,App Store 和 Apple Pay 不能使用手表认证,带着口罩的时候该输密码还得老老实实输密码。好在今年3月份,iOS15.4 正式版推送了,使用 iPhone 12 及以上的机型的用户佩戴口罩时也能够使用满血版的 Face ID 功能了。
交互层面
Taptic Engine:不吵不闹,恰到好处。
由于是从XR过渡到的SE,又因为SE上只有传统的线性马达,所以每次当手机放在桌上,来消息震动的时候都能吓我一大跳,我直接在设置里把SE的震动给关了,新消息完全交给了Apple watch来提醒我。不过真正用回到13mini后我才意识到,iOS 的 Taptic Engine 完全不止「提示新消息」这么简单。可以说它贯穿于整个iOS,高调的时候满手都能感受到它的震动,低调的时候潜伏在每一次全屏上滑返回主页中,一切都恰到好处。简直是操作系统中交互的灵魂调味料。
全面屏手势 vs Home键:两套肌肉记忆
在「全面屏」和「非全面屏」两套系统中来回切换的我发现了一件很神奇的事情,似乎一看到「Home键」就知道单击是返回主界面,双击是调出任务后台。一看到全面屏的 iPhone ,就知道上滑是返回主界面,上滑过程中停顿是调出任务后台。整个过程大脑完全没有关注到这些事情,手指自然而然地就完成了。我已经成功被苹果调教出了两套「肌肉记忆」,说不出哪套操作体验更加优秀。
一些使用频率较低的交互升级
得益于13mini上超宽频芯片的加持,在 HomePod mini 和 13mini 之间接力播放音乐是真的解压,还有可以精准的「隔空投送」给某一个方位的iPhone。还有SE上挺让我遗憾的就是无法读取DIY的NFC芯片,快捷指令中的自动化就少了很多有趣的玩法,13mini就没有这个问题了。还有就是双扬声器,因为个人很少会直接用iPhone 听歌或者看剧,所以几乎用不到双扬声器,不过偶尔给朋友分享视频把手机横过来后,双声道立体声还是可以暗自开心一小会的。
总结
说了这么多,终于可以回答文章标题中的问题了:一年好过一年的各种硬件性能和参数似乎不是我更换 iPhone 的理由,那些基于性能和参数提升才得以实现的功能优化和体验升级,才是吸引我更换手机最大的动力。
晚上再也不用开手电筒找充电头对充电口的充电体验,日常完全够用甚至优秀的摄影系统,太阳下也能看得清内容的屏幕观感,能在屏幕上感受太阳刺眼的超高亮度,低调无比却又无处不在的震动反馈。正式这些体验上的进步,让我成功地「回不去」iPhone SE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