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注:

本文是少数派 2021 年度征文 活动 #效率 21 标签下的入围文章。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少数派对标题和排版略作调整。

和往年不同,今年文章的数据表现将很大程度上决定征文活动的最终走向,包括「双倍稿酬(由飞书赞助)」活动奖励、最终票选名单以及征文奖品类型。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不妨通过充电或评论的方式支持作者。


💡README:本人非少数派成员,本文内容也仅代表个人意见,不代表少数派官方立场和态度。

前言

春节到来之际,我在作者群里看到其他作者截了一张来自于某论坛上对少数派「批判式」的讨论图片。作为一个「成为少数派」至今已经也已经将近 4 年的高级「双料潜水特工」,看到这样的话题以及讨论时我的第一反应是感到高兴的,说明少数派已经开始有种「出圈」的感觉,从某种层面上来说能被别人讨论说明少数派也正在发展得更好。

当然,这也让我开始回忆我是什么时候接触到少数派,同时又是从什么时候起自己也逐渐由一个「潜水员」开始尝试去写作成为 Matrix 社区的一个小作者。可思来想去倒也已经记不清年月,倒是在有关少数派过往的片段里仔细闪回了半天,才从片段中里看出字来,片段里都写着两个字:效率

All-in-one Markdown

对于大部分早期少数派的用户而言,最常见的就是关于 GTD 和 Markdown 话题相关的文章,有关这两个话题我不知道是在哪味作者所写的一篇文章的内容还是评论中被戏称为「月经话题」。因为那时和 GTD 和 Markdown 有关的内容正在国内被大家逐渐熟知,并且也陆陆续续出现相应的 app。

当我在少数派知道有 Markdown 这样的东西之后,我就开始渐渐地了解它及相关语法并开始使用 Markdown。

这在那时候普遍使用 Word 或手写的记录东西的同学人群中,我像是一个「异类」,甚至会被别人以为我是在装 X;因为当我像是写代码一样在码字时加上特定的样式标签,最后呈现出来的内容却和他们用 Word 做出来的内容没有什么特别不一样的地方,所以有的人会以为我在使用的 Markdown 完全就是个绣花枕头——中看不中用。

那为什么我在了解了 Markdown 之后依然花费时间去开始学习相关的语法并将其逐渐纳入到我日常的学习或工作中呢?

原因在于它的纯粹——所见即所得。

相信对于大多数本科生来说,本科生涯的宿敌不仅是毕业论文,而且还有论文格式。大标题居中、标题用黑体并加粗、1.25 倍行间距⋯⋯这些鸡毛蒜皮般的细节在调整时所花费的时间完全不亚于写论文时东拼西凑的时间。

有人可能会说这「细节决定成败」,这没错,但经受高中政治哲学洗礼的我们也知道,看问题除了要分清主次矛盾之外,也要分清矛盾的主次方面:毕业时论文才是我们的主要矛盾,而论文内容则是这个主要矛盾下的主要方面,格式则为次要方面。如果论文内容都无法达到毕业要求,那么格式做得再正确也仅是「金玉其外」。

因为在我写毕业论文前我已经入门并使用 Markdown 来进行笔记和码字一段时间,于是在和毕业论文斗争之初我做了一项大胆的决定:用 Markdown 完成我的论文,仅在终稿之后基于已经渲染过的 Word 基础上再进一步微调。

事实证明 Markdown 所见即所得的特性能让我更好地专注于内容之上,而不是将精力都花费在了每一次的格式调整上。

在少数派上发布的文章

所以到目前为止,我所有写作的文档几乎都是以 Markdown 的形式保存,并且围绕着这样文档形式我也逐渐摸索出了一条属于自己写作习惯的工作流。

也许即便是现在,对于很多不了解 Markdown 的人而言,它仍然是一个「高射炮」的存在,但对于大多数 Markdown 使用者来说,Markdown 甚至比 Word 还简单,或者说功能比 Word 还简陋;但选择了 Markdown 的人可能更明白使用 Markdown 的目的不是为了复杂的功能,而仅仅只是希望能更加纯粹、简单的方式达成自己写作或记录文档的目的。

从快捷指令到自动化的探索

除了 Markdown 之外,我早期在少数派上潜水时还逐渐了解到 Workflow 这样一个在 iOS 上的 App,也就是现在已经被 Apple 收购并内置的快捷指令的前身(在快捷指令前也被称为捷径)。

那时候刚上大学不久我就拥有了人生第一台也是 Apple 历史机型中最畅销的——iPhone 6,于是在我知道了 Workflow 之后也尝试着自己去编写相关的脚本。但那时候的我并不像现在这样是一个有编程经验或了解计算机知识的程序员,还仅仅只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大二文科生,所以即便我自己去下载之后我依然玩不转这个 App。

这时候的我一度对 Workflow感到 抓狂,内心的 OS 是:「这是个什么垃圾应用?一点也不友好,根本没办法让人上手」,甚至一度和 V2ex 对少数派持负面看法的人群一样,也觉得别人写的关于 Workflow 的文章或教程都太过「少数派」、专业,以至于一般人都不会真正去实践。

但直到我开始基于别人的 Workflow 自己修改了一个用于添加提醒事项的 Workflow 之后我才发现,事实上我们看起来所谓很「专业」的东西也并不完全是核心玩家们的专属,普通玩家一样可以体验到当中的乐趣甚至学会如何使用它们,所以也让我觉得 Workflow 完全就像是「屠龙技」般的存在:

从那之后虽然我仍然不懂编程和基础计算机的知识,但我会通过搜索引擎查找别人已经编写好的 Workflow,看看能否能在别人的脚本上去实现符合自己需要的操作。随着 Workflow 被收购并改名为快捷指令后,也不断涌现许多捷径社区并在当中有许多人分享属于自己的脚本,也就是在那段日子里我逐渐开始对「自动化」这样的概念有了懵懂的认识。

iCloud 上历史的快捷指令们

随着将系统升级到 iOS 11 之后,手头上的 iPhone 6 已经无法流畅运行,我也逐渐减少使用快捷指令次数,但也因为这一段学习并使用 Workflow 的经历,也是让我逐渐开始对编程方面的事情产生浓厚的兴趣。于是毕业时就打算从事和写代码相关的工作,也误打误撞地现在成为了程序员;但为对于自动化方面的事情依旧有着浓厚的兴趣,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之后也会将其总结成文章经验再分享给别人。

参考阅读:

可能每个人都有着自己专属的「自动化」方式,但是现在的我具备了在凭借工作之余不断学习并在工作中实践的编程经验,会比没有编程基础的人更容易看懂提供了自动化方式应用的相关 API 文档,也更容易理解某些自动化应用中的概念或组件进而简单地实现一个小 Demo 等,从而真正地让自动化地方式融入到我日常的工作或生活之中。比如:

  • 在 Alfred 启动器中定制自己的脚本;
  • 在使用三星手机的时候知道如何使用 Bixby 日常程序去围绕手机状态实现自动化;
  • 基于少数派个人主页的信息接口每天获取个人当前的成就或统计信息;
  • ⋯⋯

也许这些做法对一些极客玩家来说可能完全配不上「自动化」的名头,可它们却是能解决我一个又一个问题或痛点的技术银弹,虽然无法覆盖到所有场景,但对我来说已经足够满足日常使用了。

红色药丸与蓝色药丸的选择

做了几年的程序员之后,我发现这个互联网行业存在一种有趣的现象:一方面,技术日新月异,「屠龙技」也层出不穷并更面向现代化和工程化,并且配套的开发工具链也对开发者更加友好;另一方面,大多数公司仍然保持着原有的技术栈,也不敢轻易将新技术栈完全替换掉已经落地或在线上运行的项目中老旧的技术栈。

在大众的认知里,「新」的事物总是优于「旧」事物的存在,但对于技术圈子里的人来说这样的观点并不正确。因为新技术并不完全能够取代旧技术并运用到各种场景中,哪怕将一套堆满「屎山」代码(注:指质量不高的代码)的系统经过精心打磨和设计重构之后内存消耗由原来的 150 MB 缩小到 100 MB 以内,但为了缩小这的 50 MB 差距不仅费时费力,在投入和产出上完全没有看到十足的效率提升,并且在重构的过程中既带来了新的复杂度,也可能了埋下未知的 BUG。

在少数派上我见过许许多多 GTD 应用、Markdown 笔记应用、双向链接应用、记账应用等等文章的介绍,当中有的 GTD 应用它们确实可能会比我的滴答清单有更多「新」玩法、也可能当中有的 Markdown 笔记应用比我目前使用的 VSCode 搭配 Markdown 插件这种方式会更简单,所以每次当我看到新应用时也总会面临着是「追新」还是「保持现状」的选择。

但不论是在工作中技术栈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面临新事物的新旧比较,我们一直都在面临着像电影《黑客帝国》里墨菲斯给主角尼奥的红色药丸与蓝色药丸的抉择(按:红色药丸表示跳出美好的虚拟世界回到现实,这里表示尝试新事物;而蓝色药丸则表示留在虚拟世界,这里表示维持现状)。

我个人一直对新事物不抱有排斥的态度,同样也对像《关于 Excel 你所不知道的 N 种技巧》这类看似旧事物却能有新玩法的文章也不抱有先入为主、甚至觉得自己都知道的看法。所以当我看到 leadream 所写的 《用 Figma 做一份个人简历》 这篇文章下的第一热评给文章扣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的帽子时我只能是尊重他人自由表达自己观点的做法,但我并不认同这一观点。

我也是经过少数派其他作者所写的文章才对于 Figma 这款应用有了一知半解,原来它跟我以前使用的 Sketch 是如此类似,以往作者仅介绍它来制作图标、封面,但用来制作简历也是让我感到耳目一新的玩法。可能我并不一定真的会那 Figma 来制作简历,但是在我试用 Sketch 到期之后并需要制作封面时,我一定会试着用 Figma 来作为代替品制作我在少数派上发表文章的封面 Banner。

虽然说快捷指令已经没有之前那么热门,但在少数派上依然我还会看到像 JamesHopbourn 这样的作者会时不时在作者群或以文章的形式分享自己探索并使用快捷指令的经验,也许现在大部分时候我都用不到快捷指令,可当中自动化流程的逻辑或思想却是值得我去学习的。

现实并没有像电影那样戏剧化和绝对化,也许我在选择蓝色药丸安于现状依旧走着最符合个人情况的工作流程或是使用已经有了年月的应用,但我也可以在每次闲逛少数派发现其他作者带来的新玩法或新玩意时,适当选择红色药丸去体验一番,没准自己真的就在接触的过程中发现新玩法或新玩意更贴合自己的日常需要,进一步能充分发挥工具给我带来的价值。

结语

在 Github 上我曾看到有开发者在项目简介里提到自己开源的原因,大意是「所有美好的东西都是免费的,比如阳光、水和空气,因此本项目也是免费的」 。

在现代社会里除了社交媒体和网路报道的好人好事之外,还能让我感受到金庸笔下那种侠义气息的便是在互联网上的个人分享,不论是在 Github、Stack Overflow 这样的技术社区还是在少数派、知乎等平台。

正是因为这些「少数派们」通过互联网能让知识经验能够得到广泛的传播分享,也才让身处其中的我们不再仅仅只是一座信息孤岛,我们应该感谢那些花费时间将知识经验或技能总结成文之后肝了又肝、改了又改的作者、创作者和分享者们,也正是他们别具一格的思想或知识经验能够启发像我这样思维困顿的人,能以另外一种眼光去审视工具的价值,又或者是得到思维上的启蒙。

如果互联网缺少了这样的「少数派们」的微光,那么在网络中我们也难以独善其身,永远只会囿于由算法信息流编织而成的信息茧房中,上演一出出的楚门戏码。

> 下载 少数派 2.0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解锁全新阅读体验 📰

> 实用、好用的 正版软件,少数派为你呈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