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开头

过去一年里,我完成了学生到职场人身份的转变,随之带来的我的生活场景、工作方式的大变化。变化产生的影响是,学生时代的我构建的那一套清单体系过时了。滴答清单里堆积延期的待办,复杂的清单层级结构无法支撑我的生活,反而成为我的效率泥沼

为了重回效率,我开做一些尝试。最初想依托工作软件“飞书”提供的多维表格做任务管理,也尝试过用“Notion”来为自己搭建一套功能强大的看板,结果都是失败了。飞书与工作场景结合太深,对我一个想工作、生活all in的人来说不纯粹;notion对我来说偏重,多端同步、响应速度始终是个问题。

经过一番摸索,我还是回到了“滴答清单”。重新审视旧有的清单体系,那种对强迫般地对待办进行“分类、存档、设置时间、完成”的方式不再适合我了。将曾经所有的清单进行归档,对目前的生活场景、工作方式进行了思考,我对“滴答清单”进行了一次重构,将 「清单」 变成了我的「 发射站」

过时的清单体系

重构的第一步是破坏,没有太多犹豫,我之前的文件夹解散,已经建立的清单尽数归档。

行动的背后是我观念的改变,我旧有的那一套清单体系,严格来说,是借鉴前人经验而来。读过很多效率生活的文章,深受“用清单管理生活”一切的影响,也就学着建立了很多文件夹,如工作、生活、娱乐、思考、日记……并在文件夹下分门别类地建立了许多清单,并在清单下又做分组

以图为例,我曾经认为“书影音”清单会成为我的精神源泉。设想里,我要想读的书、想看的剧集、影视会在这里汇聚,每天将它们排进我的娱乐规划里,如此以往“劳逸结合”,生活会是充实美好。而事实真不是这样,读书、观影,这种需要投入时间精力才能收获体验的活动,记录下来变成不了让我去做的动力。长此以往躺在清单里的待办,成了我的启动障碍

在待办管理上,新的认知逐渐产生。我开始去区分一件值得被写下的事,到底是我兴起的灵感、闪念,还是必须得做、一定到完成的待办。对于灵感、闪念,它们的载体不应该是是待办,所以我选择将它们收纳进flomo里,或者又任其散落在豆瓣的想读、想看里,微博的转发动态里。待办,应该承载必须完成的事项及其相关资料,从帮助我快速启动工作状态

新清单体系的构建

关注进度,而非做完

构建新的清单体系时,我已经转换为职场人有一段时间。工作中最大变化是,围绕着项目开展的工作,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永远在追赶进度的路上。这反映了职场新人任务特点,任务本身是项目拆解下的最小单元,判断其是否完成,要根据项目进度来定。

曾经的我,将任务细化到待办,争取做完则结束掉,但是随着项目进度的变更,常出现的问题是,我需要打捞起关闭的待办,在此基础上做修改。如此反复,促进了我观念的改变。我不再关注以“把待办关闭”作为结果的导向,而是关注待办事项进度的变化,所以我重新定义了待办的结构,主任务做进度记录、子任务记录下一步的To-do。

持续记录,形成效率的燃料

当我产生记录的需求,滴答清单则立刻给了我惊喜!

在第三层级待办的界面,滴答是支持为待办添加描述。我开始将对进度总结、思考记载在描述里。当我持续记录,工作效率自然而然地提升,这体现在:

  1. 当需要汇报进度时,我能更快地检索事项,根据记录内容,精简出汇报语言。
  2. 将工作产出的在线文档存档至此,开启工作流的路径有效缩短。
  3. 记录也是我思考的倒影,每周复盘时,我都有迹可循。

在滴答的深层次里,还隐藏着一个笔记系统。在右下角的字母icon,即可开启。同时滴答在6.0版本迭代中页推出了“附件”功能。对于如何使用它的灵感,逐渐在我脑海中成型。

衔接各类信息的“发射站”

随着在线文档的普及,以及所有的多媒体信息都可以被浓缩在一个链接里。我的工作生活就围绕着一个个文档、一个个页面展开。将所有链接与文字整合入待办里,意味着我能从滴答清单里,快速地跳转到目标页面去。这就是我的“发射站”想法

有了想法后,我开始为建造“发射站”打地基。

以项目的理念建立清单目录树

工作上,我依据参与的项目建立清单,并归类于工作文件夹下。每个项目只专注一个进行的任务,为了区分,我通过设置了分组,并以此生成看板来进行管理。

看板中:Doing表示手头在做的事;To Do表示尚未完成的事。在任务的命名上,采用“【进度】+事项”的格式。如果当一件事情做完,能够从这项事中整理出一套工作流,那么这个任务最后会被转为笔记,存档在项目清单里。

考虑到公司行政层面存在的报销、考勤须知、申请单等事项,我还新建了一个笔记清单专门记录此类信息。

生活清单的建立也沿用项目管理的理念,只为持续投入、需要跟踪进度的事项设立清单。所以健身清单很快被我整理出来了。这也是我最符合“发射器”理念的清单,主要体现在:

  • 将视频链接存入任务描述,快捷跳转入对应界面。我通过收集B站健身博主的教学视频链接,在滴答清单里设置定时提醒,点击链接即可打开站里对应的视频。这样做减少了我需要打开B站,搜索视频的步骤。进入训练状态的步骤缩短,长此以往对我习惯养成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 根据自己的训练计划,将需要跟练的次数设定为完成任务的步骤。比如,我要做手臂肩膀的锻炼,并且完成两次,我就设定两次步骤。在我完成一次跟练后,立刻做一次勾选。这种及时反馈伴随着滴答自带的音效、和任务进度条的改变,激励效果十分显著。
  • 使用笔记清单记录下每一次运动成果。在健身这个文件夹项目下,我使用常规健身安排清单添加自己的训练计划,用健身记录这个笔记清单做记录。创建的笔记以年为单位,在笔记的编辑页,记录每个月具体日期里的健身活动。里程碑式的记录,是鞭策我持之以恒的动力。

与健身项目同样的逻辑,我很快了确定下内容运营需要作为独立的项目清单存在。当我建立好工作、健身、内容运营这三项清单后,我就清晰了生活里的主心骨:能够在上班时间里,高效工作,下班时间里坚持健身,以产出内容为促进自我成长,这样的一天对我来说足够充实了!

用“发射站”来整合想法和信息

在建立项目中,我也发现不是任何事项都能被整理进一个符合GTD(Getting Things Done)提倡的“收集、整理、组织、回顾、执行”的流程中去的。诸如取快递、交电费此类小事,我们需要的只是记录,并被提醒并在适合的时间完成。信息与想法也是如此,如网页收藏的文章,看或者不看,其实对生活影响并不大。

所以我构思,使用一个“发射站”的项目来管理资讯、想法、小事之类的信息。同时它也具备着一个孵化器的作用。当我遇到一个想要接触的领域,寻到了一些资料想去学习浏览时,也会在该项目下新建清单。

以我的发射站为例,依托滴答的外链解析功能,我将网上冲浪时浏览到感兴趣的文章链接收集至此,创建了一个叫“资讯阅读”的清单,在一个合适的时间(比如等待吃饭的间隙),便可从这里发射至原文的地址,用笔记摘抄句子,依靠标签来标记读完的文章。定期对接收的资讯、摘抄做回顾,将感悟记录到flomo里去。

“备忘录”的清单则承担着我记录小事的角落,取快递、观影、约会这种定时发生的事项,都整合进这里,根据需要补充事件的相关信息、链接。不再强求对书影音、想探店的店做细致的分类后,保持这清单里生活琐碎小事的堆集,并下意识放弃掉不想做的待办,生活反而轻松起来。

最后是“周纪”、“灵感库”这两个清单,这是两个目标并不明确的清单。“周纪”是我尝试去培养自己的每周复盘而建立的清单,而灵感库则是一些问题的收集。它们在发射站里被孵化,以“周纪”而言,我尝试总结出自己的周复盘问题,当我逐渐形成习惯,它将会独立出发射站,成为我生活的主心骨项目。

写在最后

作为足够老牌的效率工具,滴答清单迭代出看似了不起眼,但实用性十足的底层功能。我最初因为多端同步的功能而选择它,到现在依托它的笔记功能、链接解析功能、清单管理功能打造出了我的“发射站”。滴答帮助我解决了工作中在线文档的管理问题,资讯信息的整合问题,以及个人项目管理问题。特此夸赞一下:“滴答清单”——就是如此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