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rix 首页推荐

Matrix 是少数派的写作社区,我们主张分享真实的产品体验,有实用价值的经验与思考。我们会不定期挑选 Matrix 最优质的文章,展示来自用户的最真实的体验和观点。

文章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少数派仅对标题和排版略作修改。


在保险行业的时间越长,越感觉大部分消费者和真实的保险市场之间,是存在一道天然壁垒的。

因为信息不对等、既往不太好的口碑、防备心、少有相关的官方科普等因素,很多人对保险产品、保险公司甚至整个保险业都有些错误认知。比如经常会有人问我,「这个保险公司都没有听过,是不是假的啊」、「这家保险公司才成立没多久,万一破产了怎么办」或者「这个保险公司成立这么久了,还没有盈利,是不是快不行了」……诸如此类的问题,核心点其实就一个:很多人担心保险公司如果倒了,保单失效理赔不了,交的保费是不是也就此打了水漂。

刚接触保险的人有这个疑虑其实很正常,但被问麻了的我,每次都要幽幽叹口气:保险科普路任重而道远啊,好希望国家台能给大家好好说一说保险法。

那保险公司真的会倒闭吗?如果经营不下去了,我们的保单会受影响吗?

今天我们就来说下保险公司的十大安全机制,看完之后你可能就有答案了,下次如果身边有人也有类似的疑问也可以帮忙科普了。保险破谣路,我们在行动。

欢迎顺手分享,为保险科普贡献力量哈。

保险公司要有钱

保险法对保险公司的设立有资金要求,注册资本最少 2 亿,而且是实缴资本。

图片

注意哦,这 2 亿可是真金白银,不能用其他东西折价入股,必须实实在在拿出来才行。

2 亿注册资本是什么概念呢?我查了在 A 股上市的企业,很多注册资本都达不到 2 亿。也就是说,没有组建上市公司的财力,根本摸不到保险公司的门槛。单单这一点,就能筛掉一大批不合格的入场者。而且这 2 亿只是最低门槛,事实上要成立一家保险公司 2 亿肯定是不够的。举几个大家熟悉的例子:

  • 复星联合,注册资本 5 亿;
  • 华贵人寿,注册资本 10 亿;
  • 昆仑健康,注册资本 23 亿;
  • 信泰人寿,注册资本 50 亿。

设立条件严苛

有钱只是第一步,保险公司还必须满足其他条件,比如股东要有实力、董监高要有经验等。

图片

尤其是股东实力这块儿,每一个所谓的小公司背后,都可能站着一位实力强大的金主爸爸,甚至中央政府。

图片

通过股东实力和注册资本的审查,基本保证了:只要是保险公司,就是含着「金钥匙」出生,规模也不可能小。像信泰人寿,资产规模 1000 亿左右,放到其他行业,可能就是老大。

图片

保证金制度

保险公司成立后,各种保障其安全的制度就来了,第一个就是保证金制度。

图片

比如保险公司注册资本是 10 亿,冻结资金就是 2 亿。这 2 亿一般是不能动的,除非万不得已,保险公司到了破产边缘,这些钱才能拿出来补偿用户。

很多其他行业,搞得都是借鸡生蛋,自己没钱去套银行的钱搞生产。但保险行业决不允许这样,不仅要先拿出真金白银来缴纳注册资本,还要在成立之初就要为可能性很小的破产冻结资金,这风险意识绝对要甩其他行业几条街。

责任准备金制度

保险公司卖出保单时,就做好了理赔准备,这就是责任准备金。

图片

责任准备金的哪些情况需要提取、如何提取,银保监会都有详细规定。比如 2021 年 12 月 1 日正式施行的《保险公司非寿险业务准备金管理办法》就规定,责任准备金主要包含两个方面,我通俗地解释一下,具体可以去网上搜法条:

  1. 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每卖出一张保单,就要提取相应责任准备金(办法第 7 条)
  2. 未决赔款准备金:已经发生但还没有理赔的案件,不管最后要不要赔,都要先把钱准备好,等待理赔(办法第 11 条)可以说,保险公司时刻都在做着理赔的准备

公积金制度

这点是从保险公司日常运营角度,保障其平稳运行。

图片

这里的公积金可以理解为保险公司自己的存粮,每年度获利后,不能全部分给股东,必须存下来一些。

行情不好的时候,存粮就能拿出来,从而平滑保险公司的盈亏情况,为的是保险公司长期稳健的经营下去。

资金运用监管

保险公司收到保费后,不会完全放到自己手里,而会拿去投资。但投资的范围、标的都会受到严格监管,不是想投什么就投什么。

图片

根据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保险资金运用比例监管的通知》,股票投资比例是多少、不动产投资是多少、单一资产投资比例等都有详细规定,就算市场行情再好,也不能满仓一把梭。

图片

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保险公司的产品不可能有高收益,想要通过保险发家致富的,还是洗洗睡吧。

保险是托底的资产,最大的特点就是安全,是家庭资产的避风港,也是人生谷底时东山再起的希望。这才对待保险最正确的态度。

偿付能力监管

每个季度末、每年末,保险公司都会向上汇报自身的偿付能力情况,就像我们日常的年终总结。

图片

监管爸爸审查后,如果发现问题,就会过来敲打一下:

  • 你这偿付能力有点低,得加钱?(股东增资)
  • 你偿付能力都这样了,还花钱开什么分支机构?(停止新开分支机构)
  • 你这产品可能会有利差损,以后不准卖了!(叫停相关产品)......

偿付能力是个动态指标,会随着保险公司的经营情况、市场情况而变化。每次说到这个话题,都要用百年人寿的偿付能力举例:

图片

2018 年到 2020 年是百年人寿产品相对激进的阶段,这个时期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和风险评级都较低,2020 年末至今,百年的偿付能力就开始慢慢增加。

这个数字具体怎么来的,作为普通用户没必要扣那么细。我们国家现在所用的「偿二代」系统,每季度末、每年末都会用详尽的数学模型对保险公司进行压力测试,通过测试后,就能确保保险公司有能力在 99.5% 的概率下,无论发生什么都不会倒闭。

是不是偿付率高就一定好呢?其实也不一定,偿付率高能说明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但是太高,也可能是因为新业务量比较低,销售业绩太差。要知道保险公司每开一张新单,在账面都是亏损的。

再保险机制

所谓再保险,就是保险公司的保险。

图片

一张保单的理赔,从消费者角度看,都是保险公司赔的,但从风险承担的角度,可能既有保险公司,也有再保险公司。

以重疾险为例,我买了 100 万保额,保险公司可能会分一些给再保险公司,比如 50 万。等到理赔时,保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分别承担 50 万。

这样一来保险公司的风险就下降了,保险公司的发展也会更稳健。

保险保障基金

保险保障基金是由三位巨佬设立的,分别是银保监会、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

保险公司每卖出一张保单,就要拿出一小部分缴纳基金。一旦未来发生极端风险,保险保障基金就会出手。

图片

保险保障基金曾经 3 次出手,分别救过新华保险、中华联合保险和安邦保险。最近一次救助的安邦保险,银保监会直接接管,保险保障基金注资 608 亿,从 2018 年开始处置到现在,所有保险理赔、兑付也都是正常进行的。

虽然这 3 次都救回来了,未来会不会出现一种情况,风险太大确实救不回来了?

这个我也不知道,但这种风险肯定是极低极低的,保险公司在任何国家、任何时候都是第一个要救助的。比如 2008 年美国次贷危机,雷曼兄弟(投资银行)倒下了,但 AIG(保险公司)却被救了。这两家企业都是金融巨无霸,不了解的可以上网去查一下,资料很多。

破产转让制度

如果所有方法用尽,还是没把保险公司救回来,国家会指定相关机构进行接手。

图片

基本逻辑是这样的:

  1. 保险大街上,老王保险公司经营不下去了,要破产。他要先报告保监会:监管爸爸,我实在经营不下去了,我要破产了。
  2. 监管爸爸说,想破产?呵呵,等等再说。先把你的人寿保单都拿出来,我看看街坊邻居谁愿意接盘。
  3. 一番公示之后,有三个邻居举手:我愿意接盘!趁便宜买份资产,后面还有客户资源,划算!
  4. 三家报价之后,监管爸爸就会进行评估。请参考奥运会申办流程。
  5. 最后老刘保险公司胜出,开始走流程。
  6. 如果保险大街上的邻居都不愿意接手,保监爸爸就会指定一家保险公司来接手:老李,这个锅你背了,把老王的单子都接下来。放心,爸爸不会亏待你的。

以上内容是瞎编的,具体过程可以参考新华、安邦的处理过程。到现在为止,保险公司破产的情况,还没有出现过。但不管最后结果是谁接盘,所有人寿保险的保单,只要是在保单合同上写明的保障和利益,我们其实是不用太担心的,跟保险公司大小也没有直接关系的。

小结

说了这么多,只是想传递一个信息,我们的保单很安全,什么偿付能力、盈利能力,那是监管爸爸要管的事,不用我们操心。

说实话,真的很少有像保险这样的行业,有这么多部法律管着,还有专门的国家机构盯着。归根结底,保险公司倒闭的影响太大,没有人能够承担。这一点国家比谁都清楚,所以对保险公司是从生管到死,一切从严。

虽然不敢说保险公司一定不会破产,但概率有多低,大家心里应该清楚。保险公司所扮演的社会角色的特殊性让它的监管制度是非常严格的。普通消费者可以把心放回肚子里,知晓底层逻辑,不信谣、不传谣,理智看待自己所接触到的信息。

世人都道保险乱,我们帮你来判断,他她想法不重要,自己要把真理攥。

题图 by Clarissa Watson on Unsplash

> 下载 少数派 2.0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解锁全新阅读体验 📰

> 实用、好用的 正版软件,少数派为你呈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