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初,因为一个工作机会,我搬到了中东。来之前我也和大家一样,对这个神秘而陌生的地区充满了各种疑惑。一转眼,一年就过去了,很多迷思不攻自破,所以今天容我一一道来。

迷思一:中东真热
迷思二:中东真富
迷思三:中东真贵
迷思四:中东吃不到猪肉
迷思五:迪拜是个国家

阿布扎比大清真寺的吊灯

迷思一:中东真热

说到热,中东的热真不是盖的。尤其是夏天大部分地区基本天天五十度以上,白天在室外活动的可能性基本为零。大家也只有抽烟的时候会下楼走到室外去,其他时间要不躲在空调房里,要不躲在有空调的车里。所幸这儿的供冷和国内的供暖类似,都是集中供应,所以冷气十足。最夸张的例子是路边的公交车站也是全封闭的空调房。

所幸这儿的热是干热,和长江以南的湿热不太一样。最显著的区别就是,在湿度比较大的情况下,出汗之后汗液会粘在皮肤上,所以会感觉很闷;而在干热情况下,汗液一下子就蒸发了,所以即使出了很多汗,也不会有皮肤呼吸不了的感觉。当然在五十多度的炙烤下,汗液蒸发得再快也还是热。

当然了,中东也不是一年四季都那么热,从十月底到二月底算是中东的冬季,这段时间白天最高温度不超过30度,非常舒服。所以每到这个时候,就有大量游客,特别是高纬度地区的,跑到中东避寒。中东也不是所有地方都这么热,不少高海拔地区甚至有降雪,比如伊朗就有天然滑雪场。

天热的好处就是一年四季都有充足的阳光。过去的365天里至少有360天都充满阳光。早上一睁眼,看到满满的阳光,再差的心情也一抹而净了。

不过阳光充足意味着缺少雨水,在这过去的一年里,下雨天真是一只手数的过来,而且都是人工降雨。按照阿联酋的官方报道,去年已经升级了人工降雨的装备,从发射催雨导弹变成了催雨无人机,效率更高。也确实如此,一次比较大的降雨还造成了大量路面积水。

迷思二:中东真富

第二个迷思就是中东富得流油。这个印象一半一半吧,很多方面确实很富,很多方面又非常不平均。

海湾五国(GCC)包括沙特,阿联酋,科威特,巴林和阿曼都还没有没有个人所得税,这也是五国能吸引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前来工作的一大原因。另外个人消费税也不高,比如阿联酋的 VAT 是 5%,沙特在 COVID 之前也实行相同的税率。至于营业税,阿联酋之前只向特定行业(主要是石油行业)征收,明年开始会向所有收入超过一定阈值的企业征收。所以光从税收的角度而言,海湾五国确实富得流油,也愿意藏富于民。

当然中东不是只有海湾五国,所以海湾五国的情况不能代表整个中东。中东其他地区的发展非常不平衡,所以富得流油并不适用于所有国家。即使在海湾五国内部,也并不是所有人都富得流油。比如阿联酋的一千万人口中,本地人只有一百万,剩下的九百万都是外来务工人员,包括白领,也包括数量庞大的蓝领。这些蓝领干着最苦的活,领着最少的钱。

我和不少出租车司机聊过,他们一个月要开到 15000AED (约合人民币2.7万)才能领到 3000-3500AED 的足额薪水(约合人民币五六千)。15000AED 是什么概念呢?平均下来每单的流水在 25AED 左右。一个月按三十天计算的话,每天要有 500AED 的收入才能达到公司的要求,也就是至少要二十单。在 COVID 之前,他们一天工作十二三个小时才能达到这个阈值,而 COVID 开始之后,大家的出行需求大大降低,再加上买车的人更多,这些司机每天要工作十六七个小时甚至更多,才能勉强达到这一阈值(嗯,出租车公司不会降低 15000AED 这一阈值的)。

也不仅仅只有蓝领被不公平地对待,所有外来务工人员也都被不公平地对待。比如住宅用电用水的价格就分为本土价格和外来价格,本土价格的一度水是 2.09AED,一度电是 2.6AED,而外来价格的一度水 7.84AED,一度电是 10.41AED。也就是说所有外国人要比本地人多付275%的水价和300%的电价。这种不平等的待遇体现在其他很多地方,比如公共停车位的包年停车费也是如此。有时候我们自嘲道,尽管我们不需要缴个人所得税,但是我们其实缴了大量隐形的税。

所以富得流油这个固有印象是有具体语境的,并不是中东所有国家的所有地方都是富得流油。

迷思三:中东真贵

中东那么富,是不是物价也很贵?我的体验是,中东最贵的地方的物价基本上和国内一线城市差不多(可见国内一线城市有多贵了吧)。日常消费无非衣食住行四大块,因为我不怎么买衣服,所以就谈谈食住行三大块吧。

说到吃饭,无非就是三种情况:外食,外卖和自己做饭。

外食可以细分成各种情况,最通用的情况就是拿麦当劳的巨无霸来横向对比。阿联酋的一个巨无霸单点是 17AED,约合人民币30元。比国内的24元一个稍贵一些。各家国际连锁餐厅大致都是类似的定价策略。至于 fine dining 类的餐厅,整体价格会比国内一线城市贵不少,比如随便一道菜都是人民币200元起步。酒吧里的鸡尾酒也基本是人民币100元起步,差不多是国内的两倍价格。

外卖的话,一顿饭基本上要人民币八九十元。毕竟送餐费至少要15元,所以外卖并不便宜。

如果自己做饭的话,价格就便宜太多了。超市里的牛肉羊肉差不多七八十元人民币一公斤,鸡肉差不多30元一公斤,三文鱼差不多160元一公斤。蔬菜水果价格和国内一线城市差不多。最便宜的是奶制品,500毫升的纯酸奶差不多10元人民币,牛奶价格更便宜。如果完全自己做饭的话,一个月吃饭的花销大概一两千人民币,基本上和国内一线城市的水平差不多。

超市里打完折的巴西牛肉每公斤不到40元人民币

自己做饭的价格差不多,租房的价格也和国内一线城市的差不多。以大家最常选择的一居室公寓而言,市中心不带海景的价格差不多是每个月九千人民币,带海景的差不多每个月一万三。当然这样的一居室公寓非常大,一般都是八九十平米,还带冰箱洗衣机和炉灶烤箱,标配两个卫生间。公寓楼里标配24小时安保,健身房还有露天泳池。

如果买房的话,上面这种公寓差不多人民币两万一平,现房首付20%,房贷利率也不高,前五年的固定利率不到3%。或者选择期房先付40%,等到交付的时候结清余额即可,不需要利息。

之前看过的一个公寓,卧室两面都是落地窗,客厅可以看到海景,月租金大概一万五人民币

至于说出行的话,具体分为国内交通和国际交通。国内的话,无非打车开车和公共交通三种情况。迪拜打车起步价是 5.5AED,折合人民币不到10元。每公里加价大概3元人民币。所以打车的成本并不是很高。

因为天气炎热,所以大家的首选是自己开车。油价非常便宜,最贵的98号汽油的价格不到6元人民币。所以马路上满是大排量汽车。车价也不算贵,尤其是二手车,比如大众最畅销的 Golf GTI,新车价格是三十万人民币左右,五年的二手车价格大概十万人民币出点头。尼桑最畅销的 SUV Patrol 顶配大概人民币七十万左右,五年的二手车价格差不多就一半。至于路况的话,门就是高速公路,随便哪儿都有限速至少100公里的快速路连接,市内甚至有限速120公里的高速公路。城市间有限速140甚至160公里的高速公路。在此必须要感谢为此付出的中国筑路工人。

至于国际旅行的话,因为中东的地理位置,去世界上大多数地方都非常便捷。比如这儿直航国内的航班大概八九小时,飞往欧洲各个主要城市基本上都是四五个小时。阿联酋航空(Emirate Airline)之所以大获成功,是因为它可以把大量亚欧/亚美/欧非/亚非的航班变成途径迪拜的中转航班。所以迪拜机场是中东最繁忙的机场,无出其右。

迷思四:中东吃不到猪肉

估计穆斯林的教义,猪肉是不可食用的,任何食品含有猪肉成分也不能食用。所以在中东吃猪肉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但不等于吃不到。在阿联酋的一些特定超市还是可以买到猪肉的,而且价格也不算太贵。比如一公斤猪肋排的价格在六七十元人民币左右。再同一超市里,我还见到过上海梅林午餐肉,五六十块钱可以买三罐。

超市里的梅林午餐肉罐头

没错宗教在中东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大多数国家都是穆斯林国家,但各国的开放程度不尽相同。阿联酋算是最开放的穆斯林国家了。酒精可以在特定商店里方便地买到,电影院也很普遍(嗯,沙特直到近几年才开始允许开始面向大众的电影院),迪拜甚至有计划建设第一个合法赌场。

至于一夫四妻的现象极其罕见,我曾经问过约旦同事,这一可兰经里允许的情况是否常见,他说他快四十年的人生里只见过一个家庭有这个情况。毕竟一夫四妻的基本要求是四位妻子都被丈夫平等对待,也包括四位妻子生下的所有孩子。所以这种情况需要有巨大的财力才能支持。

整个中东地区基本朝着越来越开放的方向发展,比如沙特考虑在近期允许售卖酒精,阿联酋今年将周日至周四的工作日转换到了周一至周五的工作日,和世界其他地方接轨。

迷思五:迪拜是个国家

迪拜不是国家,只是阿联酋七个酋长国中的一个。阿联酋全称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由阿布扎比、迪拜、沙迦、阿吉曼、富吉拉、乌姆盖万、拉斯海玛七个酋长国组成。其中阿布扎比是首都,也是面积最大的酋长国,而迪拜是最有名的酋长国,也是人口最多的酋长国。阿布扎比和迪拜就类似于北京和上海,一个是政治中心,一个是最有名的城市。

七个酋长国之间的关系类似于联邦制国家。既有共同协作的部分,比如外交国防,也有自治的部分。比如每个酋长国的身份证都是单独签发,我们虽然可以在阿联酋境内自由出行,但是生活中的很多部分和签证签发地绑定。比如持有迪拜签发的身份证就只能在迪拜考驾照,只能在迪拜打疫苗,买车只能在迪拜注册牌照。

结语

中东这一年真是充满各种惊喜(和惊吓),陌生的中东于我而言,也不再那么神秘。

阿布扎比大清真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