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只过着极其简单的生活,除了差旅之外天天两点一线的科研狗,看「闲书」是我的主要娱乐方式之一。多年前我就作为很早的一批用户购买过一台掌阅的六英寸阅读器,可惜后来几乎不再拥有完整的阅读时间,它最终闲置在了抽屉里。

然而一次少数派的 这篇文章 让我意识到原来墨水屏设备已经如此多样。想到自己迅速退化的视力,我又蠢蠢欲动起来。经过反复考量,我认为我需要的墨水屏设备最好和手机差不多大以便和手机并排携带,同时只要能流畅阅读 epub 格式的电子书即可。有此想法时墨案迷你阅尚未上市,因此只要大小这一条要求就足以把我的选择范围限制在海信的墨水屏手机上。

为了最大限度降低冲动消费可能造成的恶果,我选择了当时最便宜的海信 A5 pro。我甚至特意找了好几家店最终买到了内存容量 3G+32G 的版本,以防止自己禁不住诱惑往里面装太多书,导致每一本都浅尝辄止而最终放弃阅读。

使用了将近一年之后,我发现这部墨水屏手机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我的业余生活(如果科研狗也配有业余生活的话),而且改变了我的很多习惯、挽救了我的视力,成为我最重要的电子设备之一。以下是我对这一年使用体验的小小总结,希望对有同样兴趣或需求的人提供一点参考。

基本性能:满足需要、超越期待

小尺寸

这是这部手机能在我的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必要条件。这部 5.84 英寸的手机甚至比我的主力机(5.99 英寸)还小一圈,可以轻松和主力机一起放进口袋或臂包,单手操控也毫无压力。这使得我可以带着这个设备去任何地方,在公交地铁上随时取放并用不扶握栏杆的那只手操作它。

屏幕

据说 276 ppi 的屏幕分辨率不算太高,不过迟钝的我从来没有注意到过锯齿。

主屏、掌阅阅读界面和邮箱收件箱界面

内存

事实证明,3G 运行内存完全可以满足需要——前提是我只用它看书,偶尔作为备用机收发短信和打电话,极个别时候听音乐和上网查资料。而在这种情况下,显然 32G 的存储容量也绰绰有余。

充电接口和电池容量

Type-C 的好处不必多言。

4000mAh 的电池容量对于一部墨水屏设备而言应该算是太充裕了(毕竟显示不耗电)。平均每天看书一小时左右,这部手机充满后甚至到第六天还有 20% 的电量。我的最夸张记录是一次带它去野外考察,晚上回到宾馆才有网络信号,这种状况下它甚至靠两次充电过了 21 天(但在第 21 天自动关机了,我不是故意试探它的底线的)。

这部手机不支持快充,但是一周抽出两小时来充电好像也并不过分。

实体键翻页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更「大屏」的、专门用作阅读器的设备都没有这个功能。首先,我真的非常介意屏幕上有指纹。其次,小屏幕的代价是需要不停翻页,不停地前伸手指点屏幕还是挺烦人的。而对这部墨水屏手机,很多阅读应用都允许设置音量上下键翻页,手指只要在抓握处稍稍用力一点即可来回翻页,实在太方便了。

「墨智键」

「墨智键」是一个位于音量键对侧的按键,它的功能可以自定义,包括屏幕刷新、开启/关闭背光、整屏翻页、显示模式切换、启动特定应用等等。我为它设置的功能是短按开启/关闭背光,这样在通勤途中只要进入阅读我就可以单手实现需要的一切操作了。

锁屏壁纸来自网络,即使不看书只看猫也是享受

主力阅读应用——网易蜗牛读书

最初这部手机的自带阅读应用大概包括微信读书、京东读书、QQ 阅读、人民读书(我都不晓得这是什么)和掌阅,此外我还自己试用了得到和多看。然而用来读自己的 epub 文件掌阅已经足够,并且我认为是与墨水屏适配最好的一个;而多数应用自带的资源并不令我满意。最终不记得是什么缘分,我发现了网易蜗牛读书:真香!

每天那一小时免费阅读时长刚好够用,不够用时一天一块钱也划算到令人感动,最重要的是后浪、理想国等等靠谱出版商的书应有尽有,上架极快。微信读书同样提供高质量书籍,但是主打阅读推广和社交。相比之下,蜗牛读书固然也推出各种夺人眼球的群组活动,但能保证不想被打扰的用户拥有清爽简洁、专注于阅读的书架,根本不必注意到社交功能;而且即使用户既不分享也不点赞,也能安心拥有每天固定的阅读时长。出于对蜗牛读书的感激之情,我几乎每逢打折必购会员。

使用场景

使用场景一:日常通勤 + 排队 + 摸鱼

在地铁和公交上读书是我购买墨水屏设备的最初目标。来往于单位和住所之间,乘地铁加上等待的时间大概十几分钟,公交要将近半小时,单节篇幅比较短的科普或者纪实作品够读好几个小节,即使是长篇大论的作品也够看完很多段。不过这种场景下不适合读情节紧凑的长篇作品,以免到站后欲罢不能。

2021 年的防疫模式似乎由 2020 年的不定期居家改成了不定期核酸检测 + 打疫苗,这种情况下拥有墨水屏手机着实令人庆幸。尤其是,核酸检测和打疫苗的排队多半在室外,墨水屏依靠反射光显示的优势就更加突出。记得打第三针疫苗时,因为管理不善一个狭小空间被塞满了人,指点江山的小哥、吵架的老爷爷、用英语演讲的大妈、外放抖音的大叔应有尽有,而我在阅读大脑在各种情绪活动中的反应。岂不美妙!

大部分时候我是热爱工作的,但处理了上百条数据手指僵硬、几小时盯着屏幕视线模糊时,翻几页「闲书」也算是「换换脑子」。毕竟聪明的一休还要时不时「休息一下」呢,更何况脑力不足的我等凡人。而且,将视线从电脑屏幕转移到同样是液晶屏的手机上只能说加重了眼睛的负担,但转移到墨水屏上应该可以算身心都得以放松吧?

使用场景二:差旅

高铁车厢和飞机客舱绝对不算最适合读书的地方,尤其是在周围有处在尖叫期小朋友的情况下。但另一方面,找一本合适的书沉浸其中也是避开这些打扰的绝佳方法之一。一次四五个小时的旅程可以看个五六百屏,足够读完一本小书或者好几章长篇大论了,我这一年的阅读量可能一定程度上也要归功于大量的差旅。

另外,在差旅中这部墨水屏手机就同时充当了我的备用机。如果它只是一部墨水屏阅读器,出差时就需要再带一部备用机。我的差旅多半是野外考察,愉快而辛苦,讲起来像个笑话,每次出差的第一天都嫌装备没有带够,而最后一天多一根稻草也能压死我。所以能不增加额外的负担,这一点对我足以值回这部墨水屏手机比同等大小的墨案迷你阅高出一倍的价格。

它如何改变了我的生活

阅读量大增

第一个显而易见的变化应该就是涨势惊人的阅读量。过去 11 个月里我在墨水屏手机上总共读完了 53 本书,包括理查德 · 埃文斯《第三帝国三部曲》的前两部这样的大部头(当然更多的是五六百屏足以读完的作品),可能是之前五六年阅读量的总和。要不是马不停蹄地忙完了甚至比往年多得多的工作,我几乎要以为这一年都用来摸鱼了。

在这些读完的书中,不少是早已买了纸书却一直顾不上读的。出门不太可能带着书(尤其是厚书),在家又基本上只剩下吃、睡、修整、清洁等等;生活中的碎片时间并不少,但过去基本上只能花在玩手机上,而墨水屏手机让我得以凑零为整地利用起这些碎片时间。

「精准」购买纸书

归功于电子书阅读相对低得多的试错成本,我得以避开了很多只有读过一两节之后才意识到并不想继续,或者勉为其难看完之后绝不会再看的书。虽然这些书多半也需要在蜗牛读书上用代币「蜗牛壳」换,但鉴于「蜗牛壳」可以直接从签到和阅读时长转化而来,相当于白嫖了。

另一方面,我也得以尝试了很多过去从未进入过阅读计划、甚至根本没听说过的书,其中的一些在读过电子版之后爱之愈切最终购买了纸版。考虑到真的好书很难满足于只读一遍,最初我购买墨水屏手机的一个天真愿望是只要使用足够长的时间就能「省」出购买纸书的钱,现在看来是想多了。

改变了玩手机的恶习

这是我使用墨水屏手机的最重要收获之一。作为一个极度落后于时代的人,我最终还是被迫用上了微信并不知不觉地开始沉迷其中,而且逐渐扩展到了各种网络平台。通勤路上、午餐后的集体摸鱼时间,不玩手机还可以干什么?晚上关灯前,不把日益增多的订阅公众号看完怎么好意思睡觉呢?有关注的品牌搞活动了,不去各大网络销售平台对比一下趁机占一波便宜吗?又有人在朋友圈晒猫了,不如再顺便多看两眼吧……

我并不是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沉迷。当转眼一小时过去我却还在心满意足地摸鱼、眼睛又干又涩却还在想着「就看完这一篇」的时候,我很清楚不能继续这样下去。然而上瘾容易戒瘾难,像戒烟的人总觉得嘴里缺点什么一样,我需要一个替代品:无论「看上去」还是「拿起来」都与手机一般无二的墨水屏手机。

效果是立竿见影的。无意义信息的大量输入虽然致人沉迷,但其实是一个「输入越多就越空虚,越空虚就越要继续输入」的恶性循环;一旦出现一件真正使人精神充实的事加以替代,这个循环完全可以打破。比如,纽约客撰稿人赖特花十余年追踪梳理基地组织的来龙去脉,以海量第一手资料完成《末日巨塔》获得普利策奖,读过这样的作品(虽然可能只是视角之一),谁还能再对那些长篇大论但从不注明消息来源的「局势分析」感兴趣呢?总之,有了墨水屏手机之后我逐渐「冷落」一大批微信公众号(以致于最后删得只剩个位数),而其他网络信息平台上的各种内容也不再能轻易吸引我点开它们了。

视力停止恶化

上述改变的直接后果就是视力停止恶化。这种感受非常迅速和直接,一年来我很少再出现从手机屏幕上抬起双眼发现周围的一切模糊不清的体验了(因为很少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了)。我不确定是不是巧合,但前两年正是我沉迷手机的时期,对应着每年体检双目视力都各降低 0.1(正常为 1.0 的标准);而 21 年「戒断」手机之后,体检的视力也保持了不变。

甚至提高了工作效率……

虽然有点令人难以置信,但首先这可以算戒除刷手机的副产品之一。之前我遇到过太多次,本来只是干不动活了习惯性地拿起手机点亮屏幕,结果在微信或者知乎(甚至只是必应的搜索界面)上不断跳转然后不知不觉一个小时过去了的悲惨情况。这种情况绝不会出现在读书时,因为每个章节标题都在暗示你停下来。归根结底,大多数书的目标并不是让读者沉迷,但网络媒体平台可就不一定了。

另一方面,我想读书对精神世界的影响也多少发挥了作用:有的时候真的需要一点点鼓励、一点点中二的理想才能继续下去(希望可以厚颜无耻地解释为自己还年轻)。卡尔 · 萨根和埃德 · 杨用大至《宇宙》,小至「包罗万象」的微生物世界展示了探索自然的真正价值,约翰 · 威廉斯从《斯通纳》焦头烂额、一无所成的生活中写出了令人动容的勇气,而上海译文的纪实系列则一直在提醒我已经在这个社会里占据了太多。这些认识和感受确实在很多时候帮助我调整好心态、专注于当下应做之事。

尾巴

这是我第一次写作专业以外、不以自己为唯一读者的文章,除了试一试自己还会不会写专业以外的论文,对这部墨水屏手机的感激是我这次写作的主要推动力。我热爱阅读,也有这个时间精力,但如果不是这部设备,读「闲书」对我而言很可能就中止甚至终止在大学毕业时了,这部设备让我在生活和工作两方面——本来也不可能彻底分开——都让自己更加满意。希望新的一年墨水屏技术继续给我,也给更多的人带来这样惊喜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