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开始,我尝试把写给团队内部看的 年度总结,也开放给我们的作者和用户,告诉大家少数派过去一年的运营状态和未来想法。今年的总结来得稍晚,但可能格外有意义:不知不觉,少数派已经来到了第十个年头。人的一生也就那么几个十年,已过四十的我,回首这十年,难免感慨万千,有很多话想跟大家说。

本来,我们为这次十周年专门计划组织一场线下与线上联动的发布活动,请全国各地的朋友来深圳聚一聚。可惜深圳疫情起起伏伏,这几天更是全体居家办公。所以,请允许我先用文章的形式跟大家沟通想法。本周,我们还会安排一次线上直播交流,跟大家讲讲更多的幕后故事。当然,线下活动还是会保持筹备,合适的时候一定会办。

也恰巧在最近,少数派似乎在不同圈层的频频引发讨论,还出现了「屠龙刀」「男版小红书」等「生动」的昵称。在这些讨论中,很欣慰地看到老用户们主动发声,表达对少数派的认可和支持,帮我们澄清误解和质疑。但这也让我意识到,随着用户的快速增长和多元化,很多新用户对我们的了解太少了;我也想把这篇复盘文章当作一次集中沟通的机会,以问答形式一一解答关于少数派的核心问题。

当然,少数派的十周年是全体成员一路同行的,各个小组的同事们也在同步准备各种形式的活动和策划,不止是在今天或本周,而是今年一整年都会持续推出,力求让今年成为少数派承前启后、面貌一新的十周年。我这篇文章就当一个预热吧。

一、我是谁?为什么要做少数派?

我是谁?

在很多人的想象中,做老板、办公司一定得有些异于常人的背景和资源。但我是一个包括名字在内——对了,我不姓麦——各方面都很普通的人。没有值得炫耀的学历背景,没有媒体和互联网的从业经验,没有任何资源和人脉。如果说我有什么积累,那就只有为人处事的原则和时间洗礼的沉淀。

二十年前,我是一个深漂打工者,从东北来到深圳。到没想过能赚多少钱,只是希望换一个务实的环境,寻求一些自我价值的实现。来深圳的前八年里,我做过很多行业,接触过形形色色的人们,有多次被骗的无奈,也有被认可赏识的机遇。但是,每一次转行和折腾的经历,都为我反复印证了一个道理:这个世界的付出和回报是守恒的,坚持你所相信的事情,总会有人为你打开一扇窗。

为什么要做少数派?

我直到 2008 年才真正接触互联网,通过个人博客分享自己的文章,感受到网络的神奇能力。十年前,我是一个不算成功的 BBS 站长。虽然社区汇聚了十几万国内的 Palm 和 webOS 用户,却没有赚到钱维持社区的运营。但正是这段经历让我产生了创业的冲动。

少数派的前身——煮机社区

在我看来,社区的每一个成员都有创作和创造的能力,都有释放价值、获得回报的潜力。那么,能不能建立一种可持续的价值转化模式,让社区的内容生产形成良性闭环,同时借力网络提供的工具和渠道,让现实生活变得更有趣?这正是我创办网站的初衷。我想,这可能跟豆瓣、知乎、小红书起步时想法是大同小异的,只是起点跟他们不可同日而语。

二、十年,少数派是怎样走过来的?

第一个三年:艰难开局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残酷。作为没有任何资历背景、创业经验和人脉的创业者,我在移动互联网的大潮中显得格格不入,少数派的开局几年也格外艰难。好在社区里的各种能人给了我们一些机会,通过给企业做内容和培训服务,少数派活过了第一个三年。

第二个三年:谨慎融资,初试商业运作

低头做了三年内容,积累了第一批作者;抬头一看,垂直媒体的投资风口已经接近尾声。于是,我开始从零自学做 BP(商业计划书)、找投资、约见投资人;其间各种辛酸笑话,不堪回首。好在最终打动了一些少数派的用户或合作伙伴,用半年时间凑到了 300 万,虽然不算多,但至少是对少数派价值的初步认可,我也由此开始了真正的创业历程。

早期的少数派网站

要做社区闭环,首先要解决商业模式问题。作为媒体,接广告赚钱是最简单的,但在早期,好品牌和好产品非常有限。如果为了赚钱而失去了对内容的主动权,这个闭环转不了几天。于是我们从第五年起,尝试推出付费内容。这取得了一些成绩,口碑也不错。但少数派做的毕竟不是人人关心的政经社会话题,受众和收入都是有限的。因此,这第二个三年仍然是靠信用贷款才艰难熬过。

第六年至今:渐入正轨,投入没有止境

到了第六年,我们开始尝试做周边电商。依靠有竞争力的创意和选品,终于逐渐把收支拉平了,到了第九年还能略有盈余了。2020 年,疫情带来很多困难,但此时,一位社区时代结识的老站长,出于对少数派价值观的肯定和持续践行的期望,给了我们第二笔融资。尽管如此,为了回购一些到期的早期股权,我仍然需要通过抵押个人房产筹措资金。

如果从收入看,与那些淘到金的深漂创业者相比,我的创业并不「成功」:没有赚多少钱,反而要搭上个人积蓄和资产。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没有什么绝对的成功或失败,十年过去,少数派从一个人变成了一群人,我也不断的跟着年轻人一起成长,没有被时代裹挟和抛弃。这就是我最大的富足感之所在。

不管怎么样,少数派活过了十年,要感谢的人太多太多;不必煽情,继续坚持即是最大敬意。

三、少数派的内容是怎么来的?

从专职编辑到社区共创

少数派的第一年,我们把社区里的版主从全国各地招到了深圳,作为专职编辑开展内容创作。但问题很快就出现了:一个人的知识储备是有限的,如果要求定时定量产出,那只会走向空洞和模版化。

于是,第二年起,我们开始向外部作者和社区用户广泛征稿,通过集思广益获得有价值的内容。同时,我们向传统出版行业取经,建立了稿酬制度并沿用至今。虽然早期的稿酬微薄,但与不付任何费用的很多同类媒体和社区相比,已经是对创作者极大的吸引和激励。

建立改稿和结算机制

当然,来自社区的作者尽管才思非凡,但毕竟并非专职写作,写出的文章在准确性、风格一致性等方面难免存在欠打磨之处。于是,我们又尝试建立了内容筛选和修改标准,通过电子邮件帮助作者改稿,完善写作能力。这一方面能更好地把他们的经验传播出去,为更多新用户提供参考价值;同时对作者本身的写作能力也是一种提高。很多作者也反馈从少数派得到的写作训练,是比物质酬劳更持久、更有价值的回报。

此外,有了投资之后,随着我们的产品开发能力加强,我们在 2015 年推出了 Matrix 创作社区,有了相对完善的前台编辑器和后台审核、管理系统。到了去年,我们的结算功能也终于迈出一大步,有了自动化的稿酬计算和「钱包」收支功能,不再需要人工用电子表格来核算和发放,实现了从创作到创收一体化的功能布局。

不断成长的编辑团队

少数派编辑团队也经过几代更迭,水平和素质不断提高。如今的编辑都是在少数派写作多年的老作者,在纸媒、法律、互联网等行业经过了几年职场积累,再回到少数派负责内容;既有对少数派的认同和热爱,也有各自擅长的专业领域。基于这种条件,我们进一步开展领域分工,由不同编辑分别带头制作不同话题的内容,与具有相应背景的作者广泛建立联系,共同推动少数派内容生态的深度和广度。之后,我们会请编辑团队分别亮相,让大家更好地认识。

四、少数派的内容到底好不好?

少数派的内容质量一直被外界广泛讨论,持正反看法的都有,我们也一直保持关注和了解。评判内容的好坏,本身就有不同的维度,特别是我们这种垂直类型的内容,对于适用的用户,可能是如获至宝;对于不适用的用户,就可能是又臭又长。精力和经验所限,我们肯定没法保证篇篇文章都是精品,但确实在不断地提升内容能力,优化流程。这里,我也对一些常见的质疑观点做些解释说明。

为什么内容不够专业?

我们的内容创作采用一种「共创」模式:作者提交申请加入社区后,就可以自主发布内容。我们定期审核,根据内容优劣选择不同处理方式,有的作为社区精选,有的推荐到首页并全渠道发布。不是每位作者一上来就能写出成熟的文字,也不是每篇文章都能尽善尽美;但从鼓励作者持续创作的角度,我们希望给他们更多的机会,因此即使存在一些不完善之处,也不会因此直接否定。不经常访问的用户,可能偶尔看到一篇这类文章的瑕疵,就留下了这样的印象,毕竟负面的东西,是最容易被别人记住和传播的。我们会不断强化内容质量,但也希望大家更包容和全面地评价。实际上,来自我们编辑和老作者的内容,都基于长期积累和专业基础的,经历更严格的审校流程,总体上是经得起考验的。

是不是在宣扬消费主义和「买买买」?

我们最近三年的 Slogan 是「高效工作、品质生活」,这是希望每个人都能通过少数派的内容,找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从而保持自己的追求和热爱。而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必然需要一些产品和工具的辅助。尤其是科技数码领域,也确实不乏很多新创产品,我们会用尝鲜的态度去体验,并给出基于经验和事实的建议。当然,偶尔也会有些在价格等方面存在门槛的,包括家装、汽车等。但那都是编辑和作者基于需求和喜爱的消费,与商业合作无涉,也绝不意在煽动或诱导消费。事实上,如果仔细阅读我们的文章,就会发现「劝退」内容和「劝买」在比例上至少是旗鼓相当的。

为什么有的分享看起来是小题大做、又臭又长?

比起那些追求最大化传播、以迎合受众情绪和口味为要务的网媒,我们本质上还是一个优先尊重创作者自我表达的社区。很多作者本身就来自于那些大众认知较少的行业,或者有极具个性化的爱好,对此我们都非常赏识和尊重,也希望更多地鼓励和挖掘。我们认为,这些作者产出的内容尽管未必像那些「爽文」一样易于速读和传播,但更能让用户看到不一样的世界、激发自我思考;尽管一眼看去不是人人适用的「干货」,但只要静心阅读,总能有所启发和收获。

至于有些内容显得较为冗长,这一方面是考虑到不同用户的水平不同,我们为了考虑不同层次读者的接受程度,需要提供一些背景信息,在「过来人」眼中或许就显得冗余。但是,我们从来不会去故意把内容拉长,靠字数去彰显深度。从最功利的角度说,字数是核算稿费的指标,是要实实在在付钱的,我们也没有任何动机刻意堆积字数。

为什么会有广告?软文的比例有多高?

作为一家公司化运营的网站,商业推广合作是不可避免的。此外,广义上来说,任何分享行为都可以视为针对某个产品或服务的推广,区别是有没有收费;收费并不是全盘否定分享价值的理由。不仅如此,我们对于商业推广有严格的筛选标准。但凡在少数派推广的产品,一定是经过我们的实际测试,并尽量匹配专业的作者写作的,不能失实夸大是基本的原则。发出时,还会遵循公示原则,以显著方式标注。从频率上看,我们也尽量保持克制,平均每周也就一两则。仅仅因为一个产品不合口味,或者因为一两天内看到推广内容就做出「都是软文」的评价,是有失公允的。

五、少数派靠什么赚钱?

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少数派被称为科技内容平台中的「清流」。但也因此给人留下了「用爱发电」的印象,产生了能否可持续发展的疑问。借此机会,我也来对少数派的商业模式和收入来源做些解释。

付费栏目

这是我们最传统、最专长的收费模式。即在内容生产过程中,发掘具有长期专业能力和写作经验积累的作者,就某一话题或领域制作教程和指南,作为付费产品销售,为有需求的用户提供更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今年,我们会进一步推出持续更新的「年度栏目」,挑选写作、设计、摄影、信息管理、编程等实用技能领域,不仅是一次性交付内容,而且提供长达一整年的内容服务,结合社群、直播等形式,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些能力。

π+ Prime 会员服务

未来五年,会员服务将成为我们的新核心,除了专属的会员内容,会不断累积专属的产品和服务,我们必须通过付费来筛选真正的高价值用户,并由此建立最直接的底层商业模式。

我们即将推出的第二季少数派会员,除了现有精选整编的会员内容,还会加入专属的消费报告,帮助会员全面了解某一个消费领域。会员每月会解锁赠送我们自制的付费教程或栏目,每次新的定制产品,都会有会员专属优惠价格。更为重要的是,我们正在筹划少数派自己的会员社群产品,尝试将会员、作者、开发者的价值进行整合,从服务社群变成共创社群。

围绕会员的专属活动和增值权益会越来越多,我们最终会把会员服务打造成高净值,高性价比的独家服务,也会成为少数派长期和稳定的商业模式。

商业合作与品牌服务

我们不排斥广告,只是需要深挖内容的传播价值,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品牌服务依然是主要的商业模式,但我们不是一个纯粹的广告分发平台,而更希望跟品牌一起成长。我们不仅提供产品体验内容的生产,还希望跟品牌一起做科普和教程,为品牌提供消费咨询服务。

今年,我们会开始为合作伙伴定制品牌报告,这是一个能让消费者完整了解品牌的全新呈现,会通过产品设计,融合品牌的理念、历史、产品体验、行业趋势等高价值信息,沉淀一个品牌的成长历程。让用户更好地理解和参与进来。品牌和消费者不是对立的,我们可以通过品牌报告,搭建更有价值的桥梁。

六、少数派能做到完美内容生态吗?

就像以上提到的这些问题,客观上肯定还是存在的,特别是随着我们进行新领域内容拓展的时候,编辑的专业能力、作者质量的把控,都会出现纰漏,绝对完美是不现实的,但我们一直在努力细化和调整。但如果这些努力被全盘否定,被灌上一堆负面标签,而这些标签会潜移默化的传播扩散,像病毒一样,最终影响我们的信心和规划。互联网的断层传播,已经造成了大量的悲剧案例,你不表达,那就是默认;你表达不好,就会被扭曲。有时会毁掉一个企业,有时会毁掉一个生命。

我觉得少数派没法做到让每个人都满意,只能说相对同类平台,努力做得更好。别人犯过的错误,我们尽量避开,别人好的经验,我们虚心学习,在有序的发展过程中,保持初心,走到哪算哪。我们也不指望什么业界标杆,赚它一个亿,只要付出有所收获,不要被误解。以下是一些内容改进计划。

少数派创作指南

我们已经安排资深编辑们,把少数派近几年的内容标准、生产流程、经验技巧等,整理成一份创作指南,我们会给每一个通过审核的作者推送这份指南,争取在作者发文之前,起到指导和筛选的作用,让作者加强自我专业性的判断。创作课程和培训,也会成为少数派的长期工作,帮助更多人强化创作能力,能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

内容展示的产品优化

对于社区分享和观点内容,商业化内容,我们会改变首页显示的形态,避免给用户产生错误的引导和预期。在我们的客户端中,会给大家提供经过我们筛选,结合用户关注和喜好的每日派读模块,拓展大家在少数派的内容视野。

领域编辑和专家团

今年,我们会陆续公布少数派领域编辑的背景信息,让大家更好地认识少数派团队的每一个人,也可以建立直接联系,直接讨论选题和约稿。我们会邀请一些领域内公认的专业人士,对一些重要的新领域内容进行二次审核,尽量避免原则性和专业性方面的失误。

定期输出深度报告

通过过去几年的积累,我们已经在很多领域,具备输出全面深度内容的能力,但他们都以文章的形式散落在少数派的时间流里,我们会重新梳理和组织,并融入专业和用户的内容,制作完整的报告。同时也会联合外部的专业机构一起出品和传播这些深度的报告内容。

七、少数派还有机会做大吗?

这也是投资人经常会问我的问题。起名叫「少数派」,是不是就没想做大?如果做不大,投资有什么潜力,对我们有什么价值?但我们始终认为,「大」与「小」是相对的。能做多大,终究取决于能提供多大的价值。这也是我们一直致力于打造过硬内容、着力为作者和用户创造价值的原因。当然,在内容闭环稳定之后,我们也在加快开发更多的价值,包括 IP 定制、扶持孵化等。

IP 产品定制

十年沉淀,少数派品牌已经具有一定 IP 属性,对用户代表着效率和品质,对合作品牌则代表一种优质的背书。为了更好地推广形象,我们也孵化了新 IP「吃派的水獭」,赋予它勤劳、敏锐、伶俐、个性的品质,作为我们主力用户群体——新时代的年轻人的群体画像。

除此之外,我们从过往的历史中寻找灵感,结合当下的需求和场景,定制实用有趣、具有文化内涵的产品;这也将正式成为我们的重要新业务模块。以下是我们今年正在筹划的部分产品。

MagStone(「麦金石」)无线充电器 灵感来源于 2009 年 Palm 公司为经典智能手机 Palm Pre 制作的配件 TouchStone(点金石),它可谓无线充电的先行者。为了纪念这个十三年前的先驱,我们联合几硕品牌,用 Apple 官方认证的 MagSafe 模块,打造了这款 MagStone。我们希望在十周年之际,用这款产品致敬曾经的那些「少数派」个人和团队。

「麦金甲」充电器 1984 年的 Macintosh 个人电脑是乔布斯向老牌巨头 IBM 发起的挑战,也是乔布斯第一次尝试软件硬件一体化的产品,这个底层理念一直延续到今天的 iPhone、iPad 等产品,成为一种独家壁垒。为了纪念这样的挑战精神,我们联合闪极打造了这款氮化镓 35W 充电器,致敬每个领域的挑战者们。

「麦金獭」键帽 我们去年推出了定制版的 K3 矮轴键盘,凭借优雅的一体白色设计、复刻旧式 Mac 键盘的字符设计,目前已经获得了三千多用户的支持和好评。在此基础上,我们继续深入定制,综合Macintosh 键盘的复古配色和水獭的 IP 元素,推出这款「麦金獭」键帽,与现有的 K3 兼容,老用户可以自行替换,自由搭配。

招财水獭 我们去年推出的摸鱼水獭,已经在桌面上、在车里陪伴着 6000 多用户,缓解工作压力,安抚大家的焦虑心情。接下来,我们会上线水獭的第二款产品,招财水獭。连续两年的疫情,大家都在努力应对。希望这款招财水獭能给大家带来信心和好运,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

这就是我们的 IP 定制新业务,我们首先会筛选优秀的品牌合作,同时赋予每一个产品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让用户获得双重的消费享受。同时我们也通过这些定制产品,实现了内容的价值的再次延伸。当然,这个业务能做多大,我们也不知道,很大程度要靠大家的支持了。也欢迎更多品牌联系我们。

细分领域的扶持孵化

大概五六年前,少数派初具传播能力之时,我们就提出了针对创造者的扶持计划,并慢慢沉淀成「Tron 计划」的概念。Tron 计划是一个实验室,也是孵化器。不管是 App 工具,还是实体产品,我们都希望能够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从去年开始,我们更是开始将营收中的合理比例,划入 Tron 计划的资金池,目前已经累计了 18 万。

比如,我们去年跨界参与的健康游戏应用 猫猫村,就是希望将少数派的理念融入到各种跨界的产品和服务当中,很快,你就能在猫猫宇宙中看到少数派和水獭的元素。

接下来,我们会联合各方资源,尝试建立一个初具规模的种子基金,更有计划地帮助那些细分领域的创造者们,包括提供早期资金、引荐种子用户、提供品牌宣传、辅助产品销售等。

接下来,大家可能有机会在更多领域看到少数派的影子,我们会持续支持那些专业的创造者,打造更多属于少数派的产品。我们希望,像优质内容闭环一样,继续建立一个创新产品的闭环。不管这些项目能不能成功,能不能做大,我们希望在新的十年,能看到一个百花齐放的新时代,少数派可以成为这个时代的驱动者之一。

八、用户如何发挥少数派的最大价值?

作为读者

对于大部分用户来说,我们希望少数派能成为你的生活助手,可以每天看看,关注最新的科技产品和生活方式;也可以偶尔访问,学到一点新技能。这里是一个经过筛选的优质内容库,这里是一个能把产品和经验了解清楚的地方。

当然,你也可以选购我们的软件和硬件产品,我们能给到高于平均标准的质量和服务。或者,可以成为我们的会员,通过社群交流,参与到内容和产品共创中来。

我们今年还会完善很多课程和栏目的分享系统,逐渐开放给所有用户,对于大家喜欢和认可的产品,可以随手分享给身边的朋友,自己也能获得额外的小收益。

今年,我们会继续拓展阅读相关的产品功能,进一步完善用户个人中心、增加成就徽章、划线笔记等功能模块。

成为作者

如果你具备某些领域的经验积累,或者是其他平台的既有作者,我们欢迎大家把经验和知识沉淀在这里。凭借我们提供的有竞争力的稿酬奖励,少数派可以成为你业余分享和获得收益的平台。

这里要特别强调,不用顾虑自己是否足够专精或者是否擅长写作。我们并不在意作者的既有背景、阅历、年龄,而是更看重内容本身的质量和价值。对于有分享意愿的作者,我们会提供写作经验指南等学习材料,编辑同事也会积极协助修改。只要通过积累和坚持,人人都有能力变成专业作者。

在这方面,我们已经有了完善的作者体系和自动化的结算系统。今年,我们还会进一步完善稿酬机制和投稿流程,更充分地为你的创作提供空间。

开发者和创业者

对于很多开发者和创业者来说,少数派都是一个毛遂自荐,寻找高质量用户的平台。我们也继续欢迎每一位有创意、有想法的创作者来少数派分享你的产品和故事,在这里获得高质量的种子用户群。

当然,我们希望你的分享不仅仅是产品推销,还能给大家带来思考和其他。我们相信真正用心做产品的人,一定有自己的独特的一面。如果你确实不擅长创作表达,我们的编辑和作者们也可以提供热心的帮助。

接下来,我们也会完善产品调研、用户投票和产品预售模块,给创造者们建立完整的服务后台。

九、下一个十年,少数派还有什么畅想?

十二年前,我成立少数派的前身煮机社区的第二天,就产生了一个美好的憧憬:打造一个实体的空间,把网络社区带到真实世界,让线上的价值能延伸到线下,线下的交流能反哺线上内容。特别是这几年,我们发现面对面的交流对创新协作越来越重要,见面是大家能够思维碰撞,真正深度合作的基础。

经过少数派的头十年,我们的内容闭环基本达成,开始向外拓展构建产品闭环。今后,我们还想补充第三块拼图——综合线上和线下的「空间闭环」,既为更多线上的少数派构建理想的平台,也能服务更多线下的少数派用户。

这会是一个怎样的空间?它可能是一个咖啡馆 + IP 产品商店,也可能是一个众创空间 + 活动中心;我心里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形态。但我们会不断尝试,不断坚持。但无论最终形态如何,它都将帮助我们跟每一个少数派建立真正的连接,变成真正的理想社区。

少数派在杭州的线下聚会

十、少数派终将代表谁?

少数派的产品

十年前,为了生产有价值的内容,我们定义了报道产品的筛选标准,原创,优美,实用,有趣

支持原创正版,给创新者更多信心;不仅关注外表优美,更在意内在的优美;一切产品都要回归实用的场景;能让人愉悦,触动心弦的产品。我们秉承这个标准去推荐产品很多年,后来才发现,这跟 Apple Design Awards 评选标准不谋而合。

少数派的人

十年后的今天,为了释放内容的价值,我们需要定义属于少数派的人,热爱、独立、跨界、平衡

热爱是一切创造动力源泉,少数派应该所热爱并坚持所爱;拥有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能帮助我们梳理一切,避免随波逐流;这世界没有绝对的界限和预设,少数派相信一切皆有可能;懂得拼搏也懂得珍惜,学会平衡,方得始终。

回到开头,我是一个普通人,我也是一个少数派。我们相信这些能力是每个人都具备的,只是出于各种原因,它们被藏在内心深处,没有被释放出来,我们也相信,每个人都有「少数派」的那部分,人人都可以成为少数派。

就像突如其来的疫情,下一个十年充满挑战,但我们相信一切都会更好的,也欢迎你通过任何维度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