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对这个 newsletter 感兴趣,可以点击这里订阅

2022 年的第一期会比较特殊,因为内容比较长,所以会分成上下两期给各位推送,本期是 Ask Me Anything 版本。很高兴收到了 17 份的提问,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如果你对问题也非常感兴趣,欢迎回复本邮件,与我交流 :)

BTW 下期会在本周三发出。

wuhaoran:请问你是如何给自己的知识分类的(用了哪些标签去管理,标签是预先想好的还是逐渐生成的,不同平台的收藏夹怎么整合)?(管理内容包括在各平台各媒体看到的好文、好段、好句、好图,以及所关注的优质信息平台包括网站、博主、播客、newsletter等)

先说下信息源,我的信息源比较多,但目前主要以 newsletter 为主,新闻类的有:

  1. Morning Brew:这个我每天都会看。
  2. Business Insider:之前订过 The Information,但感觉性价比不高,最近转到 Business Insider 上了,我也是看到 Notion、Shopify 的 CEO 都订阅了,所以才订的,内容比较符合我的需求,主要偏科技和商业内容为主,且立场比较中性。

另外就是各种国内外的创作者写的 newsletter:

  1. 事不过三 (hedwig.pub)
  2. 产品沉思录 · Product Thinking (pmthinking.com)
  3. Λ-Reading (substack.com)
  4. 新闻实验室・会员计划|newslab.info
  5. 1000小食报

再说下收藏和管理,我主要是靠 Cubox 做收集和分类,选择它的原因有几个:

  1. 支持快照保存功能:懂的都懂 😁
  2. 强大的搜索功能,甚至支持图片内容搜索
  3. 支持高亮,划线评论功能
  4. 最近他们还更新了 DeepLink 功能,和 Craft 配合起来就更爽了

然后再说下标签,我很少会用标签管理,我更多的是用 Cubox的智能列表功能,根据关键词,或者网站 URL 来自动分类,比如这是我用 Cubox 保存豆瓣图书的智能规则(自从豆瓣账号被盗了之后,就很少用了)。

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试用下,不过还是那句话,适合你的才是好的。

Image.png

 

Molly:日常最喜欢的信息源是什么呢?

我的信息源比较多,有社交媒体,也有 newsletter。目前最喜欢的应该是 newsletter 吧。

Eddie He:想请问主理人是做什么职业的?如何在保证工作的同时搜集到那么多信息?

我应该算是跨境电商从业者吧,最近跟几个好朋友一起合伙在搞一些事情。之前的话算是互联网行业的产品经理。然后关于如何搜集到那么多信息,我觉得核心两点:

  1. 增加时间:早起半小时,或者午休的时候,少睡半小时?即使工作再忙,也应该有这个时间吧?
  2. 提升搜寻效率:我的信息源现在主要以 newsletter 为主,相当于众包了搜集这个活出去。

Pixel:如何在高强度工作的背景下,持续产出与工作相关度不那么高的内容?(典型场景:近一年,你是如何在工作之外产出这份 newsletter)

首先,我觉得这份 newsletter 跟我的工作相关度还挺高的。如果你有一直关注随意搜寻,会发现我的内容其实偏向于以下几个:

  1. 好好学习:基本上跟判断力有关的内容。这个我认为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都非常重要。
  2. 小信号:大多数信号都与跨境电商以及创作者经济,这与我目前的创业方向有关。
  3. 惊叹时刻:里面推荐的书也基本上以传记,以及行业相关内容为主。这些都是我创业比较关注的内容。

恰恰是因为相关度高,有激励,所以才能坚持。

夜游船:做 Newsletter 初期如何吸引用户?Newsletter 应该分专栏结构化吗?

  1. 如何吸引:还是需要在各个渠道进行宣传,还有就是需要有独特的内容。前者影响流量,后者影响订阅转化。
  2. 是否应该结构化:看个人喜好吧。结构化只是内容表达的一种方式。我这么做的原因是为了让用户能快速了解随意搜寻的内容定位,并且能帮助我更好地准备内容,将其从开放写作,转变成命题作文。

叉叉敌:谢谢给这个机会,我自己本身也在写newsletter,有时候开始写的时候发现没有任何内容可写,一片空白。可以分享下您写newsletter的一些心得么?谢谢

也感谢你的订阅~

在 newsletter 的早期我也遇到了一样的问题,我的方法是:

  1. 给 newsletter 设定固定的主题,将其从开放写作,转变成命题作文。
  2. 随时随地记录写作灵感,有想法就立马写下来。
  3. 看别人的 newsletter 或者文章,觉得主题不错,并且自己有不同的想法,也可以成为你的选题。

阿颖:很喜欢你分享的Benedict Evans 报告,想问怎么能培养将观察周期拉长的能力?是要通过搜索、请教,还是有什么合适的方法?因为我们的眼界相对有限,不自觉就只能看到周边短期的事物变化。而我们就没有意识去留意到跨越20年的变化。

  1. 主动去了解趋势相关的信息,比如文章或者数据报告。
  2. 其次要提升对信息的判断力。
  3. 最后靠输出倒逼输入(小信号其实就是这个作用)。

最后,我个人觉得没必要过分追求数量,而是去关注信息的质量,以及你的判断力是否有提升。人的输入带宽是有限的,你不可能完全了解所有信息。你不妨先选择几个感兴趣的行业,比如我选择的就是跨境电商和创作者经济,然后有意识的每周,甚至每天看与之相关的新闻,慢慢积累。然后定期做一些输出。

frank:生活中有在使用类似 GTD/Todo 系统吗?如果有的话,在使用什么工具?

有。不过还是那句话,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

我之前在互联网公司工作,主要用的就是飞书的日历功能来管理工作和生活的 todo,主要是因为我的时间会被面试等时间挤占,所以我需要将我的日程都共享给 HR。

目前我自己在用的是 Craft ,它不仅仅只是个文档工具,我还拿它作为我的 todo 工具。我主要用他们的日记功能来解决 Todo 的记录,每天一早我会先 review 昨天的 Todo,然后新建一个当天的日记,将昨天未完成的 Todo 以及今日 Todo 加进去。有时候除了 Todo 外,我还会写一下总结。

KK:如何培养自己自律的习惯呢?有时候可以意识到自己需要改进的方向,但是很难坚持。有时候又因为固执,不愿意改变、不愿意坚持,为此困扰。

坦率说来我也不算是一个非常自律的人。但总结下来,我觉得最有效的方法是对外承诺。随意搜寻之所以能坚持下来,也是因为有各位的阅读,所以才能连载那么久。

顺便趁着这个机会立个 flag,2022 年我要将体重减到 70kg~ 😁

另外就是固执的问题,这个也是人之常情,突破舒适圈本身就很难。我个人觉得要打破固执关键是激励足够大,激励可能是物质或者精神上的。完成目标后,适当地奖励自己。

lishujia:你印象最深的五本书跟五部电影是什么?里面有哪些点,触动或影响到你?

抱歉,我今年没怎么看电影,就说下最触动我的五本书吧:

  1. 如果你想读一本能马上有收获的书,我会推荐脱不花的《沟通的方法》。我真的希望我刚工作的时候,就有这本书,里面很多说话的技巧都非常有用。
  2. 如果说哪一本书最令我大开眼界,并且也愿意推荐给别人?我觉得是讲优衣库和 Zara 的《如此不同如此成功》。你能通过这本书了解到整个服装供应链的框架。
  3. 如果要推荐一本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书,应该是这本《置身事内: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看书名应该就能知道这本书的内容是讲什么的了,但里面的内容过于真实,让我边读边惊叹「这本书怎么能出版」?
  4. 任天堂社长的传记《岩田先生》,应该是今年我读过的最令我感动的书。特别是读到这一句:在我的名片上,我是一名社长。在我的头脑中,我是一名游戏开发者。但在我心里,我是一个玩家。
  5. 最后还有一本小说《消失的13级台阶》,我在之前的推送有推荐过,看完后,除了惊叹剧情的反转之外,也对人性有了更多其他角度的思考。喜欢推理小说的同学,不妨去看看。

Cela:在当下,怎么选择行业?

这个问题有可能有点宽泛,可能没法回答。原因是我认为世界上没有最好的方法,只有适合你的方法。我的选择方法可能并不适合你。另外目标不同,判断的方法也不一样。比如你想赚钱?还是想读书做科研?

Cela,如果你看到这个回答,你可以回复下本邮件,展开聊下你的目标。

Molly:你怎么定义一个人、一件事是否“有趣”?

这个问题挺难回答的。比较主观,可能在我看来,一个人或事有趣的前提,必须是「特别」的。

Xujia:我最近加入了一个社团,叫【XX深圳】,在这个社团里,我负责了【XXX】这样一个栏目,这个栏目主要是希望向外收集大家的问卷,然后我们会去找答主回答问题,免费的。整个过程我们都非常的尽心尽力,但是现在问题是我收集不上来问题,朋友圈发了好多次,本身这个账号的会员比较高端,不太属于这个栏目的用户,所以需要拓展一下流量入口,但是我不知道该如何去做。

不确定你是否愿意公开你的名字和项目,所以我做了马赛克处理。首先这个问题对我来说,信息量有点少,可能没法很好地回答。看起来你是一名大学生?不确定我理解对不对,你的这个情况,跟很多互联网平台产品一样,供需两方中有一方很难撬动,冷启动困难。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先建立最小的循环。先从身边的社团工作人员,或者核心会员开始,先聚焦搜集一些热门的问题,初期可能质大于量。

然后尽量把内容做好,如果可能还能找一些牛人来回答。靠好内容帮助你找到更多的提问。初期即使你拓展了渠道,有流量,但没有建立起信任,转化估计也不会特别好。

Junius:偶像或者模范对于你来说是种模仿对象还是精神支柱,抑或其他?

更多的是模仿对象,或者说是追赶的目标。

Ashley:Jimmy老师怎么定义hr这个工种呀~

老师的称呼不敢当,不敢当。你的这个问题可能有点宽泛,我试着用自己的角度来回答你的问题,如果理解错了,麻烦 Ashley 回复下我 :)

HR 在我看来,对于一个初创企业,人人都是 HR,随着企业的逐步发展,HR 就会出现一些分工细化。比如负责招聘的、培训以及绩效的。越到后面,技能点以及后续的发展也会很不一样。比如负责招聘的,就需要对业务有一定的了解,能快速辨别业务方需要什么人,以及候选人是否适合业务,并且在后面的发展上,也可能会往猎头方向发展。然后关于选择什么方向,这个可能更多的要靠你自己判断,感兴趣和能做好,会是两个不错的判断标准。

另外,关于方向的选择上,我的建议是相对谨慎地看待工作岗位的调整。有些时候,这种不经意的选择,反而对你的影响会更大。举个例子,可能就是因为部门刚好有人离职,你的老板让你帮忙顶替一下,你就随口答应了,但这有可能会让你走上不一样的路,很有可能你后续几年都只能从事这个方向的工作。

Huaqing:1)就业环境及趋势,非技术和设计类、无专业核心技能人的就业选择 2)如何更好的嵌入现实生活,链接更多的人,对人和事有更强的Sense? 3)过去的几个月里,有亲属相继离世,如何看待衰老和死亡?

这几个问题都挺难的,可能不一定对。

  1. 根据我的观察,这几年就业环境不容乐观。特别是双减之后,想要跨专业就业,难度更高了。但我认为选择还是有很多的,只是说的确需要搜寻下,比如我就知道有个数学老师转行去超级猩猩当私教了。
  2. 写 newsletter 可能是个不错的方法。靠输出驱动输入。
  3. 节哀。我也经历过这种时刻,很痛苦。很抱歉,我没有能力回答你的问题,关于这个话题我推荐你看看耶鲁大学的公开课

Allen CD:30+的人,在人生选择上怎么确定明确自己想要什么?

哈哈哈~ 你怎么知道 2022 年我刚好 30 岁了。这个问题别人的答案都不一定是适合你的答案。我的方法是找对标,先看看你想要成为怎样的人,不一定是名人,也可以是身边的人。然后再从他们身上找灵感。

如果你对这个 newsletter 感兴趣,可以点击这里订阅