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时值期末季,不少读者或许还保留着当年寒假前领取成绩单的回忆。那张薄纸上的数字和话语,代表着对我们前一个阶段表现的评价。

在科技行业中,Apple 可谓是被评价最为频繁的公司之一。由于影响力之广、用户数之多,似乎谁都能点评出一两句来。用户当然有权评价,但这样的评论确实容易偏于零散和即兴——Apple 的业务涉及好几条不同产品线、上百种不同型号,横跨软件、硬件和服务领域,它在不同方面的表现必然有高低之分;关于 Apple 的资讯动态连篇累牍,但同一件产品、同一个事件分别放在出现当时和一段时间之后观察,很可能就有不同的意义。

因此,像成绩单那样,将过去一个时间段的整体表现分为多个「科目」、分别给予评价,或许是更有参考性、更能反映规律的做法。

这也正是我们想要提出的问题:对于 Apple 在 2021 年的各方面表现,你打几分?

需要说明,这一模式并不是我们的原创。从 2015 年开始,国外知名 Apple 领域博主 Jason Snell 每年均会制作称为《Apple Report Card》的同类选题(今年的结果尚未发表),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格式,且积累了一定的趋势数据。

然而,Jason Snell 调查的基本都是美国用户,其结果反映的也必然是美国用户的观点。作为在 Apple 用户中举足轻重的另一群体,中文用户理应发出体现自己独特视角的声音。

为此,我们借鉴了这种模式,在 2021 年底,向 20 名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中文 Apple 用户发出问卷,请他们从九个维度对 Apple 在 2021 年的表现作出评价。

受访者中,既有 Apple 生态耕耘多年的开发者,也有见多识广的投资人;既有平时从事科技测评、影像制作的「专业」用户,也有用 Apple 产品处理日常工作学习的建筑行业、学术圈用户;其中不少还是少数派读者熟悉和喜爱的熟面孔。我们相信,这能比较全面地反映不同视角下的观点。

整体得分和观察

话不多说,先看结果。

经过统计,Apple 在各项中得分情况如下图所示:

具体的给分情况如下表所示:

从这些图表中,我们可以先得出一些整体观察:

  • 从平均分看,嘉宾们对 Apple 在 2021 年的总体表现评价不错:九个类目中有六个都获得了 4 分以上的平均分,整体的总平均分为 4.08 分;且 Mac 和环境与社会责任出现了两个并列高分 4.70 分,得分最低的穿戴设备与配件(3.40 分)也高出及格线一定距离。
  • 从给低分的频次看,嘉宾们普遍比较「心慈手软」:总共只出现了 2 次 1 分,8 次 2 分。
  • 从意见的统一程度看:Mac 的答卷得到嘉宾们的一致通过(标准差 0.47),差异最大的则是对软件可靠性的观点(标准差 1.12)。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评分的九个类别中,嘉宾们分别是怎样打分和评论的。

分项结果和总结

iPhone

平均分:4.05 / 5 分(中位数 4 分)

嘉宾们普遍提及了今年 iPhone 相对较小的更新幅度;「常规升级」「没有太大的更新」是答复中的常见表述。但整体上看,他们仍对今年的更新持赞赏态度;高刷新率屏幕(ProMotion)、电池续航提升,以及存储容量提升导致的相对价格下降,是频繁被提及的优点。

另一方面,对于 iPhone 着力强化和宣传的影像能力,虽然嘉宾普遍予以肯定——例如小特叔叔称其为「短视频生产力」「拍剪基本代替了相机、电脑」,但同时也不乏对实用价值的疑问。王树义表示,虽然「电影模式背景智能虚化非常炫酷」,但作为 B 站 UP 主,他主要的录制方式就是「坐在白墙前面、说话」,并没有拍摄电影的需求。Derrick Zhang 也承认,虽然电影模式非常亮眼,但对于普通用户的吸引力并不强。

很多嘉宾不吝表达对 mini 系列 iPhone 的喜爱。和燕燕今年入手了 iPhone 12 mini,称它「是『手小星人』的救星,定价也相对低一些,」「希望以后的机型都保有 mini 的选项。」璟璐也表示该型号「使用起来心情也更加轻松,电池续航上也没有之前听说的那么差。」

还有一些观点将 iPhone 与 Android 阵营做了比较。Mr 厉害认为,iPhone「没有很好的照顾到商务人士的工作需求:应用多开和录音功能的欠缺,是想换安卓最大理由。」与此不同,相征不满意于国产机型「糟糕的安全性和交互」,认为 iPhone 仍然更优。

总的来看,嘉宾们普遍呼吁 iPhone 的产品形态和发展路径作出更大创新。例如相征认为「13 系列的更新,可能是目前形态 iPhone 的终极更新。」AK 则表示「期待苹果在 AR 赛道发力;手机已经完成了这个形态产品的使命了。」

iPad

平均分:4.05 / 5 分(中位数 4 分)

但凡提到 iPad,能否替代桌面电脑、能在多大程度上替代电脑,总是无法绕过的问题,在今年 iPad Pro 用上桌面级处理器的背景下更是如此。对此,很多嘉宾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AK 认为,iPad Pro「性能严重过剩」「很难替代工作用」;「虽然对于很多人来说在工作中是个很好的补充道具,但冠上 Pro 的名字,实在有些让人费解。」Mr 厉害则指出 iPad Pro 的续航、键盘耐磨性和游戏生态均不好,能利用 M1 处理器性能和键盘功能的地方不多。

但也有嘉宾根据自己的工作流程,提出了一些 iPad 能优于电脑的场景。例如,和燕燕表示「由于触屏功能和触控笔,iPad 使用起来可能比电脑还更方便。」「对于我这种轻度用户来说,iPad [在某些场景中] 大可以代替电脑。」相征则将 12.9 寸的 iPad Pro 用于「[阅读] 电子杂志、漫画,手绘,设计副屏和视频监看」,认为「从色准、生态系统的角度都没有更好的选择」。

在期待中回归的 iPad mini 6 得到了很多嘉宾的青睐。顾中一称它「涵盖了常见的手持以及桌面轻生产力的使用场景」,王树义则表示「能随时拿着出去,就是让人开心的事儿。」不过,舆论关注较多的「果冻屏」问题也被多次提出;Charles Young 还提到 iPad mini 6 局促的尺寸「带来了很多界面布局的困难,甚至连 Apple 自己 [的 app] 都出现了界面元素被截断的情况。」

还有观点对 iPad 产品线的布局发表了看法。一方面,Harry 认为,「更多的型号能适应不同人的需要。」另一方面,机核网指出几款 iPad 存在「价格的交叠区间」,变得更加难以抉择;Rio 也认为「如果苹果能重新梳理和调整一下产品结构会更加完美。」

Mac

平均分:4.70 / 5 分(中位数 5 分)

大幅更新的 MacBook Pro 获得了嘉宾们的普遍称赞,代表性的表述包括「完全体形态的 MacBook Pro」(AK)、「年度最佳更新」(Charles Young)、「创作者一步到位的最佳产品」(Derrick Zhang)等。

也有嘉宾提出了不同角度的观点。任宁认为,MagSafe 的复归「其实把从前背着充电器到处跑的日子也召唤了回来」,蝶式键盘、Touch Bar 虽然成为历史,但「多少有点令人难过——我们眼前似乎只有更『Pro』和更『Max』这条路了」Rio 则从软件开发者的使用场景出发,指出他们并不需要那么强的图形处理能力,但是如果想要 64GB 内存却只能选择 M1 Max 处理器,由此问到「可不可以多考虑下视频工作者以外的用户?」

此外,多条回复肯定了新款 iMac 的鲜活配色,以及面向入门轻办公娱乐的准确定位。

至于购买决策,由于工作场景不同,不同嘉宾的想法也有差异。Derrick Zhang 认为「虽然贵了一点,但是物有所值。」郝海龙、Mr 厉害也表示已经订购,但尚未收到——供应链和芯片短缺问题的剪影。另一方面,璟璐表示「建筑设计的建模和制图还是会用家中另一台 Windows 电脑」「公司的系统用 Windows,衔接起来更方便。」王树义、小特叔叔则分别满意于去年购入的 M1 芯片 MacBook Pro 和 MacBook Air,表示暂无更新动力。

穿戴设备与配件

平均分:3.40 / 5 分(中位数 3 分)

与前几个分数整体较高的硬件类目相比,穿戴设备与配件成为了一个显眼的低分项,也是所有评分项中的最低分。

对于 Apple Watch,普遍的反馈是更新幅度过小,芯片和去年相比并无进步,「正在失去想象力」(钟颖);并且使用场景过少,「只有看通知和看时间的场景用得到」(AK)。不过,Derrick Zhang 也指出了血氧检测功能在疫情背景下的意义;Rio 则特别肯定了扩大的屏幕显示面积,让「小手用户也可以选择小表盘款同时不牺牲太多显示区域」,而且称赞了过往的表带依然可以完美兼容。

类似地,HomePod mini 获得的反响也不热烈。Derrick Zhang 说,这款产品「并没有找到自己合适的定位,仅出新颜色并不能拯救销量。」烧鸭、Todd 也表达了相同观点。一些观点还表达了对旧款 HomePod 停售的惋惜。持肯定态度的嘉宾中,机核网指出了该产品作为高性价比家居助手的定位,相征则认为其音质超出同价位音箱。

相反,AirPods 3 收到较多好评。王树义说自己第一时间买了 AirPods 3,「比起 Airpods Pro,对耳朵的挤压可以忽略。长期挂着,很舒服」;相征认为它的音质甚至好过 AirPods Pro。对于软件层面的空间音频功能,不少嘉宾称其为「惊艳」(Derrick Zhang)、「让耳机上了一个档次」(刘少楠),但也有观点认为提升不明显,「15% 顶多」(相征)。

最后,AirTags 也得到了一些较为保守的点评。AK 说,「AirTags 大家期望太高,后来发现实用场景没那么多。」任宁则称其为「像是一个居然成真的玩笑。」

软件可靠性

平均分:3.75 / 5 分(中位数 4 分)

这也是一个评分较低的类别,在所有项目的平均分中处于倒数第二。

答复中,嘉宾们从各个角度提出了自己日常任务中发现的恼人之处,包括:快捷指令经常卡死、替换桌面图标也要经常重启手机才能生效(郝海龙);「查找」app 的防丢提示功能经常误报(璟璐);Safari 对飞书的兼容性不好(Mr 厉害);「播客」app 对于 show notes(节目附注)的格式支持仍然残缺(任宁);Adobe Creative Suite 甚至第一方的 Logic Pro、Final Cut Pro 频繁卡顿和崩溃(相征、钟颖);等等。测试期间被广泛讨论的,Safari 摇摆不定的新版标签页设计也被部分嘉宾拿出来批评。

坚持「每年一次大更新」与维持软件质量之间的矛盾是 Apple 社区多年来讨论的话题,在嘉宾们的意见中也有所反映。有代表性的是 Rio 的意见:「愈加复杂的软件系统导致可靠性和安全性越来越差。令人绝望的是,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看不到改善的可能;更加令人绝望的是,越来越多的神秘力量在研究利用安全漏洞作恶。」Charles Young 质疑了「Apple 对 Beta 阶段用户和开发者反馈的关注程度」,称他「曾很多次发送反馈,得到的回应很少,问题得不到关注和解决。」钟颖则揶揄道,「不得不说,居家工作影响到了加州这群人。」

相对中立的观点中,AK 认为,「iOS 功能越来越多越来越花哨,对多数人来说是好事,但专业用户只希望把核心体验做好」。Derrick Zhang 认为系统的安全性「看上去还是很完善的」,但也是「靠同行衬托」。Todd 认为,「对普通用户来说整体足够稳定」,但「最困扰的其实是一些系统层面的 Bug 给开发者带来的麻烦」。王树义说,「[跨设备] 协同更好了,bug 并不明显,不过确实出现过 1-2 次死机的情况。」

不过,还是有一些嘉宾提出了表扬。烧鸭肯定了那种「一劳永逸」的舒适感。类似地,和燕燕称赞 Apple 操作系统「干净、方便、稳定」,「仅见于苹果系统的应用也成了我购买苹果机器的原因。」小特叔叔说,「除了 M1 [处理器] 生态稍微不稳定外,其他都满意;M1 的改善速度也肉眼可见。」

硬件可靠性

平均分:4.35 / 5 分(中位数 4 分)

在软件可靠性方面受到差评后,Apple 似乎在硬件可靠性方面扳回一局,得到了各项中第二高的平均分。

对于自己遇到的故障情况,嘉宾们似乎「手气」都不错,普遍反馈除了偶尔掉链,硬件整体比较稳定。和燕燕表示,「使用多年的机器可能除了电池带电能力衰减明显,其他方面性能依旧良好。」不过,机核网、王树义、相征等确实分别提出了AirPods Pro 断联、破音、充电盒接触不良和续航下滑的问题。

但与此同时,不少答复也点出了硬件的可维修性和维修成本的问题。Derrick Zhang 说,「网卡都要加密,无法直接维修,令人不齿」「想靠开放第一方维修备件来挽回口碑本,但是备件价格上肯定会坑,没什么意义。」Rio 也希望「备件价格和维修费用能够再合理一些」。

服务

平均分:3.75 / 5 分(中位数 4 分)

来到服务类目,嘉宾们又一次给出了比较保守的分数。

对于 iCloud,整体的意见是有进步,但尚不可靠。「基本不丢东西了」(郝海龙),「基本能用了,但依然不完全可靠」(相征),「还算靠谱,但出现过同步不完整」(王树义),「还不能完全放心使用,缺乏修订历史容易在某些场合下造成数据丢失」(Rio)这些略带保留的评论反复出现。对于价格的讨论则因人而异,和燕燕认为定价合理,璟璐则指出 200G 不一定够用,而 2TB 太贵。

相比之下,Apple Music 则凭借其相对较高的性价比取得好评;但任宁、相征等嘉宾也指出了打开速度太慢这些长期存在的问题。

对于价格有所下调的 AppleCare+ 延保服务,Derrick Zhang 认为还算有性价比,但机核网则指出服务质量也有所下降,「核验发票、检测等等无可奈何的流程让售后流程变得更加复杂」。Mr 厉害则提供了一个基于亲身经历的反馈,「我的手机坏了,被寄走了一周 [尚未修好],还要提供各种发票,非常不方便。」

此外,Derrick Zhang、顾中一、烧鸭、钟颖等均提到了中国区服务种类不全的缺憾。Apple Pay 日渐推开的公交卡支持得到了表扬(机核网、刘少楠),但也被指出「在国内电子支付环境里毫无竞争力」(烧鸭)。

应用生态与开发者关系

平均分:4.00 / 5 分(中位数 4 分)

本次邀请的嘉宾中很多就是 Apple 平台的开发者,或者长期关注 Apple 平台的生态;他们在答复中肯定了 Apple 今年针对开发者推出的措施和功能,例如 WWDC 的新远程模式、Tech Talk 线上课程、开发者加速器项目等,认为「Apple 做了不少事情来帮助开发者」(Charles Young),「有心加强与开发者的关系」(Harry)。

App Store 的审核被多次提及。小特叔叔表示「审核速度明显变快了」;Charles Young 肯定了放宽故障修复类更新的审核、首次在圣诞期间接受审核等举措;Todd 则说「在审核上遇到的奇奇怪怪的拒绝理由越来越少了」,但「仍然偶尔会遇到,希望未来可以足够重视这一部分的清晰和透明」。非开发者的嘉宾中,王树义表示「苹果对于应用审核还是非常严谨细致的。这样就给用户更强的信心,也是我一直用苹果生态设备的原因。」

另一方面,也有嘉宾对于 Apple 面对开发者的姿态和 App Store 的商业模式提出了批评。郝海龙认为,「苹果对开发者一直有一种『老子给了你生命』的态度,总觉得是因为有了 App Store 大家的软件才能卖得好。早年间或许真是如此,但今天早已不是这样,因此这种态度让人难以接受。」类似地,Rio 表示,「[App Store] 30% 的销售收入分成是不可持续的,这会在未来造成越来越棘手的监管问题和舆论反弹。希望苹果能及时调整策略,不要成为大众眼中贪婪无度的寻租者。」

环境与社会责任

平均分:4.70 / 5 分(中位数 5 分)

答复中,嘉宾们普遍对 Apple 在环境与社会责任方面的表现给出了高分——这也是和 Mac 类目并列第一的高分项——肯定了 Apple 在隐私保护、无障碍功能,以及环境保护方面的努力,以及对同行业公司以及公众意识的带动作用。

但对于一些具体行为和功能的批评也不罕见,例如「环保不是另购充电器的挡箭牌」(烧鸭),「[不附带充电器] 牺牲消费者的利益」(相征),「扫描用户相册功能有隐忧」(郝海龙)。

此外,AK 认为,「企业做大了都会开始重视口碑,但还是老老实实盈利为主我反而更加理解和支持」;「会以产品和服务评价苹果,不会因为他们给地球创造了多少绿色鼓掌。不作恶对于一家企业就够了。」


调查方法和附注

  • 我们从 2021 年 11 月 20 日起,陆续向 20 名受访人发送了相同的问卷。问卷中仅含有少量背景信息、分类说明和官方资讯,不含有其他引导或提示性质的文本。问卷回收结束于 2021 年 12 月 20 日。
  • 除为符合产品规范名称、语句通顺所做的必要编辑外,文章引用的评语均为所回收问卷中的原文。该等评语的权利由相应受访者保留,其内容不代表少数派立场。
  • 本文中提及的 Apple、苹果、Apple 标志、Apple Watch、iPad、iPad Pro、iPhone、Mac、MacBook、MacBook Pro、macOS 是 Apple Inc. 在美国及其他国家和地区注册的商标;提及的其他公司和产品名称可能是其相应持有人的商标。
以下内容于 2022/01/09 00:00更新
图片版式修正

修正了配图中的部分文本对齐问题。

以下内容于 2022/01/08 00:00更新
勘误
  • 最初发布的图表中,指示总平均分的辅助线位置有误,系因制作中对齐失误所致;现已更新为位置正确的版本。感谢读者 Tback1 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