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Notion-like」产品

写 FlowUs 前,先说说我对「类Notion」产品的一个总体感觉,以及我现在的主要场景供参考。

现在是2022年的年初,这依然是知识效率类工具软件中竞争最激烈的一个方向,有All-in-one的大咖,也有明显只想做一个小小场景的小小玩家。我不知道汪哥是怎么跟投资人吹 FlowUs的,勇气这一块反正我是大写的服。

要我现在回忆起几年前我刚知道有 Notion 这么个东西的时候,还是因为发现好多国外的软件品牌开始用 Notion 做页面发布 Changelog 和产品说明什么的,当时也没有太多对这「类」产品的思考,但 Notion 确实就是用这样一两个非常好的产品场景和推广点跨圈突破的。当大家都用这种方法干同一件事儿的时候,你就有「我靠这个时髦我得追」的动力。

这种感觉我最近的一次体验,就是过年的时候通过微信状态发红包(或者说通过发红包获得微信状态当然不发红包其实也能获得状态),需要这样的动力和契机让我来使用「状态」这样的功能。

说回类Notion产品和我自己的场景。我最大文档输出需求还是在工作环境,公司用飞书,而飞书文档在浏览器上表现一言难尽,云文档也同时承载了部分网盘功能。我试了一大圈,目前解决方案就是 Obsidian 本地化编辑+iCloud云同步,工作日志和要写的长篇基本都在 Obsidian 上先完成,要分享或交作业再复制粘贴到飞书文档里。

生活和私人场景上,长篇大幅的输出场景虽少,但琐碎。写给自己的用Flomo,同步给别人的用备忘录或者也记到 Obsidian 上再通过合适渠道分享。

Notion 如果一两年前在大陆推广和响应都完善的话,恐怕会侵入我各个场景中需要用到备忘录的场景,这些场景下:篇幅不会长,可能图文混合,需要快速格式编辑,随时可以分享让别人快速打开,如果产品美感还能让我在分享出去的时候装个逼就最好了。

上一个稍微满足了我以上这一点儿需求的,还是锤子便签。

接触FlowUs

我自诩自己还是一个很愿意尝鲜的人,特别是软件工具类应用,主张提高效率这一块的。现在的氛围是理念先行,效率是不是真升都好说。知识管理工具类型的产品也是这两年尝试的最多品类,我自己的感受时,往往最开始接触和使用某些产品,都或多或少觉得它品牌调性合我口味,或者官网的UI mockup做的有点酷。

这对于我这种最普通的C端用户来说,能在视觉和基础交互上有打动我的地方,决定用不用下去,几乎就是第一次打开后1分钟内的事儿,而这1分钟大概率还包括了注册登陆和快速指引。

有时候我就想,如果某个我弃掉产品的产品经理来跟我访谈,我应该会有所惶恐。人家一看我的跳出数据,发现我都没有使用到他们辛苦设计的典型场景上就跑掉了,多么的令人伤心的。

FlowUs就是这样的,第1分钟顺利通过。接下来就是找个场景上手用一用。

FlowUs官网首屏

上手

其实像我一样的 FlowUs 目标用户估计已经被各种各样的跨平台工具教育的差不多了,打开前就有所预期,上手应该不会需要额外付出太多学习成本。所以在所谓触发典型场景前,我会注意观察更多细节,多玩一会,能点的都点一遍,特别是对冷启动的新产品。

iOS 版我从testflight开始使用,官网简洁,交互顺畅。iOS端应该是原生开发,目录从左划出,新页面从右滑入,逻辑清晰操作顺畅。

FlowUs 的基本单位是「页(page)」。「页」可以被快速引用,可以使用 /yyym 这样的功能键+首字母形式快速唤出并用方向键完成选择,全程不用动鼠标;页面中的基础单位是「块」,这个块可以快速定义格式和整块拖拽,但是它不能被引用。换言之,它不能用[[]] 来创建双链引用。

格式块的创建和定义就不多说了,和飞书和wolai比,我大概对比只增无减,嵌入内容也能满足我的工作场景需求(其实就是在页面上提前渲染链内内容显得更好看)。所以到此为止,基本功能上也能满足很丰富的场景需求。

于是在接下来的1个多月里,我用它在生活和工作场景中有意识的找一些需要输出的场景来测试稳定和宜用性,FlowUs也没有把付费门槛拉到很低,免费用下来,我总结了一些打动我让我能把它加入我的工具包的地方。

我的目录

 

打动之处

流畅

上面也讲了,在我的1分钟体验中,App端的交互逻辑和流畅度都相当在线。同时也有非常多的细节是不容易被发现,或者说一旦有一点点没处理好就很容易让人恼火弃坑的地方。这些在我实际用来使用时一次都没发生过。App端和网页端都没有任何卡顿,是那种思考速度影响输出的产品,不用养成任何特殊的使用习惯。

交互上的流畅度是基础,但加载效率我也提一句。比如公司用飞书文档,不光页面内容loading时间长,系统层面也经常打着打着字鼠标就七彩菊花了,这其实和文档内交互没啥关系,但是一想到每次要打开文档看一眼都要加载个5秒来钟就根本不想打开它。FlowUs 每个文档都有个uuid,这个字符串是串在路由上的,我使用感到最舒适的时候就是在A页面上打开B页面,按理说新页面是需要重新加载渲染的,但确实一点延迟都没有,真的是秒开。我用Wappalyzer看了一眼也没啥特别的啊,反正我厂前端React工程师没让我体验过这样的感觉。

数据同步和保存

我想接着流畅度说同步和自动保存。我厂也做过同类功能需求,流畅的实时云存储和多端同步是个门槛低但是做好体验很不容易的事情。比如我长期开着梯子,有的时候网络环境发生改变或者线路不稳定的时候,像Figma、Pitch、飞书这几个产品就开始报保存失败了,这是很容易令人不爽的。FlowUs 全程没有任何打扰性提示你它的保存频率和自动动作,但是页面内容没有丢失和同步错误过。

另外多端内容异步编辑的版本同步也很好。比如电脑上经常是浏览器页面不关闭,电脑一盒盖就下班了,然后想起点什么又在手机上写写。无论从哪端再次打开,都没有那种「我帮你fetch一下最新版本」的感觉。

审美在线

我接触的 FlowUs 团队上一个产品是松果文档,是一款类似腾讯文档的在线文档工具。都是对易用性有很高要求的产品,但是在默认行间距和视觉辅助的设计上,是完全放心的。Obsidian 要不是社区给贡献了大量背景模版我也用不下去。

当然这事儿没有啥标准,我举一个我觉得很好的例子看看能不能触动你。选中文字后可以给文字高亮,FlowUs里的文字高亮选色是很淡的,就是那种强调了,但又没有完全强调的感觉,不是荧光笔那种很刺眼的高亮。

我在FlowUs里编辑这段话并标记了高亮

能当网盘!

FlowUs可以在Page同级建立文件夹的概念,也就是可以直接做网盘。个人专业版的容量是无限的,这就很有意思了。

如果是个人场景的话,这其实很适合非单一文件的资源整理和对外分享,比如很多有知识输出需求的博主等等,资料在百度网盘和自己的知识管理平台是割裂的,当然整理的时候可能都是一对一的贴链接,不过能有统一的管理入口和更系统的整理露出,这可能是很好的一个方向(当然也会遇到wolai前段时间的审查等问题我暂时不做顾虑),下边我也会再说说我对FlowUs的揣测和想象。

也许FlowUs是在尝试..

网盘+内容的混合知识管理场景?

接着上面的话题。我其实自己想过这样的问题,无论是分享给别人还是收到别人分享,最终可能落脚点之一都是一个百度网盘链接,但是网盘的固定逻辑就是除了树状结构的文件夹,没有办法做更多的逻辑说明和注解,也只能整体打包到本地再说。

无论是双向笔记还是各种思维模型都推动者信息以网状结构相互关联,不像树状结构总有一个最上层的头儿,而是从哪里都可以是起点,沿路找下去就是。这种情况下大文件的管理也需要通过某种形式来配合内容的输出,就像少数派的文章,很多作者都主动链接和按结构穿插别人的内容,这比学术文章的引用要更符合阅读习惯,又进一步促进了上下游内容的长期价值。

现在在 FlowUs 上虽然还是网盘的创建文件夹逻辑,但是它把每个Page都拉到了平级,是符合直觉和输出习惯的,或许能做更多文章。

再降低些切换工具的心理门槛?

开始使用它其实并不是什么难事儿。但是有两件老生常谈的事儿会带来一定的的心里门槛。

一个是用产品功能反推自己的实际应用场景;另一个是迁移和平台切换成本。如果不是Obsidian 这种有本地文件支持的数据集,可能快速迁移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也许可以针对备忘录体量的场景做一些文章。导入和导出做一个就能比较好让迁移负担小一些。

FlowUs 现在把工具能力丰富到一定程度了,前几个版本把表格也加进来了,基本信号是:功能都有,过来交个朋友。

再降低些生产力的上手门槛?

我厂办公协作使用飞书,众所周知:高效团队用飞书。在我厂,用上了飞书就假装效率升级了,但其实确实得益于飞书,很多事情可以先建文档再推进,因为飞书文档的模版太多了。

FlowUs 的官网自我介绍定位是生产力工具。生产力提升是很困难的,因为大部分人都不生产,只搬运,这倒也不一定是伸手党,但如果伸手更容易了,或许生产力真能看到一点提升,模版或许就是干这事儿的,无代码建站工具也是这么个道理,其实主要能刺激的是生产能力中下游的人。

FlowUs 开始搞各种花式模版,不像飞书针对互联网工作场景,这就带来更多可玩性,比如这种减肥法模版(拷贝到自己的空间修改)。也许可以进一步像Figma社区一样成为一个资源搜索入口。

最后,as always,欢迎使用我的邀请链接访问体验,https://flowus.cn/login?code=9E26R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