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界面中用近似色系中不同的颜色区分不同的功能是界面设计里常用的设计方法,但又有谁想到不同的颜色也会给部分人带来压力呢?前段时间 iMessage 服务在美国因为「蓝色聊天气泡」和「绿色聊天气泡」的设计引发了不小的讨论。

但因为国内的 iMessage 用户不多,所以讨论的人也不多,甚至有不少朋友都不知道这件事。所以我也打算从这个讨论开始和大家一起聊聊 iMessage、RCS 消息以及 5G 消息的特点和不同。

iMessage 的「绿气泡」和「蓝气泡」

最近这轮关于 iMessage 争议的开端,是《华尔街日报》2022 年 1 月 8 日刊登的报道《Apple 的蓝泡泡帝国》Apple’s Blue Bubble Empire1),这篇报道大致阐述了这样一个观点:「Apple 通过颜色区分普通短信(SMS)消息和 iMessage 消息,目的是使用 Android 手机的美国青少年在社交上倍感压力,让更多的人继续使用 iPhone」。

其实,iMessage 的封闭生态,以及其消息气泡颜色对用户社交关系的潜在影响,在过去已经被讨论过很多次。美国网络语汇中很早就有「green bubble struggle」的说法;三星还曾在 2019 年专门 汇集一组 GIF 动图 揶揄 iMessage 的气泡颜色。但《华尔街日报》以主流大报的身份参与这个话题,确实引发了更为广泛和激烈的讨论。

文章发出后,Google 高级副总裁、Android 团队负责人 Hiroshi Lockheimer 在推特上转发了这篇文章并 评论 道:

Apple 用 iMessage 套牢用户是铁证如山的计谋。作为一家将人性和公平作为核心营销点的公司,利用同辈压力(peer pressure,指因害怕被同伴排挤而放弃自我做出顺应别人的选择——编注)和欺凌销售产品是虚伪的。现有的标准完全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这段回复算是彻底点炸了「炸药桶」。

Google的社交尝试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对 Lockheimer 的借题发挥买账。在这条推特下,有人嘲讽地评论道:「至少苹果还有个战略,Google 呢?」并贴出了 8 月份 Ars Technica 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是 Google 长达 16 年的社交/聊天产品的失败史 ,简单概括一下就是:「从来没有哪家公司在哪件事情上失败得那么惨、那么久、涉及那么多产品。」

我觉得 Google Docs Editor Chat 是最好玩的

要说 Android 世界如果有谁能做出真正对标 iMessage 的、能让不同品牌的 Android 手机都能一致采用的增强版 SMS 产品的公司,那也只能是 Google 自己了。然而看着这样一张长长的无序列表,我们只能无奈发问:它到底什么时候来?

「永远期待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你倒是发生啊!

为什么 iMessage 能在美国「横行霸道」

iMessage 在美国能吵得沸沸扬扬,对于身在国内的我们可能有些难以理解。在国内,iMessage 更多时候是一个被人遗忘的功能,更不要说什么套牢用户了。我也有过想让一部分朋友放弃微信而改用 iMessage 聊天,哪怕是只是和我,但如果你也和我一样尝试过,那么一定也会感叹,这实在是太难了。

我翻阅了不少资料,iMessage 能在美国「横行霸道」,总结起来大概有这样几个背景:

2021 年 3 月,iOS 在美国市场的占有率高达 52%,远超世界其他地区

首先,iPhone 在美国的智能手机市场占有率很高。根据 Counterpoint Research 的数据,2021 年第三季度美国智能手机市场中,iPhone 的占有率最高,达到 42%。而在青少年群体中,这个数字就更加惊人了,九月份一个两千样本量的调查显示,18 到 24 岁的青少年中有 74% 的人在使用 iPhone。这也是下面讨论的核心因素。

一个普通的 4G 流量套餐,短信是无限量的

其次,美国电信市场的特殊环境,使得短信至今仍是一种主流沟通方式。美国电信运营商提供的大多数套餐,绝对都会赠送大量的短信条数,甚至是无限量条,虽然不是完全免费,但一个月随便发几千条其实也就相当于免费了。而在世界其他地方,发短信基本都要付出不算便宜的费用,所以美国之外的人们会更积极地寻找和接纳免费聊天应用比如 Whatsapp 和微信。每个国家都有占据主导地位的 IM,只有美国没有主导地位的 IM。

所以,美国人爱用的 IM 都不太一样,有不少人会用 Facebook Messenger,大部分的年轻人喜欢 SnapChat、游戏玩家喜欢 Discord,还有 Telegram、Signal 等这样主打加密聊天的软件也很流行。

全球最流行的 IM 软件用户数统计

虽然这些产品有大量有趣的功能,但有且仅有短信是所有人都一定有的,只要知道对方的手机号就可以直接发短信给他。对于普通人(不是我们这样的消费数码爱好者)来说,手机默认自带什么程序他们就用什么,更不用说 iMessage 功能大概率会在激活 iPhone 以后自动激活。

所以,如果你是一个普通的美国青少年,用着最普通的 iPhone,用默认短信 App 发个信息给朋友,大部分情况下直接就走 iMessage 发送出去了。而 iMessage 这些年陆续装备了很多新功能,比如给单条消息,长按发送按钮选择特效,抬起手机到耳边自动录制/播放语音消息等,都是在短信的基础之上做的特殊功能。另外还有输入指示器、讨论串、已读状态、端到端加密都是 SMS 没有的特性。

SMS 相比 iMessage 的体验差距

但是如果对方使用的不是 iOS,这些新特性就全都无法实现,或者被 Apple 以一种近乎搞笑的方式来实现。比如,你在 iOS 上给一条 SMS 消息点赞,对方只能收到一条愣头愣脑的新消息 :「XXX 认为你的消息很赞」。更搞笑的是,如果你再取消这个赞,对方还会收到一条「你取消了点赞」的文本通知。

图源:MKBHD

被逼无奈,Google 在最近的更新中支持了自动翻译 iMessage 的 Reaction,当收到来自 iMessage 的 Reaction 后,Google Messages 会正确显示符号,并显示「从 iPhone 翻译而来」:

😂

在中国,由于历史上就没有出现过短信免费的好事,一直是一毛钱一条,彩信(MMS)就更贵了,所以几乎不太会有朋友之间用 MMS 来发送图片的情况发生(反正我是只舍得给客户用彩信发文件图片),虽然由于收入提升使得现在的 MMS 价格其实也没有那么难以承受了,但是当年的记忆可谓深入骨髓。发视频就更别提了,怕是没几个土豪有过这样的体验,但我还是比较了通过 iMessage 发送的视频和通过 MMS 发送的视频的画质差距吧,MMS 画质真的梦回 2010 年。

左:iMessage 右:MMS

群聊的情况就更复杂了,当群里都是 iOS 用户的时候,各种功能都可以完美运行,而如果你们的群组里有 Android 或其他系统用户,整个体验就可能崩坏掉。依据 Apple 官方 说明

如果您要向群组信息中添加人员,但他/她使用的是非 Apple 设备,则您需要新建一个群组短信/彩信,因为您无法使用 iMessage 信息将他/她添加到群组信息中。

也就是说如果要新增一位非 iOS 用户到群聊,你不能直接拉人,而是要重新建一个群。同样的,如果已经存在的 iMessage 群聊里有一位成员换了 Android 手机,你也不能直接移除2他,同样还是只能重新建立一个群聊。

《华尔街日报》的叙事中,一系列社交压力甚至是「校园霸凌」也就因此而来。为了一个 Android 用户需要单独拉个群组或者是在一堆「蓝气泡」里突然冒出来一个「绿气泡」,自然就会被认为不 Cool。

《华尔街日报》的逻辑是,对美国青少年来说,「酷」与「合群」是社交生活中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对此,包括 Craig Federighi 和 Phil Schiller 等高管在内的 Apple 高层完全清楚,但有意通过与众不同的气泡颜色和独此一家的交互功能,放大这种套牢效应,以便促进 iPhone 销量。

不过需要澄清一下的是,并不是 Apple 故意将 Android 设备发送的信息用绿色气泡显示,而是将所有的 SMS 和 MMS 信息显示为绿色。如果你在 iPhone 的设置-短信中将 iMessage 开关关闭,你发给 iPhone 好友的短信也同样是绿色的气泡。

发布伊始的 iMessage

事实上 2007 年 iPhone 初代上的短信 App 图标就是在绿色底色上一个白色气泡,中间写着 SMS。收到的 SMS 也是以绿色气泡呈现。而到了 2011 年 WWDC,由 Scott Forstall 发布了 iMessage,当时主打的卖点是免费,发送文本信息的流量费用可以忽略不计,那么当人们看到蓝色气泡就知道自己是在和朋友进行免费的 iMessage 聊天,而不是一毛钱一条的 SMS(美元是绿色的,所以收费的 SMS 也是绿色?😂)。另外,iMessage 从发布起就是端到端加密的,蓝色气泡也可以代表这个聊天是加密的意思。或者说当你看到朋友发来的蓝色气泡,你就可以更放心更自由地用图片和视频、Emoji 等文本之外的媒介来表达心意。

发布会最后介绍了很 Apple 的安全加密功能

iMessage for Android?前景未卜

那么,Apple 会不会在舆论压力下推出 Android 版 iMessage 呢?对此,Apple 一直持否定态度。实际上,根据去年 Apple 和 Epic 诉讼中提交的 证据文件,Apple 内部还曾就此事做过高层讨论,高管 Eddy Cue 甚至还曾提出过为 Android 提供 iMessage 支持的可能性,但其他管理层则提出了流失青少年用户的担忧。2016年6月曾传出过发布 iMessage for Android 的 消息,但也不了了之。

我认为,iMessage 在短期内支持 Android 的可能性不大。作为 Apple 为数不多的免费服务,iMessage 的主要作用在于为生态内用户提供附加值,开放给其他平台并不能给 Apple 产生额外价值。免费的 iMessage 不能让财报更好看,跨平台支持的开发优先级自然也会很低。不妨联想一下另一项常年专属 Apple 生态的功能 FaceTime:2010 年发布伊始,乔布斯曾在 Keynote 上打上了大大的「Open」字样,但这项功能实际上到了十一年后的 2021 年才提供了网页版。

第一次看到 FaceTime 的时候还是非常惊喜和震撼的,怀念 One more thing...

此外,我印象中早在2012年,一个用户如果从 iPhone 换到 Android 手机以后,其他 iPhone 用户发送的消息依然会是 iMessage,而不会回到 SMS,当时这个问题就引发了广泛关注。而时至今日,Apple 给出的办法依然是「只能手动注销」,方法如下:

如果您现在使用的是非 Apple 手机,并且无法收到别人使用 iPhone 给您发送的短信或文本信息,您可能需要关闭 iMessage。

而如果你的老 iPhone 已经不在身边了, 你甚至需要到 这个网页 上去输入电话号码来注销。

非常不友好的注销方法

但如果你有 Mac 的话,可以参考路中南的这篇文章曲线救国:《在 Android 上收发 iMessage,终于有了开箱即用的解决方案》,实现一个能在 Android 上使用的 iMessage 客户端。

那么,在 Lockheimer 和其他反 Apple 阵营口中反复提到的「现有的标准」是什么呢?为什么可以解决生态不互通的问题呢。

RCS 是什么?它会是未来吗?

「现有的标准」实际上就是指的 RCS(Rich Communication Services ,富媒体通信解决方案),这个方案在 2008 年由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GSMA)提出。简单说,RCS 就是可以在短信界面上,发送图文、音乐、内嵌 H5 网页或是共享位置等,也就是 RCS 定位上和 iMessage 如出一辙。

但相比于可能还需要手动激活 iMessage 而言,只要运营商支持 RCS,普通用户在知道另一个人的手机号就可以直接发送 RCS 消息,如果不支持仍会以普通短信或者彩信的方式发送。

由于需要运营商支持,但「免费」的特点又和大部分运营商的利益相冲突,所以自 RCS 标准建立以来,RCS 就一直表现地不温不火。直到推出 10 年后的 2018 年,Google 在宣布暂停 Allo 的开发后,才通过 Android 系统里自带的 Messenger 应用把 RCS 带到了台前。

Google 的 RCS 尝试

2013 年,Google 推出了一版整合了 Google Hangouts 的 Messenger 用来取代更古早的 Android SMS App。但大部分运营商不喜欢这一版的 Messager,且 Google 也屈服了,于 2014 年重新开发了一个 SMS 应用,并取名为:Google Messenger。

2015 年,Google 收购了一家为运营商提供后端 RCS 解决方案的公司 Jibe Mobile,并在三年后重新推出了整合 RCS 的 Google Messenger,直到今天这个 Google Messenger 大量类似 iMessage 的功能,但相比于 iMessage 它有另一个优势,可以通过二维码配对把手机上的信息转发到电脑网页端上处理。

2019 年 7 月在 RCS 服务首先在英法两国上线,随后于 2020 年 11 月全球上线,随着Google 稳步推进自己的 RCS 服务,几个美国运营商也看到了Google 的决心选择服软,通过他们出货的 Android 手机也终于都默认自带了 Google Messenger。到今天,Google Messenger 已经支持了如下图所示标蓝的地区:

派友们的 Google Messenger 体验

《在国内开启 RCS 聊天功能,让 Android 短信和 iMessage 一样好用》这篇文章中,知名网友 Clyde 分享了在国内使用 Google Messenger 的感受,从文字中你确实可以在 Android 手机上获得媲美 iMessage 的体验——普通短信也是和富媒体信息整合在一起展示3的,还支持端到端加密、Reaction Emoji 、语音消息和输入指示器等等。

但这都是 Google 自己在 RCS 底层上实现的功能,不要指望其他 RCS 应用也能如此好看和功能丰富。作为 Android 系统的实际控制者,Google 可以在系统中预装任何 IM App,比如之前的 Google Talk 和 Google Hangouts,这两款应用也能在 iOS 上使用,覆盖面积更大但最后的结局也都是没有成功。

RCS 未来的也会失败吗?这可能不太好说,也许取决于 Apple 可能的态度。

Apple 兼容 RCS 的未来

但如果 iPhone 支持了 RCS,哪怕只是对最底层最基础功能的兼容,比如能够将用户发送给 Android 设备的文本和图片、视频信息通过 RCS 送出,能配合运营商接收 RCS 发送的图片和视频,都将使得 RCS 一跃成为全球用户数最多的富媒体通信协议。如果能更进一步,兼容 RCS 的群组功能,让群组管理员能更自由地加入/移除非 iMessage 用户,无疑可以大大缓解美国青少年中 Android 用户的社交压力。

这对于 Apple 来说,技术上应该没太大难度,是否做出兼容的决定,只看在决策者心目中,是追求用户数增长更重要,还是真的便利性更重要吧。

RCS 的弊端

那么我们假设有一天监管部门强制要求 Apple 兼容了 RCS,地球上所有的手机都从 SMS 升级到了 RCS,这会是个更好的未来吗?

由于 RCS 的主导权在 GSMA(代表运营商利益),全球有如此多的电信运营商,作风都还比较官僚,任何新特性想要得到通过,加入 RCS 标准,都势必要经历一个漫长的拉锯战。与Whatsapp、Telegram、Discord 甚至微信这些完全基于互联网的 IM 相比,RCS 的使用体验必然是落后一个以上身位的。中国移动的飞信曾经也一度很流行,但大国企在和腾讯这样的互联网公司的竞争中会怎样一败涂地也很一目了然了。

大家还记得飞信吗

另外,使用 RCS 的身份验证是完全基于电话号码的,你需要一直支付这个号码产生的电信账单才能持续保有它,这对于低收入人群来说并不如 QQ、Telegram 这些基于账号体系的 IM 那么友好。哪怕三个月不支付电信账单,电话停机了,我也还是可以去花一两块钱去网吧登录上去查看一下有没有收到谁发的消息。

Google Messenger 也有网页版,但它是需要通过手机扫二维码来配对才能使用的,不能独立运行,它只能转发你手机收到的 RCS 信息,这台手机必须持续充电、开机、插卡,才能保持这个网页版正常运行。这样的多设备体验,甚至不如微信。

Web 版的 Google Messenger

另外,国内的 iMessage 用户想必都接受过澳门赌场的教做人,现在每年双十一之前的淘宝商家促销短信轰炸还都是纯文本的,当RCS 统治世界之后,图文并茂加短视频的立体轰炸应该挺带劲的。

中国的 5G 消息是个啥?

2021年1月25日,中国电信正式宣布旗下 5G 消息进入商用阶段。资费方面,5G 消息个人接收免费,发送与现行短信一致,企业则按照不同消息类型分别收费。

而且似乎这个 5G 消息还对 5G 网络有要求,在非 5G 网络下发送可能会4回落到 SMS/MMS。

从收费方式可以推测,5G 消息主要的使用场景还是企业对个人,企业通过架设聊天机器人,为个人用户提供类似于微信公众号/服务号的服务,包括购买机票火车票、点外卖等,好处是不需要额外的安装、注册、登录的步骤,手机号码实名制自带的用户验证使得 5G 消息真正实现微信小程序「用完即走」的最初愿景。最近在各大应用市场上架了 beta 版 App 的数字人民币,也是基于手机号来验证用户身份的,可以期待它被整合进 5G 消息的支付选择中作为默认支付方式。

而个人对个人的聊天?毫无疑问,微信还将继续占据绝对统治地位。

关于5G消息的更多内容,可以参见我派这篇文章:《未来已来,三大运营商联合发布的 5G 消息到底是什么?》

总结

这次的事件是美国的 Android 用户在被 Apple 挤压到一定程度后的必然反弹。

在智能手机市场已经饱和,没有了增量用户的背景下,手机厂商之间的内卷达到了新高度。在硬件创新也日趋乏力的今天,用软件黏性来保住存量用户变成了厂商们不得不做的手段。从这个角度看,Apple 对 iMessage 的独占态度也无可厚非。青少年群体本身心智尚未完全成熟,他们的过激行为不应完全归咎于 Apple。2011 年发布 iMessage 的时候大家都很欢迎,终于不用忍受又贵又单调的短信了,十一年过去了,iMessage 并没能在世界其他地方取得特别大的成功,而美国只是太特殊了,就像在其他很多事情上一样。

而 RCS 作为 Android 阵营 OEM 厂商和系统提供商逐渐达成共识的 Chosen One 来对抗 Apple,想必也会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保持一定热度。如果能得到运营商的积极配合,RCS 在全球取代 SMS 也是大势所趋,就像 4G 取代 3G 一样。

> 下载 少数派 2.0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解锁全新阅读体验 📰

> 实用、好用的 正版软件,少数派为你呈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